陈大力是个悲剧性的人物,他并非没有能力。
在嘉定陈家处境这么艰难的时刻,叔父陈大胜又常年多病,他毅然挑起了家族的重担,至少目前还干的算过得去。
但陈大力的能力又没有多么强,他并不是一个乱世安邦之才,连勉强守成的裱糊匠都做不到。
在他的苦苦支撑下,陈家的基业到了此时,已经事实上走向了末路。
从陈大力的内心来说,他喜好读书,精通春秋,与嘉定著名处士武长缵交游密切,时常参与其组织的经会、诗会。
由于家学渊源,也因为有庞大的家业需要保住,陈大力也熟读兵书,是個古典军事学的学院派,有知兵的名声。
但他并不热爱兵事,因此读起来非常痛苦。
比起看纪效新书,做一个将军,他更想做一个衣食无忧的游学处士,所以他视武士缵为偶像。
历史上就在差不多这个时候,因为河仙鄚家处于一种强大又不是很强大的如强阶段,嘉定陈家受到的逼迫更甚。
因为河仙强大了,就有可能鄚陈合一,嘉定的广南人就开始加剧排挤明香人和陈家,以达成在鄚陈合一前,削弱陈家的目的。
同时,河仙又没有它看起来的那么强大,不说庇护,连接纳陈家这几万人的实力,都没有。
于是在这种极度的压迫下,明面上的掌舵人陈大胜,忧虑成疾病逝。
作为陈上川唯一还在世的子嗣,陈大胜的象征意义非常大,他的逝世,给了陈大力重重一击。
同年,嘉定陈家在湄公河畔的水田被大水冲毁泰半,损失惨重,走投无路的陈大力,选择带上部属前往河仙投靠姑父鄚天赐。
嘉定、藩安、边和、定祥、永清五镇的明香人听到陈家要走,拖家带口,儿嚎妻啼的拿上不就不多的家产跟随,相曰:‘今又去乡,死无葬身之地也!’
果然一语成谶。
此次出走,陈大力带走了陈家核心部属一万人左右,此外湄公河的明香人还有三万余人跟随,一共走了接近五万人。
彼时鄚天赐正与郑信相争,听到陈大力率部前来,又闻这妻侄有知兵之名。
于是从嘉定明香人中挑选丁壮一万余,河仙粤西乡党出兵一万,征发两万高棉人,凑了五万大军,战船百艘给陈大力。
鄚天赐希望他这知兵的侄儿,可以拿下尖竹汶,行围魏救赵之策,逼迫郑信从柬埔寨撤军。
可怜陈大力虽然出自名门,祖父陈上川乃是水上悍将,但他连纸上谈兵都算不上,哪有这个能力。
等大军到了尖竹汶之后,久攻不下,反起疫病,包括他本人在内,五万人只有两三千逃回,其余不是病死,就是被郑信的暹罗人杀死了。
随后河仙被攻陷。
至此,明香人就只剩下了没跟陈大力走的那几万人,开始式微。
等到著名的明香人大臣,有越南李鸿章之称的潘清简之时,明香人已经完全京族化,仅仅剩下了明香社这么一个符号。
“阿耀,你回来了,听说你和小五在外面闯了好大的事业!”
所以,当陈大力看到陈光耀的时候,真是发自内心的惊喜。
而他口中的小五便是莫子布。
说起来两人虽然是亲表兄弟,但实际上陈大力比莫子布大了接近三十岁,比莫子布的母亲陈氏,也只小了不到十岁。
是以,在很少离开嘉定的陈大力心中,莫子布还是那个小小的,比他儿子还小几岁的婴孩般小表弟。
“今年的收成不太好,我刚才看见....。”陈光耀有些难受的问道,幼时嘉定陈家并未给他多么好的印象。
自从母亲失身被骗,他还被说成是越人杂种之后,伴随陈光耀童年的,就是奚落、嘲笑甚至霸凌,以及母亲的泪水与祖父(外祖)的责骂。
但当成年后再次回来,宗祠中的陈家人,都用一种敬佩的希冀目光看着他,原本他觉得高高在上的本家大少爷,也很是和善,甚至有点平庸。
好似,那段难过的时光,就像是一缕烟尘,被时间的风吹散到了远方一般。
“是咧,八月发了两次大水,咱们的稻田被冲了不少,不过好在还有点积蓄,总不至于饿死人。”陈大力说着,转身就在身上摸索着什么。
陈光耀则左右看了看,祠堂中的人可不少,还有几个面孔他都有些生,但看起来应该是陈家各小支的耆老。
他不禁有些无语,已经让人通知陈大力了,结果他还是搞了这么多人来,万一走漏风声就麻烦了。
“阿耀,这个给你。”摸索了半天,陈大力将一个盒子双手托起,郑重的给了陈光耀。
陈光耀甚至都不用看,就知道这是什么,“忠贞公的兵符,大哥还是先留着,等大王到了再给他吧。”
陈大力愣了一下,大王这个词,难道是指小五?
“无有兵符,你如何能调动龙门兵?”
嘉定陈家的武力,其实也分两部分。
其一是陈上川的陈家红袄银刀兵,但人数历来并不多,最多时也不过六七百人,另一部分是龙门兵,也叫龙门卫军。
龙门兵最先并不是陈上川的武力,而是嘉定明香人二圣之一杨彦迪的部属,战斗力甚至要比陈上川部下还高一些。
这是因为当初南下的时候,陈上川是先在钦州湾海战中被满清击败,随后才收揽部众,带上家人亲属撤退的。
他南撤时,虽然有三四千人,但已经兵不过二百了。
而杨彦迪,他其实是郑氏海商(盗)集团的一员,其南下嘉定,并不是因为眼见复兴大明无望选择南走。
而是受郑氏,确切的说是受郑克爽委派,到当时还属于柬埔寨的嘉定,为明郑集团谋后路的。
以至于杨彦迪的家属,一直都是放在东宁作为人质的。
历史上刘国轩兵败澎湖岛之后,郑克爽就有意南奔柬埔寨,但最后被劝阻,于是投降满清,去了北京。
也就是说,杨彦迪实际上是明郑的正规军,他到嘉定的时候,哪怕经历风暴损失惨重,但仍然有六十艘战舰,两千余人的兵力和千余家属,号为龙门军。
这支军队,连续击败暹罗和柬埔寨的讨伐,在嘉定一带站稳了脚跟。
及至明郑灭亡,龙门军发生内讧,部将黄进杀杨彦迪,又狂妄自大,引起各方讨伐。
陈上川也在阮主阮福溱的逼迫下,不得不出面随同阮军剿灭黄进。
黄进死后,阮主发现自己掌握不了剩余的龙门军,于是就把他交给了陈上川。
陈大力此时看重这个能号令龙门军的兵符,就是因为在他的心里,陈家自己的红袄银刀兵不过是乡团、家丁这种性质,有传承的龙门军,才是正规军。
陈光耀淡淡一笑,没有收陈大力的兵符金印,而是环视了祠堂内一圈。
“各位宗亲家门,广南人欺压、侮辱我们数十年,个中苦难,你们是知道的。
仁德公不但是河仙老公爷的嫡孙,还是忠贞公的亲外孙,素有大志,英武仁德。
今愿提大兵为外祖家雪恨,拿回咱们明香人的东西,这是陈家最后的机会,就算没有兵符金印,我们也应该支持。”
说罢,陈光耀把手一招,“阿东,让你的人封锁整个祠堂,从现在起,不准任何人进出。
包括你的手下,谁都不许离开,每一刻钟清点一下人数。”
陈光东看了看陈大力,见他还在一脸震惊,犹豫了一下后把手一拱。
“得令!”
“大言,你选二十个信得过的族亲,立刻通知各村寨的管事,带上敢战的丁壮,明日卯时前,到槟知来集合。”
看到陈光耀飞速的下达着命令,明知自己权力被拿走了,但陈大力心中却没有半分反感。
反而这种有人做决定,不用什么事都要他操心的感觉,竟然让他觉得轻松了很多。
而陈光耀也明白,陈家现在哪怕就是龙门兵也打不了硬仗,甚至顺风仗都不一定能打。
所以他现在要做的,不过就是封锁消息,集结丁壮。
等广南兵出城奔河仙之后,组织人手为正规军带路,运送弹药补给,协助维持治安等事就行。
。。。。
昆仑岛,探查近海与西贡河口水文的侦查小队回来了,大军的准备也已经完全到位了。
但是...,但是广南的嘉定五营兵,仍然龟缩在嘉定周围没有出动,就他妈跟河仙完全无事发生一般。
这...,把没有经历过王朝末期军队到底有多烂的莫子布,给整不会了。
在他想来,河仙出了这么大的事,嘉定方面至少要在收到消息的十天左右集结大兵,二十天做好可以出兵的准备。
然后等消息得到确认,十天内出兵平叛。
这种才是常规操作啊!
可这会他妈快一个月了,连军队都没有集结,是个什么操作?
莫子布无法理解这种行为,于是再次召开军议,“如果我们选择强攻嘉定,是否可以取得快速成功?”
听到莫子布的问题,所有将领都点了点头,只有陈成山面露难色。
“大王,嘉定城有明香人数千,唐人数千,且多是做小生意的,求学的,更以妇孺居多。
若是大兵出动,万一不能速胜,他们被围在城内,谨防广南人狗急跳墙啊!”
这就是莫子布的难点,他要的不光是嘉定这个地盘,还有城内的人口资源,特别是嘉定周围那些明香人中的读书人。
此时,嘉定的文风远比河仙兴盛,城中有府学,有文庙,有大小私塾二十余家,乡间更是私塾遍地。
之所以明香人这么狂热的学文,那是因为要传承文化,保住衣冠,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
不读书的话,三五十年他们就会与越人无异了。
日后在越南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的嘉定三子,也就是著名的明香人文学家吴仁静、郑怀德、黎光定,以及吴从周等人,都在这一片生活。
这些跟莫子布一样出身,饱读诗书,还跟安南文坛有千丝万缕联系的知识分子,是未来莫子布政权文官的基本盘,可不能随便乱打,让他们死在了战火之中。
就是北面的大清,读书人都要算比较珍贵的了,在南洋就更别提了。
更何况,这些人是他控制汉化京人和京化汉人这种越南诗礼之家的触手,怎么能自己斩断呢。
就是他这忠义驸马的名号,大多都是靠这些人吹起来的,没有这些掌握舆论者的支持,就不可能把越南重新拉回来。
可是,继续等下去也不是头,要不出五百精兵,搞斩首作战?
而此时,一直跟在莫子布身边的吴元盛说话了。
莫子布身边的其他人,对王朝腐朽之军和政治没什么了解,吴元盛就太了解了,他见过了太多垃圾绿营兵和垃圾官吏。
“大王,我见宗室烔按兵不动,是否存了息事宁人之心?
他这种人,只要不闹大,什么事情都愿意遮掩,咱粤省老家那些大小官吏就是如此。
且一旦动兵,人吃马喂,开拔银,盐菜钱,上阵赏,哪个都不能少,花银钱如流水,如果能不打仗,对他们来说就是极好的。”
草!
莫子布不禁骂出了声,好像还真是这样,他来回踱步几下,忽然把手一拍。
“元盛,你带两百客家兵去找陈团总,让他直接在槟知闹事。
我就不信了,宗室烔没胆子去打河仙,他连陈家闹事,也不敢去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