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三章:为政方针,刚柔并济!(1 / 1)余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弹汗山之战,刘羽完败鲜卑大军,斩杀鲜卑首领檀石槐大获全胜后,就直接前往并州。

大军是从雁门郡进入并州,当初赵武灵王为抗北方异族而设置云中、雁门、代三郡,这三郡毗邻,代郡如今分属幽州管辖。

一路行军到达白登,当初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就是在这里发生了“白登之围”。不过刘羽对高祖的光辉历史没有兴趣,他的目标是白登附近的平城。

说平城或许不熟悉,但如果说大同,估计很多人都知道了。

大同市地处华北地区、晋北大同盆地中心、晋冀蒙三省区交界、黄土高原东北,是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且扼晋、冀、蒙之咽喉要道,北隔长城与内蒙古乌兰察布接壤,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

但最让刘羽属意的是它“华国煤都”的评价!这里煤矿资源丰富。

身为并州刺史,这么一个得天独厚的宝地,刘羽怎么能放过呢?

并州苦寒之地,冷得让人心颤,汉代还没有棉花,每当冬天穷苦百姓死伤无数。刘羽还准备将常山的流民迁移到并州,更是需要保证冬季保暖问题。

如果可以利用煤矿发展燃料,譬如什么蜂窝煤、蜂窝煤炉之类,这种比煤炭更容易燃烧,又没有什么呛人的黑烟,功德无量。或者改造火炕取暖,造福万民。

最重要的是,这也是一条收入来源!

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只是刘羽一直以为,汉代没有对煤矿投入开发运用,但他想错了。大同煤矿十之七八在世家大族手中,太原王氏、雁门赵氏等等。

富人家取暖不会使用煤炭,而是烧木炭,还是无烟木炭。但煤矿却可以用来冶炼,甚至在平城,已经有煤矿和铁矿一条龙服务,开采之后直接冶炼。

刘羽想要插手,难如登天!

并且刘羽在并州的名望很差,世家大族对他“摊丁入亩”赋税改革建议错误解读、断章取义、造谣中伤,都在一点一点打击刘羽的名望。

不过此事倒也简单,刘羽令众将士宣读“摊丁入亩”的核心思想,宛如口号似得,一路行军,一路高呼,两万多大军喊得震天响!

百姓们识字率低下,但他们又不傻。刘羽大军这么堂而皇之的宣读“摊丁入亩”赋税改革思想,顿时让他们终于恍然大悟。

“土地税和人头税合一,人地合一、人随地起,不再征收人头税,统一征收土地税,以土地财产的多寡而征收赋税……”

这个摊丁入亩,顿时引发雁门郡百姓们的欢呼。别看并州苦寒之地,周围高山戈壁,但像雁门郡、太原郡、上党郡等地都是可以耕种的盆地平原地区。

如果按照“摊丁入亩”赋税改革,那些无地、少地的百姓们,顿时可以减少缴税份额,怎么不令他们大喜过望?!为之欢呼?!

当然真正让雁门郡对刘羽改观的原因,还是他们押解的鲜卑俘虏。

等到雁门郡百姓们知道刘羽的光辉战绩,他们出兵塞外,杀敌十万后,立刻将他奉为了英雄!

塞外的鲜卑胡人在檀石槐的统治下变得非常强盛。因此雁门郡经常遭到胡人的杀掠洗劫。熹平六年(177年),雁门郡的军民曾与一些匈奴人联合反攻檀石槐,却大败而还,死伤惨重。

他们与鲜卑夷狄仇深似海!

而现在,刘羽率军横扫了鲜卑,斩杀了檀石槐,打得塞外无王庭,顿时成为了雁门郡人心中的英雄人物。对他的印象和看法为之改观。

刘羽见此情况后,顿时将“檀石槐”的头颅悬挂旗杆,“招摇过市”。

堂堂鲜卑首领,统一鲜卑各部,对大汉边关形成威胁,连年劫掠大汉,有匈奴冒顿单于之气焰的檀石槐,就这么成为了刘羽打广告的招牌!

此举顿时令雁门郡百姓们轰动欢呼!

刘羽大军所过之处,都有雁门郡百姓箪食壶浆,夹道欢迎。那些军民振奋无比,恨不得投入刘羽麾下,为他效犬马之劳!

刘羽这么做就是造势,一来挽回被世家大族败坏的名望,二来也可以招收文臣武将。雁门郡也有一位历史有名的名将——被孙十万生生抬进武庙的张辽张文远!

只是当刘羽一路率军从平城走到马邑,千辛万苦终于找到张辽之后,他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

未来威震江东、张辽止啼的张文远,如今还只是個十四五岁的小正太!诚然,因为边关军民,在塞外胡人侵扰杀戮下,都比较早熟,并且民风彪悍。

但张辽确实稚嫩无比,还是个未成年!

赵云、关羽和张飞已经很年轻了,但都有弱冠之年,也就是二十岁出头。而张辽却还是个束发之年。刘羽顿时打消了招揽张辽的想法,决定等他在成长一段岁月再说。

可张辽却不,他沉声说道:

“我父母双亲死于鲜卑之手,三年前雁门组织军民征讨鲜卑,我不过十二岁,为了报仇雪恨,依旧参军入伍。可惜因为人员混杂、目无组织、散漫混乱,最终还是败北下来。

“使君出兵塞外,征讨鲜卑,斩杀鲜卑首领檀石槐,杀敌十万,俘虏数十万,救回了十多万大汉百姓。这就是大汉的英雄,我雁门郡的恩人!

“希望使君给我一个机会,哪怕为使君牵马持剑,我都甘之如饴,只愿可以报答使君的恩情。”

张辽脸色稚嫩,但语气却说的铿锵有力,顿时引起众将的认可。他们眼力不俗,都能看出这位名不经转的小吏,未来必成大器!

最后刘羽也就勉为其难的收下张辽,得知张辽还没有表字,顿时意动:

“你虽然还没有到冠礼之年,但今日意义重大,可以成为我麾下士卒,乃是你三生有幸,八辈子修来的福分,也是为了告慰你父母的在天之灵,我为你赐字文远如何?”

“多谢明公!”

张辽有些激动:“从今以后,我就是张辽张文远!”

刘羽拍了拍张辽肩膀,勉励道:“努力成为张八百吧!”

“啊?!”

张辽惊疑不定,不明所以。但刘羽没有解释,他也不敢多问。

张辽入了刘羽麾下后,他顿时想起了包头吕布,但包头也就是五原郡距离有些远,需要北上过云中、五原,与刘羽的目的地太原郡南辕北辙了。

如此刘羽只能暂时作罢!

张辽加入刘羽麾下只是一个小插曲,但对于并州雁门郡军民而言,却宛如激励人心的冲锋号角,他们纷纷想要投效刘羽麾下。

但刘羽思虑利弊后,还是选择暂缓征募!

他手下两万多兵马,太行山中徐晃还有五千多兵马,全副武装、兵强马壮,军事力量已经非常强大,继续招收意义不大,他要在并州种田发展,又不是准备起义造反。

况且将近三万人,人吃马嚼,粮草供应每日的消耗都是海量!兵贵精不贵多,更应该对这些三万将士训练培养,而不是滥竽充数,多多益善!

说实话,刘羽现在更需要的是人口,而不是士卒!

当然刘羽没有堵死这些壮士的希望。

并州因为戍边第一线,民风彪悍、武德充沛,可谓是“人性劲悍,习于戎马”。并州兵骑,是汉武帝刘彻建立的精锐部队之一,也是帮助东汉光武帝刘秀击败卢芳,取得天下的三支精锐部队之一。

这么强盛的“兵源”来源地,刘羽自然也不会放过。秉持着宁缺毋滥的道理,他决定设置一个“比武选拔”、“统帅选拔”的考核。

武艺高强者--将才、军事才华横溢者—帅才,都能投入刘羽麾下。这也算是另类版的“武举”了!

只要刘羽的事迹传遍并州,名望肯定会有所好转,到时候投效之人肯定如过江之鲫。

……

刘羽大军翻越雁门山后,过了广武、原平,即将靠近太原郡。这附近有五台山等名山大川,但刘羽根本没有心思去游山玩水。

这一路走来,刘羽利用口口宣传“摊丁入亩”赋税改革的办法,以及横扫鲜卑、斩杀檀石槐等战绩,终于挽回了他的名望。

当然这是在雁门郡附近。

太原郡虽然毗邻雁门郡,但互相之间有名山大川阻碍,道路交通不便,信息传递延迟,显然没有那么快速。还需要刘羽亲至后再来一次宣传。

太原郡这里是并州州治,政治军事中心,也就是刘羽未来的任职地。他未来的发展等等,都需要以太原郡为中心。当然这里也撑得起这种分量。

魏晋之后,并州可谓成为了龙兴之地。刘渊、王猛、苻丕、拓跋珪、尔朱荣、高欢等风云人物纷纷自并州而建功立业。

李唐王朝自太原而出,定鼎天下;后亦有李存勖、石敬塘、刘知远以太原府为根据地,建立了五代中的后唐、后晋与后汉。

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足可见其重要性!

正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绝佳的战略地位,太原郡意义重大,但问题是,太原王氏等世家在这里经营了几十年,刘羽要如何打入这个兵家必争之地,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诸位有什么想法?”

刘羽很明白自己的定为,他虽然才华横溢、名冠天下,但那都是文抄公。他虽然军事卓越,身经百战,但那都靠文臣武将和现代科技。

刘羽唯一的优势就是,他有自知之明。所以像这种需要动脑子的问题,他直接抛给文臣武将,不然招收他们干什么?吃白饭吗?

武将热议纷纷,但其实也是个凑热闹的。最终还需要看沮授和田丰两位文臣。

说来也奇怪,刘羽手下猛将如云,但这谋臣……确实有些精益求精了点。就算汉代道路交通不便,可你们谋臣要是过来投效,天涯海角都走到了吧?

刘羽怀疑那些历史有名的顶级谋臣,是不是都是浪得虚名。瞎了不成?他这么一位前途无量的明主,就没有人心动吗?!

沮授和田丰对视一眼,旋即沮授说道:

“主公,并州地理位置特殊、战略意义极大,乃兵家必争之地。这里乃‘制天下命所在’,自东、南方向居高临下,能制约河南、河北、关中等地。

“其中并州的政治、军事中心,也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太原郡,更为突出。太原郡四面环山,其自身位于盆地平原中心,晋水、汾水在此汇聚,可谓‘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

“正因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陛下这才派遣主公任职并州刺史。或许也是希望主公可以控制并州,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为河东之根本,并州失,京师危!

“然并州世家大族,已经在此发展数十上百年,根深蒂固、盘根错节。我们初来乍到,虽然携带者凯旋回归的大势,但入并州需采用怀柔手段,刚柔并济来治理。”

“如何刚柔并济?”刘羽问道。

“主公,我们到任后,可以先稳住当地世家大族,推选他们的子弟任职军政职位,将当地世家大族的利益与官府绑定,同时这种柔和手段,也能缓和主公‘摊丁入亩’赋税改革建议的矛盾。

“等到我们逐渐站稳脚跟后,可以征召这些世家大族的家丁护卫入伍,派遣到前线作战,鲜卑虽乱,但凉州羌氐、并州匈奴、太行山等贼兵等都能征缴。

“这也是在削弱世家大族的武装力量。同时需要把持这些士兵的家属。世家肯定在暗中豢养私兵,而我们就是需要削弱他们的力量。

“这么做肯定会有一些家族不满,但我们有两万多兵马,足以镇压平叛闹事者。这就是主公所说的‘温水煮青蛙’。与此同时,我们可以暗中拉拢百姓,培养教育平民子弟。

“主公在常山不是‘以工代赈’招收流民,可以令愿意迁移并州的流民逐渐转移过来。等到我们在当地有了足够的势力后,就可以开始削弱世家大族的力量。”

沮授的刚柔并济策略,令刘羽颔首赞同。

其实他曾经想过到任并州后,直接推行“摊丁入亩”,以他的军事力量,说不定靠着并州这四面环山的地理环境,还能形成一种封闭效果,达成“试点改革”的目的。

但摊丁入亩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清丈田亩。可如今识字率低下,估计很多百姓连个位数的加减乘除都不怎么会。

这种情况下,摊丁入亩前的清丈田亩,根本推行不下去。不可能让世家子弟操刀,让他们自己革了自己的命吧?

所以以如今的识字率水平,还需要先培养平民子弟,如同汉帝刘宏的鸿都门学,哪怕不惜卖官鬻爵都要推行下去,就是因为学识问题,是被世家大族垄断!

普及教育,这是汉末三国每一位诸侯上任后必须开展的为政方针之一。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