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9章 因果斩却三重关
天光破云,百里明湖如翠璃铺陈。
参差水荇随波浮沉,将水色晕染成深浅不一的碧痕。
而宫阙群落在潋滟波光间次第展开,十二重飞檐斗拱以浮空廊桥勾连,恍若丹青圣手在澄宣上挥就的江南长卷。
三人衣袂飘飘,乘云而落,望着眼前与千焱宫差别极大的景致,刘天池不禁赞叹道:“重天水殿,荇草葳蕤,这般清寂气象,确实比我那天池殿更合修行真意……”
闻得此言,长生道人笑着打趣:“这有何惊叹的地方,真君道场,自然要比你的天池殿更得真意。”
刘天池哈哈一笑,没有多言。
他二人还有心情欣赏美景,李邴却已经紧张的快要不能呼吸。
做决定时尚且未想太多,可真当做出了选择,来到此间后,他的心中又不免患得患失起来。
为了一个秘境名额,冒着得罪陈道兄的风险究竟值与不值?
而且若是梁真君不认陈道兄的面子又怎么办?
毕竟据他所知,自陈道兄入门起,好像还从未与玄荇宫的两位打过照面,此事未必不会发生……
种种所思,皆令他耗神不已。
“李师弟。”
长生道人有所察觉,抿了抿嘴后说道:“既已做了决定,最好还是别想太多了。”
李邴拱手应和一声,深呼了口气后随着长生道人向宫群走去。
沿着廊道浮桥行了半刻钟,忽见云纹屏风后转出个垂髫道童。
道童虽然境界不高,但对这重天上的三十六重宫殿之主都有所了解,一见空青殿殿主以及天池殿殿主到来,疾步上前深施一礼:“三位仙长驾临玄荇宫,可是为谒见两位真君?”
“劳烦通传。”
长生道人指尖凝出一缕青气,化作刻有空青殿符印的拜帖。
道童俯首称是,引着三人去了殿内等候,着人奉上灵茶,告罪一声后方前去通传。
到了这时,或许是为了缓解李邴的紧张情绪,刘天池眼睛一转,自嘲道:“旁的暂且不说,梁真君宫内的道童,确实要比我那的懂规矩的多……”
此言一出,长生道人朗声一笑,显然也是知晓刘师弟麾下道童的模样。
李邴也微笑出声,忐忑心绪放松不少……
未及半盏茶时分,檐角铜铃忽地轻颤,三道目光齐齐转向殿门。
便见琉璃窗棂间斜斜刺入几束天光,将浮尘映作碎金,恰似为来人铺就的光阶。
两道剪影踏着光尘徐步而入,左首男子广袖当风,松绿锦袍上云雷暗纹流转,虽发髻半散,反衬得眉目间名士风骨更甚。
而右首女子身着杏色轻纱,裙角随步履漾开涟漪,鸦鬓间羊脂玉簪温润生光,周身萦绕着松烟墨香,恍若携着半卷未合的古籍,自竹影深处缓缓走来。
这二位正是执掌玄荇宫的粱崇、祝晓道侣,抚元仙君座下四弟子与六弟子。
而潮生阁中人每每提及此二人,总要叹一声“日月同辉”。
不仅因着他们双双臻至“历昙华”的修为,更因千年琴瑟和鸣的佳话,在仙门中宛若并蒂青莲。
“拜见贤伉俪。”
长生三人神情一正,一并行礼。
粱崇性子颇为洒脱,见状笑着连连招手:“何须虚礼,快坐快坐。”
祝晓则要温婉许多,面面俱到,待众人落座后,先是笑道:“方才见云海中古树参天十二重,原是长生道友的道果异象,倒教我二人占了观礼的先机。”
长生道人拱手道:“惭愧惭愧,我等贸然登门,实在失礼至极……”
“这是何话?”
祝晓眼波流转,故作嗔怪道:“若再客套,当罚三盏浮玉醴。”
这话说得俏皮,偏生她眉目温婉如春水,倒教人想起典籍中“谈笑化春风”的典故。
“刘贤侄也是常见,何须这般拘束?”
刘天池状似不好意思的腼腆一笑,他父亲与粱、祝二人关系不错,如此算来,他可不就是贤侄一辈?
祝晓目光最终落在李邴身上,细观其眉宇间厉气,抚掌笑道:“这剑意中的孤峭锋锐,与刘道兄年轻时如出一辙。”
李邴瞳孔微颤,执礼的手悬在半空:“真君竟识得晚辈?”
“那日秘境选拔,你与青阳殿弟子斗剑三十七回合。”
祝晓摇头一叹:“只可惜小友最后棋差一招,未能取胜敌手,可惜,可惜……”
李邴喉结滚动,心下激动不已,只是按捺住没有表露。
长生道人看在眼里,索性也不再委婉试探,直言道:“实不相瞒,在下此次携李师弟冒昧前来,就是为这秘境名额而来。”
闻得此言,粱崇手中茶雾骤然凝滞:“名额将定,长生这是何意?”
长生道人顿了一顿,指向李邴道:“李师弟恩师故去,没有留下什么,若不得秘境名额,此生怕是再无机缘突破问道之境……”
他话未说完,粱崇便低声打断:“李真人如此,其余弟子亦如此……长生还是莫要再提此事。”
他想来是有什么说什么,李邴既未在选拔中崭露头角,又无资源供奉宗门,怎能为这坏了规矩?
而且若是传扬出去,那些落选弟子岂能心服?
祝晓虽未言语,眸中流转的思绪却与道侣如出一辙。
见方才还面露惋惜的祝真君忽然沉默,李邴心头骤然发紧。
其实这些年来他早已看透世情冷暖,只是当命运之轮碾过自身时,终究还是意难平……
长生道人暗暗一叹,没有再言名额之事,只缓声传音道:“李师弟曾引荐灵源道兄入门,结下这段因果。本想请道兄亲自开口,奈何他闭关未出……”
刘、李二人虽未闻其声,但见长生道人神情便知正在传音。
李邴屏息凝神,玄衫下的手掌已攥得骨节发白。
他垂首作揖,神识却紧紧锁住两位真君的脸色变化。
但见粱真君先是皱了皱眉,继而面露沉吟之色,久久未有表态,眉宇倒是越皱越紧。
李邴的心绪随之上下起伏,几乎快要站立不住。
也就在他愈发觉得不妙之际,梁真君突然回首看向了祝晓,一张俊脸上满是犹豫纠结之色,似在传音说着什么。
李邴不闻其言,心底煎熬至极,胡乱猜测之际,也不免往坏的方向考虑。
“是了,陈道兄终归没有与两位真君见过,仅凭同门之谊,如何能让他们同意此事?”
殊不知梁崇在闻得“灵源”二字时,眸底就已然暗定乾坤。
他虽未得见这位新入山门的小师弟,然则师尊近年枯木逢春之象,早令他暗自称奇。
单凭这份令师尊重焕新生的恩情,便足以让他对陈沐心怀感激与赏识,奈何机缘总未契合,至今未能当面论道。
既然李邴与这个师弟有着善缘,他不介意动用自己的资源替其换得一个名额,只是……他担心的地方与刘天池一般无二。
此事终究未得陈师弟首肯,他若直接应下,安知不会弄巧成拙?
这也是他皱眉沉吟的原因,乃至还问起了师妹的意思……
案几上的鹤嘴香炉青烟袅袅,素来心思细腻的祝晓思忖片刻,与他点了点头,轻声道:
“慕容师妹与我等辞别之时,曾言及陈师弟颇为看重情义善缘,此番闭关未及知会,若是知晓此事,想来大概率会促成此事……”
“师妹的意思,是应下此事?”
粱崇神色渐缓,眼前顿时浮现出慕容师妹谈及陈沐时的眸光微闪的模样。
祝晓轻笑道:“你我既不能襄助陈师弟叩问玄关,何不替他了结这段因果?”
此言如晨钟荡开云雾,梁崇广袖翻卷间眸光骤亮:“善!”
他转身看向仍保持稽首礼的李邴时,突然抚掌一笑:“既然与陈师弟有缘,何不早说?”
此言一出,长生道人心下微动:“梁真君的意思是?”
“李小友自可回去准备了,既有陈师弟之因,梁某愿予你秘境之果!”
梁崇话音未落,李邴猛然抬头,眼中竟有泪光混着狂喜。
百般设想今成最优选项,他又如何不为之动容,当即深施一礼:“多谢真君成全!”
“要谢便谢你种下的善因。”
李邴连连点头:“待陈道兄功成出关,晚辈必定上门拜谢!”
而几乎在此言说出的瞬间,众人皆未察觉,冥冥中竟有因果长河泛起涟漪,某条金线正悄然缠上洞天深处的闭关洞府……
……
转眼间,月余光景悄然流逝。
洞府之内,陈沐趺坐于地,四周飘有不知多少探入虚空的因果线,密密麻麻,不计其数,然而随他心定神凝,最终凝聚成两道凝若实质的因果金线。
这二十年与抚元师尊的牵缠,此刻尽数化作破境契机。
“到底是仙君因果。”
他感叹一声,自忖与寻常修士纵有因果牵缠,可若无大能者道韵加持,也断难借此叩关……
片刻后,陈沐轻吐一口气,抛开杂念,将一枚流转九彩霞晕的玄炁丹摄入掌心,且在触及舌尖刹那,化作琼浆玉液沁入经脉。
时光如细沙般悄然流逝,丹转一重,精血相融,二转功成,神魂淬炼……
待得九转周天圆满时,蛰伏的玄丹真力骤然冲破桎梏,虚无天中悬起一轮鎏金皓月。
“斩!”
元神轻叱如春雷炸响,皓月当空化作开天金刃,但见刃光过处,首道金纹因果线寸寸崩裂。
虚空霎时泛起粼粼波纹,仿佛有双无形巨手将天地法则揉皱重塑。
陈沐见此异象不惊反喜,眼底反而泛起灼灼精光。
众所周知,玄关叩障最难的便是截断因果纠缠,如今初战告捷,倒让他对后续破境生出三分期许。
思忖间,陈沐元神已凌于紫府泽鼎之巅,十指翻飞结出玄奥法印,唇齿间古咒如珠玉倾泻。
而随着他口中法诀渐急,纠缠在虚空中的因果伟力竟凝作鎏金长河,裹挟着玄之又玄的道韵轰然注入紫府。
霎时,水泽之鼎剧烈摇晃,其下由浩瀚法力化作的沧海更是掀起万重巨浪。
修士叩击玄关历来分作两途。
有道果者如琢玉匠人,以因果为刃反复淬炼道基,每历一次劫数便使道果澄明一分。
而无道果者则似盲者问路,须借因果推演天机,若机缘未至,纵使百年参悟亦难窥门径。
所以此界也素有“道果早成,真仙可期”之说。
且看此刻陈沐元神清光湛然,泽鼎抖颤不止,自然是前者气象……
他屏息凝神,牵引着那道鎏金长河缓缓攀上泽鼎。
便见数息之间风止浪息,方才还沸腾的沧海竟平复如墨玉镜面,唯见渊底暗潮隐现,恍若蛰伏着吞天巨兽。
而在泽鼎之上,金光分化万千,沿着水纹一点一点蔓延开来,直至整个泽鼎上下遍布金线后,陈沐眼底蓦地迸射三尺清芒,指诀猛然扣合!
“咔——”
琉璃碎玉之声响彻紫府,泽鼎表面骤然绽开万千金纹,鼎身如冰晶遇烈阳般片片剥落。
陈沐神色不动,元神连连变幻诀势。
而后便见泽鼎碎片裹挟着鎏金光晕缓缓相融,凝作一池暗金流浆,表面浮动着蝌蚪状的上古铭文,蒸腾起说不清道不明的先天道韵。
陈沐动作不停,足尖轻点虚空,脚下灵枢本源真水霎时化作天河倒悬。
万丈清流裹挟着本源之气轰然坠入浆池,激得流浆迸溅如金莲绽放。
待水雾散尽时,一尊鎏纹暗涌的三足鼎已矗立沧海,鼎身流转的天光与因果金辉相映,泛起层层淡金涟漪,此乃叩破玄关的明证!
至此,陈沐周身道韵已突破桎梏,赫然踏破第一重玄关。
不过他的目标非止于此,默默感受片刻后,丹香忽起,玉瓶倒悬,九转玄炁丹化作流光没入灵台,第二道因果之线应声而断。
新生的泽鼎轰然崩解,碎片如星砂簌簌坠入沧海,却在灵枢清源真水冲刷下又一次焕发新生。
历经两次重塑,此刻的泽鼎已与最初感觉大大不同,色泽愈发内敛,玄色如墨却暗藏星辰,静止时似能镇四海八荒,流动间又如沧海横流。
其实到了这一步,便已经臻至他自己原先预想的极致了。
只是眼下……
陈沐凝视着残存的九转玄炁丹与鼎中未散的因果之力,还有周遭虚空中,一条不知从何而来的浅显因果之线,眼底泛起波澜:“三重玄关……”
“要不要再尝试一下?”
元神轻抚鼎耳,指腹摩挲着新生的坎水纹,鼎身好似有灵,突然传来清越颤鸣,恍若古剑渴饮鲜血。
陈沐眸中精光乍现,玄丹已在掌心化作流光。
虽说他不尚且不明那道浅显的因果之线因何而来,但终究是一个好的契机。
“此等机缘若错失,怕是要遭天雷亟顶的……”
毕竟一旦功成,他便是一举冲破三重关的问道真君!
此等壮举,如何不令人心动?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