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再多吃几个包子,吃饱一点,吃饱不想家!”
“娘,我饱了,真的!”
“那行,剩下这点,你带到火车上吃!”
王招娣说着拿出原先装点心的盒子,里面放满了煮好放凉的包子,把碗里剩下的几个又塞了进去。
拿着吊瓶灌了两瓶酱豆子后,又往皮箱里放了一堆变蛋。
“娘,别塞了,太多了!”
“没事儿,拿到学校给你们宿舍的同学一起吃!”
王招娣塞完吃的,又嘱咐杨兴文骑车慢一点。
杨兴文听到母亲的话,连连点头。
刘翠花在一旁也嘱托了几句。
杨兴武朝着院子里的爷爷奶奶、父母和二叔二婶儿一一告别后,又嘱咐了几個弟弟妹妹们好好学习,这才提着皮箱跟着大哥一起往外走,众人一路送到村口。
杨兴文使劲儿蹬了一下脚蹬子,从后面跨上自行车,杨兴武助跑两步跳上后座。
坐上后座后,杨兴武朝着身后的亲人挥手道别。
杨兴文骑着车子到了市里的时候已经十点多了,停好车付了停车费,伸手接过弟弟手里的皮箱,进站买票把弟弟送上火车后,等到火车出发,这才骑上车子回家。
杨兴武坐在空荡荡的车厢里,放好行李后,去车厢打了一茶缸的开水后,这才有空闲打量窗外的风景,看着翠绿的麦苗,还有些没有融化的积雪,一时间感慨万千。
下午在省城转了一趟车之后,坐上了开往京城的火车。
漆黑夜幕之下,看着窗外或明或暗的灯火,杨兴武思索着新学期的发展方向。
凌晨,杨兴武觉得有些犯困,当即躺了下来,他坐的位置,是一个三人座,此刻只有他一人。
躺下后,虽然没有卧铺舒服,但也比坐着舒服多了,杨兴武蜷曲着身躯,不知不觉就睡了过去。
第二天下午五点,火车低达京城站,杨兴武拿着皮箱下了火车。
刚一下车,一阵寒风吹来,杨兴武不由得缩了缩脖子,三月份的京城还有些冷,把军大衣的领子立起来后,这才扛着皮箱出站。
走到公交车站等了一会儿,坐上了开往学校的公交。
到站后,杨兴武扛着皮箱下了车。
刚走到宿舍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一阵儿嘈杂的声音。
他试着推了一下门发现没有推开,这才敲了敲门。
孙俊才正与张卫军聊天,听到门口的动静,连忙过来开门。
“兴武来了!”
“来了,哥几个,新年好啊!”
“新年好,快进屋,外面怪冷的。”
孙俊才说着接过杨兴武的皮箱,把杨兴武让进门,随手又把门关上。
杨兴武刚走进宿舍就看到张卫军在搪瓷盆里摆弄着几个乌漆嘛黑的东西。
“你这是干啥呢?”
“嘘,等会儿让你俩尝尝好吃的!”
张卫军卖了个关子。
“卫军说这是冻梨,看着挺吓人,就是不知道好吃不?我带了糟鱼,要不要来点儿?”
杨兴武听到这话反应了过来,属实这玩意儿是有点太黑,天也有点暗,他一下子没反应过来,也没往这上面想。
听到孙俊才的介绍,这才反应过来,仔细看了看,这才看出来一点梨的特征。
“哈哈!没看出来吧?这梨放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天气下,细胞结构都被破坏了,在酶的催化下合成了有……”
“得了吧,你还给咱大状元上生物课呢?”
孙俊才听到张卫军的话,不由得调侃了一句。
“嗐,是我班门弄斧了!”
“你们可真高看我了,理论上理论,实际是实际,要不是卫军说,我还真弄不清,这梨为啥是黑色的。”
“行了,别谦虚了,我也从家里带了点酱豆子,等会儿,尝尝咱俩家的有啥区别?对了你吃糟鱼不?”
“行,等会儿去食堂吃饭的时候尝尝,糟鱼是个啥?特色小吃?”
“算是我们淮海片区的特产吧!选的都是小鲫鱼,先油炸后再小火慢炖,炖的骨头都酥兰了,鱼刺也能吃!”
“好东西啊!听着就费油,等会儿,我可要好好尝尝,我带了变蛋你们也尝尝!”
杨兴武说着就从皮箱里拿出一堆母亲放的变蛋。
“俺家那边也有这东西。”
“看来你们还真是一个地方的,这变蛋是个啥?看着挺奇怪的?”
“有点像你们那边松花蛋,不过我们这个是鸡蛋做的,外面裹的是石灰和锯末。”
“那我可得好好尝尝!”
“来试试!”
杨兴武说着递给了张卫军几个变蛋。
张卫军接过之后,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下嘴,在杨兴武的指导下,终于吃到嘴里。
“哥们,你还别说,这和松花蛋的口感还真不太一样!味道挺好吃的。”
“好吃就多吃几个,时候不早了,咱们先去吃饭吧!等会儿天该冷了,顺便打壶水,晚上洗漱用。”
“水打过了,咱吃饭走吧!”
“太感谢了!”
“嗐,客气啥!”
三人说着拿上饭盒,孙俊才给两人饭盒里一人放了两条糟鱼,这才拿着饭盒就去了食堂吃饭。
“卧槽,这鱼挺酥啊!鱼刺一咬就碎了!”
“可不是!我还没有这么吃过鱼,不用吐刺,太爽了。”
“好吃吧!这玩意也就过年的时候会弄上点,往常也舍不得弄,太费油了。”
“这倒是,你看这饭盒里都是油汪汪的。”
张卫军说着指了指饭盒里的油星子。
几人吃过饭,回到宿舍洗漱了一番,早早地就上床睡觉了,一路舟车劳顿,刚一沾床,三人就睡着了。
第二天,三人一觉睡到自然醒,十点多的时候,林志远和魏东升到了宿舍,两人跟张卫军三人打了个招呼就上床睡觉了。
杨兴武三人去食堂吃过早饭,张卫军把已经解冻的冻梨递给杨兴武和孙俊才,教着两人吃冻梨。
张卫军先是撕开一个小口,嘬了起来,喝完梨汁,又扯开梨的外皮吃了起来。
两人看着这个吃法有些稀奇,也学着张卫军的动作喝了起来,梨汁进入口腔的瞬间,杨兴武觉得这梨真甜。
中午的时候,三人准备去食堂吃饭,看到魏东升和林志远两人睡得正香,也没打扰,吃过午饭后,各自在宿舍忙碌起来。
期间班长刘跃华来了一趟他们宿舍,喊上三人一起去领书,新学期的课表也随之发了下来。
领完书回到宿舍,孙俊才就把课表贴在墙上。
下午五点多,冯国良姗姗来迟,宿舍的人全部到齐。
晚上,众人吃过晚饭后,在宿舍里泡着脚,说起过年的趣事儿。
“哥几个,我跟你们说啊,寒假我一回到羊城,揽客的人喊我靓仔,我一句干哈?就把人吓跑了。
回到家纠正了好久,才变回来,我爷他们的说我这出去了一趟,家乡话都忘记了!”
林志远说着回家的趣事儿,逗的几人前俯后仰。
“真的假的?没这么夸张吧?”
“咋不是?我回到家,我爹娘都听不懂我说的啥?
这东北话的感染力可太强了,回到家都一股东北味道,纠正了好久才好,这不刚在家改过来,到了学校又变回来了。”
魏东升也吐槽着自己的口音问题。
杨兴武和孙俊才冯国良三人听后直乐,张卫军听后有点不敢置信。
“不是吧?俺们东北话这么强的吗?也没听俊才国良他们说这事啊?”
“可别说了,俺也一样,只是影响不是太大,家里人也说了几次,咋出去了一趟,口音就变了!”
“是啊!我以前天天喊爷们,现在跟着你都喊哥们儿,过年和同学聚会的时候,别人还以为我咋了呢?”
几人一边泡脚,一边闲聊。
说起过年的趣事,一时间就停不下来。
不知道过了多久,林志远的一句话拉回了杨兴武的思绪,勾起了众人的好奇。
“兴武,恭喜你成为了全国最后一个理科状元,这下你的压力更大了,不知道你作何感想?”
正在泡脚的杨兴武听到这话,内心顿时咯噔了一下。
这话听的他瘆得慌,想起他看过的一个电影《最后一个皇帝》里的结局,顿时就慌了起来。
“啥玩意莪是最后一个全国状元了,咋的你们粤省改革了?”
杨兴武听到林志远的话后,顿时有些患得患失起来,即使是改革他也没听过粤省改革这么早啊!
倒是苏省和京城一直在改革的最前沿,林志远一句全国最后的理科状元让他大感不妙。
按照历史的进程他也没听说粤省有什么改革?
高考改革当中最出名的应该是苏省的高考满分480分的试卷,题确实难,难道现在就开始改革了?
想到这里,杨兴武连忙问道:
“俊才,你们苏省高考改革了?”
“没听说啊?”
孙俊才听到杨兴武的话也有点蒙圈。
得到答案后的杨兴武又朝着冯国良问道:
“国良,京城的高考改革了?”
“没听说啊?”
一连问了两个人,得到都是否定的回答,杨兴武顿时有点纳闷儿。
东北的高考好像没咋变过,至于他老家,自打恢复高考后,全国一卷就没变过,难道真的是粤省改革了?
想到这里杨兴武刚想开口,魏东升就开口说道:
“好了别猜了,是我们沪市高考改革了,在苏教授和李教授等人的呼吁下,今年高考,沪市开始自主命题,不再使用全国卷,所以也就没有了全国状元的说法,咱们这一届,你就是最后一个全国理科状元!”
“卧槽,俺们京城被骂的这么惨,都没改革,你们倒先改上了?”
“就是,还有王法吗?是不是越改越容易了?”
冯国良听到这话顿时急了起来。
“这也不是我能左右的啊!高考改革,苏教授他们呼吁了五六年了,今年才开始,也不知道这是好是坏!”
杨兴武得到了想要先答案之后,有点蒙圈,他没想到所谓的高考改革居然来的这么快!
最先开始改革的居然是沪市,听了魏东升的说法之后,他好像又有点明白了里面的东西。
他当老师的时候,北方的高考试卷大多以全国一二卷为主,他给学生们上课一般也是讲这俩份试卷。
苏省的试卷难度比较高,一般是用来给尖子生练笔,京城卷和津门卷以及沪市卷都是给学生放松用的。
京城卷的改革是千禧年鲁东的三位壮士起诉后,才开始自主命题的,对于沪市卷他了解的还真不多,没想到居然这么早就开启了高考改革。
“哎,哥们,你的处境要艰难了!估计过几天就能看到各种报纸满天飞和对你们的追踪报道了!”
“是啊!期末成绩,明天上课估计就出来了,你有把握吗?”
“兴武,你可千万别听那报纸瞎说啊!”
魏东升和林志远几人纷纷安慰着杨兴武让他看开一些。
高考改革,会让这最后两位全国高考状元受到格外关注,特别是杨兴武以理科全满分的姿态考出来的全国理科状元,注定会吸引到更多的目光,他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放大许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