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二十章 毒士贾诩斗兵仙!天下为局,众生皆为子也!(1 / 1)剑阁少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魏王已经不是第一次被刘升之气到了。”

幽静的宫室中。

董昭、蒋济、程昱三大谋士面面相觑。

“汉川杀夏侯将军一次。”

“洮西破曹文烈一次。”

“荡平河右又一次。”

“得亏是魏王饱经世事,若不然寻常人岂能承受这般怒火。”

跟随曹操最久的程昱,也是如今世上最了解曹操的人。

其实,曹操的心境在汉末诸侯当中,一直算不上稳定。

经常表现出大喜大怒大悲大哭。

反倒是演义里成了怂包的刘备,一直是喜怒不显行于色。

一遇到贪官污吏,便会大怒而杀。

悲伤的哭泣,也只限于刘表、庞统、刘封、法正、田豫五个人而已。

这五个人很好理解。

过刘表墓长哭,是因为官渡之战后,他走投无路,刘表对刘备其实相对来说还算不错了。

庞统、法正为他立下大功,战后而死。

刘封是他养了多年的义子。

田豫是他早年的遗憾。

反倒是曹操,历史中见于记载的足足哭了十三次之多。

其中不乏对功臣离世的遗憾。

当然也包括对民生多艰,将士尸骸无人收的感慨。

另外还有每读乐毅被逼的离燕去赵,以及胡亥杀蒙恬的故事时,也会自觉功臣难善终,兔死狗将烹……

前者的眼泪或许属实,因为功臣集团中不乏典韦这样为曹操一时色急而买单的名臣,曹操心里抱有愧疚也是属实。

哭自己的发小袁绍、张邈,也能理解。

但后两者……

嗯,毫无疑问,就是政治作秀了。

毕竟曹魏的军户待遇在整個华夏历史中都能排倒数。

曹家治下屠戮的百姓,也是数以十万计。

蒙恬、乐毅的权利也没有大到可以列土分疆,建立诸侯国。

也没有从魏国公、进位魏王、然后被追封武帝。

和他做同样的事情的,前面有一个人叫安汉公王莽。

后面一个叫晋国公司马昭……

自比被朝廷迫害的忠良,无异于是端汉朝的碗,砸汉朝的锅。

没有荀彧、毛玠布下的奉天子这一步棋,曹操将陷入在兖州的泥潭里,半辈子都出不来。

当然,荀彧、毛玠的也如同刘协一样,都没有什么好结果……

“魏王醒了。”

医工离开殿外,已是吓得满头是汗。

给魏王治病,只有两种结果。

魏王高兴,医工活着。

魏王不满意,处死。

因此,当程昱等人看到曹操醒了的那一刻,纷纷拍了拍医工的肩膀。

“下去领赏吧。”

“多多感谢魏王不杀之恩。”

医工顿时伏跪在地,连忙叩首,旋即扬长而去。

三位谋士脚步无声的来到胡床面前。

曹操头晕目眩,看着天花板,愣神良久。

“魏王……可好些了?”

曹操眼神呆滞。

不知为何,昨日的那一幕,居然让他久违的感到了恐惧。

没错,是恐惧!

若说曹操这一生中,什么时候最害怕,那肯定是袁绍举河北之兵声称要讨伐曹家的那一刻。

至于原因么,曹操心里最清楚。

作为老朋友,袁绍在曹操平步青云的仕途中没少帮忙。

兖州根基被夺,是袁绍帮曹操对付的吕布。

之后两家虽有摩擦,但大体能保持和睦。

可在袁绍对付公孙瓒的最关键的时候,曹操跟公孙瓒联合一气,准备从背后偷袭邺城,捅袁绍的腰子。

这事儿,自然逃不过袁绍的眼睛。

还不等曹操发兵,袁绍就把公孙瓒的人头送到了许都。

“老朋友,我已经把你的盟友碾成了碎渣,现在该回来收拾你了……”

挨打的时候,人最害怕的不是拳头落在脸上的一瞬间,而是将落未落的前一刻。

因为人无法判断这一拳打的是轻是重,心里的预期将会无限放大恐惧。

等到真正开打,就没时间担心了。

如今,刘云的这一作为,也是让曹操久违的回忆起了官渡之战前,类似于袁绍带来的压迫感。

“曹阿瞒,你的羌胡盟友被我全都打崩了。”

“现在该回来收拾你了。”

……

熟悉的既视感,让曹操头皮发麻。

官渡之战,是他这一生打过的最艰难,也是最没有希望赢的一战。

可偏偏他真的赢了……

“孤,斗得过袁本初,还能斗不过刘备吗?”

曹操沉思了良久后才开始说话。

“贾诩是对的。”

“全被他说中了。”

“这个关西人比你们全都清醒。”

“西方五行属金,刘升之从南州携火气北上,全军绛甲,故而以火克金。”

“凉州羌胡,都成了他越发壮大的养料啊。”

众人闻言皆是低头不语。

汉代重视谶纬之学,凡是都要以五行解释。

曹操嘴上说着不信命,但是他的府中却网罗了大量的江湖术士,图谶学者。

之所以用五行火克金来解释,也无非是不想承认刘升之的才干。

是天在助他,他本身没什么不得了。

就是个乞儿而已……这么说,能缓解心里的不安。

“魏王……方才传来羽书,刘升之可能已经在回师河湟的路上。”

“别说了。”

曹操幽幽道。

“你们都下去,把贾诩叫来。”

三人面面相觑,各自退下。

在曹魏阵营中,除去魏王霸府中现存的五大谋士之外。

二荀和贾诩是独一档的存在。

二荀之死,讳莫如深。

贾诩又是个关西人,早就退居二线养老。

今日曹操把他召来,贾诩心知定是西线又出事了。

“魏王圣体恭安,下官贾诩再拜。”

曹操起身,坐于胡床之上,面色苍白的招了招手。

“文和,过来。”

贾诩向前驱步。

“近一些。”

“再近一些。”

“啧,孔桂,把文和拉过来。”

曹操见贾诩如此生分,直接令近臣将他拉到胡床前。

那近臣名为孔桂,曹操身边最得宠的宠臣。

时人皆知孔桂乃谄媚阿谀之臣,晓博弈、蹋鞠,曹操爱之,每在左右,出入随从。

除了夏侯惇,有这个待遇的,也就只有孔桂。

史载孔桂:数得赏赐,人多馈遗,由此侯服玉食。

在嗣子之争其间,连曹丕和曹植都不得不巴结他。

如果按汉魏风气,孔桂这类人应该叫做男宠???

后来曹叡不仅继承了曹操的文韬武略,连喜欢男宠这方面也没落下……

“太中大夫,请吧。”

垂垂老矣的贾诩,望着身穿着一身象征着秋季的白色五时服的孔桂,慢慢伸出手来,让孔桂搀扶着迈上台阶。

贾诩时任魏国太中大夫。

按汉制,太中大夫是郎中令(光禄勋)属官,秩比千石,掌议论。

没错,一个闲散副职,连正职都不是。

时任魏国郎中令的陈郡人袁涣其实在历史中功名不显,先后在刘备、袁术、吕布、曹操几大诸侯间游走。

只因他祖上当过司空,又是关东士族出身。

故而成为了贾诩这个关西人的顶头上司。

今日,孔桂明明可以称贾诩为君侯,或者按年纪叫一声贾公。

可他偏偏要戳穿这个残酷的现实。

贾诩是曹魏政权的边缘人物,没资格进入魏王的霸府。

所以他闭门自守,又何尝不是自闭了?

当年那个意气风发,在长安城下喊出一声王允要杀光凉州人的智者。

凭什么能一呼百应?所有人都信他的话,去攻长安?

他要说,王允要杀李傕、郭汜、贾诩,要为大汉除去奸贼,估计没有凉州人会造反。

但贾诩一句杀尽凉州人,就点燃了所有凉州士兵内心的恐惧。

他们玩命的把吕布、徐荣这些早期名将全部冲垮。

背后的动力和根源,不就是关东人对关西人的百年歧视吗?

曹操看向落座在榻上的贾诩,叹息道。

“卿,凉州武威人也。”

“骑都尉孔桂,亦是凉州汉阳人。”

“他本是关中诸侯杨秋的旧部,你们应该有很多话可说。”

贾诩老眼眯成一条缝,仔细的思考着曹操的用意。

曹家宗亲败了。

魏王的谋士团计策破灭了。

曹操这是想拉拢凉州本地人来对付刘备。

这些人在陇右和河西战场是地头蛇,对局势的判断总归是优于那些关东士族的。

“回魏王,下官以为,自大魏重建九州制之后,凉州之地既然已经归属雍州。”

“那我等便不是凉州人,而是大魏雍州人。”

老练的狐狸啊。

口风很谨慎。

一则抛去了自己凉州人的身份,二则表现出自己是大魏忠臣,一旦战场上出现了‘凉州人’变节,跟他这个新得‘雍州人’也没关系。

汉代的郡国长官自辟属吏,属吏对行政长官及天子都自称‘臣’。

这是汉代二元君主制下的社会法则。

也就是说,一个主公麾下的部将也同时可能是另一群人的主公。

而这些人名义上的主君,都是天子。

贾诩对曹操不称臣,而称呼汉代不常用的‘下官’。这其中的另一层含义,就值得玩味了。

我贾诩不是魏公霸府里的核心人物。

我被排挤到政治边缘,我是关西人,没人跟我玩。

你曹家招引卢水胡南下,还把我贾诩拉出去背锅。

那好啊,不配当魏王的‘臣’,我就当大汉曹丞相的下属,浑水摸鱼就好了。

曹操每次听到贾诩说话都费劲。

因为这老头要死不活的,老让人猜谜语。

你要问他曹丕和曹植谁当王太子,他会来个我在想袁本初、刘景升父子的结局……

Emmm……

“文和,不必弯弯绕绕,你了解凉州,直说吧。”

“怎么才能收拾了刘升之。”

“孤要他死!现在就得死!”

贾诩老眼昏昏欲睡,半响不答。

若非孔桂在旁抖了下贾诩的胳膊,看样子他还真的要睡着了。

“贾公!魏王在等你回话。”

“哦……哦,魏王恕罪。”

贾诩伏地道。

“下官年纪大了,常常瞌睡而不自知。”

说不定,你会活得比孤久的多。

曹操冷笑道:“无碍,文和想清楚了怎么说了吗?”

贾诩抚须思索道:“嘶,魏王,下官方才在想。”

“今是建安二十一年。”

“按天干地支,当属丙申。”

“论阴阳五行,天干之丙,属阳之火。地支之申,属阳之金,是以五行火克金。”

“刘备大起南军,趁孟夏大火,席卷西方,北军在凉州五行受克……”

贾诩言尽于此。

汉代的谶纬学术是曹家玩弄舆论的基石。

用谶纬五行之说来解释,曹操的接受程度也会更多。

“所以,文和的意思是,建议孤撤兵?”

贾诩摇头道:“下官什么也没说。”

好一个贾文和啊……

曹操忍不住大笑起来。

“孤叫你对付刘升之,你叫孤撤兵?”

“怎么,孤没了你,就对付不了他了吗?”

贾诩见曹操动怒,不敢再装糊涂,连忙恭敬伏地,解释道。

“魏王,陇右虽然重要,但户口凋敝,民风彪悍。”

“夏侯将军征西之时,所过多屠戮,大魏在此根基不稳,将士终年不得解甲。”

“不如拔尽百姓,退守三辅,让刘备得一座空城。”

“在多给金帛,挑拨羌胡于后作乱。”

“另派出细作,搅动东州人和荆州人争权夺利。”

“如此,刘备内外疲敝,我大魏养兵蓄锐,闭关息民,不过十年,麾下荷戟百万,以示天下,如此虽定孙刘,只需传檄而已,又何须用兵?”

和郭嘉那样的激进派不一样。

二荀和贾诩的计策,大都以安稳为主。

赤壁之战后,尤其在曹丕登基后,贾诩都是休养生息政策的支持者。

他一直坚持,用不了曹操派出大军征讨,曹魏是国力强势的一方,天生就很容易拉拢各地的豪强归附。

派出些细作,就能把吴蜀两家的朝堂搅得一团乱麻。

这是曹家经常干的事儿,实际上效果也极其奏效。

正史中,等刘备一死,蜀中就没人控制的住局面。

蜀汉政权大片大片的内应和倒戈者就都出现了。

当朝司徒公许靖天天站在诸葛亮面前,跟王朗、华歆写信眉来眼去。

廖立公然在朝堂上抨击死去的刘备。

王冲走东三郡入魏。

诸葛亮死后,李邈顺着曹叡的话,骂他是权臣,死得好。

到了蜀汉后期,竟然还能出现曹魏刺客当堂刺杀了大将军费祎这种奇事儿……

以至于蜀汉灭国前,满朝之上到处充斥着曹魏天命论,钟会、邓艾一来,各处关隘守军,投降者比比皆是,这就在情理之中了……

可以说,蜀汉就完全是被细作舆论给灭国的。

而江东那边,曹叡派出了青州人隐蕃当间谍。

并利用魏国在吴国内的资源,让此人担任了吴国廷尉一职。

他伺机制造大案,借机牵连东吴群臣,激化孙权与江东世族间的君臣矛盾,大幅度瓦解了孙吴在江东的统治。

只用了一年的时间,细作把整个东吴朝堂搅得天翻地覆……

诚如贾诩所言,真要按照这个方略执行。

在理想情况下。

十年后,真就是孙刘的末日了。

小集团里的士族豪强面对大集团的挑拨和诱惑,是天生就没有抵抗力的。

当然,谋士的眼光毕竟是从整体国力上考虑的。

但魏王要考虑的还有各个派系的利益分配,以及战争成本能否收回,威望是否会损失这一系列因素。

“说得好……好方略啊。”

“一个凉州人,在孤处于优势的情况下,说出了弃陇右这种话来。”

“孤差点还以为文和是关东人士呢。”

“仗打到现在这一步,耗费三十万民夫,十数万将士,数不尽的粮秣膏脂,孤不可能退,也绝不会将陇右让给刘备小儿。”

“汉川已经败了一仗,孤不能再退了。”

“文和,孤完全看不懂你,你到底在想些什么?”

贾诩见曹操又是不听,只得悠然长叹。

“回魏王,谋士当以天下为局,众生为子。”

“下官,也只不过是想天下早些太平。”

然后偿还当年在长安做下的罪孽而已啊……

贾诩拱手而退,临走前,又回头说道。

“魏王,下官还有一句话。”

“如果真的解决不了麻烦,那就想办法解决制造麻烦的人。”

“下官,告退。”

贾诩简短的行礼过后,拖着疲惫的身躯,步履蹒跚的走出了未央宫。

可离开了魏兵的监视过后,他却挺直了腰杆,步履稳健。

这哪里是个垂垂老矣的老人,喜欢装病的司马懿都得叫他一声师傅。

贾诩信步长安。

当年的豪华宫室,如今落寞摧折。

是他这个贾谊的后人,亲手摧毁了长安城,也摧毁了刘协中兴的唯一希望。

“百年以后,大汉二十四代先帝,会饶过老夫吗?”

“贾家的列祖列宗,会绕过我这不屑子孙吗?”

这一点,贾诩并不清楚。

但是在长安城内听明白了贾诩计略的曹操,又开始重新布局了。

魏王打的是政治仗,征发了那么多徭役,抽调了这么多军队,要付出巨大的军事成本,没有战果之前,谁都不会甘心迁移百姓,放弃陇右。

但另一条,贾诩说对了。

“解决不了麻烦,那就解决刘升之。”

“卢洪、赵达,在派一批刺客!”

“这一次不要再像吕玲绮一样,让孤失望了。”

卢洪、赵达奸笑道。

“魏王放心。”

“那个人已经准备好了。”

“他杀人,从来没失手过。”

……

河湟、浩亹县。

北伐军行军半月,沿着达坂山一路南下。

其间有河右百姓沿着浩亹河走水路运粮,供给后勤。

汉军抵达浩亹县时,已经是八月中旬了。

整个金城郡内,羽檄交驰。

还不等刘云抵达允吾城。

还留镇在西海属国内安抚羌人的苏则已派人传来了消息。

“护军,大事不好了。”

“曹真趁着苏公在西海属国安民之时,大发陇右兵席卷各县。”

“榆中、金城、枝阳、允街四县全部丢了。”

收到消息的刘云还是为曹真的攻势感到了担忧。

虽然他从来没低估过曹真的能力。

但是短短半个月内,在没有任何外力相助的情况下。

一下子就拿下了金城七县中的四个县,这也太夸张了?

榆中和金城两县是曹真从汉阳郡勇士县北上的必经之路。

榆中盆地和金城盆地也非常适合魏军骑兵作战。

这两个县挡不住很正常。

倒是允街、枝阳两个县又是怎么回事?

这可是浪庄河谷下游最关键的县城啊。

再往前一步可就是上游的令居塞了。

曹真正是试图在乌鞘岭南部挡住北伐军,复刻刘升之在令居的经典之战。

意图如此明显,刘云不可能看不出来。

“留守在允吾县的蒋琬,可就抗住了魏军的围攻。”

“这四个县的县官绝对有问题。”

王平眼珠在眼眶中四处打转。

河湟的官吏,都是刘备从蜀中征调过来的,各个派系都有。

因为从事政务,就必须得识字,看得懂文书。

这也就导致了,官吏本身就是从各方豪强之中选出的。

平民不识字,没机会读书,就更没机会当斗食小吏了。

至于为什么这么快丢了城。

王平只想到了一点。

无可避免的派系斗争!

“护军,这其中另有蹊跷,看来需要调查一下。”

刘云点了点头。

“全军扎营浩亹,派出哨骑打探魏军动向。”

“另外,把金城郡各县的官吏名册给我拿过来。”

话音方落。

却只见浩亹县内走出一位穿着白衣袍服的小吏。

“护军,不用找了。”

“名册就在我手中。”

刘云侧目望去,正是董允。

“休昭,到底发生何事?”

“是那些益州出身的小吏有心刁难我吗?”

董允的出身其实比较复杂。

他祖籍益州,迁去荆州,同时又是东州士。

这一特殊的身份,让他得以游离于派系之争以外。

董允与其父董和,实际上,成为了蜀汉各派的调和剂。

“护军,这一次你说错了。”

“这四县的小吏,既不是益州人。”

“也不是东州士。”

“更不是北方元老的子弟。”

董允目光紧锁,哀叹道。

“他们都是……荆州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