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几人抄完周礼已经是傍晚时分,李泰没有回去,而是直接前往文学馆,苏勖还等着和他商量事情。
回到文学馆的第一时间,李泰便让人送餐过来,他准备一边吃一边聊。
或许是因为今天压制住李承乾,哪怕抄了好几遍周礼,李泰脸上也没有丝毫疲态。
“姑丈,今日若不是舅舅在,还真压不住大哥。
谁能想到,从贞观十七年大哥就开始布置山南道,然后利用山南道灾情,给大嫂搞了那么大名声。”
苏勖一脸疑惑:“殿下,你在说什么?”
李泰将朝会上所发生的事尽可能详细的说了遍,随后轻叹一声:
“大哥实在太厉害了,他早就知道我们想做什么,五弟这次去造房就是让我们无法彻查山南道。
不过还是舅舅这个老狐狸经验丰富,居然想到用大嫂的名声劝说阿耶,这也让大哥就是想阻止也没有理由。”
苏勖笑着开口:“赵国公是凌烟阁功臣之首,他本身就是足智多谋之人,这次他出手,想来是知道陛下不会怪罪他。
郑锦上次不是说有佛门参与其中,这次为什么没牵扯到佛门。”
“这事昨晚阿耶跟我说了,还没来得及告诉姑丈。”
李泰缓缓开口解释:“佛门占据的土地和人口太多太广,阿耶暂时不想把他们牵扯进来。
他还担心一旦把佛门牵扯进来,我们说不定会忍不住对稚奴下手,错过对付大哥的机会。
我也觉得阿耶说的有理,哪怕我们不对稚奴下手,稚奴也会担心。
这种时刻还是别节外生枝,把宣承司拿到手再说。”
苏勖微微点头:“确实没必要这时候对佛门下手,不过宣承司的官员安排还要跟赵国公商量,我们不可能掌控整个宣承部。”
“这是以后的事,如今先在山南道打败大哥即可,我已经等不及想看看大哥失败后的嘴脸。”
“殿下还是要谨慎点,太子殿下不可能直接认输,荆州那边他定会派人布置。”
李泰脸色郑重点头:“我明白,以大哥的为人,现在应该派人去荆州了,……”
话未说完,萧德言从门外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一封信:
“殿下,苏均传来消息,江南西道士族已经答应,只要殿下信件一到,他们便会出手。”
“好!”
李泰激动大喊:“双喜临门!大哥定然想不到,我们的目标从来不是三哥,而是整個宣承部。”
“殿下!太子不是傻子,只要我们露出一点点破绽都有可能被其看穿,对待山南东道,我们必须竭尽全力。
臣认为该趁热打铁,及时派人去联系山南道的士族,让他们配合清理荆州官场,随后安排我们的人进去。”
“有理!我记得山南道最有实力的是岑、张、段、皮、柳、李六家。
岑文本便是山南东道,柳奭便是柳家,我明日便下帖子,一家家拜访过去。
姑丈也帮个忙,去试探一下大哥,看看他把柳奭安排在吴王府到底要做什么。”
“好!”
不仅李泰这边很快做出下一步动作,李治和长孙无忌也在快速做出反应。
李治也不再装傻,开始慢慢展现出自己的实力,面对这种情况,他需要让李世民知道,他也有治国才能,只是经验不足,不通阴谋诡计。
只有展现出治国才能,长孙无忌才会看到希望,才会一直帮助他。
“舅舅,若是按照大哥说法,这次五哥在山南道修路、造房,完全可以复刻到其他受灾州县。
积善之家的牌匾而已,朝廷也可以写,如此一来便可以减少力役,让百姓心存大唐。”
长孙无忌笑着点头:“殿下说的是,这事太子和魏王都没想到过,殿下何不写份章程出来献给陛下?”
李治摸了摸后脑勺,脸上露出尴尬之色:
“真的可以吗?我没有经验,就怕耽误国家大事。”
“不管行不行总要去试试,殿下还年轻,哪怕不行陛下也不会怪罪!”
“好!我听舅舅的!”
长孙无忌很满意李治的态度,不说对他言听计从,也算是尊敬有加,有什么事都会和他商量。
“殿下,荆州官场注定要清理一番,你有没有人选安排过去?”
“舅舅,你是知道,我没有结交官员,最近一直在甘露殿和东宫两头跑。
而且我觉得,比起大哥和四哥,我还有很大不足,舅舅安排即可。
不过王妃的舅父最近去了安州,要是可以,舅舅帮下忙,别让他出事。”
“这是应该的,柳家在山南东道也算豪族,这次山南道也需要柳家帮助。
殿下最近去东宫是学如何处理国事吗?”
“是!”
李治没有隐瞒:“大哥最近教我如何从大局出发,说什么治国不能只看短期利益,还要看长远发展。
他还让看管子与盐铁论,他说想要治国,这两本一定要看懂。
有一点我不是很懂,大哥为何会教我治国之道,而且没有丝毫隐瞒。”
长孙无忌嘴角微微上扬:“他希望殿下能够打败魏王,或者说他希望陛下能够重新陷入纠结。
他认为陛下已经决定送魏王上位,只要你治国才能超过魏王,加上你常年跟在陛下身边,孝顺陛下。
如此一来,陛下就有可能在你和魏王之间重新做出选择,他又能拖延一段时间。
所以,在这期间太子殿下会毫无保留的教你,殿下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太子。”
“原来如此!”
李治装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紧接着一脸佩服看着长孙无忌:
“不愧是舅舅,轻而易举就看出大哥的想法。
山南道就拜托舅舅了,莪也会尽心学习,争取早日上朝堂帮助阿耶。”
“臣需要向殿下帮个忙!”
李治歪着脑袋,满脸疑惑:“我?我能帮什么忙?”
“请晋王妃写封信去柳家,臣要劝动柳家,没有晋王妃帮忙怕是做不到。”
“行!我会跟王妃说,让她写封信给岳丈,让岳丈劝说还是比较好。”
“多谢晋王殿下!”
“舅舅说什么呢?该是稚奴谢你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