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辆轿车上两个人正边用手扇着闷热的空气,边聊着天。
时间一转进了八月,南京的天气愈发闷热了。
现在执行任务时,谁都不愿意待在车上。
整台车黑色的车身吸满了太阳散发的温度,加之执行任务时不方便开窗,所以轿车简直成了一个大铁盒,待在里面的人好似要被活生生闷杀一样。
不过军情处最下面的队员可没那么多选择,上司的命令不能违背。
所以此刻车上的两名队员只能选择忍受,然后用聊天来转移炎热难耐的感受。
“你听说了吗,北平好像被日本人占领了。”
“什么?不是前几天日本人才开始进攻吗?”
“我也是听电讯科的何飞亮说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不过看这几天处座的表情,估计北平那里打得也不怎么样。”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对话的另一人忧心忡忡道。
就在这时,一道人影从一处建筑中走出。
就看到站在街尾的一個烟贩打了个莫名的手势。
“队长打手势了,准备行动!”
坐在驾驶座上的队员立刻发动汽车,而坐在后座的人则是向另一侧车门挪了挪身子。
轿车缓缓跟上前面还未有知觉的男人,而几个穿着短衣看似青皮混混的人也跟在了男人身后。
嗤!
汽车在路边一停,几个紧跟着男人的身影快步上前,有人抓胳膊、有人捂嘴,瞬间就将男人给制住了,旋即朝着打开的车门往内一塞。
车内早就等候的队员立刻接替控制住男人,街面上的短衣男子其中的一个跟着上了车。
嘭!
车门关闭。
“开车!”
本就没熄火的轿车应声发动,而街边剩下的几个短衣男子顿时一哄而散。
……
“对于中国军队进入上海的举动,日本领事馆提出了严正抗议,英美法等各国领事均认为中日双方应当保持冷静克制……”
一台收音机里传出经过翻译后的法新社新闻。
“老顾,你说现在这是什么意思?”自开战以来一直关注局势的许康乐关闭收音机,问道。
“日本人自北面打过来了,连天津都已经沦陷了,为啥军队不北上,还要往上海调拨呢?”
虽然明知道顾子安不太懂军事,可许康乐还是忍不住要来问问。
他这个人就是这样,一个大老爷们,有时候却是有点婆婆妈妈的样子,总要从顾子安这得到准确的答案才安心。
顾子安估计是当年在战场上的境况影响了他。
按年头算算,当时差一点就上了淞沪战场的许康乐,应该才只有十七八岁,在这个年代倒是一个应该成家的年纪,但真正距离心理上的成熟还有一段距离。
“我觉得委员长和军委会应该是想荡清后方,这样才能全力以赴地去应对北面的日军。”顾子安琢磨了半天,想出来一个和他“军事小白”相符合的想法。
当然,顾子安提到的或许是国府高层会考虑的因素之一,但应该不是重要因素。
淞沪会战的构想,其实是由蒋方震率先在军事会议上提出来的。
蒋方震老爷子现在应该也有五十多岁了,是自北洋时期就留学的著名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
若说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但要说他曾经担任的职务,那一定是路人皆知。
蒋方震,曾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
若论军事指挥,这位一仗未曾打的蒋老先生或许不如许多保定、黄埔的年轻后辈;但论对中国军事领域的影响,这位老爷子,绝对是国府军方第一人。
至于他的构想,就是在淞沪开战并扩大,引诱日军沿江北上,从而改变日军由北向南的攻势。
这样虽然会失去江浙的富庶地区,但能保存有西南地区,凭借着山区易守难攻的优势同日军打持久战,且日军两线开战,也势必会消耗日本的国力。
若是任由日军由北向南推进,一旦对方集结优势兵力的察哈尔兵团和蒙疆兵团快速攻下山西,占据险地,那整个平坦的华北平原就将完全落入日军包围之中。
凭借着占据优势的机械化部队,日军可以在华北平原上实现消灭国府有生力量的战略目的。
且日军可借山西叩潼关一线,在不发生淞沪会战,日军能够集结优势兵力的情况下,一旦潼关失守,那等同于西南地区的北大门洞开,占据一隅的战略意图就将遭遇巨大的考验。
而且在淞沪动手,一定程度上也能对英美等国的立场有所影响。
所以在这样的战略背景下,蒋老先生就提出了在淞沪开战,引诱日军沿江而上,改变日军进军方向的淞沪会战构想。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构想的可取之处。
只是因为一些人的错误指挥和判断,才造就了淞沪会战后期大撤退的惨案发生。
“这么想倒是也有道理。”许康乐得到了回复,也想了想,点头道。
滴!
就在这时,听到军情处大院中有一道轿车喇叭的鸣声响起。
“呵呵,这是哪个科室的车,这么嚣张。”顾子安轻笑一声,问道。
这几天因为天气炎热,加之战争阴云密布,处里上上下下都是弥漫着一股凝重的氛围,队员们心情不佳是可以理解的,但大白天这般鸣笛少不了招致黑眼。
倚在窗边的许康乐扭过头看了几眼:“是杨冠的人,估计在追的那个案子有着落了吧。”
“情报一组的案子,是那个泄密的?”顾子安听到许康乐说起这个案子,也起了一点兴趣。
因为在他记忆里,近期似乎会发生一起大的泄密案件,也影响到了中国方面的军事战略布局。
“应该是!”
“情报科这几天一直在抓这案子,听说上面……”许康乐用手指了指天花板:“上面对这件事非常震怒。”
看来十有八九是了,顾子安心道一声果然。
滴铃铃!
顾子安正要说话,桌头上的电话铃声打断了他涌到喉头的话语。
“喂?”他提起话筒,轻声道。
话筒那头说了几句话,顾子安的面容瞬间严肃起来。
“是!我马上到!”
挂断电话后,许康乐投来了疑惑的眼神。
“是处座,有急事让我现在过去。”顾子安一边说着,一边从椅子上坐起。
“你乐意在这待着就在这,乐意回你办公室就回去,我得快点上去了。”
刚才电话里,处座的语气是非常严肃的,说明这次一定是大事情,所以顾子安也不敢有半点拖延。
“那你赶快去吧,不用管我了。”
和许康乐打了声招呼后,顾子安就离开办公室,快步上楼,直奔处座的办公室而去。
等到上楼,这次没用通禀,就被毛秘书直接领进门。
处座办公室里已经除开处座外,照例还有谷博文和严休两员大将,不过除开这几位外,电讯科的科长魏尚英竟然也在,这让顾子安有些诧异。
不过对这位电讯专家,顾子安也没什么坏印象,只是微微地点了个头,算是打了招呼。
对方也是回点了一下,算是回应。
“子安来了。”戴春风将一纸电文从桌上拿起,递给顾子安,轻声道:“你看看这封电报,然后说说你的看法。”
顾子安上前两步接过电报,一目十行地扫过,不过看到电报最后的署名时眉头微微挑了一下,算是明白了处座喊他前来的意义。
“电报看完了,说说你的看法。”戴春风看向顾子安:“毕竟孤鹰是你安插回去的,对于他的性格、行为你也是最清楚的。”
是的,戴春风递给顾子安的那份电报,就是安插回上海特高课的孤鹰——井上和也发回的。
这是井上和也回归上海后,发回的第一封电报,只不过这封电报上的内容却有些含糊。
电报中只是说,上海特高课命令井上和也查清近段时间内江浙地区的天气情况,至于特高课为什么关注天气情况的原因却没有说明。
处座这是对井上和也这封含糊电报的真实性有所猜忌。
顾子安瞬间想到了处座喊他来的原因。
若是平常的内线,一定会在特高课行动之外,查明特高课的计划,行动目的等。
这样南京方面好对日本人的行动技术做防御和干扰。
可井上和也这一通模糊不明的电报,再加上井上的中日混血身份,这就让处座对这封电报的真实性有所疑虑。
顾子安回想起安插井上和也行动中的情况,以及井上和也的一系列反应,语气肯定道:
“孤鹰是我一手安插回去的,他的忠诚性没什么问题,至于这封含糊的电报……我猜测是因为他刚刚回归不久,特高课还对他不甚信任,所以查明天气的缘由没有提及。”
听到顾子安对井上和也忠诚度的确认后,戴春风也是安心了不少。
现在国府少有间谍安插在日本人内部,所以对日本人的行动方向、计划等几乎是两眼一摸黑。
反倒是国府中有不少的被策反、安插的日本鼹鼠和间谍,造成国府许多军事机密的泄露。
委员长对此是大发雷霆,怒言军统两处都是饭桶。
一处抓红党是屡屡失利,二处则是被日本人牵着鼻子走。
所以这次井上和也的电报戴春风也是相当重视。
如果能分析出来日本人的意图所在,既能对战局起到一定作用,又能在委员长面前挽回一丝颜面。
最不济也能压徐恩曾那个饭桶一头。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研究研究孤鹰这封电报的内容。”戴春风说道。
“特高课对江浙地区的天气情况的关注……”顾子安心底念叨着电报上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