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章、内斗标价(1 / 1)因顾惜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事吾做主了,如何?”

李承反而笑了起来,这位廖化可真是属貔貅的,好东西拿进去了,吃干抹净,居然就不认账了,不过既然如此的话,倒是也可以操作,李承可不是没有办法的人,他先是和廖化确认,“只要是租出去即可,无论年限?”

“继之想要做什么?”廖化警惕道。

“若是三年五年的,恐怕大家伙都不喜欢,价格也出不了高的,”李承笑着解释道,“这些田虽是良田,多年未种,又有积水和早则,若要垦荒,或许还要一年,时间太短,总是不妥当,大家若是赚不到钱,就不会来租了。”江汉平原上并没有和后世那样全部都是很平整的平原,由于云梦泽等水系在这一带的存在,有一些良田,但是更需要大家去开荒平整土地,若是三五年就收回去,大家肯定不愿意承租,好不容易整理出来土地,倒是让旁人摘了桃子去。

“这些就都由继之来定夺了,继之乃是荆楚第一俊才,又是小凤雏,更是吾荆州军之中的军司马,无论如何办此事,想必都不会让荆州军亏待了,是不是?”廖化哈哈一笑,拍了拍李承的肩膀,“李君也不想荆州军吃了大亏罢?”

“……”算你狠,居然又用这样的大义来框住自己。

真是可恶。

李承先问了廖化再要了一些旁的东西,他有了仰仗,他现在胆气甚大,于是马上去找了蒯越,又拉住蒯越一同到了蔡菁的帐篷内,当着蔡菁的面打开了地图,和蒯越在地图上指指点点,蔡菁十分生气,原本没有理会李承,可听到里头的话,又忍不住马上插话了,“当阳县的良田,如何能够分给蒯家?飞度兄,”他对着蒯越很是不满,冷哼一声,“此不妥当也。”

“如何不妥当?”蒯越笑道,他大概明白李承的用意,但是也忍不住对着李承所提出来的宏伟方案而感到兴奋,“大军攻下,乃是无主之田,想怎么分,都听继之兄的即可。”

蔡菁挺起了胸膛,“吾乃是当阳县令,当阳县的良田,自然要归着吾来分派!”

“此言差矣,”蒯越摇摇头,“存瑾汝乃是当地之县令,如何还能将当阳县的良田都归给了蔡家?如此的话,当阳县岂不是就姓蔡的了?汝又非当阳侯!”

“以吾之见,让蒯家来帮着荆州军管理当阳县的土地,此乃是最合适的。”

蔡菁大怒,“左宁县更是在汉水之南的肥沃土地之上,那左宁县之良田,蒯君愿意分派给蔡家否?”

“若是李君无意见,蔡家又能出得起粮食,吾又何必多嘴呢?”蒯越窃笑道,“存瑾兄尽可拿去。”

李承拦住了两人斗嘴,“两位都是吾的至交兄弟,不必为了这样的小事争吵,这一次不谈左宁县,只说一说当阳县的这些良田,吾算过,又找到了当阳县的户籍账本,知道本地之无主良田,一共有一万三千四百亩的良田,山地、坡地等旱地是有五万九千六十余亩。”

所谓的无主,那只是存在于一定概念上的,大家这个时候很明显没有想起多年前户籍上那些原本的田主是何人,怎么?谁有意见?

李司马说了,荆州军拿下了当阳县,那么当阳县所有的田地都应该是荆州军的,应该是汉中王的,之前都是一直闲置着,现在当然就是谁拿着,就是谁的咯。

“旱地坡地,顺丰号都要了,如何?”

“所有的粮食,都请蔡家和蒯家来帮着出了,两位愿意否?”

李承笑着说出来了一个匪夷所思的要求,蔡菁大惊,“继之兄这是要做什么?”

“借鸡生蛋吗?”还是要明火执仗地抢劫?

“这些坡地,要准备提炼红玉糖之用,”李承淡然笑道,“当阳县的红玉糖直接就分给蔡蒯二家来发卖,价格和今年的一样,绝不涨价。”

蒯越眉毛一动,正准备开口答应下来,可又被蔡菁拦住了,“就只有红玉糖一项,恐怕还不够。”

“存瑾兄不必着急,这些地方吾还会种上茶叶,茶叶要比红玉糖更贵,买的人更多,到时候,这個出息,不在红玉糖之下,若是存瑾兄有兴趣,可以一起做茶叶的生意。”

“此物能够超过红玉糖?”蔡菁不太相信,“吾非是不相信李君,而是这几万亩的山地,所需粮食必然极多,吾怕支应不出来,”你没有像是红玉糖这样的大生意摆在眼前,蔡菁可是无法说服家里的长辈的。

几百担粮草捐了助军,这算不得什么大事,做好事么博一个名声,也就捐了,可这样几万亩的生意,蔡菁才不信李承会是无故送良田之人,他是接受过和李承的谈判的,知道李承可不是不知道铜钱味为何物的书呆子。

“若是不信,却也不着急,”李承悠哉说道,“可以借给吾粮草若干,让顺丰号支应了过去,利息也按照贵的来。”

“若是这个也不愿意的话,”李承来之前就想好了对策,“那就只能先停在这里了,这些坡地山地,反正也没有多少出息,若是拿来种稻,产量也不高,两家应该没什么用处,且等着日后看看谁要,再定夺罢。”

好么,李承直接就又当起了运动员,又自己当了裁判员,你们若是不愿意帮衬顺丰号,那么对不起,这些荒地坡地山地,就直接不出租了,等着顺丰号什么时候能赚钱换粮食出去了,就再指定给顺丰号来经营,蒯越目瞪口呆,他是没想到李承既然现在都当了副主簿、别部司马了还是这样的直接。

有些无耻。

蔡菁警惕地望着李承,他联想到了那些良田的归属了,“其余的这些良田,五万三千四百亩,继之兄想着要吾等怎么分派?”

“适才吾一口回绝,实在是无理之极,”李承露出了羞愧的神色,“无论如何,都不该伤了存瑾兄之心,故此吾转身回去,和关将军痛陈利弊,言明荆楚士族乃是吾荆州军之最坚强后盾,荆州军的强大,一定要给荆襄士族带来更多的田地——哦不,是更多广大士族的好机会才是啊。”

“吾和关将军分说了许久,关将军才同意,愿意将当阳县这里的良田,先给荆襄士族来耕种。”

蒯越记得很清楚,关羽中军商议之后没多久李承就来找自己了,压根就没有什么很久的分说这个时间,当然现在可不是拆台的好时候,蒯越比起蔡菁的一脸不信,更会做人一些,他的脸上恰当地露出了感激的表情。

“吾思来想去,无论如何,都是要先让飞度兄和存瑾兄来先办这个事情,荆襄大族,要为汉中王分忧,要为百姓解困,无论如何,这都是非常艰巨之任务,旁人怕是不愿意办这样的难差事,如此难事,还请两位一力担之!”

李承真会说话,蔡菁被忽悠得脸上露出了激动之色,“为生民解困,乃是吾辈之天职也!继之兄,吾身为当阳县令,责无旁贷,这些开垦之责,还请交给吾蔡家来办。”

无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朝代,土地都是最稀缺的资源。

李承非常清楚,一个王朝的覆灭有很多的因素,不同的朝代灭亡的直接原因各自不同,但是最关键的根源,那就是在于土地兼并,等到老百姓再也无法忍受自己没有土地,没有粮食,即将饿死的惨剧发生了之后,起义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而起义和战争会让土地兼并的过程被打乱,胜利的队伍会得到他们应有的奖赏,新的统治阶级诞生了,他们对于土地的安排在过不了多久之后,又会成为了新的兼并活动的温床。

为什么荆襄士族对着宛城南下的万余军民难以接受?无非是因为南郡本来的田地都已经被分派完毕了,宛城军民的到来,让士族们起了敌意,土地就这么点,还来了新人们,怎么分?

昔日刘表入主荆州,先杀了一批宗贼——只是一些不听话的士族,把他们的田地分派了一番,曹操来的时候还没来得及,又被刘玄德占得了先机。

刘备依赖荆襄士族,对于土地并无什么大的改变,也只是没收了那些从敌的士族的土地,或者改为了屯田所,或者是赏赐给了功臣们,有名有份的田地都分完了,像是江鱼渚这么一大片还比较肥沃的水浇田,是特例之中的特例,绝非平常人可以掌握开垦的。

如果有新的大批数目可观的新增良田出现,大家何必要和这些苦兮兮的外来户计较什么?

蔡家若是有了这么几万亩的良田,何必和汉中王还保持什么距离?有奶就是娘,这话虽然难听,可乃是至理名言,蔡家一定是俯首称臣,并且主动为汉中王鼓吹天命所归,甚至可以当众表示昔日蔡瑁真的是瞎了眼,不知道真命主在何处!

蠢钝之极。

关羽为什么和士族合不来,除却他自己个创办了军学之外,很大的程度是关羽掌握着屯田所的良田,却一直从未和士族们进行利益的交换,在士族们看来,荆州军只是一味着索取,没有想着回报地方,自然两方就越来越不和了。

蔡菁很遗憾,李承的话里说的清楚,这些良田既然是被荆州军拿下,那么就要归属汉中王了,不能尽数卖给蔡家,但能够得到长时间的租种,蔡菁也认为是合适的,“继之兄!”蔡菁目光炯炯,“这租多少年?租金如何?可有说法了吗?”

“自然是要久一些,开垦之后若是没有几年,岂不是寒了蔡家的心?”李承十分正经,“蔡兄乃是江陵四友之一,吾和四君子之间的赌约,世人皆知,四位愿赌服输,也是君子之佳话也,如此若是薄待了蔡家,又怎么和天下人交代?”

蔡菁这才满意,但是他也不傻,还是要听一听价格,李承当然留了一些心思,不可能让蔡家予取予求,现在临时性是荆州军有求于这些世家,但并不代表要把自己的底裤价格都交代了出去,他抽出了两张纸来,分别交给了蔡蒯二人,蔡菁连忙拿起,见到这里头是空白的,“居然有数万亩的良田,吾等都是大家之人,也不做小气之语,就一万亩一个价格,如何?”

“怎么一万亩一个价格?”

“二位在纸上写明这一万亩的租金,一年愿意给荆州军粮食若干,两相比较,价高者得。”

蒯越倒吸一口凉气,这个小凤雏真的是阴险毒辣无比!两人分属两家,必然是要为了自己家中的利益而争斗,若是摆在明面上,价格你我都知道,反而是可以向着李承施压,趁着如今荆州军要筹备粮草的时候抓紧压价——两人都不是笨蛋,知道荆州军一天的粮草消耗是多少惊人。

蒯越苦笑道,“继之兄!吾等都是交情极好之人,为何要如此?”

“身在其位谋其政罢了,”李承摇头晃脑,谁叫你俩小子不愿意和自己合作?帮着顺丰号把荒田坡地的租金都付掉?这样的话,当然要在平整的良田里面求更多的租金了,“两位仁兄,若是觉得吾太小气了,倒也无妨,明日吾行文再问问荆襄其他士族的意思,想着黄玟和王礼两位,应该是更感兴趣的。”

“若是到时候感兴趣的士族更多了,那么这个价格,就不好说了……今日吾和两位说这个,可是上上之心啊,二君不可不白。”

这倒是,土地的渴望是无数人都追求的,而现在就只需要一些租金,就可以从官府手上拿到极为低廉的土地来耕种,别的都不要想着如何赚钱,只要是能够把眼前这位农学传人的神农之术都学起来,也一如飞鸟庄的良田一般,一年二熟,这就能够确定出,一万亩的年产量多少了。

而这样的好机会,就算是李承明摆着让两人竞价比拼是为了抬高价格,但蔡菁都清楚,这样的好事儿,也就是在熟悉的人主持的情况下,又在如今临时性开始的时候才能够简单地轮到自己,从这个角度来说,两人还真的要感谢李承之心。

属于那种有点贵,但没有特别贵,一定稳赚不赔的买卖。蔡菁连忙拿起了纸张,背过身子,不让蒯越看到自己的标价,蒯越苦笑,又问李承,“荆州军既然行此举,关将军假节钺,吾等自然不怕是日后不认,只是如今缺粮,一年一交田租,如何能够解燃眉之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