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0章 虽死无憾(1 / 1)牧尘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任何武器技术的出现,都可以发展成为军用和民用两种。

虽然黑火药制作底火的激发效果肯定不好,但比起下雨就不能用的火绳枪,那肯定又前进了一大步。

而火柴的出现,将彻底改变人类十几万年以来的用火传统。

比之火镰和火折子,火柴绝对算是一个划时代的产物。

只不过这些都只能慢慢来,眼下王云龙也没有迫切的需求,又或者说他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来搞科研。

他目前的要求就是够用就行。

而相对于火药的研发进入稳定状态,火器的研发连门都还没摸到。

火器作坊现在原料充足,冶炼炉也已经造好,开工试炼过两次,但只能炼化铁矿石和收集的小块废旧铁器,那些打捞起来的火炮太大太重,又没有破拆的手段和能力,因此铸炮短时间肯定无法实现。

眼下一群工匠主要的精力都放在研发小型火器上。

最简单的就是迫击炮,铸造一个圆筒就行,大仰角射击,适合攻城和山地作战,海战其实用处不大。

除非研制成功能够发射出去的开花弹。

但在大明帝国眼下的科技水平看来,这个可能性几乎为零,当然,眼下整个地球文明也都还没办法制造出能够发射的开花炮弹,最多就是像火雷这种靠引线点燃爆炸的原始炸弹。

他改良的手榴弹算是小有科技提升。

大明朝廷作坊制作的火雷种类有很多,有地雷、水雷、毒雷甚至还有子母雷,也都有一定的破片杀伤效果,但总体来说,处于非常原始的状态。

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容器问题。

最便宜杀伤力最大的肯定是陶器,这玩意儿一旦爆炸,就能形成百上千的破片效果,威力很大,但陶器最大的问题是容易碎裂,运输保存都很麻烦不说,而且使用中也得小心翼翼,基本上不能用于投掷,而且一般都做的很大,单兵携带也基本不可能。

朝廷其实也有铸铁作为容器的火雷,但每一颗都重达数斤,巨型火雷甚至有十多斤,直接就是大型炸弹,主要用于破城,更加不符合王云龙的要求

因此在火器作坊大致能够开工之后,王云龙安排到第一件任务就是改进火雷。

而改进的对象自然就是号称抗日神器的木柄手榴弹了。

这玩意儿结构简单,携带方便,杀伤力虽然一般,但只要数量足够多,也能形成相当恐怖的压制力。

在目前的条件下,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火药容器问题,弹体必须是铁,这样才足够结实,丢出去不会破碎。

不过任务安排下去之后七八天都没有任何进展,主要是几个工匠按照王云龙所说的铸造方法,磨具无法做到刚好合适,就算浇筑成功的空心铁头,装入火药之后基本无法炸开,火药太少,铸铁太厚。

于是几个铁匠一合计,干脆用铁块直接敲打成铁皮,然后再成型,并且按照王云龙增加破片效果的方法,在铁皮上用凿子敲打出来几道纵横交错的凹槽,如此反复试验几次,手榴弹竟然成功了。

王云龙听说后亲自来双屿岛一趟,专门验证了手榴弹的威力之后,每个工匠重奖十两银子,吩咐加大手榴弹的制造速度。

于是便有了上次在绍兴他大展神威炸跑七十二剑圣的光辉战绩。

不过上次战后他发现,这些手榴弹基本上都能爆炸,但威力大小不同,有的铁皮炸开的很零碎,但有的干脆只是简单炸破了而已。

黑火药的威力本来就不大,因此里面也不太可能添加太多的杀伤性弹丸瓷片等,只是装填的时候在弹头位置会少量放一些,主要杀伤效果还是靠外壳的破片。

因此手榴弹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这次来到双屿岛,他对火药作坊已经没有太多要求了,几乎全部精力都放在火器作坊。

手榴弹的弹壳还需打造的厚薄更加合适,上面的破片沟槽也要弄的更加整齐均匀,另外木柄和弹壳结合处,也要制作的更加紧密。

因为上次好几颗手榴弹都是接口密封不好,炸开效果不理想。

另外对于手雷来说,木柄并不是必须的,因此王云龙这次又画出来菠萝手雷的样式,让几个工匠参考大明火雷的样式去制作验证。

他没有具体的样式限制,只要求携带方便,威力越大越好。

鉴于冶炼炉已经开始投入使用,王云龙这次对于铸造枪炮提出了一些要求,尽可能的展开验证,主要还是枪炮的后装填发射方式,器型可以做小一些,不要求有实战效果,而是要摸索改进弗朗机火炮的密封效果,提升火炮的威力。

另外就是针对鸟铳的改进,让几个工匠有时间就研究一下燧发装置和用锻造方法制作枪管等。

在底火没有完全研发成功过之前,定装子弹炮弹肯定不现实,更加不可能科技跳跃整出来三八大盖,因此燧发枪几乎就是唯一的迭代产品。

而在火枪使用历史上,燧发枪的使用时间也非常长,跨度足有两百多年,从明末一直到清朝后期。

燧发枪的威力并不比火绳枪大,甚至在激发成功率上还不如火绳枪,但燧发枪的优势在于方便,不局限场地天气,刮风甚至下雨都能用,而且使用者不用担心火绳的火光和烟雾迷眼,更加能够专心瞄准,射击精度也能随之提高。

当然,在燧发枪之前,还有一个过渡产品,叫做转轮打火枪。

这种枪也能忽视天气因素提升使用范围,但结构复杂,和老式打火机一个原理,依靠一个钢制棘轮摩擦火星点燃火药,激发可靠性很差,很快就被舍弃了。

实际上,按照历史时间,眼下的欧洲,十六世纪中后期,文艺复兴已经进入尾声,取而代之的是近代科学的快速发展,以物理学为代表的大量成果开始涌现,各种物理科学牛人陆续登场,机械革命即将开启。

而钟表行业,就是代表这个时代欧洲机械发展的顶尖水平。

转轮火枪和燧发枪,其实出现都得益于钟表行业的工匠。

实际上从明朝中前期,东西方在火器的水平上相似,甚至东方还略强一些。

但从进入十六世纪之后,尤其是到了嘉靖时期往后,东方就一直在模仿和追赶西方,主要就是从弗朗机火枪火炮传入开始,然后这个过程在满清入关之后又骤然被打断,硬生生停止了近三百年。

而这三百年时间,彻底葬送了东方追赶科学浪潮的机会。

而实际上,从明朝初期开始,中国和西方就开始脱节,对世界的探索逐步落后。

十四到十六世纪,东方正好是大明帝国时期,而西方正是文艺复兴和全球大发现时期。

永乐大帝用它的庞大舰队七下西洋开始宣威的时候,欧洲诸国正在全球探索航线,开启史无前例的航海大发现时代。

大明帝国在禁海关闭对外通商的时候,西方诸国正在开展全球贸易瓜分殖民地。

当不肯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时候,注定就会被世界抛弃。

虽然大明帝国在晚期打开了国门,但为时已晚。

嘉靖时期,就是西方留给东方最后的追赶机会。

因为再晚点儿,一大批科学界牛人会在井喷出现。

伽利略、开普勒、赫尔蒙特、笛卡尔、费马、帕斯卡、惠更斯、牛顿……

而到崇祯吊死在歪脖子树下的时候,短短不到百年时间,整个地球基本上已经被西方瓜分完了,然后开始集体垂涎东方这个古老的巨大国度。

因为他虽然科技水平一塌糊涂,但悠久的历史积累下来的人文奢侈品堪称独领风骚,丝绸、茶叶、瓷器、漆器,都成了西方贵族竞相追捧的目标。

然后在形成的巨大大贸易逆差压迫之下,欧洲列强不断的试探,最终发现这个大个子外强中干,随即毒药、战舰、火炮如潮水般涌来,最终将其淹没。

为了不让这段屈辱历史再度重演,王云龙觉得自己最好还是坐上这张瓜分世界的餐桌,亲手去烹饪一桌酒肉大餐,与西方列强争共享这一顿饕餮盛宴。

以华夏之名,为东方古老的文明闯出一条不同的发展道路。

虽然前途莫测,但虽死无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