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云龙在双屿岛足足呆了十天。
除开吃喝拉撒睡,全部时间都放在火器作坊,整天与一群工匠学徒聚在一起,再次开始了新一轮的各种机械原理的灌输。
期间苏重阳亲自送来消息,毛海峰已经安排人上岸开展袭击南京计划。
叶宗满的船队,也已经开始往双屿岛和瞎子岛转运钱款和物资。
而为了尽快提高火枪火炮的研发,王云龙让叶宗满帮忙物色一批能工巧匠,以铁匠、锁匠、铜匠为主,以提高整个火器研发团队的能力和水平。
回到定海,时间已经是七月中旬。
城东的二期三期房地产开发已经进入尾声,所有房屋主体都已经完工,正在大规模的进行内外装修和处理,街道沟渠花园的绿化和硬化也已经开始。
新上任的县令黄元龚没什么大的动静,除开日常公务之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呆在县城很少出门,时常会邀请一些定海县的士绅名流喝茶喝酒观舞听曲或者交流书画,隔三差五也会到城东巡视一下,对这个规模巨大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似乎也很有兴趣。
林小慧主持的华夏钱庄已经筹备的差不多了,钱庄的铺面和场地全部装修完毕。
王云龙回来之后,听林小慧汇报和考察了办公设施之后,同意华夏钱庄开始试营业。
当然,华夏钱庄目前并不以民间收贷放贷为主业,而是以华云商贸为主体,为王云龙在岸上的所有生意项目提供比较全面的财务收支管理,同时还兼顾为集团内部各势力分配资金和为所有员工发放工资。
光是一个城东开发项目,每天流水资金就接近两千两,等到二期三期和商铺工坊等所有项目全部开始正式交付,回笼的资金每日恐怕会突破万两规模。
因此王云龙要求钱庄力求保持稳定,以城东房地产为核心业务,争取借这个机会,将钱庄内部各部门和员工磨合熟练。
得知王云龙回来,陈志安也在第一时间跑来刷脸献殷勤。
并且还弄来一只野羊和两只野兔,上门犒劳老大出海辛苦
对待这个以前本来算是有深仇大恨,但眼下又好的几乎要穿同一条裤子的家伙,王定王大虎等小王庄的一群人也都心情有些复杂。
不过鉴于陈志安如今的身份地位,所有人又都还是表示了足够的尊重。
毕竟是官职四品的卫指挥使,算得上定海县最大的官了,就连县令看见他,都还的拱手道一声大人。
陈志安可以在任何人面前装大,但在王云龙面前,那一直都是点头哈腰小心翼翼的神态,非常有小弟的自觉性。
陈志安这次来,不光带来了最近倭寇和浙直上层的动向,另外还带给王云龙一个很不爽的消息。
十天前,一直安静的杭州地界,突然出现了一伙实力强横的倭寇,先是洗劫了钱塘县城外一个乡镇,焚毁数栋民宅并造成十数人死伤之后,在乡勇官兵的围剿下往处州方向而去,然后这伙人在处州烧杀抢掠一番之后,又折往严州方向而去。
这群倭寇实力强横,凶残无比,面对各地数百甚至上千的官兵民壮根本就丝毫不惧,一两人就敢和数十人对抗冲杀。
因此接连几天下来,处州严州各州县参与围剿的官兵民壮伤亡数百,甚至还有官员死伤。
随着消息传开,各地官员兵民全都十分恐惧,一听闻这些倭寇出现,全都吓的望风而逃,根本就不敢上前围剿阻挠,使得这群倭寇在浙西地界如入无人之境。
不过这已经是三天前的消息了,现在这伙倭寇到了哪里还不知晓。
但王云龙知道这一定是毛海峰安排的,大概率还是此前那伙被吓跑的倭寇。
陈志安却以为这伙倭寇是王云龙安排的,对其恭维备至。
作为一个四品的朝廷卫指挥使,这货一点儿为国为民的觉悟都没有,完全是站在朝廷和人民的对立面,毫无下限的支持王云龙这个海贼倭寇。
而王云龙还知道,这群倭寇只负责佯攻,在浙江流窜吸引朝廷和地方官府的注意力。
实际上苏重阳带回来的消息中,毛海峰还另外安排了一支至少两百人的真倭武士,准备从长江乘船直奔南京,来一次突然袭击。
不过这个安排有没有开始行动他还不知道。
能不能成功就更加不清楚了。
因此这两个消息对王云龙来说,都算是好消息。
内疚或许有点儿,但他不穿越的话,这个历史照样会出现,因此也说不上都是他的错,只是他为了自己的事业和为了华夏将来很够和西方列强在同一张餐桌上喝酒发财掰腕子,这些小节他也顾不上了。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眼下妇人之仁没有任何好处。
他只能尽最大的努力,保证自己不成为这些倭寇的一份子。
另外,几十个倭寇就能将大明搅得鸡犬不宁,这是大明朝廷腐朽无能所致,绝对不能算是他为祸作乱。
如若朝廷争点儿气,卫所官兵稍微那么像样一点儿,这件事压根就不会发生。
至于坏消息,就真的让王云龙有些郁闷了。
上次他用了不少力气,将失刺沙也门等三百余倭寇尸体从岑港运送回来,然后制造了定海大捷,也由此让陈志安和刘继祖都升官了,但他的发财愿望看起来却落空了。
当时胡宗宪为定海大捷记功,核准总计二万三千余两赏银。
如今过去两个多月了,刘继祖都已经升官去福宁州上任快一个月了,这批赏金终于姗姗来迟。
五天前,总督府拨付的赏银送到县衙,不过数量只有一万八千两,少的那五千两据说是被新任的宁波兵备副使焦茂截留,因为当时参加定海大捷立首功的李义山如今是兵备道把总,任职团练副使,这份功劳就被留在了府城兵备道衙门。
而剩下的这一万八千两赏银,送到定海县之后,如今一直放在县衙。
按照当初王云龙的打算,他和刘继祖陈志安等人各得其所,一个发财,一个升官。
眼下升官的都特么升了,自己这发财的愿望一直迟迟没有实现。
这笔赏金,王云龙至少要拿大半,剩下的则归定海卫和县衙参加伏击演习的官员和官兵义勇分配,凡是参加的至少也能拿一两辛苦费,权当是群众演员的盒饭钱。
若是刘继祖还在,这笔钱直接二一添作五,该王云龙的直接取走,剩下的按照所谓的功劳发放,没有人去关心。
但刘继祖调走之后这笔钱才到,而且也被黄元龚知道,以前商量好的方案就不太行得通了。
“小五哥,这钱我现在也一个人无法支配,就算支配,也只能按照功劳记录,拿走属于卫所的那一部分,大概有一万二千两左右,剩下六千两,归县衙发放到招募的民壮义勇手中,答应你的那一部分,不太好弄。”陈志安说这句话的时候,紧张无比。
“娘的,这朝廷办事果然是不靠谱!”王云龙也有些牙痒痒。
陈志安心有戚戚的点头,“朝廷一直都这样,每次打完仗,赏金下来的都很慢,这次只用了两个月时间,算是很快了,以前一年两年的都有,甚至很多拖着拖着干脆就没了,数量少还无所谓,几两几十两,县衙卫所想想办法也就发放了,但这种大仗涉及到数千人数万两的奖赏,必须朝廷核准才能拨付,就连总督都不能完全做主,卫所官兵打仗之所以拉垮,很多时候就是赏金发不下来所致。”
王云龙翻白眼道:“卫所官兵拉垮,不是因为你们这些狗官贪赃枉法吃空饷么?”
陈志安脸皮瞬间红的像猴子屁股一般,讪笑道:“吃空饷也的确问题很大,但卫所没钱啊,朝廷也不发薪水,光靠那点儿地种粮食连人都养不活,只能自己想办法挣钱,有时候卫所官兵杀了贼寇,报上去就石沉大海没了消息,我们拿不到钱还能从下面搜刮,底下的拿不到钱就会闹事,多闹几次,大家都懒得杀了,看见就跑,没钱事小,送命就不划算了。”
王云龙点头叹气。
这种情况肯定比较普遍。
俗话说当兵吃粮,宋朝表现的最为明显,一遇到大灾,朝廷便拨付钱粮在当地招兵。
宋朝的冗官和冗兵是两大顽疾,但宋朝却并非败于这两件事,而被诟病的冗兵,实则在很长时间一直都是安定民心的重要举措。
但明朝不一样,奇葩的卫所制度,让大明的士兵不光吃不上国家的粮,还要种粮上交养活卫所,养活大大小小的贪官。
本来卫所制度模仿的是唐朝和以前的府兵制,但实际上府兵制是建立在均田制之上的,一旦均田制被破坏,府兵制的基础也就崩塌了。
而且经过历代特别是大唐的验证,府兵制并不适合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只有募兵才是王道。
而没有文化的老朱,却仍旧把这个政策当做一个宝贝发扬光大,而且沾沾自喜,自鸣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