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2章 但求青史留名(1 / 1)逆子多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句心里话,孟某人自认为,自己是真的好解斗,不好争斗。

平生仁义为主,见不得一丝血光。

可是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不平事,有一些让他不顺心气的人,搞得人心里烦不胜烦。

郑当时是条好犬,他身上仁义礼教的皮囊比孟某人还要稳健。

同时少年时任侠的经历,让他也颇具高祖义气,五湖四海多是好友,受他礼贿的大小官员更是不计其数。

这样的人杀了,不至于伤及他孟某人的安危,但是对于名声损害不小。

就像是曹阿瞒杀边让一样,直接性的声望崩盘,陈宫、张邈背刺,迎来吕布,痛失兖州。

杀了郑当时,有一定概率可能引发好不容易从刘彻,还有董仲舒那里要来的文士官吏们挂印归家,弃他而去。

不过不杀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还得是郑当时自己求活,够舍得下脸皮。

这家伙是个人才,胡子花白,还能舍得面皮,未来注定还有他发光发热的地方。

否则,孟某人狠起来,他自己都会害怕。

“老郑啊,你知道我为什么要反应要如此激烈吗?”

此时的孟焕高坐在郡守府的主座上,而原则上与他平级的郑当时,却是恭敬的站在堂下。

“呃……应是在下贪财,不该私设关卡,坑害胡商利益,坏了大将军与陛下的谋划。”

孟焕有些不屑的说道:“哼,你这话说的,可对不起你刚刚拼命求活的那股子劲头

我问你话,有什么说什么,要是此事还要藏着掖着,我也就不和你多说什么,直接把你送回长安城吧!”

郑当时面色一凛。

在河西郡无功而回,丢不丢人都不重要,要是就此离去,简直浪费这样好刷资历的经历。

“既然大将军要求,那在下便斗胆猜测一二!”

“虽然不知道大将军在长安城内做过什么,想必以您的气度,也不至于无的放矢,错虽在郑某身上,但是大将军应对有些过激,全然一副嚣张跋扈的模样,想必是为某件事打掩护,故意遮掩一二吧!”

孟焕没有承认,也未曾拒绝,只是摊了摊手,示意其继续说下去。

“这……哎哟喂,我的大将军啊,我就是一個区区小小郡守,您何必为难于我?”

“来人,用囚车送郑郡守回长安!”

“诶!诶!别呀将军,我说,我说!”

郑当时一脸的惆怅,他也明白了面前这位大将军究竟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思。

好家伙,真就欺负他一个老头子独自打拼不容易呗。

“大将军,这话可是你让我说的,到时候您要是听着不喜欢,可不能害了我!”

孟焕一脸的好整以暇,用手中的长剑拍了拍案几,很是无所谓的说道:“说对了无事,但你若是再乱说一通,那我也没办法了,放一个蠢人在武威,我寝食难安啊!”

郑当时咬了咬牙,面色也是发狠:“大将军的意图太明显了,您不就是想告诉其他人,河西四郡并非铁板一块,而我作为武威郡守,与将军结了怨,此后已是势同水火。”

“大将军之所求,就是想让阴谋诡计止于在下这里,让武威成为您闭塞关内那些不怀好意心思的屏障!”

说到这里,孟焕忍不住鼓掌:“郑郡守无愧人精之称!所以,这就是你吸引我注意的理由?”

这下孟焕心里也是通明了许多。

这郑当时活得和人精一样。

自己固然提前了许久的行程,但是这关卡设立的地方,刚好是关口,四周又是荒凉的沙地和低矮灌木丛,连个藏人的地方都没有。

自己一行人带着物资,也不是急行军,按照武威郡的尿性,不该不知道自己就路上。

可偏偏这厮还是设卡,像是故意让自己知道他在敛财。

一开始自己还真是这样觉得。

可那一跪可不简单。

不是谁都有叔孙通和韩信一样的心胸。

这年头流行公羊学说。

什么是公羊学说?

公羊曰:“九世之仇犹可报乎?”

孔子曰:“十世之仇,犹可报也!”

想一想伍子胥,再想一想范雎。

对比着郑当时而言,简直不要太炸裂。

就好像是在一个所有人都在高喊奋斗,拼命内卷的群体内,突然出现一只以躺平为乐,提前享受美好人生的混子一样。

太明显,这种宛如明示,生怕他看不懂剧本的拙劣行径,饶是孟某人政治觉悟再差,也该察觉到不对劲的地方。

嗯,或许也有那么一点原因,那就是郑当时确实怕死。

随着孟焕把话挑明,郑当时也没了先前那副畏畏缩缩的模样。

煞有介事的整理着衣袍,得体的恭敬行礼。

“大将军,请容许我再次与您介绍自己,鄙人郑当时,郑桓公二十二世孙,师承鬼谷子,所习纵横捭阖术。”

“啧啧,我很好奇,庞涓、孙膑自称鬼谷传人,苏秦、张仪也自称师承鬼谷,如今你也是。

这鬼谷子难不成真是长生不死之人?能从几百年前开始,就一直活到现在?”

“还有,话说你们这些学纵横术的人,难道都不会好好和人说话,每次开头不是大事不好,就是死期将至,这一次更是给我来了这样一出戏码,你就真不怕我一怒之下,先前直接将你斩杀吗?”

郑当时儒雅的一笑,微微躬身表示歉意,然后娓娓道来。

“大将军不会杀我,因为您并非愚鲁之人,真正的愚鲁之人可不会得罪主父偃,可不会冒着莫大的风险去摆弄淮南王。”

“大将军在长安城的事迹,当时听闻后如饮甘霖,您对于人心与利益的把握当属此世之最,让人佩服!”

稍微奉承几句,拉近些许关系后,郑当时继续说道。

“纵横捭阖之术,除却论证、辩术一道,无外乎揣度人心。”

“就像是商鞅变法原木立信一般,没有在开始的地方吸引到大将军您的注意,您又怎会在意我这小小的武威郡守呢?”

孟焕点了点头,其实这话还没说全。

这种危言耸听又何尝不是一种试探?

如果孟焕不屑一顾,杀他一个郡守还不至于,最多也就是遣送长安,被陛下贬谪庶人。

可纵横捭阖,本身就是一种刀尖上起舞,富贵险中求的辩术。

“你想要什么?想在我这里争取什么?”孟焕心中有了一些猜测,不过还是顺着对方的话头继续问道。

“大将军,纵横捭阖之术是祸乱之术,如今天下已然承平,若是在下与诸侯王们说之,当时便是罪人。”

“可在下习得一身本事,若是无处得以施展,却又觉得心有不甘。”

“如今最有可能实现吾心中所愿者,唯有河西,唯有西域,以及您说的更西之地!”

孟焕了然的露出一抹微笑:“所以,你想如何?去西域搅动风云,合纵连横,削弱乌孙与大月氏两强争霸的实力?”

郑当时点了点头,表示认同:“强大的外交,必然需要强大军队的支持。强者之国可微言大义,而弱小的国度便如夹缝中求存。”

“而郑某恐怕也没几年好活了,浑浑噩噩一生,想要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笔的印记,光靠继续熬资历怕是痴人说梦!”

郑当时面上露出潮红,很是兴奋的补充道。

“大将军可还记得毛翀?”

这是南线往身毒而去的使团,孟焕有点印象。

只不过毛翀那边已经深入西域,往来信件多有不便。

平日里没见到向张掖郡求援,身边也有陈奇辅助,想来出使之路还算平坦,应当无事。

“若是按脚程来算,毛翀现在应该走到了莎车或是疏勒了吧。”

郑当时指了指排队过关的胡商:“莎车的商队出发时正好与毛翀的使团擦身而过。”

“毛翀者何人?不过倚靠潜龙之功,志大才疏,做事冲动,长安城内何人不知?何人不晓?”

“若是没有大将军相助,他毛翀根本连临羌国都走不过去!”

“时也!命也!风口之上使得竖子成名,有大将军心腹出谋划策,龟兹国助阵,那毛翀居然有一天也能有灭国之能?”

“在下不服,愿为将军守好门户,等到武威功成,郑某当请天子之命,出使他国,恳请大将军助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