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4章 拔剑四顾心茫然(1 / 1)逆子多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元朔四年,秋末。

世界很大,大汉的疆域也越发辽阔。

按照最新的舆图绘制,大汉的疆域最西,已到西域车师、莎车二国。

最东是呈钩子状的辽东半岛。

最南是贴合南方诸国的江淮和云梦泽各诸侯国与郡县。

如今的最北,便是燕然山(如今乌兰巴托以北,肯特山脉以南)。

自开春勒石燕然,封狼居胥的消息传回了长安,长安化作真正的不夜城,三天三日的长灯常明,欢笑不绝。

这一份快乐还在从长安为中心,快速向整片东亚大陆辐射。

从漠北回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此期间,汉武帝特意带着满朝群臣,邀请各诸侯国汇集于岱宗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天子封禅,规格自然不是临时搭建在狼居胥山的景象能够媲美。

等到所有事情忙完,汉武帝刘彻与群臣终于从那份热闹中缓过劲来,摊开舆图的时候。

大家又有一种茫然的感觉。

“漠北如此辽阔,我等也要驻军管理?”

何人前往漠北漠南,以及西域莎车国等地为官,便成为了朝堂上争论不休的话题。

不是被人哄抢,而是根本就没有人想去。

开玩笑,当初给河西四郡选才的时候都伤透了这一群人的脑筋,如今还要往更远的方向跑,少说光是路程都是要往半年去计算,这还是没有风寒湿热的情况下。

当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一条规则在哪儿都有效。

只要愿意去边塞为官,不论有无政绩,干满三年直接按官升一级,爵进一品开始起算。

这才慢慢找到了愿意去苦寒之地封疆拓土的治理之臣。

不过相比较于治理,汉武帝明显更喜欢开拓。

只不过最近的北地各郡都有奏报回传,回传的消息更是让刘彻怒不可遏,连续几次朝议都差点爆粗口。

“李广!!!”

“亏他还是先帝时期就镇守一方的大将,加急的军情朕都还没有看!

他不仅拦截了朕的信使侦骑,甚至还私自打开查看,误了朕的大事!!

此贼该杀!该杀!!”

朝堂之下,李蔡扑通一下就跪在了地上,手脚冰凉,心也发凉。

阻隔加私拆加急信使,且还是承载了覆灭匈奴王廷的信件,这特酿的是夷九族的罪过啊!

不仅仅是李蔡害怕,朝中各大陇西、弘农、北地的大臣都是内心拔凉。

这要是陛下真的一刀下去,群臣的队伍至少要杀掉五分之一。

大汉不说血流成河,至少也得死个三四万人才能把九族全部消消乐。

李氏是陇西权贵豪门,牵一发而动全身,三四万人只能说是至少,不算封顶。

“陛下恕罪,那一向胆大妄为,前些年杀俘,轻功冒进,我等早就看他不是做将军的那块料,奈何血脉亲近,如之奈何?

此事皆是李广一人所为,我等皆不知情,还望陛下明察明鉴,与我等无辜之人无关!”

李广正在押解回来的路上。

人还未到,朝中与李氏相关的大臣就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撇清关系。

见到这些人上前攻讦自己兄长,李蔡也是心有悲凉,但无处诉说。

“陛下不妨稍等,等我家兄长回了长安,当着衮衮诸公的面诘问一番,或许其中另有隐情?”

刘彻目光如隼,冷冷瞥了一眼李蔡。

“你知道你兄长闯了多大的祸事吗?”

其实,从代郡南下的侦骑属于第三波到来的,被李广耽误那么一下,侦骑足足休养了两天才重新启程。

刚好比第一个抵达的侦骑信使晚了两天。

也就意味着,他足足让整個大汉的群臣军民和皇帝,多等了两天才知道这个消息。

本来侦骑未曾告罪,此事应该是谁也不知晓。

陛下与群臣只当路上遇到天灾,耽搁了些许时间。

坏就坏在李广治军不严,当日之事,那些现场身临其境的士卒转头在下值休沐的时候一顿大酒一喝,就在代郡传得是沸沸扬扬。

信息往四面八方快速传递,造成的后续影响十分巨大。

原本铁了心要和伊稚斜南下的东胡和鲜卑,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在中途临时跳车,一路往北而去,逃入漠河一带不见了踪迹。

搞得伊稚斜郁闷不已,也如惊弓之鸟一般,丢下龙城就往北逃窜,消失在茫茫草原之中。

让原本领着辽东郡兵,试图决一死战,以身殉国的杨仆苦等一月有余,久久不见入侵者的踪迹。

最为深远的影响便是……

如今在大汉的北方,十数个部落和族群组建了起了一支庞大的使团。

直接带着旄节和旌旗,一边造势说要臣服,内附大汉以为邦友。

“臣下知晓,纵使兄长是无心之过,可如今局面已然如此,其罪责不容置喙。

但是兄长如今已是甲子年岁,头发花白,食不足三两,望陛下念在我兄长十五岁从军,至今已有近五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给予他一个堂前奏对的机会吧!!”

此时的刘彻虽然正值人生的巅峰时期,还没到后期那般情绪反复,可依然是威严不容忽视的帝王。

刘彻深呼吸好几次,才算平复下心情。

指着摊开的舆图头疼的揉了揉眉心。

没有再去提及李广之事,话说到这个份上,李广也的确是军方颇具威望的大将。

李蔡没有求情,只是期望能给他一个堂前奏对的机会,这个要求并不过分。

“如今西域诸国,还有北方羌人、东胡、鲜卑、肃慎等游牧大部,皆是内附使臣朝贡。

尔等看一看舆图吧,大汉该如何自处?”

本来被人内附是一件极好的事情。

嗯,那是在匈奴还在的前提下。

如今匈奴王廷没了,虽然还有伊稚斜活跃在漠南地区,具体兵势已不成气候。

未来北方诸郡的任务,就是慢慢推移战线,一路耕种占地,将鲜卑、东胡等部消亡,从此统一全境。

可现在人家要内附,要当臣服在大汉之下的藩国,这样还要打的话,那还算是正义之师?

师出无名也就算了,真要把游牧各部逼急了,人家联合在一起的话,其威势可不比匈奴小多少。

再打一场漠北漠南的大战,代价太大,远不如逐个击破来得快捷高效。

而李广的错误,就错在了这一点。

使团出发的时间远远早于军队开拔。

贸然进军,恐有举世皆敌的危险。

这就是打文明Ⅵ一样,每次被动攻击或者师出有名,你就不需要掉太多声望值,一旦强行开战,给自己打上了好战的标记。

以后的路就是项羽与高祖共约取关中,一路全是硬仗。

“唉!造孽啊!”

庄青翟对照着使臣名录,对比舆图的北方诸部族。

抬头望天,眼神中竟然透露出一丝迷惘。

他是做将军的,颇有一种磨刀霍霍,就等一场大战发泄大汉百年怒吼。

结果刀剑锋锐,拔剑出鞘后,望着四周跪在地上喊义父的各国酋首,竟有一种刀剑在手,无人可砍的憋屈。

“咦??”终究是研究推恩令比较透彻的主父偃发现了一个很特别的小地方。

“陛下,您看此地,是为何方势力?”

刘彻与群臣顺着主父偃的手指望去。

只见辽东半岛往下,肃慎各部往南,貌似还有一大片未知之地。

其上标注【箕子朝鲜】四字。

箕子者,周武王灭商,帝辛(纣王)的叔父箕子建立的政权。

其实箕子朝鲜的称呼已经被淘汰了数十年。

在秦灭六国时期,燕国人卫满就带着千余人进入此地,推翻原本的政权,建立了卫满朝鲜。

或许是这一片区域闭关锁国时间太久,加上肃慎横绝在辽东与卫满朝鲜之间。

让他们没有拿到一手的有效信息,派出使臣前去朝贡。

一时间,庄青翟与其他边塞武将出身的勋贵眼睛瞬间就绿了。

“哎呀呀,不得了啊不得了,陛下,如今天下谁人不知我大汉威名远扬?

连不知教化的东胡和鲜卑族都知道派遣使臣朝贺于您,可这同为华夏苗裔的朝鲜国居然敢无视您的天威。

臣下请命,请让我带领汉家天军莅临,为我大汉正名!”

眼睁睁看着卫、孟、霍在匈奴人那里夺取无上的荣誉,试问谁又不心动?

就算这蕞尔小国不值一提,蚊子再小他也是肉。

灭其国祚,划入大汉疆域,这或多或少也能为封侯之路添砖加瓦,博得一个青史留名的机会。

刘彻也是眯起了眼睛,胸中豪情万丈。

每每想起孟焕那张世界舆图,就觉得人生苦短,不知道在他有生之年,能将疆域拓宽到几何。

“庄卿有理,既是箕子的政权,也算我华夏正统苗裔,怎可游离在区区燕国人手中?”

“来人,将……”

“陛下不可!”话还没说完,薛泽急忙上前答话:“此番与匈奴交战,就算是两位大将军掠夺的财富再多,也远不如我等支出军资靡费之众。”

“如今匈奴初定,当以休养生息,与民惠利。”

“区区蕞尔小国,兴许是与外界不同,故而未遣使臣,何不发一份令函,责令提醒一下朝鲜的王室,让他们补派使臣朝贺便是,何必擅起兵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