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寻找到石海,就是因为他这次考试的成绩特别优秀。而且还是很惊人的——几乎门门满分,只有语文里的作文失去了那么几分。
因此到了苏群校长的办公室,她也不废话,直接拿出了高年级的几套考卷,包括本学期初三的那套考卷,就让石海当场考试……
对此,石海倒也并不意外。也许……让自己跳级了吧?
几个小时后,石海依然十分轻松的完成了这几套考卷。咳咳。
苏群校长就叫来了几个老师,同样当场批改。毫无意外,照样还是几乎门门满分。
就不提硕士对初中课程的降维打击。也不提内卷出来的小镇做题家。
光看石海的985本硕?那也是所有大学生中前1%的顶尖存在。
按照古代读书人中的比例,完全可以类比于进士、同进士。当然,清北那就是翰林院的翰林。所以说,与清北那种天赋怪不能比,但除了肯努力、会内卷以外,石海本身的学习天赋同样属于顶尖的那一批。
拿到成绩后,苏群校长就露出笑容:“石海,考的很好。看样子你没撒谎,你以前确实自学过。”
有趣的是,石海的那一手简体字,确实会影响到印象分。但从另一方面,反而证明石海是“自学的”。不然的话,这年代的读书人,不可能只会简体字,不会繁体字啊?
石海笑着谦虚道:“不算啥,投机取巧。大部分内容都自学过,无非查遗补漏。”
“那也很不错了。你从开始自学起,就一年左右吧?”
“嗯……差不多吧!”
“那就不需要浪费时间了。从下一个学期开始,你去初三(一)班旁听。学期末就一起参加中考吧!”
“好的,苏校长。”
说完这些,苏群校长就取出几张学生登记表,让石海自己填写。听说石海还随身带着报名照,她又留下两张。
“好了,石海。你去财务科找黄老师,把这学期的学杂费补交一下。”
“?”
虽然有点意外,石海还是去了学校财务那里,交了12.6元的学杂费。拿到了一张收据。
由于教科书已经全部购买,所以书费就不用另外交了。
不过可以看出,这年代的学杂费确实十分昂贵,差不多就是普通家庭半个月的收入。如果家里有四、五个孩子,那么开销就会更大。如果是内地或者农村的低收入家庭?那就完全没办法,也只能挑出几个孩子放弃辍学了。
石海肯定不会在乎这区区十几块钱。他反而很感谢苏群校长。
如此一来,自己就能够跳两级,起码节省了两年时间。而且有了学生登记表和学杂费收据以后,更能够证明自己的“初中学历”。
里外里一计算,反而是赚大了!
然而石海没想到,更大的惊喜还在后头呢。
过了几天,薛卫民就找了过来,递给了一张学生证和一个信封:“海子,恭喜你啊?这是苏姨让我给你的。”
“哦?”
学生证倒没什么,但那个信封就有点奇怪了。石海打开一看,里面有180块钱?他大吃一惊:“卫民哥,这是什么钱?”
薛卫民苦笑着摇摇头:“给你的奖学金啊?草!我家的那几个,从来就没有拿到过这种奖励。真羡慕死我们了。唉——!”
“啊?”
在薛卫民的介绍中,石海就了解到,原来这笔钱就是——人民助学金。民间的俗称,一般都称之为“奖学金”。
原来在这个年代,国家还有个人民助学金制度。
其中大学生每月12元,师范类大学14元,专科16元,调干生32元。这应该都知道,就是后来所谓的——读大学有钱拿。调干生,就是干部身份进入大学进修的大学生。
但在实际上,这年代大学的学杂费也是很高的,尤其是书费同样十分昂贵。所以……勉强够学生的学习生活。想要反过来补贴家庭?这就有点夸张了。除非选择军警、地质、农牧林渔、煤炭、师范等专业。这些专业都是学杂费全免的。
可是除此之外,还有高中生的30%,初中生的20%,同样能拿到人民助学金?你敢信?
高中生每月9.5元,初中生每月8.5元。同样能够拿钱的。所以那些贫寒学子,只要学习成绩足够好,从初中开始就不需要花钱。
所以对薛蓉蓉、王宣这些学渣来说,人民助学金就是一种传说。
另外还有中专(高中生)、中专(初中生)和技校,同样有人民助学金。
发现没有?后来某些地区,为什么会有千军万马考中专?宁愿不选择高中?
会不会这样,你们这破地方根本就没有中专(高中生)和技校?但绝不要怀疑帝都魔都的教育资源。
而在这里,石海就比较特殊,他走的就是工农子弟速成初级(高级)中学的渠道。同样能够拿到人民助学金。每月30元。
关于工农子弟速成中学,这是建国初期的特殊背景下,出现的某种特殊学校。后来随着初高中的慢慢普及,这类学校就关闭合并了。
就是通过一年的学习,学完初中(高中)三年课程。考试的难度一丁点都不会降低。一切就是为了——速成!
讲难听点,国家已经给了你们机会。如果连你们自己都抓不住?那就是自己不争气,毫不留情的被淘汰。
为什么会这样呢?当然需要培养一批又红又专的人才。
由于在建国初期,家庭条件差的根本读不起书。那些初中、高中,甚至大学,几乎清一色家庭条件很好的。也就是说,家庭成分比较差的。
这怎么可能放心呢?肯定会培养一批基本盘。所以就有了工农子弟速成中学。包括后续的一系列政策。
顺便说一句,在这个年代,像石海这种家庭出身的人,他们确实能够享受到形形色色的福利。无非就是能不能抓住机会而已。
也许曾经听说过,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两批人才比较有名——留苏学生、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
但在实际上,在建国以后,人才培养的工作一直在持续进行着。在现阶段,一个就是人民助学金制度,一个就是工农子弟速成中学。还有其他的种种政策。不然的话,光靠那么区区几个人?怎么可能起到作用呢?
反正不管怎么说,石海拿到了每月30元。苏群校长帮忙拿到了工农子弟速成中学的学生资格,并且在教育局登记好了学籍。只要能通过中考,完全能够拿到正式的初中文凭。
那就不再是旁听生了,而是正规的初中学历。
之所以苏群校长这么愿意帮忙?其实没有其他原因。就是因为石海的学习成绩好,而且还是遥遥领先的那种学霸。
其实在教育系统中,学霸向来就是很有特权,他们就是能够为所欲为!
这一刻,连石海也是乐的合不拢嘴。还有这样的好事?他完全没想到,就读个破初中,做了个旁听生,居然还能有一大笔的收入?
粗粗一算,厂里每月有60元的收入,现在又有了30元的人民助学金,自己不就是月入100块的小富翁了吗?
“卫民哥,谢谢你和苏校长啊?”
“这倒不用客气。”薛卫民笑着摆摆手,“那你高中也准备我们金星中学?”
“那肯定是。”
“太好了。希望以后能有你这样一个校友。如果你出人头地,咱们金星中学也倍有面儿哈?”
“没有没有。呵呵。”
“哦,对了,有件事想要劳烦你。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开口了。”
“你说。”
“你也知道,蓉蓉这丫头太不像话了,这次考试就没超过2、30分的?把我妈都气的够呛。可蓉蓉的功课也不能耽搁下去了。她今年要考高中了,我看是悬乎。你能不能帮忙看看?起码弄到及格,以后再让我爸妈想想办法?”
石海一口答应:“就约在这星期天吧!我去你们家看看?只能说尽力而为啊?”
不就是做家教吗?那就是石海的老本行。而且凭俩人的关系,这个忙肯定要去帮的。
“成!谢了,兄弟!”
“……”
……
带着学生证和钱回到家,把这个好消息与何晓娟分享了一下。喜的何晓娟做了一大锅的海鲜疙瘩汤。
除了两只超过五两的梭子蟹以外,底下铺满了整整一层各种贝类,还有十几只大虾,上面还有几颗油菜作为点缀……
然而刚吃了一口,何晓娟就捂住嘴巴,在不断的犯恶心。
“卧槽!不会害喜了吧?”
何晓娟剐了一眼,弱弱说道:“不会……吧?”
“啥不会。别吃了,去医院啊?”
“不用。不要呀!”何晓娟依然有点害怕。
“走走!”石海心中狂喜,这可是双喜临门,“听话,咱们一起去。”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担心我不负责吗?怪不得运气那么好,原来是咱们家的小宝宝带来的。”石海哈哈大笑。
何晓娟同样也高兴起来。她白了一眼:“讨厌!哼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