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9章:半成品(1 / 1)余秦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何为国债?”

“朝廷竟然敢向百姓借钱?!”

“成何体统,成何体统啊!”

“整治高利贷者,定借钱之利息,实乃良策,就某亲眼所见,有人因为这高利贷而妻离子散,确实是害人不浅啊!”

“陛下当真是英明神武!”

“只不过,为何要施以国债之策呢?”

“我们的手中,也没有多少钱呐!”

卖国债的邸报已经发布,就引来了热议。

因为百姓们的手中真的没有多少钱,发行国债,就好像是在他们的手中抢钱一样。

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担心,若是朝廷收了钱,却在第二年,不还钱了。

该怎么办?

这样一来,他们就算是报官,估计也是无望了。

圣人亲自下令发行国债,若是圣人拿了钱,却不承认这一国债。

他们就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这两年来打工挣的钱,估计都要打水漂了。

感觉就好像是朝廷给了他们工钱,有用国债之法,把他们手中的工钱给骗回去一般。

所以,不相信国债公信力的百姓还是非常多的,大家也都在观望。

觉得这钱啊,还是藏在家中,在自己的手上,那才是最保险的。

一旦交给了朝廷,买了什么国债,恐怕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不过,大部分百姓选择观望。

而有一些人,却已经开始了暗箱操作。

找了黎民百姓,给他们一点儿好处,让他们拿着钱,去买国债。

在这些人看来。

如今的圣人英明神武,不可能用国债来毁了自己的声誉。

所以,国债的可信度还是非常高的。

圣人亲自签字画押,不可能事后不认账。

买了国债,就能够得到一笔利息,这一笔钱,也就能够钱生钱。

还不用付出多少劳动力,怎么算,那都是划算。

第一天发行的国债,很快就销售一空。

李世民也是第一次玩儿这种向百姓们借钱的策略,所以一开始,也不敢铺的太大了。

有一点儿好像是小打小闹一样。

不过,第一天发行的国债,很快就被抢空了。

这就说明,这个法子还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还是在于,该怎么用这个国债,能够拿着百姓们的钱,去钱生钱。

不过,有着陈平安在,李世民倒是也不必担心这一点。

想要钱生钱,办法有很多。

裴明礼、何潘仁等皇商的丝绸之路算一個,将作监的科技产品算一个。

还有就是,把这些钱交给皇商,让他们去给胡商放高利贷。

只要是附加几条胡商们最感兴趣的商品,他们必然会买下高利贷。

也就相当于是多花钱,然后得到他们想要的。

这里面的操作空间也就比较大了。

陈平安不是金融学的学生,却也知道,什么叫做左手倒右手。

这就相当于是一次全民投资。

拿着百姓们的钱,去做投资,高回报、高效益的生意。

说起来,这些钱,是用来以工代赈,又或者是国家建设方面。

但是这一笔钱是可以拿去用,而国库里面的钱,就可以用来倒腾一下啊。

不这么做,还怎么赚钱?

不赚钱。

等到明年兑换国债的时候,拿什么钱来给百姓们兑换国债的本金和利息?

几天之后,原本规定的国债,都全部卖完了。

那些最后没能忍住,想要跟风试一试的百姓们,也只能是望风兴叹。

有一些失落,却又有一些庆幸。

觉得自己还是保住了自己口袋里面的钱。

三百万钱的国债,原本规定的是两个月,但是想要买国债的人还是比较多的,最后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就卖完了。

而这三百万钱对于如今的国库来说,其实并不多,有一点儿杯水车薪一般。

因为今年的秋收也算是一场大丰收,再加上,设置了左右肃政使,还有巡察使、按察使等,使得地方政吏清明。

而商税越来越多,特别是西域的丝绸之路、海商的丝绸之路两条路线开启。

不少商贾都跟着喝了一口汤,朝廷收取的商税和关税这两个税钱,也比以前多了不少。

今年的国库存量是去年的一倍之多。

所以,三百万真的不算多。

不过,这是第一次实验国债,也不能把步子迈的太大了。

不然,到时候不好收场,岂不是会出乱子?

李世民宁愿自己损失一点钱,都不想出现什么乱子,影响了自身的声誉。

百姓们的质疑之声,依然还在。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也想着借此机会,灭一灭朝廷的威风。

时不时就有国债乃是欺骗百姓,乃是皇帝想要抢了百姓们手中的钱财的呼声。

邸报上面,也对三百万国债用在了什么地方,进行了报道。

但是那些人自然不会相信,就算是相信了,也是质疑一片。

说这些都是假的。

为了查出这些呼声的背后,到底是什么人所为。

李世民还派出戴胄去调查。

……

将作监

“陈少监,这是我们几人计算出来的数据,并且核实过了。”田季将一份数据交给了陈平安。

大唐无战事。

如今最主要的任务还是休养生息,并且用自己脑子里面的那些知识点,让大唐飞速发展。

对于田季送上来的那些数据,其实他也不知道对不对,因为很多东西,只有做出来了,才知道对不对,陈平安就是大概的看了看他们计算的步骤。

有一些算法,也都是陈平安教他们的,还不能完全掌握。

看完了后,心里多少有些自豪感。

因为这些工匠们计算的过程,大部分也都还用了他教导的算法,二元二次方程,也可以解出来了。

就是这上面用的都是汉字,而不是阿拉伯数字,所以……多少有一些别扭。

“嗯,不错,不过有一些设想,我认为可以再大胆一些。”

田季疑惑道:“陈少监的意思是?”

陈平安一边看着研究出来的初代产品,一边解释道:“我的意思是,要大胆的去创新,不要怕出错,失败乃是成功之母,多做多措都没关系,就怕没有头绪,不知道该怎么做。”

“随着各种研究的推进,一定会出现新的概念,新的定理和公式,不要拘泥于文字,也要大胆去创新符号,然后用符号去代替一些汉字词意,这样才能方便计算,加快书写的速度。”

陈平安之前跟他们说过关于公式的定义,而且这些人也确实这么做的,只不过,已经半年的时间了,一直都是陈平安教一点儿,他们学一点儿。

然后就把陈平安教导的定理、公式、运算法则等,都奉为真理。

倒是对于其他项目的设立,有了一些创新,比如,以前是简单的椅子,后来就在这些简单的带靠背的四方椅的基础上,进行了各种创新。

藤椅、带着扶手的椅子、躺椅、戴头枕的椅子、可以收放的椅子,可以放平让人躺着的椅子……。

创新力确实是有了,就是在这数学上面的探究,还是少了。

田季连忙点头,回道:“陈少监,某明白了,回头我跟他们说一下。”

“嗯。”

“对了,镜片的打磨,如何了?”

陈平安一直在让人打磨镜片,也让琉璃作坊的人,想办法,提高琉璃纯度,把那些纯度很高,质量很好的琉璃留下来,交给那些已经学会和掌握打磨镜片手艺的工匠,让他们去打磨。

“少监,已经打磨出来有透明度的镜片了,就是这大小有一些不一样,厚度也不一样。”

没有那种专业的工具,想要靠人工手磨,那真的是很难。

琉璃的纯度本来就比较差,里面的杂质比较多,当初,献给李世民的那一面镜子,都是他们烧制的最好的一块琉璃。

这两年来,也烧出来一些纯度很好,透明度几乎是达到了完美的镜子。

但是一旦上手打磨,很容易刮花了。

然后越磨越花,最后虽然是成了凸透镜,但是根本就看不清楚。

这样的凸透镜,也就没用了。

陈平安连忙认真地对田季说道:“好,走,我们去看看!”

一边走,又一边说着。

“我要的镜子,是可以放大物体的,就比如,你现在看着左手,要是用上凸透镜,你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左手比你实际上看到的要大很多。”

田季顿时又来了兴趣,抬起左手看了看,连忙回道:“请陈少监放心,我们一定能将这个研究出来!”

他可是知道,如今的将作监能够有如此大的规模,就是身前这位少年英才陈少监一人所为。

真的是以一己之力,撑起了将作监。

“嗯,要是有了凸透镜,就也能够打造凹面镜,你们可以慢慢的研究,毕竟你们手头上的事情非常多,我暂时还不能给你们太多的人,只能慢慢来。”

等到了工业园,真·人工刷脸,然后递上身份牌,这才被允许进入。

然后到了琉璃作坊那边,见到了还在打磨镜片的工匠。

他们见到陈平安的时候,非常开心,一个一个激动不已,连忙站起来,打招呼。

“见过陈少监!”

“见过陈少监!”

“见过陈少监!”

陈平安也是温和地打着招呼。

然后问道:“听闻,你们已经打磨出来可以看东西的凸透镜?”

“在那里?我看看。”

有人连忙上前,说道:“陈少监,确实是打磨出来了,而且,我们还发现,这镜子竟然可以放大物体呢!”

说完,就带着陈平安到了另一边的产品区,拿出两个镜片。

一个递给了陈平安,一个递给了田季。

陈平安接过来,这一上手,就看出来了。

镜子已经把自己的手给放大了。

“好!”

“你们辛苦了。”

“田叔,按照惯例,进行赏赐,然后把这些镜子带出去,我要进行再一次的加工。”

田季连忙抱拳道:“喏。”

工匠们一听,更加激动了。

他们总算是得到了赏赐。

这打磨镜片的任何,可真的不容易。

“谢陈少监!”

“谢陈少监!”

一个一个叫喊着。

陈平安笑着道:“嗯,你们再接再厉,可以再打磨一些规格比较小的,按照第二方案,开始打磨那样的镜片,试一试。”

众人连忙抱拳道:“喏。”

陈平安和田季出了工业园,然后去招来铜匠,让铜匠按着镜片的大小打了几个铜筒。

这时候,也不需要打造多么花里胡哨的铜筒,毕竟可能还是半成品,甚至是试验品,成不成,还是一回事儿。

匠人们现在已经很熟练了,不到半天的时候,就将根据镜片的大小做了铜筒出来,然后把镜片嵌在了铜筒上面之后,陈平安试了试,竟然很成功。

也没有很远,站在将作监这边,可以看到远处八百米左右的院墙。

勉强可以看清楚。

要是那种可以伸缩的铜筒,或许还能来一个手动调节。

不过,这单筒望远镜,能成功,也算是非常不错了。

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别小看这个东西,在以后的战争中,可以起到很大的效果,多打几次胜仗,就会少死不少人。

按着同样的数据,陈平安又做了三个。

又视察了一些其他的产品,比如最新的圆桌,上面还有琉璃转盘。

又比如,大轴承、猪毛牙刷、鬃毛牙刷、手摇风扇等。

该赏赐的药给赏赐,该进行改良的,也要指导一下,和工匠们一起商讨,继续改良。

陈平安带着两个望远镜,离开了将作监去了皇宫。

现在还是半成品,和那种可以一千米外还能看到物体,以及手动调节距离的望远镜,还需要继续改良。

但是,这中半成品,也已经算是成功造出望远镜了,可以先拿着用。

让将士们熟悉一下,如何用望远镜观看敌情。

还可以让裴明礼、何潘仁等海商,拿去用,方便他们在海上航行。

至于这望远镜会不会被突厥、吐蕃、东瀛、高丽等番邦给得到,那也无法避免。

只要是这琉璃技术还在将作监,没有泄露出去,只要是打磨镜片的技术,还在将作监,就不怕那些番邦。

他们就算是真得到了望远镜,那也不能避免,但是不能因为他们会得到,就不去造望远镜了。

只要是将作监持续改良,他们拿到的望远镜,永远都落后于大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