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近,普天同庆。
贞观二年年底,北征打败了突厥。
贞观三年年初,北征彻底结束。
随着突厥的颉利可汗被李靖带着,在皇宫献俘,于文武百官的面前,上交了传国玉玺。
也就代表着,大唐已经强大起来。
更代表着,大唐正统的地位。
而随着大唐邸报带起来的民族自豪感的热潮,大唐这个国祚也开始慢慢地深入人心。
汉族这个说法,也开始深入人心。
这一年,随着东·突厥的俯首称臣,其他番邦也选择了俯首称臣。
与此同时,西部的丝绸之路开启。
大唐进入了内销转外销的商业模式,扩大了消费者。
也是这一年,大唐的工厂如雨后春笋一般,开始在各地建立起来。
如今,贞观四年也即将过去。
而这一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随着海船一艘一艘被打造出来。
商队壮大了。
前往东瀛做生意的商贾们也多了。
对于商品的需求量又一次提高了。
工厂也就建的更多。
已经形成了一种,在家种大米,不如进厂烧瓷碗的风气。
好在,有着曲辕犁、钉耙、镰刀等,钢铁产量提升起来之后。
农具也就可以提升供应了。
百姓们可以把自家的地租出去,而不是卖出去等方式。
就算是这些农夫们成了农民工,那么他们的田地也不会全部都荒废了。
也并非是所有人都能够进入工厂,都可以直接拖家带口进厂打工。
再加上,离村进厂的人多了,留下的土地多了,承包联产制的出台,留守在村子里面的农夫,其实也能赚取比较高的钱财。
而且,离村进厂也是一股风。
这股风吹起来的时候,进厂的人还是比较多的。
可是,工厂的效益也是要看老板的销路,卖得好,自然挣钱,卖的不好,自然亏钱。
挣不到钱。
那只能是回家耕地。
有一段时间,耕地面积确实减少了。
不过,后来还是恢复了不少。
腊月二十日的时候。
将作监已经开始陆陆续续地放假了。
从腊月二十五开始,热闹了三天的长安,总算是平静了下来,百姓们也从狂欢中回到了生活中去。
马上要过年了。
官方休假的制度出台之后,这百姓们也跟着一起了。
该放假的放假。
该停工的停工。
不少铺子都开始了年关促销活动。
一直到这二十八才结束。
因为马上就是年关三十。
都是要一家人团聚,祭祀、朝拜、祈福什么的。
而陈平安也放纵了三天,此时正扶着老腰想事情。
展开了一张纸,还没写几笔,就听到张超喊道:“郡王,宫里来人了,郭大家来了,说是陛下召见。”
这都已经算是放假了。
还要被领导召见。
真的是。
陈平安也只能是放下笔,等有时间了,再盘一盘自己这一年来做了的事情,规划完成的如何了。
……
“陛下,平阳郡王到了。”
“嗯……”
陈平安看见李世民此时正认真的阅读着大唐邸报,下面坐着高士廉、长孙无忌、房玄龄、萧瑀、李勣等人。
先是施礼,然后就自觉地坐在了长孙无忌的身边,也就只有他这边儿留了個空位。
过了一会儿。
李世民放下了大唐邸报,说道:“诸位爱卿,想来,前段时间,你们也都知道,突厥那边派来了狼卫,在中原之地,刺杀朝中官吏。”
“此事影响很大,造成人了人心惶惶。”
“大唐应国公武士彟一家,更是惨遭灭门,实在是让朕痛心疾首。”
“虽然狼卫已经被抓住,可是审讯了很长时间,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听命于谁。”
“如今,朕以为,不管是谁派来的狼卫,想要搅动中原。”
“都不能被原谅。”
“同时,也要想办法,治理突厥,不能再这般下去。”
“打败突厥很简单,可是要治理好突厥,很难,可不能因为难,我们就不管不顾!”
“自先秦以来,北地蛮夷一直都对中原虎视眈眈。”
“如今,大唐依然强盛起来,却对此视而不见。”
“百年之后,突厥若是再一次兴兵南下,岂不是还要挑起战火?”
“在这年关之际,朕其实不想讨论这一问题。”
“但是,北地幽州都督柴绍,最近又送来战报,言明边关附近,发现了一些突厥贼兵。”
“而西域丝绸之路上,也出现了一些突厥人,强抢大唐商队。”
“长此以往,大唐威严何在?”
武士彟一家满门被杀的真正原因,也就只有陈平安知道。
但是他现在怀疑,这狼卫就是李世民安排的人,根本就不存在有什么狼卫。
然而,李世民却来了个一石二鸟,不仅是灭了‘武氏’,出了一口恶气,还把这事儿推给了突厥,让突厥来背锅,同时,找到了出兵突厥的理由。
长孙无忌首先回道:“陛下,北伐一战,阿史那咄苾手中的二十万大军,大部分都投降,成了俘虏,如今分配到各地充入徭役,最起码,也有十万人之众。”
“这十万人之众,必然也有不满当徭役,所以逃出去,成了狼卫的,其次,北伐一战之后,突厥之地如今所剩人口前后加起来大约有十八万人之多。”
“陛下所虑应该是,这么多人,如果一个处理不当,将会是一个很大的麻烦?”
“既然如此,臣以为,可考虑移民,让突厥的一些胡商,还有那些愿意来关内的人,在武威、秦州等地安家落户。”
移民的点子,其实,陈平安当初说过,只不过,突厥战败之后。
因为那十万俘虏都需要一个妥善安排,需要地方的折冲府去监管。
再加上,乙毗咄陆的态度还算是诚恳,表示了绝对的臣服。
然后丝绸之路开启,有了通商互市。
也就没有考虑移民之策。
因为移民也不是那么好移民的。
魏征就随后站出来,反驳道:“陛下,草原之民不读圣人言,不服王道且难以管教,贸然的将这么多人内迁,恐怕会影响到关内的百姓,所以,臣以为,非必要,不内迁。”
李世民点点头,说道:“辅机所言内迁,随时一策,但是魏卿所言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突厥蛮族不同中原汉语汉字,也不知礼教礼节,还不习惯中原之食,骤然的放在一起,的确恐有不妥。”
“内迁一事,不是不可行,最好,还是要让那些学会了汉语汉字之民,先行内迁到河东道之地。”
“突厥人的力气还行,让他们在那边挖石炭吧。”
“让他们打铁、织布、烧窑,估计是不太可能一时半会儿就学得会。”
说白了。
自从陈平安给李世民讲述过李治登基为帝之后,把大唐的版图扩大到了最大,这个功绩确实是刺激到了李世民。
在他看来,李治做的,他李世民就不能做的?
打败了突厥,却又不去很好地治理突厥,陈平安所说的薅羊毛之法,若是没有这朝中的文武百官们支持,或者说,他们不明白这般手法。
仅仅是李世民去做,也就好像是小打小闹一样。
他是大唐的皇帝,是这天下的九五之尊,确实是说什么就是什么。
但是李世民又是一个非常好面子,珍惜自己声誉的皇帝。
他还是希望大臣们能够支持他对突厥使用那些政策,想要薅羊毛,那就必须要用到商贾。
如今,重农抑商的想法依然还是比较厚重,想要打什么贸易战。
其实还是有一些难度的。
陈平安听了几位长孙无忌和魏徵等人的意见,认为都是有道理的,不能一下子将这么多的突厥人都放进关内安置,那相当于放进来一大堆的野蛮人,会对社会的发展和治安都增加压力。
但是,又不能把他们都扔在北面任其自由发展,这样大概率是养虎为患。
李治时期,就算是他建立了都护府,却也没能完全掌控北地草原。
以至于,后来还是出现了强大的蒙元。
别说这之后的蒙元,就是千年之后,陈平安所在的时代,也有着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蛊惑人心。
想要永绝后患的办法,也不是没有。
只不过,李世民爱惜自己的声誉,他不想那样做。
那折中的办法,有没有呢?
自然也是有的,就是需要两代人,甚至是三代人的治理,才有可能彻底征服北地草原的游牧民族。
“陛下!”
陈平安清了清嗓子,然后道:“臣有一个办法,只不过目前还不太成熟。”
“哦?陈卿不妨说一说,不成熟也没有关系,总好过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陛下,臣认为,初期这些突厥人野性未去,不可贸然内迁,这样会加重治安上的压力,甚至会出现很多冲突。”
“但是又不能完全任由他们在关外,乙毗咄陆也不过是因为大唐之强大而表面臣服,若是再给他一段时间,他可能也会有不臣之心!”
“所以,臣在此基础上,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陈平安能够想到以工代赈,也能够去改良科举制度,还有大唐邸报等。
可不仅仅只是会巧夺天工,在这国策上,也有着很多见解。
当年,在有一些事情上,他们这些人和陈平安一人论辩,都没能辩得过。
颇有一种,陈平安独占群儒的感觉。
所以,对于陈平安提出来的法子,他们还是非常感兴趣的。
就算是不成熟,必然可以用。
陈平安回道:“陛下,汉武帝为了安抚亲王,施行了推恩令,此策乃是阳谋,根本无解。”
“既然如此,那大唐也可以以推恩令来安抚突厥,提拔几个部落,加封他们的族长为可汗。”
“一山不容二虎,一个草原之上,也只能有一个可汗。”
“但是,若陛下为‘天可汗’,同时加封了十二位可汗,治理着突厥的十二个牧场。”
“这就是分化突厥,让这十二个可汗去分管突厥之地,一个乙毗咄陆,也就难成气候。”
汉武帝的推恩令真的是历史上最强大的阳谋之一,也可以改一改,用在治理突厥的国策上。
十二个可汗,谁都无法成为那个一统突厥的最强可汗,其次,还有什么左贤王、右贤王、狼王、鹰王、马王……,一堆王。
这就是分化突厥,草原之地无法形成一统。
乙毗咄陆就算是有心想要吃下整个突厥,也不可能了,唐朝扶持起来其他的突厥可汗,用来和他对抗。
乙毗咄陆也就无瑕再想着南下了。
突厥之地,以后也将会一直被大唐分化,再加上,还有薅羊毛、移民、教化等手段。
他们还能形成自己的可汗王朝的制度嘛?
后续再来一个移民优惠政策,留在草原上的突厥子民,又能有多少呢?
大家都放着好日子不过,就在草原上放牧?
除非真的是不受教化的野蛮人,才会不想过好日子,而是在草原上放牧。
“在臣看来,突厥的子民确实是没有得到教化,但是如今四海升平,我们可以想办法去教化这些突厥的子民。”
“让学了汉语,会认识汉字的人,先一步,迁徙到关内,安置在好一点儿的地方。”
“只要是让这些迁移到关内的突厥子民过上了好日子,后面肯定还会有很多很多突厥的子民,想要迁徙到内地。”
“到了那时候,同不同意他们内迁,就是大唐说了算,迁移到什么地方,也是大唐说了算。”
“给了马儿吃草,却又不让马儿跑。”
“这就是养虎为患。”
“养突厥的百姓,重要还是在教化,若是突厥人人都得到了教化,不过了两代之后,突厥人人还能把自己当做是以前的突厥蛮夷吗?”
“吃过了中原的甜头之后,谁有愿意还回去过苦日子呢?”
“对于这些受到过教化之后的突厥人,陛下可以许诺,只要三年的时间没有过不良记录的,可以给予大唐平民的户籍,并且还能享受一切同大唐百姓的福利和政策,子女可以读书并且考取功名。”
“内迁一批,再提拔一批,又打压一批。还有就是,用突厥人去管理突厥人,让他们成为新的突厥贵族,相信,他们对突厥的治理,要远远比老一代的突厥贵族要好很多。”
这样一来,突厥的百姓们就会觉得,欺负他们的人,不再是唐人,而是骑在他们头上的突厥贵族们。
配合上推恩令。
突厥还想要形成一统,根本就不可能了。
李世民听完,率先鼓掌,叫道:“好,陈卿一人,便可抵得上千军万马!”
“诸卿,你们以为如何?”
陛下,你都丝毫不吝啬地大口称赞了。
现在却还问我们怎么样?
那肯定是极好的呀。
说实话,突然出现在中原的‘狼卫’,还是刺激到了百官们。
他们也没有想到突厥竟然这么狠,派出了狼卫来刺杀大唐的官吏。
这要是不加以制止,到时候,岂不是要刺杀到他们的头上?
应国公之惨案,如今还历历在目呢!
陈平安继续道:“陛下,还有一策,那就是让草原上的牧民们主要的生存手段,那就是放牧。我们如果在关内,建立定点的养殖场,也专门养牛羊,再专门去北地草原,进购牧草,定点养殖的牛羊,有着专人养殖,还有牧草作为食物,不需要放养,只需要每天加牧草,给牛羊吃,还能养膘养肥,得到更多的肉!”
“关内的养殖场对牧草的需求高了,那些个牧民就会觉得放牧并不怎么挣钱,远远不如割牧草,卖给中原的商贾们划算,到时候,定然有不少牧民会放弃放牧,专门收割牧草。”
“这样一来,他们也就不再是牧民,而是割草的草民。”
一直一来,什么草民草民。
既然如此,那就把突厥人当做是真正的草民!
“好!”李世民不禁叫了声好!
长孙无忌也听出来了弦外之音,然后不着痕迹的看了陈平安一眼。
此子当真是恐怖。
也不知道陛下又是如何发现此人,又是如何重用此人的。
到现在,他们也没能查出来陈平安的身世,到底是怎么样的,贞观元年之前,就好像是没有这个人一样。
江陵陈家那边,他们也已经打听清楚了,根本就没有陈平安这个人。
至于陈平安的父母,也都好像是杜撰来的。
长孙无忌觉得,李世民和陈平安之间,必定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而这个秘密也就是陈平安的来历。
就算是有着隐士高人的教导,恐怕也教不出来这样的弟子吧?
听了陈平安的完整计划,不得不承认,从内到外,从上到下,他基本都是考虑的非常周全,尽管个别的细节还有待遇商榷,但是大的方向是绝对没问题的!
这些策略听起来好像是不成熟,却又感觉十分可行。
若是按照这样治理突厥,相信几十年之后,突厥就会纳入大唐的疆土之中。
这一系列的操作,化解了民族矛盾,开创了新产业,解决了猛增人口的就业问题,还能给朝廷增加收入。
最后,李世民直接拍板决定就用陈平安的计策,在此基础上,进行查缺补漏和调整。
不能任由突厥还和以前一样,发展下去。
不然,这北伐一战,便是一点作用也没有。
陈平安在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就老老实实地站回去,不再发表什么意见。
该说的也都说了。
具体怎么实施,把这些策略落实到位,还得依靠这些大唐的重臣、能臣。
他们对于大唐的机制才是最了解的,若要说手段,其实他们的手段也不少。
……
长安,紫竹苑雅间。
韦挺对坐在首位的王珪问道:“今日请几位相聚,是因为这大唐如今针对突厥之策,不知道各位可有什么看法?”
王珪慢慢的说道:“谈不上什么看法,突厥以狼卫刺杀朝中官吏,实乃狼子野心,确实该治一治。”
崔民干看了看韦挺,此人乃是京兆韦氏,以前,属于隐太子李建成的人。
要不是因为他的身世,恐怕早就已经回家种田去了。
正因为他的出身,所以才被当今陛下拉拢,给了个主爵郎中的官。
要不是王珪举荐,如今成为了礼部侍郎,恐怕这一辈子,也就是一个小小的郎中令了。
此人善于心计,能力不足,此番,肯定是也想要趁着朝廷开始针对突厥,从中谋取功名。
说白了。
许敬宗治水之功,如今已经是稍显成效。
经过了大唐邸报的报道之后,已经被天下人所熟知。
就算是上一次褚遂良的弹劾,也没能让陛下换一个人去治水。
真要是把许敬宗换做是韦挺,他必然不会在褚遂良弹劾之后,还能认清楚错误,及时改正,做的更好,让人心服口服。
韦挺对于王珪这种听起来就比较敷衍的话,心下不满,却也依然点头首肯,说道:“自当是如此,突厥蛮夷之人,未曾教化,北伐一战,或许对他们而言,也不过是一时的失败。”
“大唐若是对他们好言好语,他们还会自以为是,若是某,必定直接屠杀之。”
“只留下妇女、幼童,再以中原一些贫苦之民,迁移到草原,圈地养殖。”
“这样一来,只需要十年,十年之后,突厥之地,就只有汉民!”
“不过,此法实在是霸道,陛下必然不喜。”
“至于陈少监之策,也确实可行,就是需要几十年之功,才能稍显成效。”
说到这,韦挺却又不再往下说了。
倒是端起酒杯,喝起酒来。
真要说着急的人,其实还是这五姓七望之家。
如今,他们的存在其实也比较尴尬,‘崔王卢郑李’这五姓之家,或许并无不臣之心。
可是他们的存在,就是成了陛下的眼中钉、肉中刺。
科举改制,什么不问出身,只问才学,那就是针对这些名门世家的。
他京兆韦家自然也在这之列,断了举荐的入朝为官的路,只走科举取士之道。
前几年,或许还能占着便宜。
往后,想要让家中子弟都能够某一个一官半职,恐怕就不容易了啊。
而想要壮大自家,唯一的办法,那就是花钱养士。
崔民干、郑仁基、卢赤松三人对视了一眼,也都明白了韦挺的意思!
“韦兄,我等也就不必绕弯子了,你想要做什么,又需要我们怎么帮你?”郑仁基问道。
“其实,也不说是帮我,这事儿其实也是在帮你们自己。”韦挺好整以暇地说道。
“帮我们自己?”
“何出此言?”
“某请你们前来,所言之事,就是这圈地养殖,以及……买突厥之民以作苦力。”
“我记得,崔兄家中有三处石炭矿山吧?”
“如今,陛下下令,不得用苦工,不得欺压百姓,以前的那些只需要管饭的苦工,如今还要给他们工钱,还要吃的好一些。”
“这般花销下来,又多了很大一笔支出。”
“若是能够买下突厥的壮汉,让他们来挖石炭,便能省下一笔钱。”
“除此之外,就是这圈地养殖,这也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几位兄长如今都在养士,便是花钱如流水了。”
“对突厥的生意,便是能养出几十、几百子弟,某不才,觉得自家一个人多少有一些势单力薄。所以,愿意拿出四成,和几位兄长一起,赚点儿钱。”
韦挺已经说的很明显了。
接着这个机会,赚钱。
他京兆韦家如今虽然还没有日落西山,却也因为当初站队站错了,没能得到好处。
如今,要不是还有一个京兆韦家的出身,恐怕早已经回家种田了。
王珪的举荐,自然是恩重如山。
韦挺也就想要抱着这个大腿,也算是投靠了五姓之家这边了。
卢赤松看了看王珪,说道:“也罢,既然韦兄有着如此诚意,我们也不能直接拒绝。”
“做买卖,可以。”
“但是怎么做,如何分,当看以后的收成如何。”
“成!”韦挺看着王珪,直接开口答应了。
只要是王珪等人愿意带着他一起做买卖,那就说明这情分还在。
至于怎么分,其实只要是不亏得太多,那也还说得过去。
毕竟,五姓之家的底蕴很深厚,和他们联合起来,这生意也能做的更大一些。
仅仅是京兆韦家一家去做的话,肯定是远远比不上的。
……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另外一处酒楼。
高士廉、长孙无忌等,也在一起,商讨如何趁机谋取更大的利益。
毕竟,突厥这一口蛋糕,不能只有五姓七望之家去瓜分。
他们也有一大家子要养,也有门客、也有子弟,也需要养士。
这些,也都是李世民想要看到的。
不然也不会接着狼卫一事,把这事儿在贞观四年的年末,单独提出来。
腊月三十。
这一年,又多了一个活动,叫做除夕之夜。
大唐邸报也在腊月二十八、二十九、三十这三天,连番报道了除夕之夜、正月初一,过年、春节、门联、祭祖、祈福、压岁钱、红包等相关习俗。
如今的大唐无战事,百姓们也都安居乐业。
那么,过年的气氛也要提上来。
也好营造一种节日的氛围感和幸福感,让天下万民相聚一堂,过一个春节,能够感受到一丝温馨。
享受一下亲情,给麻木的生活,带来一点儿光彩。
不然,百姓们可能会更加麻木,更加冷漠。
好在这时候也不是什么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快不起来,没有电、没有网、没有汽车、没有飞机。
如何快?
“好,可以了。”
陈平安亲自上手,挂起了红灯笼。
“郎君,慢一点儿。”
下个梯子。
张超都显得有一点儿紧张。
生怕陈平安摔着了,或者是碰着了。
“啪、啪、啪。”
拍了拍手上不存在的灰尘,看着自己挂起来的两个灯笼,十分满意。
过年,还是要图个喜庆。
挂好了灯笼之后。
还让人在前后两个院子里面烧青竹,来一个‘噼里啪啦’的声音。
到目前为止,将作监那边,已经开始了火药的制作,不过,进度比较慢。
具体的比例,还需要实际调配。
陈平安倒是找到了配方,也进行了调配,就是这最后的实验阶段,还是没能成功。
至于这个项目,自然也是和李世民通报过了。
火药的威力很大,也不太好控制,但是用处很大,还是先慢慢地研究。
真要是等到别人弄出来了,那时候再研究,还是慢了别人一步。
李世民自然是首肯的,他更希望能够早一点儿弄出来,他也好看一看,这种连陈平安都不想弄出来的东西,威力到底有多大。
烧了竹竿,发出了响声。
听起来,有一点儿惊心动魄,感觉好像是噪音一样。
不过,当陈平安拿出了‘年兽’这个典故之后,敬晓月、吴依依也就全力配合了。
哄着小汉晟、小紫菱,不让两个小孩被烧竹竿发出来的声音吓到了。
小汉晟其实还好,只要是陈平安坐在那里,配合着他和妹妹玩着游戏。
他就不怕。
皇宫那边,也挂着红灯笼,李世民难得的让杨妃、阴妃等,都在大殿中聚在一起。
还给李承乾、李泰、李恪、李丽质皇子皇女发了红包。
里面都是金叶子。
也算是难得的相聚时光,李世民还装作是好父亲,来了一个雨、露、均、沾。
至于平民百姓之家,其实也还好。
以工代赈,减少了徭役之后,百姓们手中也有钱了。
这个年,也就比以前过得稍微要好一些。
同时,在长安城的官廨、驿馆,已经有了突厥、吐蕃、吐谷浑、回纥、高丽、天竺、东瀛等使臣,住了进来。
一年一度的朝贡要开始了。
今年,他们的准备可比去年要充足很多。
而美好的时光也总是短暂的。
得到了第二天。
也就是贞观五年的正月初一。
大朝会开始了。
文武百官们要先进宫,跟着李世民一起,祭祀天地,为贞观五年祈福,祈求风调雨顺、万民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