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5章:我只负责发明,英明的陛下负责拿去用(1 / 1)余秦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咻!”

一支穿云箭,稳稳地插在了地上,点燃了黑火油。

因为这是五个陶罐子埋在了地下,威力不是一般的大,李君羡都要站的更远一些,还有盾牌挡在前面。

有了第一个陶罐子作为实验,大家也都知道这东西的威力有多么的大了。

一個一个的都是胆战心惊,不敢有半点儿马虎。

李世民、陈平安等人的身前也是一样,有着盾牌护着,以免土石飞溅的时候,伤着人了。

“呼。”

黑火油直接燃烧起来。

同时,也引燃了五根引·线。

“呲……。”

引·线被点燃了。

燃烧的速度非常快。

眨眼之间。

“轰!”

首先看到的是非常大的火光,冲天而起。

然后紧接着就听到了一声巨响。

这些都是一瞬间的,几乎是看到了火光之后就听到了巨响。

声音非常大。

几乎是震耳欲聋。

有人就算是有着心理准备,却还是被吓了一跳,哆嗦了几下,差一点儿就跪在地上了。

而射出火·箭的李君羡,躲在盾牌里面看着那冲天的火光,也是呼吸急促。

是自己亲手点燃了它!

李世民瞪大了双眼,看着那火光之后的黑烟。

这五个陶罐的威力比那一个的威力更大,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这要是用在了战场上,在敌军的中间炸开。

周边的贼兵必定是尸骨无存!

这才是真正的武器!

这才是真正能够维护国家的陆权、海权的武器!

这才是能够让他成为真正的天可汗的至尊武器!

“彩!”

李世民忍不住大叫着。

然后,李君羡回过神来,也是跟着一起高呼。

“彩!”

那些将士们也反应过来了。

这般犹如雷霆一样的东西,是我们大唐的,是平阳郡王发明创造出来的。

这是我们的啊!

“彩!”

很多人也都反应过来了。

跟着一起高呼!

声音越来越大。

自豪感也是越来越强。

连马周、田季两人都是喘着气,跟着李世民和陈平安一起,迫不及待地走到了大土坑的旁边。

这一次的土坑比第一个要大多了。

很难想象,就是那小小的五个土罐子,能够造成这么大的破坏力。

“好一个火·药!”

李世民深呼吸一口气,赞叹道。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有此火药便是真正的可抵千军万马,臣马周,忝列朝班,时逢盛世,见国家武备日臻完善,心中不胜欣喜。”

“火药武器已初具规模,其威力之大,足以震撼山川,变革战阵之道。”

“臣窃以为,此乃天意佑我中华,赐以神器,以安社稷,平天下也。故不揣浅陋,上陈火药武器于战场之上之重要作用,望陛下垂听。”

“自古以来,兵法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然则,时代变迁,武器更迭,乃历史之必然。昔日之刀枪剑戟,虽为勇士所重,然在面对坚城厚壁、敌众我寡之时,往往力有不逮。”

“今我朝所制火药武器,其声如雷震,其光如电闪,一瞬之间,可令敌阵瓦解,城郭崩塌,实乃古今未有之利器也。”

“其一,火药武器可远攻制敌,减少我军伤亡。昔日交战,需将士以身犯险,短兵相接,伤亡甚重。而今,火药武器之威,可使敌人在数百步外即遭重创,我军则可依托其力,安全制敌,此乃保存实力、克敌制胜之良策。”

“其二,火药武器可速战速决,稳定战局。战争之残酷,莫过于旷日持久,民不聊生。火药武器之应用,能迅速打破战场平衡,加速战局进程,使敌人难以持久抵抗,从而早日实现和平,安定天下。”

“其三,火药武器可震慑四方,彰显国威。自古以来,强兵劲旅乃国家之根本。我朝火药武器之强大,必将使四方蛮夷闻风丧胆,不敢轻启战端,从而维护我朝边疆安宁,彰显中华之威。”

“然则,神器虽利,亦需善用。臣建议陛下,当广开才路,选拔精通火药技术之人才,加以培养,使之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同时,加强火药武器之管理,严防泄露机密,以免为敌所用。”

“陛下英明神武,定能洞察秋毫,善用此等神器,以安邦定国,造福万民。”

“臣马周叩首顿首。”

李世民听着马周的谏言,看着眼前的大土坑,摸着嘴角的胡须,很是满意地点点头。

“爱卿马周,汝之谏言,字字珠玑,句句切中时弊,实乃朕之良佐,国家之幸事也!”

“卿所陈火药武器之妙用,可谓是善言也,正与朕心所系不谋而合。”

“这等惊天地、泣鬼神般的武器,与大唐而言,也算是一把双刃剑,可伤敌,亦可噬主,故此必定是要严加管理和严防泄露机密,方能长治久安。”

“卿能值此之际,依然沉着冷静警示朕勿蹈前朝覆辙,朕深感其意,必当铭记于心,身体力行。”

马周拜服道:“陛下英明!”

这就是李世民也很欣赏马周的地方,不管是什么时候,都能够保持着绝对的冷静。

当然,马周是见到过火药的威力的,已经有了一些免疫力。

这要是第一次见到。

脑子里面肯定还是一片空白。

根本就忘记了要谏言,让李世民不能因为火药武器的出现,就开始得意忘形了。

正所谓,骄兵必败,火药武器是非常强大,可是量产也是一个问题。

再加上,一旦这种制作手法泄露出去,人人都能制作出来火药。

到时候,人人都难以心安。

毕竟,你走在路上,可能就不明不白地被炸死了。

这种武器的杀伤力实在是太大了。

并且也很难预防到位,若是有人想要刺杀,直接在皇帝的必经之路上,埋下火药,然后想办法点燃了。

到时候……跑都跑不了。

火药工坊从工业园那边搬出去了。

从此之后,将作监那种时不时传出来的惊雷声,也就销声匿迹了。

迄今为止,没有人知道那个工坊里面在做什么,发明创造出来了什么东西。

连工业园区里面的工匠,和那些造火药的工匠们还生活在一起呢。

可是,连他们都不知道,那个连他们都不能靠近的工坊,时不时传出惊雷声音的工坊,到底是在发明什么。

陈平安、马周,以及马周之前的高士廉,对于这个工坊的保密工作,一直都是做的非常到位的。

对于造火药的工匠们的安全生产意识,还有保密工作意识、火药的重要程度,以及要一直隐姓埋名,为大唐盛世乾坤,世间最强大的东西,最伟大的发明创造而承担着保密意识和任务云云的洗脑,也做的很到位。

火药总算是弄出来了,几乎是从贞观五年开始筹备,一直到贞观八年年初,才算是终见成效。

陈平安也只负责把这东西弄出来,至于后面如何量产,又该如何去使用,又怎么保密,又要怎么把火药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那都是李世民的事儿。

要相信这位在政治上、军事上都是顶尖的大唐帝王,他绝对可以做到把火药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毕竟,如今才贞观八年,李世民也才三十多岁。

也是正值壮年,还是正值他的巅峰时刻。

把火药工坊交出去之后,陈平安才算是真正能够睡上一个安稳的觉了。

为了对火药工坊进行保密,是真的花费了不少心思的。

好在,这么多年过来了,也没出现什么意外。

平安就好。

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轻纱窗帘,温柔地洒在屋内。

陈平安轻手轻脚地起身,生怕惊扰了仍在梦乡的敬晓月。

他走到院中,熟练地架起小炉,煮起一壶从江南远道而来的龙井茶。

茶香袅袅升起,与院中的花香、鸟鸣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悠扬的晨曲。

不久,敬晓月也醒来,她身着淡雅的唐装,发髻上插着一支简单的玉簪,步履轻盈地走出房间。

见到陈平安忙碌的身影,她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走到他身旁,两人相视一笑,无需多言,那份默契与温情已溢于言表。

他们一同坐在石桌旁,品着刚泡好的香茗,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和谐。

小云烨谁在旁边的房间,有着韩慧娘专门照顾着。

小云菱也有自己的房间,有着怜香照顾,惜玉则是陪在吴依依的身边照顾着小芸萱。

这会儿,估计也都在起床呢。

晨光初破晓,金色的阳光温柔地穿透轻纱窗帘,洒在了古色古香的房间内。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与书卷气,一派宁静而祥和的景象。在这盛唐的一隅,穿越者陈平安正坐在一张雕花木桌旁,身着一袭素雅长袍,面容平和而深邃,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热爱与传承的期许。

他的对面,年仅六岁的儿子陈云烨,也换上了小小书生的衣裳,头发用一根玉簪简单束起,显得格外精神。

小云烨的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兴奋,这是他每日最期待的时刻——与父亲共读时光。

“云烨,今日我们来讲讲另一个学问,我称作为数学,而先贤们称之为算经。”陈平安的声音温和而有力,他轻轻翻开桌上早就写好了的算学之初。

这是按照记忆中一年级的数学教材改1编而来的书。

“阿耶,什么是数学?”陈云烨虽小,却已显露出超乎年龄的聪慧。

陈平安微笑着解释道:“数学顾名思义,首先就是一个数,何为数?”

“你伸出自己的手掌,然后,我问你,你一共有多少手指?”

陈云烨直接回道:“十。”

陈平安道:“不错,十就是一个数字,一、二、三……。这些就是数。”

“所谓数,就是让我们能够清楚,我们的手掌一共有多少手指,清楚一座都城内有多少百姓,还能清楚一年有多少天,一个月又有多少天,天上有多少只飞雁,地上又有多少只蚂蚁……。”

说着,陈平安拿起一旁的毛笔,蘸了蘸墨,在宣纸上缓缓写下“数学”两个大字,笔锋苍劲有力,每一笔都蕴含着他对儿子的期望与教诲。

然后,又写出来加法口诀表。

“来,云烨,你先跟着我读。”

“一加一等于二……。”

“一加一等于二……。”

小云烨十分认真地跟着陈平安一起读者加法口诀表,然后,陈平安又慢慢地教导着他,加法口诀表的意思,也就是数的简单运算。

“很好,云烨,你已经做得很好了。”陈平安轻轻抚摸着儿子的头,眼中满是慈爱,“记住,学习是一生的事业,不必急于求成,重要的是持之以恒,享受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

窗外,鸟语花香,初夏的气息总是让人喜欢而忘记了即将到来的酷热。

室内,父子俩沉浸在书海之中,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和谐。

在这个唐朝的早晨,陈平安不仅是在教导儿子读书识字,更是在传授他做人的道理,以及那份对知识的无限热爱与追求。

午后,阳光变得柔和而慵懒,陈平安带着敬晓月、吴依依、小云烨、小云菱、小芸萱在西苑的书房里面,享受着初夏的午后时光。

这个书房的空间比较大,地面上还有纺织厂纺织出来的地毯,下面还垫了一层羊绒,让地面变得软和了很多。

书房内,书卷浩如烟海,笔墨纸砚摆放得井井有条。

敬晓月擅长丹青,她铺开宣纸,蘸取墨色,开始勾勒起一幅幅山水画卷。

偶尔,他们会停下手中的笔,相视而笑。

陈平安教着小云烨和小云菱如何画画,素描画法,他倒是会那么一点儿。

但是也不全,不过,简单的那种画作还是可以的。

至于大唐时期的丹青,和宋明相比,各有特色,不过,陈平安更喜欢水墨画。

可惜,他也不会。

当夜幕降临,长安城被万家灯火点亮,陈平安与敬晓月携手漫步于朱雀大街上,感受着这份属于大唐的辉煌与浪漫。

他们来到城墙上,找了一处静谧的角落,并肩而坐,静静地观赏着高悬夜空的明月。

月光如水,洒在他们身上,仿佛为这对穿越而来的恋人披上了一层银纱。

“郎君,你看这月亮,无论什么时候看到它,都是那般明亮温柔。”敬晓月轻声说道。

陈平安差一点就说出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何曾照古人。

好在,还是忍不住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