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9章 齐楚牵制,嬴政继位,魏、燕、韩使秦。(1 / 1)独坐渔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着时间的发酵,嬴子楚的死讯也是在列国传遍。

列国之人对这件事,高兴的有之,兴奋的有之,漠不关心的更有之。

高兴兴奋,是因为秦国在短短的四年时间,竟然接连死掉三王!

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

到了现在,不管自己的国家如何凄惨,只要是秦国发生变故,只要秦国发生比他们还要不好的事情,那他们就会异常高兴。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幸灾乐祸,或许就是这种心态。

秦国接连失去三位王,自己的韩王,自己的燕王全都活的好好地,怎么能不让他们高兴?

他们高兴,齐王、楚王却好似根本不关心此事一般,听到之后,除了派遣使臣前去哀念,就再也没有其他动作。

不是他们不想关注秦国,而是他们此时除了关注,就再也无法有其他的动作。

后胜不顾合纵契约,趁机埋伏偷袭黄歇,彻底将楚国得罪惨了。

黄歇带着残兵败将逃回楚国,就开始紧密地联系燕魏两国,告诉他们,此次合纵之所以失败,全部都是因为齐国后胜!

倘若他发兵攻占中牟,不在后方偷袭楚国,那么,秦国必败无疑!

甚至,还能一举灭掉秦国。

事后诸葛亮这个词虽然没出现,但大家全都心知肚明。

仗都打完了,你再去指责他人,还有什么作用?

后胜没有契约精神,楚国就有?

楚国要是有契约精神,齐国怎么失掉的十城?

消息也不通知,大义也不占据,突然攻占十城,任谁都会懵逼。

更别说专心致志攻打魏国陶邑的齐国。

况且,黄歇联系他们,泼齐国脏水,后胜也是不差。

齐国的使臣周子可是巧舌如簧,硬是将不攻打中牟的原因,全都泼到了楚国身上。

他说,要是楚国用心攻打秦国,齐国怎么可能不用心攻打中牟?

他再说,若是楚国将攻占的十城全部归还齐国,再进行赔礼道歉,将齐国的损失弥补,齐国怎么可能会偷袭楚国?

双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到了此刻,两国也是虎视眈眈,似乎只要有人加把火,添把柴,就能瞬间点燃两国战争!

到了现在,已经没人知道,究竟是齐国先不攻打的中牟,还是楚国先不攻打的秦国。

周子主打一个时间信息差,将此事彻底混蒙过关。

不过,其实就算齐国承认没有攻打中牟,燕魏两国也不会再和楚国联合。

此次一战,楚国得到齐国三城,剩下的韩、魏、燕三国,不仅损失诸多将士,更是什么都没得到,而齐国,不仅损失诸多将士,更是丢失三城。

倘若这五個国家相互比好,肯定是楚国略胜一筹,其他国家全都得甘拜下风。

战事已经停歇,当时被魏无忌蛊惑地热血沸腾的脑子也是冷静下来。

自己的国家这么凄惨,为什么楚国还算过得去?

列国的王,心中自然无法平静。

说恨,恨不起来。

大家一起进攻的秦国,齐国还在背后偷袭了楚国,大家都有损失。

可说不恨,心中又有些膈应。

毕竟,齐国的那三城,确确实实被楚国得到。

这种感觉,大概就是既怕兄弟过得苦,又怕兄弟开路虎。

更何况,他们跟楚国还不是兄弟。

国与国之间,哪里有长久的友谊?

合纵绑在一起,也不过是因为秦国太强,他们不得不在一起联合抗秦。

可现在秦国也被打残,秦王嬴子楚更是去世,秦国朝野定然混乱动荡,无力攻打他国,五国自然要开始紧密地发展自身,谁也顾不上谁。

所以,齐国与楚国掐架,他们自然乐意看热闹。

两国掐的越久,他们就越高兴。

而燕魏之所以不帮楚国,除了看热闹的心思,也有自顾不暇的原因。

此次秦国灭赵,六国合纵攻秦,让世人彻底看清。

秦国已经太强了,强的面对六国合纵,都能在灭掉一国的情况下,将五国联军再次击败。

别管中间是什么原因,别管中间出了什么岔子。

秦国胜了,这就是结果,距离灭掉其他国家,秦国又更近一步,这也是结果。

结果已经彰显眼前,不管他们六国是怎么走到这一步,到了此刻,列国的王也不得不紧张起来。

他们可不想一头撞死在城墙上,况且,那城墙多硬啊,脑袋磕在上面,赵偃不疼吗?

为了不让自己的脑袋疼,他们也只能费尽心思,趁秦国还没缓过劲来,寻求变强的机会!

天下列国,又一次的发布招贤令,只求大才来到自己的国家,想出办法,让自己国家强大。

燕国。

剧辛是一位老将,老到他曾经跟随乐毅一起攻伐过齐国,那时的他,雄姿英发,现在的他,也是不差,人老,神未老。

年轻的时候,他见过率领五国合纵大军的乐毅,见过一时威压秦楚齐的燕昭王。

见过燕国为图强而变法,见过五国被苏秦联合伐齐。

见过燕国在齐国不可一世的模样,见过田单火牛破阵,各国将领大惊失色的模样。

他更见过乐毅逃燕入赵,燕国恢复旧制,燕国从盛到衰的模样。

他见的人很多,看到的东西更多。

直到现在,他深刻的明白一个道理:

变法会死。

不论是谁,但凡提出变法的人,不管成没成功,从来都没有一个好下场。

剧辛明白其中的原因,变法会得罪那些掌权已久的贵族,就如同乐毅一般。

可乐毅虽死,他的精神却一直影响着剧辛。

当年燕国差点将齐国覆灭的辉煌战绩,让剧辛记忆犹新。

他想重现那种场景,他想继续变法,让变法的程序,在燕国彻底走完。

可惜,燕国贵族掌权太深太深,燕国各地,全都有他们的影子,没有燕王的支持,他根本没有能力与那些人抗衡。

可现在,他感觉时机已到。

秦国如此之强,列国终于感受到紧张时刻,此时皆在广揽天下之才,寻求变法图强,意图在秦国养伤之际,一举改变国力。

所以,他也趁着这个时候,将自己早就著写完毕的《剧子》九篇拿了出来。

里面虽然尽是兵家内容,但却大都延续燕国变法之后的制度。

改善军中对奴隶的待遇,让他们建立军功,也能得到赏赐,而不是得到军功,只能等着下次继续冲锋,直至身死,身上还背负奴隶的身籍。

削弱贵族在军队的世袭权利,不能让那些什么都不懂的将领再领军队,他们不会帮忙,只会添乱。

订立军队法治基础,让军中将领依照立下的制度进行惩罚,而不是全凭自己的喜好。

严禁行军带娼,严禁军中饮酒。

一系列的措施全被写在里面,为了这九篇,剧辛可谓呕心沥血。

甚至为了怕燕王不同意,也为了少得罪贵族,他还没写取消他们在政事上的世袭权利。

仅仅一个军中制度,燕王,应该会答应吧?

当他满身欢喜地将自己巨著交给燕王喜,等到的,却是无尽地等待。

“已阅,静候。”

短短的四个字,将剧辛的满腔热血全部扑灭。

他的年龄大了,放在别处,已经是退休的年龄,到了此时,他也确实遭不住一次又一次的打击。

可他心中还仅存着一丝希望。

万一,燕王真的在考虑呢?

于是,他便等。

等了一日又一日,呈上去询问进度的奏章一份又一份,就连将渠都劝他别再上奏,可他那苍老又倔强的心思,早已听不下这些劝诫。

他只想让燕国变强。

可最终,他没等来燕王喜的赞赏,却是等来出使秦国的消息。

嬴子楚身死传到燕国,燕王喜感觉有机会占点便宜,所以,他想让剧辛前往咸阳,观察一下秦国的情况。

秦国刚刚占据赵地,恐怕还没有彻底安稳,再加上秦王刚死,朝野不稳,燕国占便宜的概率,很大很大。

剧辛收到的消息,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可他沉思良久,却始终没想明白,燕王喜究竟是真的想占便宜,还是,只是单纯地想将他这位提倡变法的将军赶出燕国?

若是前者,好事,说明燕王喜还有胜负之心,还有攻伐之心,没有被秦国的威势吓到。

可若是后者……

剧辛很希望燕王喜是前者,就如同对待赵国一般。

可他确实欺骗不了自己。

出使秦国,跟自己这位将军,到底有什么关系?

两年前的那次是因为赵国,不得不去,可现在赵国已亡,谁还能阻拦燕国?

此次,为什么还要派自己前往?

所有出使若是全让自己这位将军来做,那燕国的使臣,摆在那是做什么的?

心中悲怆不已,剧辛却不得不领王命。

几日之后,他带着几人,带着自己的《剧子》九篇,向着秦国的咸阳前进。

快到咸阳的时候,他碰到两队人马。

第一队人马,是韩国使臣。

韩国使臣没什么奇怪,就是韩国使臣的名字有点奇怪。

郑国。

与韩国灭掉的那个郑国,是一模一样的名字。

剧辛想不明白,他也想不通,为什么一个韩国新郑人,取的名字却是郑国。

难道是为了祭奠消失的郑国?

可这都一百多年了,怎么现在才祭奠?

两人第一次见面,擅自寻问名讳来源有些不礼,剧辛也只能压下自己的疑惑,心里面瞎猜。

郑国年纪不大,只有三十多岁,比剧辛小上一轮,常年操劳水利,勘察地形,肤色比剧辛还黑,身体也是精瘦,虽瘦,但有力。

燕韩相距甚远,从未发生战事,也从未在外交有过事故,两国都是小国,两人相遇,自然是相谈甚欢。

相互询问原因,便知晓对方目的。

大家都一样,都是为了前往咸阳,为秦庄襄王哀悼,为新王祝贺。

至于深层次的原因,谁第一次见面会将真话说给陌生人听?

剧辛没问韩国为什么这么近,直到现在才派郑国前来哀悼。

郑国没问燕国为什么派一位将军前来哀悼,燕国能说会道的使臣难道死光了?

两人全都心照不宣,一路只谈风月,不谈国事。

抵达栎阳,休息几日,两人又成功碰到一队人马。

魏国使臣。

魏国不跟他们一样,都只派来一个人。

魏国家大业大,出手自然比燕韩豪放,此次出使秦国,魏王派了两个人。

一个叫魏无忌,一个叫龙阳君。

魏无忌大名鼎鼎,列国四君子之一,前不久更是持五国相印,率领合纵大军进攻秦国,若不是有那么一两个国家捣乱,说不定秦国咸阳已经被攻下。

如此大名,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魏无忌光是站在这,就能将所有人的光辉压下。

可站在他旁边的那人,却能反压魏无忌的光辉。

不过,龙阳君压的不是魏无忌的气势,而是他的颜值。

魏无忌与龙阳君站在一起,好似干枯的草与绽放的花。

魏无忌年迈,胡须头发皆是花白一片,虽依旧挺拔,但岁月还是在他的身上留下大片痕迹。

而龙阳君,却正值壮年,体魄坚直,犹如松柏挺拔于寒雪,更如山岳之巍峨耸立。

其颜容,秀美似玉,宛若天女束发,清丽绝伦。

虽然龙阳君容貌绝色,更与魏王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但剧辛与郑国却没有任何轻视之意。

龙阳,剑客,以智谋剑术闻名于天下。

其智谋可在列国为卿,其剑术,更是矫若游龙,翩若惊鸿,机巧灵动,可应无穷之变,每每制敌于先机。

魏国第一剑客,说的便是龙阳君。

此次魏王派遣两人,剧辛能看明白,龙阳君充其量就是一名护卫,最重要的交谈,将会由魏无忌全部完成。

魏无忌可是前脚合纵攻秦,后脚紧接着使秦,秦国要是没人恨他,没人想刺杀他,简直不可能。

交谈几句,剧辛也知道魏无忌使秦的目的。

哀悼秦庄襄王。

真好啊,秦王生前的时候不来见,死去的时候全来了。

剧辛心中感慨几声,便一同前往咸阳。

此时,他不想知道郑国是来干什么的,他也不想知道魏无忌是来干什么的,他只想将自己的事情做好。

既然燕王想打探秦国消息,那他就尽心尽力。

四人一同进入咸阳,接待他们的,是典客蔡泽。

接到四人入秦的消息,蔡泽给四人安排最好的住宿,最好的酒食,之后,便让四人在咸阳等着。

不是蔡泽晾着他们,而是这几天,其实是嬴政继位的日子。

秦国连续死掉三王,守孝的时间自然不能太长,于是,嬴政跟他的父王一样,只守了一个月,便开始继位大典。

不过,继位后,嬴政身上除了多了一个秦王的名号,其他事情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他现在年龄太小,什么都做不了。

该学习的还是要学习,该练的武艺还是要练习。

掌控秦国大小事宜的人,从嬴子楚变成了他的母后,赵姬。

等到继位大典结束,蔡泽这才将四人的来意向上禀报。

看着奏章,赵姬很是茫然。

列国使臣接见,她知道这是经常之事。

可她不知道应该先见谁,应该后见谁,见蔡泽将四人写在同一本奏章送上来,她便一起见了。

于是,第二天的早朝,四人全部站在咸阳宫内,等着召见。

没多久,大殿门口的侍者便大声喊道:

“召魏、燕、韩使臣入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