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决战
1917年底。
战争到第四年。
完全是靠最后一口气硬撑着,德军也就比产生大规模哗变的法军要好一些,至今为止内部也就出现一些不服从和罢工现象,这主要原因是后勤和补给问题已经快要崩溃了。
希尔德到前线来,总参谋部也立刻重组了一个军分给希尔德,而且还是为了皇帝攻势做准备第十七集团军当中的一个军。
他们也知道前线的士气快撑不住了。
划分到希尔德的名下,可以稍微保证一下士气,包括之前被王储鲁普雷希特组装的希尔德加德第一师,也划分到了这個军当中来。其真正意义上的最高指挥官当然不是希尔德,而是作为参谋长的。
菲利克斯·路德维希·格拉默·冯·波默将军。
让他担任希尔德第一军的参谋长,有两个原因,他是巴伐利亚的将军,曾带着巴伐利亚第六预备步兵师打过第一次伊普尔战役。又参加过东线的布鲁西洛夫攻势,与作为第十七集团军最高指挥官的贝洛将军更好协调。
不过真正意义上指挥官仍然不是波默将军,而是作为参谋的。
卡尔·鲁道夫·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中校。
在二战德国中也算小有名气。
伦德施泰特跟在希尔德的身后。
“将军有什么要吩咐的吗?”
“我不想对你们有太多的干涉,影响你们的士气,陆军总参谋部已经做下决策,所以我给予你们足够的自由决定权。但我也得告诉你,我不认为这场进攻计划能达到任何战略目的,你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减少步兵的伤亡。”
“将军,我不得不跟您说,这我很难做到。”
伦德施泰特对此比较为难。
他们是第一波米歇尔攻势,这个疯狂的攻势本身就是要付出大量的伤亡,更何况作为第一波攻势的他们,本来的命令是不计一切代价,不被成建制的团灭就算不错了。
“是吗?那我有一个要求。”
“请您吩咐。”
“你对美国参战的事情怎么看?”
“他们会后悔的。”
“我命令你让他们为这场战争永世难忘。”
“是,长官。”
.....
..
对于这场皇帝攻势的执行计划,也是这场世界大战的终极决战。
不过希尔德并没有参与到执行当中去。
鲁登道夫将军也不会让希尔德参与进去,他更想让希尔德好好当一个花瓶,德意志帝国军队最疯狂的进攻,希尔德只需要当好公主,接受他们献上的胜利即可。
希尔德能做的就是给前线的士兵颁发勋章。
以及还有一件事。
对抗国际舆论。
长久以来希尔德的声望只在同盟国内和西线比较响,这也是源自于希尔德并不参与外交新闻的事情中去,也不接受采访,德意志帝国国内需要政治宣传才会让希尔德知名。
在西线战场则是战争需求了,作为号称欧洲最漂亮的公主,在军事宣传上在哪边都是鼓舞士气的好方法。
至于现在为何在公众场合露面。
美国想不参战就不参战,想参战就参战,想在自己合适的时候捞取利益就捞取利益。
怎么会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必须付出代价。
1917年12月25日。
德意志帝国阿尔萨斯-洛林公主,希尔德加德·冯·阿尔萨斯-洛林将军在西线接受采访,发表公开讲话。
“在1914年的夏天,发生了欧洲历史以来最令人悲哀的一件事,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由此引发了一场席卷所有人的战争,这是一场没有人期待的战争,不管是英法德俄都期待和平,但人与人之间的失信与揣测导致了这场不义的战争,为此欧洲大陆的疼痛只能在血与火当中得到终结,这是欧洲一代人无法避免的悲剧。”
“在1917年的春天,持续数百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倒塌,我们终于看到结束战争的希望。”
“但是!”
“背叛!因为美国总统威尔逊可耻的背叛!他背叛了他在1916年的承诺,他吹嘘他如何使美国远离欧洲和墨西哥的战争!而仅仅只有一年不到,他就背叛了他的承诺,在德意志帝国,背叛不可饶恕的罪孽!”
“我来告诉你们美国总统威尔逊那令人可耻的背叛,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在1913年到1914年的时间里美国陷入了经济衰退,在1913年美国对欧洲的出口只有8.248亿美元,到了1917年就有22.5亿美元,工业生产增值了32%,美国从欧洲的战争中捞取了大量利益,如果欧洲在1917年就达成停战,那美国将无法从战争中获取任何收益!”
“美国总统威尔逊为了讨好资本家,为了捞取更多的利益,他们将孩子送进工厂还不满足,他们还要将美国的孩子送入这场战争。”
“不义!”
“何等的不义!”
“美国总统威尔逊不仅仅是背叛了他自己,他也背叛了至高无上的神,神必将对其降下诅咒!神必将对其惩戒他的不义,每一个美国人都会为他的不义受到惩罚!”
当希尔德的通告发出后。
立刻遭到了英法美的驳斥。
美国总统威尔逊表示,他们发起战争就是为了结束这场战争,让世界为民主而安全,如果德国愿意做出停战谈判,美国也愿意停战。
可以说希尔德的话在美国并没有引起什么波澜。
对美国人来说。
希尔德实在是太遥远了,一个古典帝国的古老公主,欧洲最漂亮的公主,只有小孩子的故事当中才会听到,甚至有传言说,这场战争是希尔德引起的特洛伊战争,原因嘛,看大英帝国的何谈条件中,有让威尔士亲王与希尔德公主结婚的消息就知道了。
美国作为新世界的人们,完全已经处于两个概念了。
实际上希尔德的话在美国内部已经被重复无数次了。
从美国建国开始。
他们认为自己是脱离欧洲那片古老落后的欧洲大陆,远离天主教文明的迫害,在美州这片新土地建立新的家园。这种孤立主义就奠定了美国从建国开始反对干涉欧洲。
而这场战争开始,南部地区的农村白人则强烈要求反战,贫穷的白人农民互相警告,富人的战争意味着穷人的战斗。而受过教育的南方中产阶级则支持战争。
德裔美国人与德国联系较少,但是,他们担心如果美国参战,他们可能会受到负面待遇,所以德裔美国人呼吁中立。
美国最大的战争反对者。
实际上是爱尔兰裔美国人,这倒并不让人意外,爱尔兰裔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以及最重要的,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来恶心大英帝国。
所以希尔德的话并没有在美国引起大的波澜。
不过。
所有人都以为希尔德说的话,指的是美国因为资本的利益参战,谁也没有想到希尔德这话真正的目的是最后一句。
神会给予美国巨大的惩罚。
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这话聊胜于无。
但在美国不同,作为一个极端保守的宗教国家,美国恪守着圣经最传统的价值观,堕胎,避孕,同性恋在美国是提都不能提的禁忌话题,想要成为美国总统,那必须保证自己身体健康,家庭圆满,虔诚信徒这些要素。
如果一个美国总统的行为遭到神的诅咒,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怀疑。
那将是不可饶恕的罪孽。
美国总统威尔逊将很快明白希尔德说这话的意思了。
........
....
比起政治上的这些事情。
德意志帝国军官团,更将心思放在了这场战争当中,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得不到,1918年的春季攻势将决定一切,此时德军在西线的军队规模已经达到320万人,总共192个师。协约国军队则有380万人,总共178个师。
鲁登道夫将军希望通过数个方向的进攻,击垮英法联军的防线。
为了能够令这场攻势取得决定性胜利。
战争前期的波次性进攻在机枪的作用下已经聊胜于无,德军必须开始试验新的突击战术。
暴风突击队应运而生。
他们还有另一个听起来很帅的名字。
皇帝的利刃。
随着战争的进行,那些从屠宰场活下来的老兵和用来填补前线损失的征召兵之间出现了明显差距,最好的士兵被编入了暴风突击队中,这个概念最初来源于1915年的新部队,他们配备了最新式的喷火器,战壕迫击炮,以及比普通部队更多的手榴弹和机枪,还包括测试用的龙虾盔甲和护耳钢盔。
由威廉皇储的好友第五集团军指导队指挥官威利·马丁·恩斯特·罗尔上尉组建。
在鲁登道夫的命令下要求每个师都拥有一个突击营。
当然。
这是达不到的。
到了1918年就演变成胡蒂尔将军的渗透战术。
持续几天的火炮轰炸被改成了飓风轰炸,格奥尔格·布鲁赫穆勒上校设计了复杂的、集中控制的射击计划。第一阶段可能是对敌人的通讯、电报线、指挥部、道路和桥梁进行轰炸,以孤立和迷惑防御者并延缓他们的增援。第二阶段可能是针对防御者的炮台,第三阶段是针对他们的前线战壕,以便在步兵攻击这些阵地之前将他们赶回去。最后阶段通常是蠕动的弹幕向前推进的步兵在他们受到攻击之前快速轰炸阵地。
在短暂的轰炸之后,暴风突击队就开始进攻。
第一梯队,以步兵开始侦查,每个侦查单位距离250米左右。第二梯队,以装备步枪,冲锋枪,轻机枪与喷火器的突击兵协同精锐步兵,深入纵深向敌人薄弱环节推进,实施包围切割敌军。第三梯队,在第二梯队150米的后方,装备轻型火炮和迫击炮的突击兵为前方提供火力支援掩护,保护进攻的侧翼。第四梯队,剩余部队负责清理突击部队经过后剩余的敌军。第五梯队,后方的炮兵按时间表进行炮火支援。
说简单点就是由精锐步兵找到对方防御薄弱的地方,从其中撕开一个口子。
当然这也意味着巨大的伤亡。
梅斯。
第十七集团军驻扎总部。
第十七集团军最高指挥官是希尔德的老熟人了。
奥托·恩斯特·文森特,利奥·冯·贝洛将军。
这个不是王储鲁普雷希特集团军的那位贝洛将军,而是那位贝洛将军的堂弟,正是保加利亚的贝洛将军,也不知道是被希尔德占便宜,还是占希尔德便宜的私生父,贝洛将军。
虽然贝洛将军的第十七集团军作为皇帝攻势的主力。
也是奥匈和意大利的第十二次伊松佐战役的指挥官,在意大利人身上使用了渗透战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1917年底,他被从南线调到了西线。
但实际上贝洛将军也是反对这场攻势的一员,他认为应该放弃进攻,缩短防线,东线战争已经停止了,应该在1918年养精蓄锐,建造装甲部队,到1919年春季再一举突破。
两人一起漫步在梅斯的路上。
作为洛林的中心城市。
如果帝国战败的话,这个地方将会被割让给法国。
希尔德走在贝洛将军的身侧。
“您看起来状态不太好。”
贝洛将军持着手杖,眉头紧蹙看着前方。
“我不是失败主义者,但我必须得考虑到失败带来的后果,一旦去思考,这会让我感到痛苦。”
“我还以为这场战争到现在所有人都疯了。”
贝洛将军摇摇头:“我并没有比他们好到哪里去,只是军事策略有所不同。”
“您不需要为战败负责。”
“帝国没有逃避责任的士兵。”
希尔德笑了笑,伸出手腕轻轻挽住贝洛将军的胳膊。
“我向您保证,即使帝国战败,那也只是暂时的,帝国终有一天会回来的。”
........
....
1918年3月21日。
皇帝之战。
圣康坦。
凌晨四点。
米歇尔行动。
从法国圣康坦附近的兴登堡防线发起,
德军开始对英军阵线进行了五个小时的密集轰炸。目标是突破协约国联军防线,向西北方向推进,夺取为英国远征军提供补给的海峡港口,并将英国远征军赶入海中。
第十七集团军第五希尔德加德突击营指挥官克拉夫特上尉,望着身后的士兵,他高举起手中的利刃。
“你们是帝国最棒的人,从最优秀的军队中精心挑选出来,突击队!今天,你们就要让英国人跪下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