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一战落幕
如果说1918年是绝望的一年。
那么1919年就是混乱与绝望并行的一年。
伴随着世界大战的落幕,旧时代的秩序被彻底颠覆,欧洲诸国的贵族体系将随之崩塌,倒不是什么奇怪的原因,大英帝国五分之一的贵族战死,贵族的没落纯粹是因为死光了。
新时代是属于人民.....好吧,也许是属于资本的。
1919年1月6日。
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去世。
1919年1月7日。
爱沙尼亚独立战争,苏俄军队距首都塔林仅40公里,爱沙尼亚军队发起全面且成功的反攻。
1919年1月9日。
德意志共和国政府领袖弗里德里希·艾伯特正式下令,允许自由军团暴力镇压,罗莎·卢森堡和卡尔·李卜克内西在斯巴达克起义后被谋杀。
1919年1月11日。
罗马尼亚吞并特兰西瓦尼亚。
格鲁吉亚种族灭绝发生在阿拉吉尔。
1919年1月16日。
美国通过禁酒令法案。
1919年1月18日。
巴黎和会开幕。
爱沙尼亚军队解放纳尔瓦,将苏军驱逐出爱沙尼亚北部。
1919年1月21日。
爱尔兰独立战争爆发。
1919年2月1日。
爱沙尼亚军队解放瓦尔加和沃鲁,爱沙尼亚全境解放。
1919年2月11日。
弗里德里希·艾伯特被国会正式任命为德意志共和国第一任总统。
1919年2月14日。
波苏战争开始。
1919年3月17日。
菲律宾联邦建立。
1919年3月23日。
贝尼托·墨索里尼在意大利米兰建立国家法西斯党。
1919年4月6日。
巴伐利亚苏维埃建立。
1919年5月3日。
巴伐利亚苏维埃覆灭。
......
对于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来说。
在欧洲的几个月是他一生中最痛苦的几个月,这片土地深刻地向威尔逊展示了什么叫野蛮,混乱,疯狂与极端。
欧洲诸国的民族问题威尔逊拿不出任何一個完美的解决方案,甚至别说相对完美的方案,甚至连一个不招致仇恨的方案,威尔逊都拿不出来。
除了欧洲诸国的问题。
他还要面对最大的一个问题,如何完成对德意志的战败谈判。
德意志不是一个可以任由他们宰割的小国,他们是这片大地上的庞然大物,是在一战中将英法俄美打的都喘不来气的超级帝国。
在谈判开始之前。
威尔逊就跟德国表示,他会不惜一切代价帮德国保住阿尔萨斯。
阿尔萨斯-洛林在德国是一个宗教问题。这一切都来源于那个德意志魔女,不过威尔逊也明白,他们是协约国,所以阿尔萨斯-洛林公主对他们来说是魔女。
而对于德意志人来说,阿尔萨斯-洛林公主是他们的精神象征,夺走阿尔萨斯-洛林,等同于夺走他们的公主。
当威尔逊见到德国代表时。
第一个表达的内容就是他会帮德意志留住阿尔萨斯,只会割让掉洛林地区。
但。
德意志代表却告诉威尔逊,保留阿尔萨斯那是威尔逊与上一届帝国首相巴登亲王的口头承诺,并未有书面文件记录下来,德意志共和国认为这是非法谈判,并不承认其具备有效性。
从这一刻威尔逊就明白了。
德意志不是打算放弃阿尔萨斯-洛林,是德意志疯狂到极致之后的冷静,这是德意志在告诉威尔逊,他们不会承认阿尔萨斯-洛林属于法国的。
总有一天。
他们就算用指甲划,用牙齿咬也会夺回阿尔萨斯-洛林。
......
除了阿尔萨斯-洛林问题,苏台德问题,西里西亚问题,但泽问题。
还有赔款问题以及莱茵兰问题。
赔款问题不仅仅是德国能赔多少钱的问题,这还是英法需要德国赔多少钱的问题,在战争期间英法德都欠下了天价的债,他们想的都是等到打赢这场仗之后,让战败国来赔。
特别是俄国还欠了英法一大笔钱,而新生的苏俄拒绝承认这笔贷款,还将他们在俄国的资产全部收归国有。
当赔款金额出来的时候,就连法国总理克列孟梭都有些被吓到。
不过数字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无论如何德国都接受不了。
莱茵兰问题则更加复杂。
法国想要在德意志的境内新增一个阿尔萨斯-洛林问题,他们想要将莱茵兰从德国独立出来,由法国提供军事保护。
而这是威尔逊绝对无法接受的,莱茵兰地区是一个堪称血统纯正的德意志人居住地,如果他们将莱茵兰划分出来,那就是相当于肢解德国,彻底将民族自决原则列为废纸。
威尔逊不能允许他的新世界就这样崩溃。
......
...
当凡尔赛条约的内容一项项被列出来的时候。
德国柏林等城市发生了大规模骚动,他们反对凡尔赛条约的签订,并声称如果谁敢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那么谁的手就会烂掉,这属于议会上比较文明的说法。
实际情况则是,谁敢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请等着极右翼的刺杀吧。
这也让社党从接管政权之初就背负了罪孽。
社党无论如何都不敢签字。
他们必须得到军队的支持,必须由军队总参谋长兴登堡元帅出来分担责任,必须要由兴登堡元帅同意割让阿尔萨斯-洛林。
....
不过。
哪怕军队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
在共和国成立后。
德意志帝国陆军总参谋长兴登堡元帅辞职。
德意志帝国陆军军需部长威廉·格罗纳将军辞职。
各个集团军群最高指挥官,第一集团军到第十九集团军最高指挥官全部辞职。
他们隐居幕后。
有人愿意接受战败的事实面对过去。
也有人不愿接受的。
1919年6月签署的凡尔赛条约。
是没有人满意的条约。
也代表着新的混乱时代的到来。
不过。
总有那么一些人不愿意迈向未来。
比如。
柏林周边军队总司令吕特维兹将军。
作为军队的温和派,也许是吕特维兹将军自认的温和派。
他可以接受战败,接受和平,但不能接受凡尔赛条约,不能接受他的帝国彻底覆灭。
吕特维兹将军要求德国政府拒绝割让阿尔萨斯-洛林,拒绝军队重组,启用军事独裁。
柏林社党政府拒绝。
吕特维兹将军命令埃尔哈特海军陆战队发起政变。
德国总统艾伯特和总理鲍尔立刻召见了,德意志共和国陆军总司令瓦尔特·莱因哈特将军,以及陆军办公室主任汉斯·冯·塞克特将军,并询问他们,是否可以带兵镇压吕特维兹将军的政变。
莱因哈特将军同意了。
塞克特将军则表示了反对,他只说了一句。
国防军不打国防军。
显然,莱因哈特将军的同意并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他没有任何可以调动的士兵,他是被政府所任命的,以及他不姓冯。
而塞克特将军则是陆军派出来的代表。
可以说吕特维兹将军的政变没有受到任何阻碍。
就成功占领了柏林政府。
唯一的流血事件是柏林的工人对埃尔哈特海军陆战队进行嘲讽,显然,嘲讽一群带着重火力的疯子是个错误之举。
在政变发生后,柏林正规军,警察部队,海军,东普鲁士,波美拉尼亚,勃兰登堡和西里西亚陆军司令部正式接受了吕特维兹作为新的总统。海军司令阿道夫·冯·特罗塔海军上将在得知政变后第一时间站出来支持政变。
而帝国其他地区的军队,则没有做出任何表态。
既不支持。
也不反对。
其实这可以说明其他地区军队是反对的,只不过正如塞克特将军所说,帝国陆军绝不会自相残杀。
在吕特维兹将军占领柏林政府后。
艾伯特政府转移到了德累斯顿,但梅尔克将军拒绝接收艾伯特政府,艾伯特政府只能转移到斯图加特。
为了反制吕特维兹将军的政变行为。
军队不愿意听从命令。
艾伯特政府只能决定发动总罢工来反制吕特维兹将军。
不过发动总罢工,需要得到德国总工会会长卡尔·列金的支持,但卡尔·列金不愿意提供任何支持,也不参与任何政治,他甚至退出了社党。
在一战快要结束的时候。
卡尔·列金就拒绝参与任何政治活动,他只是为工人争取权力,比如确定了德国的八小时工作制等等。
如果卡尔·列金想成为德国总统,那么这个位置也轮不到艾伯特来。
不过卡尔·列金却是一位帝国民族主义者。
他不愿意支持艾伯特。
可以看出社党内部的分裂,也可以看出这场战争对整个德意志撕裂。
总统艾伯特只能组织局部罢工。
不过局部罢工也无法真正有效威胁到吕特维兹将军。
情况陷入僵局。
按着这么僵着也不行,塞克特将军也有点发愁,虽然塞克特将军拒绝与吕特维兹将军为敌,但塞克特将军还是支持社党政府的,或者说现在的社党政府已经是最好的选择。
为此塞克特将军不得不联系麦肯森元帅,希望麦肯森元帅出面制止吕特维兹将军,之所以联系麦肯森元帅,是因为世界大战时期,他是麦肯森元帅的参谋长。
麦肯森元帅还是拒绝出面。
那么塞克特将军只剩下最后一个选项,去找阿尔萨斯-洛林公主。
这让塞克特将军只能选择给阿尔萨斯的希尔德加德公主写一封信,希望希尔德加德公主能够劝一下这位将军。
所幸。
希尔德给予答复了。
德意志共和国。
柏林。
威廉大街77号。
吕特维兹将军站在窗前,看着这个不复存在的帝国,一直到现在为止,吕特维兹将军都没有什么实感,仿佛他们还没有战败,仿佛曾经那个帝国还存在。
他一直以为自己是最先走出来的那个人,他自告奋勇地率先回到柏林,想要在其他士兵回到柏林之前解决国内的混乱。
他以为他可以处理好一切。
没想到那个困在过去的人是自己。
现在的一切就像是在梦中。
帝国已经不存在了。
新的共和国完全不是吕特维兹将军认识的那样了,原本吕特维兹将军以为只要度过1918年11月那段时间,德意志帝国又会变得和从前一样。
只不过。
一切都回不去了。
吕特维兹将军低头看向手中的信封。
信上面写着娟秀的字体。
你的公主。
希尔德加德。
吕特维兹将军知道信里面的内容写着什么,这对于他来说,就是最后的处刑。
他必须面对现实。
他伸出满是苍老的双手,打开信封,信的内容非常简短。
Vergiss es。
算了吧。
吕特维兹将军单手捂住眼睛。
他沉默了很长一会儿。
帝国已经不复存在了。
他必须接受这个现实。
最终。
吕特维兹将军深吸一口气。
他将信纸重新放回信封当中,再将信封放在桌上,随即拿起自己的大衣穿上,佩戴好蓝色功绩勋章,随即走出房门。
其他人已经在门口等待着吕特维兹将军了。
其实他们也明白。
这次政变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他们甚至没有得到陆军的支持,或者说陆军想要支持早就解决了。
“你们放心吧,新的政府不会为难你们的,你们暂时先出国一段时间,过几年再回来吧。”
“那您呢?将军!”
赫尔曼·埃尔哈特向着吕特维兹将军问道。
“我也会离开,但我不会和你们一起,我还要最后看一眼这片土地。”
“是.....”
见吕特维兹将军这么说。
其他人也没有说话。
“都散了吧,我不是你们的将军了,别再跟着我了。”
吕特维兹将军独自一人离开。
其他人只能默默地看着他的身影。
这里的一切对于吕特维兹将军都那么熟悉。
他1859年出生在普鲁士,他在他十八岁的时候成为一名士兵,在二十八岁那年进入普鲁士战争学院,三十岁之后再陆军司令部服役,五十三岁那年进入陆军总参谋部。
标准的普鲁士军官。
当吕特维兹将军走出总理府的时候。
一切又那么熟悉,一切又那么不熟悉,这个新的共和国仍然是个庞然大物,依然是那些弱国无法想象的庞然大物,即使现在它处于最衰弱的时期。
未来一定会更好。
只不过吕特维兹将军已经老了。
在他的记忆中全是帝国。
他一闭上眼睛,就想起当年自己进入刚进入陆军总参谋部的时候,威廉皇储夸耀他,比陆军参谋长更像男人领袖,比格奈森瑙更像布吕歇尔。
吕特维兹将军最后看了一眼他所深爱的土地。
新的共和国已经没有他的容身之处了。
他最终还是逃了。
接着。
他举起枪来对准自己的下颚。
“帝国万岁!!!”
.....
...
美国总统威尔逊和法国总理克列孟梭的争执贯穿了整个巴黎和会期间。
他们之间似乎永远争吵不完,他们看起来一个比一个虚弱,可能下一刻就会死在谈判桌上。
可莱茵兰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克列孟梭的要求是德国可以保留莱茵兰的主权,但法国要在莱茵兰驻军,这已经是法国最低的要求了。
威尔逊拒绝了。
他已经累了。
他已经不想再在这片大地上争执了,也许那个魔女说的的确是对的,也许门罗主义的确是对的,他们应该离这片大地远远的,他们就应该永远不回来。
这代表着克列孟梭必须作出让步了。
很多时候克列孟梭都觉得这位美国总统有些天真,他天真的以为他就是新世界的弥赛亚,他天真的以为世界真的会像他想的那样发展。
不过这样依然是好的。
至少。
在战争结束后英国和法国就不是盟友了,他们就是敌人了,是英国保持大陆均势的最大威胁。在战争结束后,德国就是法国永远的仇敌了。
只有美国不是,美国总统威尔逊是真的想要建立一个他心目中的美好世界。
而法国也必须需要美国的支持。
克列孟梭妥协了。
最终的妥协包括盟军占领莱茵兰15年并永久非军事化,以及英美保证在德国再次攻击法国时提供支持。
威尔逊也不得不妥协了。
神对他已经下达了的惩罚,美国总统威尔逊感染了威尔逊大流感。
1919年6月。
凡尔赛条约正式签订。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