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最后这道策论题,鲁锦已经给了足够多的暗示,只要顺着他的思路写下去,那肯定没错。
尤其是鲁锦故意从上古时代开始说,那时候都是氏族部落,没有国家,人们一样过日子,既然如此,国家是哪来的?
沿着这个时间段想下去,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谁?或者说第一个朝代是谁?那当然是启建立的夏朝了,他又是凭什么建立的夏朝?是受到了他爹大禹治水的遗泽。
那么答案就呼之欲出了,是先有的治水,后有的国家,而治水这样的工程,是一姓一族无法做到的,必须有人统领‘百姓’才能做到,这就是国家的由来。
然后治水,国家,结合当今的天下,元朝,治水,黄河民工,红巾军,你能想到什么?开喷就对了!
能理出这个思路,写出一篇读起来通顺的文章,就已经算是合格,而闫士国写的,比鲁锦想的更加全面。
他先是按照上古的时间节点往下捋,先是氏族部落,然后第一次部落联盟,部落是为何组成联盟的?
是因为蚩尤打过来了,单个氏族挡不住,被打跑的炎帝神农氏,投奔了有熊氏的姬地,也就是轩辕黄帝,炎黄联手在逐鹿打败了蚩尤。
这是第一次部落联盟,是因为有共同的敌人需要抵御,但那时候还没有国家。
第二次把天下所有氏族联合起来的,就是大禹,大禹要治理黄河水患,这事凭一家一姓做不到,只能联合成‘百姓’,然后才有了国家。
因此得出国家的职责有二,抵御外敌,治理天灾。
然后是第三阶段,王朝更替,殷商只是夏朝的延续,到了周朝,国的意义再次发生了变化。
周天子分封诸侯去各地建国,那些诸侯国的作用是筚路蓝缕,开拓垦殖,为族群扩展生存空间,这个时候的国是‘开疆拓土’。
等诸侯国强大了以后,纷争不断,天下急需和平,于是秦国统一了所有诸侯,称始皇帝,用大一统来结束乱世纷争。
这个时候的国,终于成了现在所说的国,虽然王朝更替,但这个国一直传到了现在。
因此可以得出,国家是百姓的聚集体,她有四个职责,抵御外敌,救灾抚民,对外开拓生存空间,对内大一统维持和平。
而元朝却带着自己国家的百姓打两都之战,明明大一统了,却不能维持内部和平,发生了天灾,它也不去救灾抚民,任由天灾的影响持续扩大,直到天灾威胁到了大都那群权贵,他们才想起来国家应有的职责。
从这点来说,元廷已经主动放弃了国家的权柄,它失了天命和人心,失了德行,已经不配再主天下了。
而鲁锦喊出‘驱逐鞑虏,复我中华’,这是抵御外敌,拨乱反正,恢复中国本来该有的样子。
‘陈纲立纪,救济斯民’,就是接过了救灾抚民的职责,就是接过了暴元丢失的国家权柄,鲁锦就是有德之人,这天下就该有德者居之!
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完美符合了鲁锦的期待,而且还更加优秀,因为闫士国还添加了开疆拓土和大一统的思想,这就为他扫平天下,统一全国,将来开疆拓土打下了理论基础。
如果作文满分50的话,这篇文章给他60分,不怕他骄傲!
“好好好,此文可为诸生第一,当为案首!”
李善长闻言,立刻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
冯国用一听鲁锦连说三个好字,顿时好奇道,“什么样的文章,竟让大帅如此欣赏?”
“一会儿再给你看,先帮我拿朱笔来。”
“好。”
冯国用立刻起身研朱砂墨,鲁锦用毛笔舔了朱砂,在这张卷子上做出批示。
‘何为国?何为天下?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今之中国,元有国而失天下,庙堂腐朽,仁义充塞,奸官权相,率兽食人,致使天下将亡,人将相食,亡天下者,不惟别人,庙堂无德之人也。’
‘而今元祚将终,国将不国,上不能安天下,下不能抚黎民,义军,匪寇,盗贼四起,兵凶岁荒,朝不保夕。’
‘我本淮右布衣,中国一匹夫也,位卑未敢忘忧国,岂因祸福避趋之!’
‘匹夫一怒,血溅五步,力虽弱,然同志何其多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淼淼之水,可以覆舟!’
‘故举义师于巢湖之滨,愿提三尺剑,以诛无德,以伐无道,以安黎民,以定四海!’
冯国用在一旁边看边读,渐渐开始激动的浑身发抖,短短的几行字,却融合了诸多先贤震古烁今的名章绝句。
有孟子的‘率兽食人’,有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有林则徐的‘岂因祸福避趋之’,有导师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荀子的‘淼淼之水可以覆舟’。
李善长开始没当回事,听了几句也坐不住了,连忙站到鲁锦的另一边观看,短短几句,几乎句句都让人振聋发聩,血脉喷张!
当读到最后一句‘以诛无德,以伐无道,以安黎民,以定四海!’的时候,李善长终于绷不住了,连忙对鲁锦深施一礼。
“主公豪情万丈,心系万民之养,志在匡扶天下,实乃人中龙凤,岂可用匹夫自渎焉?”
鲁锦却反驳道,“我非贵胄,岂非匹夫耶?”
冯国用也想说什么,鲁锦连忙抬手打断道。
“汉高亦非贵胄,不妨其开创数百年国祚,我虽为公输嫡传,然千年已降,如今也不过一匹夫尔,我都不在意,汝等急什么?”
冯国用表情复杂,连忙施礼道,“主公真圣君也!”
“好了。”鲁锦摆摆手,示意他们打住,又说道。
“明日将此卷,跟这批注一起公示,这闫士国,当点为头名。”
李善长这时也跟着问道,“那主公打算让其担任何职?”
“庐州知府!”
庐州知府可不是小官,鲁锦现在就这屁大点地盘,庐州是他的核心大本营,这个地方的知府,就相当于京兆尹了,位置何其重要?
由此也能看出,鲁锦对这篇文章的喜爱程度。
翌日晌午,巳时初,上午九点,包衡带着人准时出现在崇文馆,将写在红纸上的榜文贴出。
看着围过来的考生,包衡当即说道。
“大帅有令,此榜只录四十名,可直接授予官职,榜上有名者,稍后请到元帅府报道,未上榜者可参加今日下午的武试。
“不愿参加武试者,也可在崇文馆中自学,或去各司当观政吏员,若有功劳则可录为候补官,待有缺时即可授予官职。”
等包衡说完,崇文馆的考生们呼啦一下就围了上来,四十人的人名很快看完,顿时一阵唉声叹气和欣喜之声。
胡惟庸在人群中扫了一排又一排,终于在第三十多名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不禁长舒一口气,录上了!
再一看前三名的名字,闫士国,李饮冰,许济川,这都谁啊?
当即就听人群里有人问道,“闫士国是谁?”
“闫士国,闫兄可在?”
“别喊了,刚才人家就被请去元帅府了。”
“......”
“此人有何才学,竟能名列榜首?”
“那不是有试卷公示吗,你自己去看呗,我刚才看了眼闫兄的文章,人家写的确实出彩!
“不过和大帅一比,还是差了些,大帅的批示那才叫文采斐然,豪情万丈,心系万民,真仁君英主也!”
不少人闻言全都围了过去,挤在一起品鉴文章。
胡惟庸也凑过去看了看,发现闫士国的刑律题也就平平无奇,真就只列了二十条律令。
劝农题也无甚出彩,无非编户齐民,修缮水利,让善耕者去传授耕作技艺等等老生常谈的内容。
守城题也是四平八稳,编保甲,揪细作,储备物资,坚壁清野,安抚人心,这些守城注意事项,稍微有点见识的差不多都懂。
直到公文写作,胡惟庸终于发现自己和闫士国的差距了。
鲁锦让从敌情,灾情,民情中任选其一,写公文报告一篇,胡惟庸挑的民情,然后瞎编了一个,里面还尽是拍马屁的内容。
闫士国也选的民情,然后人家真就写了个报告。
他从无为一路过来,遇到许多因战乱灾荒,流离失所的百姓,还碰到了讨饭的沐英母子,因此他在民情报告中建议尽快编户齐民,安置流民。
对于鳏寡孤独者尽量救济,应该拿出少许钱财办几所养济院,如果财政紧张,也可以找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那些人做,让他们自己养活自己。
只凭此一篇公文,两人的差距就一下子拉来十条街,一个只会报喜不报忧,溜须拍马,另一个是真的在体察民情,言之有物,这你怎么比?
算数不提,本来就没多难,策论题也是看的胡惟庸牙疼不已,都是论述‘何为国’,他自己是从礼法制度解题,说元廷是蛮夷,不懂中国礼制,没有君臣之道,所以天下大乱,鲁锦守礼,所以鲁锦该得天下。
闫士国是从‘国缘何而来’解题,说了国家的四种职责,然后说元廷没有做好国家的职责,因此失了天命,鲁锦有德,接过了国家的职责,所以鲁锦该得天下。
这两篇文章真的没法说谁的更好,只能说自己的解题思路没有暗合元帅的心意吧。
再看鲁锦的批示,顿时让他一惊,短短几行字,有引用孟子,荀子,陆游,还有许多应该是鲁锦自己的名句,这一看就知道大帅肚子里是真有货啊!
可不是刘福通,徐寿辉那等武夫文盲可比,大帅是读过书的,你们千万别小看他,不然没你们好果汁吃!
其实稍微懂点脑子的人,从昨天鲁锦出的题,就能看出鲁锦有没有货了,只不过他们才刚来,不确定那些题是鲁锦自己出的,还是别人帮忙出的。
胡惟庸叹了口气,这运气啊,真的没法说,不过好在也被录上了,三十多名当县令应该是费劲了,但是当个主簿应该不难。
先慢慢熬吧,如今正是打天下的时候,现在不过一路之地,等拿下一省,说不定都当上知府了,拿下半壁江山,行省官员也并非不可,等平定天下,说不定就能直入中枢,将来大有可为!
胡惟庸就这么安慰着自己,才跟着其他人去了元帅府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