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双方在五丈原下的残酷搏斗一直在持续,双方在这个小小的空间之中挤进了接近六万大军,持续的血战把五丈原的黄土都染红了。
五月份的关中突然燥热起来,这场关中之战已经持续了近三个月,从关中东部的武功到西部的陈仓城,汉魏双方在几百里的广阔范围内进行了数次对决。
而毫无疑问的是,这场由郭淮、姜维与诸葛亮主导的褒斜口之战,是截止到目前为止双方战斗最为激烈的一场战斗。
在这场战斗中,双方将帅排兵布阵能力都在水准以上,都没有犯下什么致命失误,郭淮的魏军南下之后依次包围了北原和渭水北岸,一板一眼进行了坚决的攻城战,而汉军则依托坚固的城池进行了顽强抵抗。
而且,褒斜口之战双方争夺的区域,是决定整个汉魏关中之战成败的关键地区,汉军毫无退路,魏军则志在必得,更加让双方的战斗异常残酷。
更重要的是,这次对决在堂堂正正的攻守交战之外,还有双方将帅的神来之笔,先是有姜维强渡渭水直逼五丈原的杀招,接着则是诸葛亮以身为饵、转守为攻的应对,让这场战斗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强度。
此时,无论汉军、魏军都达到了一个非常紧绷的状态,双方都在咬牙坚持,等待着一方率先坚持不住,又或者是犯下致命失误。
魏军中军大帐内,费曜眉头紧锁,无精打采地坐在几案之后,这段时间的进攻再次让他疲惫不堪,南下渭水之前的豪言壮语都如过眼云烟般散开了。
“使君,这些日子战斗,我军东门几次攻进去又几次被汉军打出来,我部伤亡实在有些惨重啊。”费曜嘴唇干裂,嗓子干哑。
郭淮闭眼没有回应,此时的他脑中也在迅速盘算,他确实低估了汉军的战斗意志,以为汉军只剩下最后一座营垒,不会坚持太久,没想到打的这么艰苦。
郭淮现在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一个是他要不要把最后一支部队投入战场,另外就是魏军最后如果真的没有攻克五丈原,如何退出战场。
“使君……”
“好了!”费曜刚要讲话,郭淮就打断了他,“东门汉军重新修筑城墙进展如何?”
“只修了一半,估计汉军经过这些日子的战斗,同样也是损失惨重。”鲁芝施礼说道。
东门是之前姜维主攻的方向,也是魏军主力重点进攻的方向,在第一天的进攻中,魏军曾经差点打破汉军东边的营门,但可惜被汉军不要命的反冲锋给挤了出来。
后续汉魏双方持续在东门等处激烈交手,汉军的城营城墙前几天已经被魏军的霹雳车轰倒了一段,就差一点点魏军就能够突破进汉军的城营了,郭淮不甘心就此投子认输!
“使君,如今我军顿兵坚城之下,要不我们把后军投入战场,最后再拼一把!”费曜提出了他的建议,他知道郭淮手里还捏着一支机动部队没有投入战场。
郭淮听了并不言语,他知道现在一线部队已经非常疲惫了,但一个成熟的主帅永远需要留下一支预备部队,尤其是郭淮知道陈仓城赵云所部还有一支队伍,此刻并没有魏军在盯住,预计很快就会赶赴五丈原,他必须在赵云的包抄部队来之前退出战场。
“使君,大将军的中军也快到了,只要中军一到,我们就能逆转形势,如今最好还是再咬牙坚持坚持。”鲁芝说道。
郭淮听了一言不发,他当然知道中军到了,整个关中之战的局势就可以逆转了,但问题是快到了有多快他郭淮目前并不确定。
若是魏国中军今天杀到武功一线,那他可以等,可以坚持,但若是再过五天或者十天,到时候汉军的包抄部队先压过来,他和雍州军死无葬身之地!
郭淮叹口气,现在逐渐认识到自己可能中了诸葛亮示敌以弱的计策了,本以为汉军的最后一座营垒可以一鼓作气拿下,没想到却陷入了泥潭,进不去出不来。
“费曜,这几日你与姜维再做最后一次进攻,若是进攻无望,我军即刻撤出五丈原,到时候以姜维部殿后!”郭淮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费曜无奈,只能领命而去。
汉军五丈原城营之中,杨仪、霍弋等人和众兵卒一起,顶着大太阳在努力搬运巩固东门城墙的土石。
杨仪抬头看了一眼战楼,再次后悔自己当初设计时候的疏漏,被姜维抓住了往死里打,“一丈就是一丈,半丈就是半丈……”杨仪一边搬土石,一边嘴里嘟囔着,这一仗给他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
呜!呜!呜!
突然,瞭望哨上兵士发出了警报,魏军再次来袭了!
杨仪一听立刻把土石放到一边,随即跑去旁边拿起了长枪,这些日子汉军兵卒伤亡太大,几乎已经撑不起一整条防线,所以他也拿起了长枪。
“威公!威公!你往后站、往后站!”阎芝提枪带着一队丁壮冲了过来,拉住了杨仪的手,把他拉到了身后,“我们还没死绝呢!不需要丞相府行营拿笔的手提着长枪挡在我们前面!”
阎芝怒目圆睁,瞪了杨仪一眼,随即和其他兵卒一起冲到了东门城墙一侧缺口处。
前几天东侧营门最终还是被魏军击塌了城墙,汉军来不及修补完整,只能是直接以肉体挡在缺口处与魏军肉搏,缺口内外已经堆满了两国士兵的尸体。
“杨参军,我们先让开吧。”霍弋赶过来扶起了杨仪,把他搀扶到了一边。
“魏军果真如狼似虎,若是当初没有把北原和渭水北岸大军撤回来,想来这时候五丈原和北原已经化作瓦砾焦土了……”杨仪喃喃自语道。
霍弋也默默地点了点头,这种你死我活的局面,对他们都有同样的震撼。
“绍先,元雄还没来吗?他说十天就来的啊……”杨仪抓住霍弋的手,抬头问道。
杨仪面容枯槁,霍弋心中不忍,但最终依然还是摇了摇头。
“魏延听说也被魏军咬住了,与镇东将军的联络也被魏军切断了,如今元雄六千兵马也没有赶过来,如今形势……”杨仪有些支撑不住,一屁股坐了下来。
正在这时,杨仪感到一双温暖的手把他搀扶了起来,杨仪回头一看,是诸葛亮。
“丞相……”杨仪刚吐出两个字,眼泪就止不住流了下来,“那战楼、那战楼……都是我的错、是我的错啊!”
诸葛亮知道,杨仪还在自责修筑城营的疏漏,但这处疏漏也并不会直接导致东侧营门被击垮,战斗到此刻,双方的智谋已经用尽,剩下的只有以命相博了。
“威公,这和你没有关系,你们已经做的很好了,如今我们能做的,就是咬牙坚持,相信元雄和子龙将军一定会来。”诸葛亮拍了拍杨仪的肩膀轻轻说道。
诸葛亮的话再次给了众人力量,杨仪努力站了起来,此时他们朝着远处的城墙豁口看去,一排又一排的汉军将士用肉体组成了城墙,挡在了前方,再外面,则是列阵冲锋而来的魏国大军。
诸葛亮等人面色凝重,此时的汉军城营,就好像沙滩上的一处泥沙堡垒,在海浪的冲击下摇摇欲坠,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
咚咚咚!咚咚咚!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鼓声突然从远处传来,这是汉军冲锋的信号!
五丈原城营内的汉军听到鼓声的一瞬间感到非常诧异,但很快他们又兴奋起来。
“援军!援军来了!有援军从谷口杀出!”瞭望哨上的斥候尖锐的声音传来,一瞬间点燃了汉军的热情。
城墙上的汉军兴奋的跺脚跳跃,豁口处的汉军也高声呐喊、不断举起长枪。
杨仪和霍弋激动的朝着城营豁口望去,此时就要进攻的魏军军阵也慢慢停止了前进,转而调转方向、重新整队,面色紧张地对着另一侧的方向。
“是元雄吧。”诸葛亮心中也松了一口气,慢慢说道。
“元雄、元雄终于来了吗?”杨仪再次流出泪水,不过这次是开心喜悦的泪水,心中也有一大块石头落了地。
在包围五丈原汉军城营十多天之后,吴班率领的六千西城郡原驻军终于赶到了五丈原,加入了战场。
吴班部的加入迅速改变了整个战场的形势,郭淮不得不拿出了最后的后军抵挡吴班所部六千兵马。
但此时郭淮已经明白,这场战斗魏军已经失去了取胜的机会,五丈原汉军城营是打不下来,而郭淮还得防备赵云部由陈仓城而来的援军。
魏军的退兵,必须要谋划展开了。
吴班到来后,迅速补充了汉军宝贵的战力,也带来了珍贵的辎重补给,逼迫魏军逐渐撤去了对五丈原的包围,并且一步一步退到了渭水南岸。
此时,郭淮所部还剩约三万余人,但除了最后一支后军,其他都是连轴转的部队,他们身心俱疲,要想顺利撤退,郭淮必须留下一支断后的部队,掩护魏军撤退到渭水北岸,而正如他早就谋划过的,这支部队将由姜维统领。
听到这个命令的姜维心中难掩悲凉,他拼命率军强渡渭水为魏军创造胜利的条件,结果最后他依然要承担断后这一九死一生的命令。
他心如死灰,年轻时立下的誓言和梦想在心中一一闪过,但他却觉得这满腔热血都错付了。
魏军的大撤退在吴班到来之后的第三天晚上开始了,魏军留下了所有的营帐辎重,借助汉军之前在渭水上搭起的三条铁链以及数百船只,迅速朝着渭水北岸而去。
姜维则独自领军驻守在空荡荡的营帐之中,隔离在五丈原城营和撤退的魏军中间。
他已经没有了离去的想法,再次被魏军抛弃,与其和野狗一般溺死在渭水中,他选择战斗到最后一刻。
当第二天第一缕夕阳从东方升起,姜维带领的兵卒看到了从五丈原城营中鱼贯而出的汉军。
他们排列着整齐的队列直奔渭水而来,人数足有五千之多,是此时姜维兵力的五倍,郭淮撤退时,只留下了姜维从天水郡带出来不足一千天水郡兵。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姜维突然开始高唱起来,声音在空挡的天地间回荡,更显得落寞与悲凉。
这是一首西北秦地的战歌,当年姜维父亲还在时,曾经把他抱在怀里轻轻哼唱这首战歌,告诉他,这是古时候出征的战士在歌唱与他们一起并肩战斗的队友。
周围的天水郡兵都慢慢向姜维靠拢过来,他们或高或矮、或长或幼,但都听过这首古老的战歌,战歌中歌颂不抛弃不放弃的战友情义,一下子触动了此时他们的心弦。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铁衣。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出发与你在一起。
一千天水男儿都逐渐融入了齐声的合唱之中,他们身后是奔腾的渭水和垮渭水而去的魏军,前方则是一步步靠近的汉军军团。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战裙。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刀兵,杀敌与你共前进!
身后的天水勇士紧紧围在姜维身边,死盯着杀气腾腾朝着他们而来的汉军大部队,如今身后是奔腾的渭水,身前是如狼似虎的汉军,他们已经无处可藏。
汉军在接近他们的时候放慢了速度,随即分开两侧,里三圈外三圈把姜维和剩下的天水郡兵团团围住。
“来吧!”姜维一抖长枪,分开护在他身前的天水郡兵,独自一人挺立在正前方,毫无惧色,扫视着汉军。
但汉军军阵却停止了前行,此时汉军阵中朗声传来一声高喊:“姜伯约!我来检查检查你长枪用的有没有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