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幽幽睁开眼睛,发现自己已经躺在了床上,身边是关切的吴皇太后。
“相父呢……”刘禅从喉咙里挤出来一句话,他现在的身子好像整个散架虚脱一般。
“丞相已经返回城中相府了,陛下何故突然倒地晕倒?”吴皇太后坐在了床边,轻轻抚摸着刘禅的额头问道。
刘禅转过头,盯着床上的帷幄。
此时除了身体酸疼,更重要的是他的脑袋也和裂开一般难受。
“我、我辜负了大家……”刘禅喃喃讲着,眼角就流下了泪水。
也许五十岁的刘禅在经过半生之后,可以安然面对忠臣良将为自己和大汉而死,而自己最终投降魏国的局面。
但此刻的刘禅只有二十出头,他的人生刚刚展开,他还有相父站在身边,二十岁的刘禅还无法接受相父、相父的儿子都为大汉而死了,但是自己却选择了跪在地上。
“刚才丞相说他近期不会返回汉中,若是陛下想要召见丞相,他随时过来。”吴皇太后轻轻说道。
御医看过之后,说陛下身子没什么大碍,不过脉象确实有些紊乱,似乎是急火攻心,受了很大刺激。
“嗯。”刘禅嗯了一声,但现在,他还不敢面对相父,他更不知道要如何面对自己,因为他不知道如何协调现在二十岁的自己,和五十岁投降魏国的另一个自己。
“投降!”刘禅突然觉得脑袋里一个声音大声地朝着他嘶喊。
“投降了!投降了!刘禅投降了!!”
脑袋一阵剧痛袭来,刘禅双手紧紧抱着头大喊一声:“不要!不要靠近我!!”
“陛下!陛下!”吴皇太后吓坏了,赶紧扑到了刘禅身上,抓住了他的手,免得弄伤自己。
刘禅再次控制不住自己,失声痛哭起来,他坐起身来,紧紧抱着吴皇太后,泪水打湿了吴皇太后的衣衫。
吴皇太后一边抱着刘禅,一边轻轻说道:“丞相还让我告诉陛下一句话,说‘陛下也有陛下的街亭,有些难关只能自己来过,但我们会在陛下身边’。”
吴皇太后轻轻念着丞相告诉她的这句拗口的话,不知道丞相到底和陛下说了什么。
“嗯……”刘禅听到吴皇太后的话,渐渐冷静了下来,他性格偏软,而且年龄比马谡、吴懿、魏延等人小的多,经历的东西也更加单薄,所以这次看到光幕之中的信息,对他的影响很大。
不过好在,他还有相父会陪在他身边。
吴皇太后看到刘禅情绪逐渐稳定下来,让侍女拿来了参汤,轻轻放在他手上,随后又说道:“陛下,丞相让我找时间和你讲一下先帝的故事。”
“先帝故事?”刘禅抬起头看着吴皇太后,对于他这个父亲,刘禅情绪很复杂,从他记事起,他就只能看到父亲的背影,对他的了解,只限于一些只言片语,可以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刘禅沉默不语,没说听也不听。
吴皇太后虽然并没有从一开始就跟随先帝南征北讨,但作为皇后,她依然还是对昭烈帝的过往很是了解,她见陛下并没有反对,于是也就把先帝的事迹娓娓道来了。
刘禅一开始不知道吴皇太后为何要在这个时候去讲先帝故事,但听着听着,他逐渐沉浸到了自己父亲的故事当中。
吴皇太后故事里的那个男人,并不像是刘禅眼中那个严厉又高大的父皇形象,而是更加困顿逼仄,甚至可以说更加狼狈不堪。
吴皇太后轻轻说道:“先帝在与黄巾军的作战中立下功劳,逐步开始凝聚起了自己的队伍。但他在得了徐州之后与袁术展开了大战,却被吕布趁机偷袭、攻占唯一的安身立命之所徐州,随后先帝没有去处,只好领兵攻打广陵却又被击败。”
“这时候先帝无路可走,只能降了吕布,领军去了小沛,结果先帝在小沛休养生息很快恢复了力量,吕布便再次出兵攻打先帝,先帝再次被击败,不得不投靠了曹操。”
“父皇还曾经投靠曹操?”刘禅抬起了头,看着吴皇太后的表情不像是说谎,这件事刘禅之前只听过只言片语,但这是他第一次从吴皇太后口中听到。
“是呀,先帝在中原等地的时候是最为困顿无依的时候,不仅投靠了曹操,还投靠过袁绍、刘表,先帝这一生征战可谓是艰险困顿,但先帝从来没有磨灭过恢复汉室的志气,连曹操都称赞先帝为天下之英雄。”
“嗯。”刘禅啜饮一口参汤,轻轻应了一声,但他已经明白过来相父嘱托皇太后给自己讲先帝故事的缘由了。
他的父皇,一生确实是屡遭磨砺,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想来这才是他能够打下大汉基业的原因。
如今他同样也遇到了困顿之事,但毕竟,相父竹简中所讲的那个可怕场景还没出现,那个踩着功臣良将的尸体跪倒在地的刘禅也还没出现。
“投降吗?”刘禅脑袋里出现了一个小人在问他。
“不!”刘禅攥缩在床上,攥紧了拳头:“不投降,朕这辈子都不要投降!”
……
成都相府之中,诸葛亮正在与张裔、蒋琬等人谈话,这时候,外面传来了通报说是宫中来人了,说没有旨意传达,只是陛下要给丞相一个东西。
诸葛亮听了,让人把宫人引进来。这些日子,他已经听到吴皇太后传来的话,说陛下已经恢复了,只不过变得略微有些沉默寡言,有时候会默默把自己关在大殿之中,而且让人置办了一些刀枪弩箭。
诸葛亮已经猜到,经受了光幕之中信息的冲击之后,陛下终于开始逐渐振作起来,只不过他明白这将会是一个漫长过程。
随后宫人把一个木匣恭敬地放在了诸葛亮的几案之上,这是当初他装着光幕信息竹简的木匣。
诸葛亮轻轻打开了木匣,他本以为里面会有一封书信,或是有一些其他表明陛下决心的物件,但里面是空的,什么都没有。
刘禅把竹简留下,把木匣还回来了。
打开的木匣,无言地传递着陛下的态度和情绪,诸葛亮愣了一下,但随即又释然的笑了。
嘴上的誓言容易打破,无言的决心反而更加容易持久。
陛下本身就是一个柔软内秀之人,若是此刻诸葛亮看到了什么豪言壮语反而会觉得有些奇怪。
诸葛亮合上了木匣,心中也有一块巨石落地了,他轻摇羽扇说道:“诸位,明日我就返回汉中,国家诸事繁杂,还请诸位用心。”
张裔和蒋琬看了一眼,没想到丞相这么快就又要返回汉中了,两人赶忙施礼说道:“领命!”
诸葛亮点点头:“今年,预计吴国会和魏国在东南方向有大战,江州方向传来的消息,还请两位多多留意。另外之前不久有一批西城郡民众迁移到了成都附近,也请诸位用心安置。”
蒋琬施礼说道:“丞相放心,我等必定用心做事,西城郡民众的安置已经处理妥当,也请丞相放心。”
诸葛亮点了点头,如今大汉诸事千头万绪,后方足食足兵的任务也很是繁重,不过公琰的才能还是足以应对目前之局面。
不过诸葛亮心中还惦念着队友宋白光幕之中提到的富国强兵之法,这件事他还得再多多思索。
布置好了成都诸多事宜,诸葛亮没有耽搁,立刻北上汉中了。
八月初,诸葛亮再次返回了汉中的丞相驻地。
如今人才选拔之法的革新已经大概敲定,但诸葛亮明白此事干涉重大,不能骤然推行,所以诸葛亮先和诸葛乔交代了一番,让他先拿出一个章程出来。
除了富国强兵之法、人才选拔之法等事,诸葛亮眼前还比较关心的无疑就是陇右局势,因为他已经很久没有得到马谡和马岱等人传回的消息了。
这日,诸葛亮正在大帐之中办公,门外传来通报,长史向朗来见。
诸葛亮赶忙让向朗进帐,施礼过后,向朗告诉了诸葛亮一个好消息,那就是陇右终于再次传回来了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