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 蜀汉的投降派们:谯周其实还可以抢救一下(1 / 1)地铁爆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诸葛亮迅速坐回了几案之后,光幕开始闪现出熟悉的文字,在北伐胜利结束之后,因为所谓“时间加速”等原因,队友宋白弹出的光幕次数比北伐之前要少了,这次再次看到队友宋白提供的光幕,诸葛亮还是很激动的。

【老哥!近期咱们凉益联合局面还是比较稳定的,现在我看益州、汉中的生产力指数还在继续稳定的增长,钢铁产量、粮食产量、新出生人口数量都在增长,如果再过去五到十年的游戏时间,想来咱们的实力一定能有巨大的提升!】

这时候,光幕上弹出了一张图画,背景是大汉此时的疆域,包括益州、汉中、凉州等地,这上面被涂上了不同的颜色,风格与之前宋白分享的制图法制作的地图很接近,但涂上了不同颜色之后看着非常的清晰明确。

此时染料造价高昂,能够用这样大面积的染料涂抹地图,想来造价不菲。

图画之上,还有另外三幅小一点的图画,样式很是新奇,诸葛亮之前曾经在光幕之中看到过,也就是那副华夏历代温度变化图。

这几幅图横着的一条线都是时间,写有建安某某年、建兴某某年等年份。

纵向的线标注着人口数量、粮食重量、钢铁重量等数字,中间则是一条弯曲的线,但是能够看到越靠近现在的年份,这条线越往上。

“这应该就是表示的队友宋白所讲的钢铁产量、粮食产量、新出生人口数量增长之意,不过这种图画确实是一目了然,比罗列数字要清晰地多。”诸葛亮点点头,在几案之上简单记录了一下这几副图。

【现在我可以看到老哥你正在抓紧梳理内政,现在看还是很有成效的,无论是鼓励农桑还是推行新的人才选拔之法,我现在能够可以看到蜀汉各项数据都是有增长的。】

【不过但这段时间我刷新情报,发现了益州刷新出了几条新的信息,似乎是和去年李严事件有关。】

“李严。”诸葛亮听到这里,眉头一皱。

【目前的时间线里李严同样也被处置了,结局和原先历史之中并没有太大区别,按照原先历史线来推测,本来不应该因为李严这件事触发太多其他事件的。】

【但是我现在刷新出的最新情报显示,益州等地的忠诚值有一定波动,情报讲“李严被贬为平民,让不少人物伤其类,他们准备以此为借口做一次反抗”,这提示我们有人准备借着李严事件搞事。】

【物伤其类估计就是刘璋之时的那些故旧,又或者是益州当地豪强大姓。在原先历史上,这批人在李严被贬为平民之后没有什么特别的行动,情报中也明确有人会以李严事件为借口做反抗,那真正触发反抗的大概率是我们目前推进任务中的一些新举措。】

【所以综合来看,最大可能还是因为推行人才选拔之法等新政,导致了部分世家大族利益受损,因而借着李严等事件开始串通了。】

“益州忠诚值下降。”诸葛亮眉头紧锁,赶紧记录下了这一点,益州是此时大汉的根本,队友宋白讲益州忠诚值下降,还是很让诸葛亮担心的。

其实诸葛亮心中很明白,从先帝进入益州开始,益州就一直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对大汉抱有比较强烈的敌意,或者至少是以消极的态度来对待朝廷。

尤其是益州当地熟悉谶纬、术数的士子们,一直是大汉以及先帝和他自己付出很大耐心与精力争取,但效果又非常差的一个群体。

想到这里诸葛亮叹了一口气,天命之争不仅仅是在大汉与魏国,其实也是在大汉内部。

这时候诸葛亮脑海中又浮现出了一个人的身影,那就是蜀郡人张裕。

张裕字南和,当年曾经担任过前益州牧刘璋的从事,后来先帝平定益州,对刘璋故旧大部分都简拔任用,这里面就有张裕,当时先帝任命张裕担任了益州后部司马。

但张裕这个人有个特殊的地方,就是他出自占候世家,自小对谶纬之术很有研究。

建安末年曹操在大汉占据益州之后,安排大军攻占了汉中,这对大汉外部形势非常的不利。

所以先帝接受法正等人的意见,准备北上争夺汉中,但这时候张裕却多次上书讲劝阻。

汉中是益州北部的门户,拥有汉中,对牢固占据益州意义重大,张裕所讲的不要北上争夺汉中,从军政层面来讲当然是没有道理的,但诸葛亮很清楚占候、谶纬之术在蜀地之人中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也非常关注张裕的行动。

后来大汉顺利攻占汉中之后,张裕又开始宣扬刘氏祚尽、先帝失益等言论,最后不得不加以严厉处置,但诸葛亮很明白,张裕事件并非个例,益州当地依然还有不少士人以谶纬、术数彼此互相联络,对大汉常有不利之心。

这时候,光幕继续弹出了消息。

【目前益州地区弹出忠诚度下降的提示之后,我又刷新了一下蜀郡、广汉郡等地的信息,其中最关键的一条信息就是“众而大,期之会;具而授,若何复?”的一句谶语。】

【这句话是谯周在蜀汉灭亡前夕,在蜀汉皇宫大树突然遮断之后,在皇宫大柱子上写下的,在当时引起了很大影响。谯周这个人身上除了士人身份,还有继承益州神秘谶纬学说的思想,而且也是益州当地对蜀汉并不看好,乃至于鼓噪推动蜀汉投降的投降派们。】

【所以这就已经很明显了,这次益州忠诚度下降中间发挥作用的,大概率就是益州的投降派们。】

“具而授?!益州的投降派?”诸葛亮看到这条光幕提供的信息,眉头皱成了一团。

……

“这谯周此言,是什么意思!”成都皇宫之中,刘禅听到相父讲的那几句什么“众而大、期之会,具而授,若何复”的话,心中又震惊又疑惑。

诸葛亮解释说道:“这里队友宋白提到,谯周写下这段话,是根据‘’圣人取类而言’为主旨的一种谶纬之术。我大汉吏员属官多称曹,所谓兵曹、功曹、法曹不一而足,所以‘曹’可以解释为众,而魏有宫阙之意,所以可以解释为大。”

刘禅听了这几句话,脑袋都有些懵了:“这曹魏、众大之意还能如此解释的?”

诸葛亮苦笑一声,随即又说道:“这‘取类而言’可不仅如此,先帝名讳与具可关联,陛下名讳又能与授关联,所以这句话后面一句‘具而授,如何复有立者乎’其心昭然若揭!”

刘禅听了皱眉思索片刻,先帝讳备,备有完备之意,那确实可以解释为具,而自己又叫做刘禅,禅字可以解释为授予、禅让之意,这连起来还真是有那么回事。

把这些都串起来,刘禅心中升腾起一股怒火,一拍几案大声说道:“好好好,这谯周这么玩是吧!先帝在时对这谯周等人也算是照顾有加,如今他谯周更是位居益州劝学从事之位,可这谯周竟然这般妖言惑众!”

但是让刘禅生气的不仅仅是这一点,因为刘禅在翻看相父记录的光幕内容中突然看到,这谯周还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劝降。

“延熙年间,谯周写《仇国论》反对北伐……景耀六年冬,魏将邓艾攻克江油、阴平,长驱直入、逼近成都,群臣莫衷一是,谯周力主蜀汉应该投降魏国……最终蜀汉灭亡……”

“原来就是这个谯周,力主我投降魏国的!”刘禅觉得自己一瞬间有些撅过去,他心中最大的心结,也就是投降魏国,原来还有谯周一份功劳:“如此蛊惑人心,处以极刑也不能缓解我心头之恨!”

诸葛亮听了刘禅的话,心中却有其他想法。

按照队友宋白的提示,谯周力主降魏,确实是大汉末年的实情。

但诸葛亮明白,他如今益州忠诚度下降之事并不仅仅是由谯周一个人引起的,谯周提出大汉要投降魏国已经是在景耀六年魏军攻破汉中等地之时了,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

按照原先的历史线,当时大汉连文伟都已经不在了,想来在没能夺取凉州,自己又已经去世的情况下,大汉情况已经非常糟糕了。

所以谯周劝降之事可以引起警惕,但并不是此时的最核心问题,益州忠诚度下降之事,还需要结合目前的情况加以分析。

所以诸葛亮说道:“陛下,谯允南这个人,臣是多有接触的,他出自书香门第,虽然年幼丧父,但是一直坚持学习,精于六经,现在他担任益州劝学从事,他的学问是非常扎实的。”

“谯允南散布诸如‘众而大’‘具而授’云云当然其心可诛,但陛下需要注意,他是在多年之后才发布的这些言论,和三十多年后力主劝降的谯允南相比,如今队友宋白提示益州忠诚度下降与他有关联,但臣推测忠诚度下降更多的是与我们现在推行人才选拔之法等政策有关,恐怕是有希望保据益州,又或者是担忧新的人才选拔之法影响弟子为官,从而借着李严事件,拉拢一直存在的对我大汉心有不满之人来制造事端。”

“谯周等人年轻又在益州士人之中很有影响力,如今谯周可以讲反状未明,我们不好因未来之事定今日谯周之罪,而且陛下可以注意光幕之中提到,谯周其人确实是多有建树。”

刘禅听了诸葛亮的话,按捺住内心的愤怒,又去翻看相父记录的信息,这上面大概介绍了谯周在未来时间线中的经历,细看下来刘禅也有点疑惑。

“如果从这谯周劝降之前的履历来看,这谯周还是有些能力的,而且在相父病逝五丈原之后,他还前往奔丧?”刘禅翻看着谯周的资料,谯周给相父奔丧这件事让刘禅对他有了一定的改观。

除此之外,谯周的才能和知识还是值得肯定的,比如谯周后来曾经担任过益州典学从事,这是大汉在益州新设的刺史属官,虽然并不处理政务,但是总领一州学政,足见谯周在益州士人中的地位。

诸葛亮点点头说道:“确实,允南学识渊博,队友宋白提到他后面曾经撰写《法训》《五经论》《古史考》等著作上百篇,而且他也热心传道授业,后面允南的弟子出众者有文立、罗宪、杜轸、陈寿、李密等多人,据说都是具有文武才能之人。”

“而且他也能提出一些匡正君主得失的建议,子弟也都能继承他劝学向上的家风,所以允南这个人其实具有他的长处的。”

刘禅听了也点了点头。

此时大殿之中只有他和诸葛亮两个人,刘禅细细翻看着几案上的记录,这上面写了一些关于谶纬之术讲大汉并不能获得天下的论证,刘禅看到这些心中其实很是沉重的。

谶纬之语在两汉时期影响非常的大,刘禅对此心知肚明。

黄巾贼当年喊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影响极大,以至于魏国篡夺汉家天下之时僭用的第一个年号“黄初”,就是取自黄天初始之意。

而当年袁氏所用的“代汉者当涂高”谶语,以及吴国周瑜与鲁肃所谓“承运代刘氏者,必兴于东南”谶语,都是借助各种谶纬之术的理论,来为自己论证天命。

在这方面,除了汉家天下的继承者,此时的大汉其实并没有特别的优势,甚至还承受了很大压力。

因为大汉四百年天下确实是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但也因此积累了很多的问题,许多民众对此不满,因此汉末有黄巾之乱,出现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

而此时的大汉也因此受到了很多的怀疑与非议。

除了刚才记录的‘众而大’‘具而授’之语,刘禅自己同样也知道很多这些年益州士人借着谶纬、术数对大汉的消极看法,甚至是抨击。

比如益州名士周舒对“代汉者当涂高”解释为当涂高者是魏,也就是暗示魏国篡夺汉家天下具有正统性,在益州之地影响巨大,引起了很多士人的议论,刘禅对此心知肚明,所以他心中对此都有些怀疑了。

“相父,如今汉祚将尽的议论很多,难道是大汉果真没有天命了吗?”

“陛下勿扰,如今要说继承天命,可真真是无过于我大汉者。”诸葛亮看了一眼刘禅,意味深长地指了指几案上记录光幕的书简,随后笑笑说道:“后面我们有很大把握,能把诸如谯周等饱学之士引导至支持大汉之路上来,如此谯允南的才华,就能为我大汉所用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