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郫县与张翼、何祗等人就着稻麦连作之法做了详细的交流,也定下了未来五年大汉推行此法的基本策略,那就是优先在人口稠密的郡县推广此法。
不过正如张翼等人说的那样,稻麦连作之法推行目前来看还有一些限制条件,需要把推行新法与整修水利设施、推广现有成熟种植技术结合起来。
诸葛亮对两人的建议很是赞同,之前大汉就已经设立了治水校尉,去年夏天开始汉军暂时停止了行动,诸葛亮又增设了数名治水校尉,在凉州、益州等地把整修水利工作布置了下去。
另外就是队友宋白提醒在此时期有诸多农书可以使用,去年伯约、伯松攻占了敦煌郡之后,与敦煌郡当地豪强大姓多有交流,而且发现有敦煌当地大姓土地料理的很是妥帖。
了解之下,这是敦煌氾氏一族,他们家族之中流传着一本从农书,对作物种植、整地、收获等诸多方面都做了详细介绍,伯松用一整套刊书院印制的书籍交换了这份农书,而且已经送回了成都。
原先诸葛亮还一直在考虑如何用好这农书,因为他翻看农书,发现虽然记录详细,但是识文断字的士人罕有愿意修行农学者,真正开荒种地的农夫又不认字,这农书虽好,作用却不易发挥。
不过今天何祗介绍的他在广汉郡开课推广稻麦连作之法的法子,可以借鉴到推广这氾氏农书之上,所以诸葛亮又对何祗做了交代,下一步由刊书院再印制一批氾氏农书,用何祗的法子,交由益州、凉州郡县推广。
何祗一听喜笑颜开:“谢丞相,原先我就在想如何更好地传播农法,如今我大汉有了雕版印刷的利器,典籍印制效率大大提升,若是再有这氾氏农书,我就可以分发至各县之中,让各县安排吏员修习,再到田地之中推广,广汉郡垦植水平必然大有提升。”
诸葛亮肯定地点了点头,又说道:“威公、伯恭,这推广稻麦连作之法,和推广广汉郡修习农学的法子都要继续在益州推进。”
“领命。”杨仪和张翼领命称是。
众人又议论了一下大兴农学的诸多布置,这时候太阳已经升到了头顶,诸葛亮与张翼、何祗两人亲自到了田垄之中,查看郫县田地土地情况、水稻生长状况。
这时候,何祗欲言又止,似乎是有事想说,诸葛亮察觉到了何祗的情况,但此时张翼也在身边,诸葛亮不知道何祗是不是想在这时候向他禀报,所以只是看了他一眼。
不过何祗犹豫片刻之后还是施礼说道:“丞相,下官还有一件事要与丞相禀报。”
诸葛亮点了点头:“君肃,你尽可以知无不言。”
何祗听了心中有了勇气,他知道丞相处事公正稳妥,对待下属同样也是尽力简拔呵护,他讲的这件事牵涉不小,但当面和丞相汇报,反而让他心安。
“丞相,去年我军汉中一战结束后,都乡侯故意延误军情,导致我军汉中陷入巨大危机,陛下亲自领兵远赴汉中才避免了我大军汉中后路被截断。”
何祗讲到这里,张翼眉头也皱紧了,他已经大概猜出来何祗要讲什么了。
“后来他也因为此事,被调回成都,并且被贬为平民,都乡侯此事证据确凿,仅仅是贬为亲民,已经是陛下与丞相宽宏大量了,但今年开始下官听到了一些其他的议论。”
诸葛亮听到这里警觉了起来。
李严事件是去年下半年的一件大事,在第一次北伐结束之后,相府梳理作战之过程,最为凶险的毫无疑问就是魏国荆州大军突破东三郡西进汉中。
这一战虽然主要是由于吴国再次暗地里动作,在江陵、西陵等地与魏军有呼应引发,但更为恶劣的,则是在事前诸葛亮已经明令李严在永安查看吴军动作、永安都督陈到也及时把吴军后撤消息上报李严之后,李严依然选择了压着未及时通报。
李严是先帝临终前另一位托孤重臣,也是前益州牧刘璋的旧部领袖。
李严虽然不是益州人,但诸葛亮很明白有不少心怀他想的人都与李严有联络,李严其实是代表了大汉内部的一股势力的。
所以在罢黜李严的时候,诸葛亮依然是选择了队友宋白在光幕之中提供的方法,在明确李严的问题之后,联合朝野重臣联名上书,褫夺了李严的官职与爵位,废李严为平民。
但诸葛亮明白,李严事件并不会就这样消失,一定会再次以某种形式出现,只不过诸葛亮需要评估这件事可能的波及范围。
“君肃,是什么样的议论呢?”诸葛亮轻摇羽扇不动声色,何祗与张翼虽然诸葛亮很熟悉,也很信任,但两人都是益州当地人,何祗更是因为杨洪的关系,与李严还有联系,诸葛亮也需要摸清两个人的态度。
何祗施礼说道:“丞相,下官当年游荡乡里,是丞相与杨府君奖拔下官,杨府君当年是都乡侯的功曹,他有不少故旧都与都乡侯有联络,甚至是非常熟悉,前不久,有我当年一起在杨府君府中一起共事的同僚来访,说有人对都乡侯被处置一事很是不满,认为这是朝廷对前益州牧刘璋旧部的打压……”
诸葛亮点了点头,无论如何,何祗首先从他与杨洪、李严的关系开始讲起,并且毫不避讳,说明他是坦诚的。
这时候张翼也施礼说道:“君肃所言,其实我也略有耳闻,依下官之见,以李正方在益州任职之情况,以及建兴初年他在朝野的地位,即便他延误军情导致如此危机,而陛下与丞相又如此宽容只是贬他为平民,而且其子李丰并没有受到牵连,想来也是会有人对他的遭遇有一些议论的。”
张翼和何祗都是益州本土人士,但两个人可以讲都是从先帝占据益州之后开始步入仕途的,张翼一开始担任了先帝的书佐,而何祗步入仕途时间更晚一些。
在最开始,益州士人对大汉的认同感并不强,因为益州士人很明白,先帝的班底主要是从荆州带过来的,益州土著士人一开始有比较强烈的挫败感。
但随着大汉的发展,诸如张翼、何祗这批人逐渐认识到大汉对益州士人并没有特殊对待,尤其是建兴年间开始,丞相主政,提拔了一大批能吏担任关键职位。
比如蜀郡,在建安末年直到建兴之前,扶风人法正,犍为人杨洪,扶风人射坚,南阳人王连先后担任蜀郡太守,除了杨洪杨季休,其余人士都不是出自益州,最多是在前益州牧刘璋属下任职罢了。
而等到建兴初年开始,益州本地士人入仕更多,蜀郡两任太守分别就是杨洪,和张翼自己,都是出自益州本地士人。
不仅是蜀郡,近些年很多益州士人出任了各地州郡长官,比如广汉郡前任郡守为巴西人姚伷,现任就是何祗,而越嶲郡、牂牁郡、建宁郡、云南郡等地更是一直委任益州本土士人。
张翼、何祗等人已经越来越感受到朝廷唯才是举,志在克复中原,再恢复大汉天下的决心,所以他们也逐渐抛开了地域之分,专心投入到为大汉添砖加瓦,为匡扶汉室、还于旧都尽心尽力的事业之中。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想的。
诸葛亮很明白李严在整个大汉朝堂之上的重要影响,所以当初处置的时候诸葛亮慎之又慎,而且诸葛亮很明白,李严事件并不仅仅是单独这件事情,诸葛亮更担心的,其实是有人会借着这件事再掀起什么风浪。
何祗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听了张翼所言之后又说道:“丞相,伯恭所言确实是实情,都乡侯当年在益州之地确实是很有影响的,但其实我更加担心的,反而是有人借着此事要有一些动作。”
“尤其是如今我们虽然顺利夺取了凉州之地,但是今年开始推行诸多新政,定然会引起我大汉部分人的不满。下官前些时候在广汉郡召集吏员学习雒县乡老稻麦连作之法,已经有一些非议,如今我们新建工巧部、刊书院,研究锻造之法,雕版印刷印制书籍,而且还要推行新的人才选拔之法,这些是否会引起豪强大姓的反弹,可能还是需要谨慎思虑。”
诸葛亮负手朝前走去,何祗这番话确实很有见地。
说实话,诸葛亮对处置李严这件事本身并不是很担心。
这一则是因为李严延误军情导致大汉在汉中陷入险境证据确凿,另外则是李严纵然多有故旧,但和大姓豪强相比还是不如的,而且李严本身并非益州士人,所以若是单纯为了李严,不会掀起太大风浪。
但如果有人对如今大汉或者是大汉政策不满,再借李严事件造谣生事,以至于刻意挑动大汉内部对立,那就威胁大多了。
而现在大汉确实就有一个现成的靶子,那就是新的人才选拔之法。
……
八月初,诸葛亮返回了成都相府。
这一行,考察蜀郡、广汉郡推行稻麦连作之法的结果还是让诸葛亮很是满意的。
稻麦连作之法适合在人口稠密之处推广,蜀郡、广汉郡等地正符合此条件,未来可以进一步推广开发,将来蜀郡、广汉郡等地就是大汉的粮仓。
不过目前人口问题还是很严重的,不仅是豪强大姓荫庇人口,本身经过了汉末丧乱,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死于非命,如今整体上益州、凉州等地的人口数量都是不足的。
下一步,还要继续推行以器具节约民力,增加生产之法,好以贫弱的人口与魏国周旋。
诸葛亮端坐在相府厅堂之中,细细查看着近期从凉州、益州等地汇总而来的政务。
这时候,霍弋通报之后走进了厅堂之中,施礼之后汇报了一下凉州刚送来的文书,主要是大汉第一次科举考试之法的推行情况。
听到凉州之地人才选拔之法的推进,诸葛亮心中还是有些忐忑的,接过了文书细细查看,目前来看,这一人才选拔之法还是比较顺利的。
在去年北伐顺利结束后,对新的人才选拔之法诸葛亮与相府众人,尤其是与伯松做了深入的沟通,在阳嘉版察举之法基础上,又根据队友宋白提供的攻略与提示做了些许修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参照着那李世民所建立的唐的科举政策,在察举之法乡举里选环节之后又增加了国学、私学授业的环节。
在这种设置下,首先由乡举里选推荐当地士子进入州郡学堂学习,随后在举办的考试之中简拔人才都需由学堂之中生员来参加。
如此带给豪强大姓的感受,就是大汉用人除了增加了学堂授业和试卷考试之环节,其余选人用人依然遵循着历来察举制的传统,主要还是从豪强大姓之中简拔人才。
这样一方面可以照顾豪强大姓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更加客观公正的考试,从子弟众多的豪强大姓之中选拔真正的人才。
诸葛亮放下了文书,站起身来在厅堂之中来回踱步,静静思索着这第一届科举考试可能会遇到的情况。
在最开始的设计中,伯松曾经提出在试卷的制定、判卷过程中尽量排除豪强大姓的干扰,但是最终在讨论中这一点还是没有采纳,因为这样对豪强大姓的冲击更大,恐怕会引起更大的反弹。
不过如今大汉这人才选拔之法已经埋下了伏笔,那就是虽然试卷出题同样有州郡之中大姓参与,但是题目固定,排除了之前乡举里选全凭有威望者议论定夺的情况,未来可以由此深入设计,制定更加公平的选拔之法。
但之前从郫县返回之后,尤其是经过与张翼、何祗等人的交流,诸葛亮也认识到与从之前乡举里选相比,如今加了这考试环节,纵然已经多番照顾各地豪强大姓,但恐怕还是会有人不会满意的。
“绍先,你拟一份发往凉州的文书,如今我大军暂时没有新的行动,请文长并文伟、休风、伯松等人关注我大汉第一次科举考试,以为后续在益州等地铺开做准备。”
“是!”霍弋听了,立刻领命而去。
诸葛亮回头看向几案之上的那份文书,为政之要,没有能超过选人用人者。
这新的人才选拔之法虽然有队友宋白提供的阳嘉版察举之法作为参考,但正如何祗所言,如今大汉内部局势并不平稳,可以讲暗流涌动,是需要在下一步发起关中争夺战之前做一小心处置的!
正在这时,诸葛亮眼前一亮,队友宋白的光幕再次出现在了厅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