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州府东北的海面上,分布数座连绵的岛屿。
离岸最远的一座岛屿,距离海对面的金州府,只有六十公里。
天气晴好的时候,甚至能够肉眼望见对岸的山峦。
别说是动用高大的楼船战舰。
就算是一片小舢板,技术好的情况下,无风无浪情况下,也能够自己划过去。
后世闯关东时,便有不少人坐着舢板船,飘到辽东沿海。
“秦王,不曾关注辽东局势,有所不知。”
李文忠转过身来,向朱樉解释道:“故元辽阳行省丞相纳哈出,手下数万精兵,如今正盘踞辽东。”
“今岁在辽河口牛家庄,大败我定辽后卫数千人。”
“虽不曾占据辽东全地,却也拿下了金州,切断从登州前往辽东最重要的航路。”
自元末大乱以来,辽东局势便分外复杂。
元廷曾经册封的万户、丞相们,纷纷瓜分各地的民众,将力量握在自己手中。
高丽国王,也趁着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不停派兵北上,意图开疆拓土。
红巾军北伐中路军,也在关铎、潘诚率领下,一路从山西打到河北,再从大同直捣元上都,随后在蒙元大军追击下,转战进入辽东各地。
然后到朱元璋定鼎中原,将蒙古人重新赶回高原上的时候。
辽东半岛的势力,就只剩下纳哈出、刘益、高丽,三家。
去年,故元辽阳行省平章事刘益,率众投降大明。
但不久之后,故元旧将内部爆发争端。
洪保保、马彦肇、八丹等人不愿意投降大明,于是杀了刘益。
再度自立,并同纳哈出联手,抗击辽东明军。
趁着今年,明军大举出征岭北的时候,进攻大明在辽东的军事重镇,定辽后卫。
将定辽后卫的人马,赶到了数座小岛上。
几乎是联手驱逐了大明在辽东的势力。
高丽在此时爆发亲元派政变,想来也和今年明军势力在辽东的失败,有一定的关系。
也许是纳哈出等人,许诺了王禑不少利益。
再加上亲元派在高丽内部的失势,受程朱理学影响的新兴士大夫的支持。
这才爆发了刺杀前任高丽王王祺,囚禁杀害大明使臣的事变。
“哼,纳哈出此人卑鄙而不念情!”
朱元璋沉着脸道:“朕几次三番昭谕其归附,皆杳无音讯。”
“想当年,还是咱放了他一马,他才能活着回到辽东!”
老朱并不是第一次和纳哈出打交道。
两人最初的往来,甚至可以追溯到至正十五年。
也就是十七年前。
那时候,朱元璋刚刚从淮西起事没多久。
甫一登场,就打败了时任太平路万户的纳哈出。
因为见他是名门之后,便放了他一马,让他返回了北方。
早在三年前,洪武二年四月时,朱元璋就曾书信一封,和纳哈出畅叙旧情,希望他能够归附明朝。
纳哈出并未给予回应。
两年前,洪武三年五月时,又曾书信一封,威胁纳哈出““岂以辽海之远,我师不能至欤”,明确提出要纳哈出效仿“窦融以河西归汉”,归附明朝。
纳哈出依然没有给予回应。
直到今年,纳哈出直接派兵攻打定辽后卫。
也就是撕破了和大明的最后一层脸皮。
“纳哈出此贼同样可恨!”老朱背手看向群臣。
“文忠,若是让你率三万精兵,可有把握扫平辽东,直抵高丽王都?”
乘此机会,老朱想把不少事情,一次性做完。
给予高丽国王一些小小惩戒的同时,安定辽东。
“如果是秦王军那样的三万精锐,横扫辽东,倒也不难。”
李文忠想想后说:“纳哈出诸部实乃不堪一击。”
“其部下大多为故元余孽,手下败将。”
“实在不是换装火器后的大明精锐可比。”
“不过直抵高丽王城,却还麻烦一些,过江后,地形崎岖,不如辽东平坦。”
“而且在我军取得金州的海港之前,粮草运输之事,难度甚大!”
李文忠说出秦王军的时候,在场诸多文武大臣都看了朱樉一眼。
秦王军在当世不少人眼中,已经是天下第一强军。
仅凭三万人,一举击溃北元十万蒙古铁骑。
擒灭北元柱石王保保,北元伪帝昭宗爱猷识理达腊。
真正见过秦王军,从无到有创建过程的李文忠。
很清楚这支军队的战斗力,来源于何处。
和传统依赖个人力量、勇气的冷兵器部队不同。
秦王军,依靠的是手中足以击破铁甲的火器,和就连火器都无法打破的严酷纪律组建起来的严密阵型。
按照秦王军的练兵法子,不到半年就能编练成军。
稍加历练,就能成为一支强军。
所以,真正强悍的,并不是秦王军。
而是秦王军采用的军制。
以及开发出新式火器,和新式军阵的秦王。
“父皇,我手中一共才三万人!”
朱樉险些跳起来,如果自己手上的兵马,都被调拨去攻打辽东、高丽。
那征伐哈密的计划,也就要落空了。
“儿臣为西北战事,已经筹划良久。”
“大军已经出征在即,实在是无法再行东征高丽之事!”
“还请父皇,慎重考虑!”
政治经验较浅的朱樉,在殿内众多文臣老狐狸看来,道行还是太浅。
稍微被言语刺激,就跳出来表示反对。
这些人也许懂政治,但他们并不懂老朱。
朱樉很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让自己像那些老狐狸一样苟着,且不说自己并不愿意。
也不符合自己目前在老朱心中的人设。
“秦王意欲开辟西北,确实不可耽搁。”李文忠也没想把秦王军给直接从抽空。
“调拨一万人给我,再加两万北伐精锐之师。”
“臣率三万之师,依然可以横扫辽东、高丽!”
旁人说这话大家不信,但李文忠说这话,没人不信。
他从十五年前,跟随朱元璋起兵以来,还未尝一败。
从江南一直打到漠北,大小数百战。
每战必先,浴血奋战,战必胜,攻必克。
朱元璋对这个提议,也是颇为心动。
让李文忠担任主帅,抽调秦王军和北伐精锐。
确实能够保证这次东征的成功。
但是,这对于正处在急剧扩张期的朱樉来说,可就不是什么好事。
“樉儿,你意下如何?”
老朱语气柔和起来,询问看起来还有些气愤的朱樉。
“你西征哈密,也不过动用万余人。”
“抽调一万人东征,想来不成问题吧?”
“父皇,从我军中抽调军士,参与东征,乃是为国扬威,儿臣自无不可。”
老朱都这么说了,自然要给他面子。
不给他体面,那自己也就体面不了。
不过,朱樉也不是喜欢吃亏的人,当即提出自己的想法。
“不过父皇,擒拿高丽国王后,你想如何做?”
“如故元皇帝爱猷识理达腊那般,送到京城来圈禁?”
“还是直接赐死,另换人来任高丽国王?”
两条不同的选择,也代表不同的路线。
若是圈禁,那大明就要派人到高丽,进行代替高丽国王,进行统治。
哪怕统治力度再低,那也算是直接统治。
将会耗费大量的政治资源。
说不准,还会惹出一身的麻烦。
如果是直接换个高丽国王,那倒是简单。
就是杀鸡儆猴。
让半岛上的棒子们明白,现在已经是大明的时代。
不服从的人,就去死!
高丽之人,畏威而不怀德。
那就不能采用王来使他们臣服,只能够采用霸道,用武力征服他们。
胡惟庸此时躬身出列道:“上位,高丽自古偏安一隅。”
“又久不闻中原王化,做出此等没脑子的事,倒也不足为奇。”
“只不过,秦王殿下的建议,是有些极端了。”
朱樉动不动就是圈禁、谋杀,让胡惟庸感觉到一丝凉意。
这位秦王,似乎是继承了上位严苛酷烈的一面。
眼里几乎容不下沙子。
“高丽小国,此番惩戒,必须震慑周遭藩属国!”
老朱想起高丽几次蛇鼠两端就生气,拍板道:
“以故高丽国王乃我大明册封,如今小人篡位杀君,谋杀我使者。”
“故而发兵,派遣王师,乃是为复高丽社稷正朔,铲除弑父之徒!”
老朱的意思很明显,要将现在这个和大明不亲的高丽国王做掉。
换一个听话的上位。
恰巧,新上位的高丽王王禑,不少人都认为他是被前任高丽王所杀权臣辛旽之子。
而不是被他杀害的王颛的儿子。
以至于,后来的朝鲜史书上,都将他记载为“辛禑”,而不是“王禑”。
“陛下所言大善!”
胡惟庸的腰身很软,迅速一百八十度转弯。
老朱的态度转向哪里,他的态度也就转向哪里。
“高丽国内,尚且有不少蒙元余孽,此次正好可以一并派兵清除!”
高丽在元廷入主中原之后,王室和元朝宗室长期通婚。
不少元帝的妃子,都是高丽国人。
高丽国王,也常常迎娶元宗室女子。
刚刚死去的王颛,妻子就是元朝的鲁国大长公主。
即使王颛身前,用过不少办法来祛除元朝曾经的影响。
可是都收效胜微,这也是王颛后来沉迷享乐的原因之一。
费尽心思的改革,全都失败,自然也就失去了奋进的心思。
改革失败后,将锅甩到当时的权臣辛旽身上,把他给杀了。
结果,就被据说是辛旽之子的王禑,给杀了。
很难说,这之中没有替父报仇的想法。
“父皇,我大军如今大多驻扎关中。”
涉及上万将士的人身安全,朱樉也不敢马虎。
“我这万余人,是从河套过黄河,经大同到北平,与主力汇合?”
“还是出潼关,过开封,再北上?”
两条路线,都能够到达北平。
无非是先北上,还是先东进。
如果是先北上,就代表朱樉这一路都要自备粮草。
这一条上的几个大城市,都控制在朱樉、朱棡两人的手里。
让走这一条线,大明朝廷就算是想要给粮草,也只能从两兄弟手上买。
然后再发给朱樉的部队。
先东进,就意味着朝廷会负责起这一路上,乃至于东征过程的全部粮草。
说起来,这一仗很大程度上,也是替四弟朱棣打的。
朱樉说完在心中想着,等会儿就去找朱棣要军费。
“走河套平原向东,补给城池甚少。”
李文忠思考片刻后说:“秦王军的士卒,还是从潼关过开封,再北上吧。”
其实这两年时间,草原上已经多出了不少的城池。
大多数都是朱棡带着人修建起来,然后移民实边,缓缓发展起来。
朱樉在外打仗的时候,朱棡就是在忙着种田。
朱樉班师回朝的时候,朱棡还在种田。
这位弟弟,就这样慢慢地在草原上筑起了数十座城池。
死死地钉在了草原的各地。
如果说,朱樉是将草原部落这颗树给砍了。
那朱棡就是直接把树根都撅了出来。
“父皇,儿臣的军队这样两线作战,军费开销甚大。”
朱樉眼见在场的文臣竟然都没人谈钱的事。
主动开口说:“若是没有朝廷拨款,恐怕这一万人,都走不到开封府就要粮草断绝。”
“不知,朝廷能够拿出多少银两来支撑?”
老朱也觉得在朱樉这只羊上薅的羊毛有点多。
便看向文臣们:“秦王军后勤供给、一切开销,由朝廷负责,可有疑问?”
“藩王出兵,朝廷出钱,并无问题。”
李善长咳嗽一声道:“只是还未知,秦王大军出征要多少银子?”
徐达和李文忠,瞬间意识到文臣们马上要被吓一跳。
毕竟秦王军的那种打仗法。
每场战斗,都需要消耗数万斤火药和不计其数的铅弹。
仅仅是这部分,就要花费不知道多少银子。
除此之外,秦王军全员骑马,就算是步射火枪手,也有马匹用来代步。
每日所需草料、大豆、鸡子等物,也是个不小的数字。
朱樉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
向文臣们伸出一只手,五指张开。
“也就这个数,不多不多。”
文臣们松了一口气,五万石粮食确实不算多。
“每人每月也就折合五两银子的花销!”
“嘶!”
殿中群臣,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就连老朱都有些惊到了!
他知道秦王军养起来很贵,没想到竟然这么贵!
五两银子,几乎是一户农夫两三年的收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