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5章 高丽事变,东征惩戒(求订阅!)(1 / 1)729仓库管理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数骑黑衣甲士,乘坐快船,从江阴上岸后。

换乘快马,昼夜不停,前往京城。

“驾!”

甲士们毫不怜惜胯下的千里马,鞭子时刻不停抽打。

直抽得马儿皮开肉绽,嘶鸣连连,也不停手。

只在下一个驿站,换取马匹,将伤痕累累的千里马,留给驿卒。

“闪开!”

“闪开!”

即使道路上有行人、车辆,黑衣甲士也是直挺挺冲过去,毫不退让。

行人、车辆纷纷退让开来。

只在甲士们溅起一身的尘土过去后,才敢偷偷地骂两声。

“殿下,似乎是出大事了?”

吴根清替朱樉掸了掸身上的尘土,看向已经跑远的黑衣甲士。

朱樉也动手整理下自己的衣冠。

如果被宋濂那样的家伙,看到自己衣冠不整,少不得要向父皇打小报告。

“看样子,是边军中的信使。”

朱樉正完头冠后,眺望远处烟尘滚滚:“而且是东北那边的军中信使。”

“北境的晋王军和我秦王军中,都没这么的军使。”

按理说,自己扫平北元王庭,占据和林王城之后。

北境少说消停几十年时间。

如今东北军中却派出加急信使。

大概率是半岛上,发生了什么大事。

“回城,就知道发生些什么事了。”

被灰尘沾染了一身的朱樉,倒也没生气。

毕竟自己这次出行,没有打出秦王的车驾仪仗。

而是自己一个人,再加两个侍卫,还带着吴根清这个老头。

刚刚侍卫还想同那些甲士动手,也是朱樉将他们拦了下来。

“老吴,你真想让你孙子,跟着咱去关中?”

几人缓缓走在回城的大路上,朱樉又问了吴根清一遍。

“你可想好了,你也就这么一个孙子!”

吴根清曾经有三个儿子,只不过都没能够活到大明建立起来的时候。

就死在了元末的战争之中。

只有大儿子,给他留下一个孙子。

平日里被这老头,当成宝贝一样。

“那小子,一直缠着我,说是要从军立功封爵,光宗耀祖。”

吴根清皱巴巴的脸上,说起孙子,露出一丝真挚的笑容。

“可是让他到旁人军中,我就放心不下。”

“想来,也就只有在殿下军中,才最是安稳。”

秦王军的军纪、战力如何,老头是真真见识过的。

比之他前半辈子见过的所谓强军,都要强上不少。

就连曾经号称无敌的蒙元重骑兵,都比不上秦王军的堂堂之阵。

最重要的是,火器威力大增。

铅弹之下,众生平等。

曾经叱咤中原的铁甲骑兵,也抵不过一颗呼啸的弹丸。

“我军日后要远征西域,苦战、血战无数。”

朱樉不愿意这位老人,在晚年白发人送黑发人,说道:

“你家如今就他一根独苗,还是先让他在后备军中历练历练吧。”

秦王军采用三级兵制,即常备军、续备军、后备军。

常备军,就是常年进行军事训练、保持战斗力,时刻准备作战的秦王军主力。

目前不过三万余人,几乎已经是朱樉财政能够维系的部队上限。

再增加,就只能停下众多的建设项目,优先军事。

续备军,目前大体还停留在纸面上。

设想中,从常备军中退役下来的军士,会进入续备军中。

后备军,则是由经历过初步军事训练的农兵、矿工们组成。

基本上,都是关中农垦建设营的成员。

卫所兵制,对朱樉来说,不堪大用。

世代流传的军户,军事技能参差不齐。

远不如,层层选拔而来的精兵。

“一切都由殿下安排。”

吴根清信任的说道:“儿孙自有儿孙福,那小子能走到哪步,就看他的造化。”

天寒地冻,城门口的守卫兵们,却还认认真真地站着。

在城门口,和老吴分开之后。

不多久,就有秦王府侍卫从远处向朱樉报告。

“殿下,高丽出大事了!”

此事朱樉之前就猜到了,也不觉得奇怪,只是好奇到底发生了什么?

高丽人不自量力,发兵来攻打大明了?

“发生什么事了。”

“别着急,慢慢说。”

侍卫这才将刚刚在宫中传开的消息说了出来。

“高丽王被内侍和宦官所杀,大明在高丽二使臣下落不明!”

朱樉先是有些惊讶,然后想起这位高丽王往常的事迹,也就觉得正常了。

当今的高丽王,名颛。

在年轻时,也曾经趁着元末中原大乱的机会,励精图治,以求一番作为。

并且,这位高丽王,还是半岛上的亲明派。

在洪武元年,明朝创立伊始,就派人向大明递交国书,表示臣服。

成为大明的藩属国。

只不过,当时北元在东北还有极为强大的力量。

高丽内部的亲元派,也趁机同高丽王争斗,以谋取权势。

只不过,这一切在今年朱樉给了北元致命一击之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亲元派背后的元廷倒下,也就意味着亲元派将要面对亲明派的全面清算。

也不知是亲元派提前察觉,还是本着先下手为强的想法。

竟然先一步,将亲明派头子-高丽王给杀了。

“陛下,在宫中大怒。”

“愤言称:如今高丽王颛被奸臣贼子弑杀!又暗自扣留我大明使臣!这是想要和我大明结仇吗!

《春秋》云,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若不严惩贼子,我大明威严将处之何处!”

朱樉听完才明白。

对于大明和老朱来说,高丽王的死,不重要。

擅自扣留大明使臣,才是不能够容忍的事情。

要是什么人,都敢于对明使下手。

那么周边其他的藩属国,知道了会怎么看?

琉球、安南、真腊、暹罗、占城、渤泥。

这些刚刚臣服于大明的藩属国,如果知道大明对于杀害使者的国家,也不会出手惩戒。

是不是会生出别样的心思?

“父皇,有说要发兵征讨高丽吗?”

“如今高丽国王是谁,可有听闻?”

朱樉又问出两个较为重要的问题。

侍卫摇摇头,表示自己并不知情。

显然,这些问题还是要朱樉自己回宫后,向老朱询问。

朱樉也就加快步伐,赶回宫中。

一路上还遇到不少正赶往宫中议事的文武大臣。

甚至还遇到自己的老丈人,徐达。

“大将军,可是也要同父皇商讨高丽之事?”

一同前往乾清宫的时候,朱樉在徐达耳边小声问道。

徐达沉稳道:“高丽之事,诡谲多变,你还是不掺和为好。”

“你还是多考虑西北征讨哈密之事。”

人的心思是有限的。

在徐达看来,朱樉不必在高丽这种,和他八竿子打不着的地方,浪费心力。

“我替四弟问问,四弟封地在北平,日后要向东北发展,少不了和高丽打交道。”

两人说话之间,就已经进入乾清宫内。

刚一进门,就见到满脸阴沉的老朱,在不停踱步。

韩国公李善长,来得最早,在同老朱说着高丽的国情。

朱樉和徐达,是第二批到的。

“徐达来了。”老朱看了眼,随口说了一句。

也没看朱樉,而是接着听李善长说高丽的情况。

“蔡斌、林密二使,乃奉上位之命,数月之前发出朝鲜,以求上马两千匹。”

“如今杳无音信,想来已经被高丽新王王禑囚困,或是被杀!”

王禑和他爹王颛不同,曾经是个两面派。

主张同北元和明朝同时朝贡,两边不得罪。

但这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两边不得罪,也就意味着两边都得罪了。

“高丽小国,朕以山高水远之故,不曾发兵征伐。”

老朱看向殿内众人道:“却不能体会朕,竟杀我大明使臣!”

“其国执政君臣,尽皆轻薄谲诈之徒,难以信任!”

“朕意欲惩戒高丽,以示我大明煌煌天威,不可侵犯!”

“诸卿,以为如何!”

老朱从以往王朝的经验教训出发,其实是不想直接介入高丽内部事务的。

而是想要采用“丽人治丽”,来实行间接统知。

在洪武元年,同高丽使臣张子温交谈时就曾言:“若汉、唐之夷彼,隋君之伐东,在朕之今日,非诈侮于我,安敢违上帝而劳扰生民者乎”

如果不是这次高丽事变,极大地折损了老朱的颜面。

他是不想发起东征,对高丽进行征战。

“还不曾知晓,陛下意欲发兵多少,惩戒高丽?”

大都督、曹国公李文忠,最先问道:

“是一步步筑城而去,破灭其国?”

“还是直捣其王国,擒王宣诫?”

殿中众人,都还不清楚,朱元璋到底是要灭掉高丽这个国家,在此地置府直接统治。

还是仅仅针对高丽国王,惩戒他对大明不敬的行为。

如果要破灭高丽,置府统治。

那需要的资源,就太大了。

甚至不下于岭北之战的消耗。

半岛之上,多山多水,大军开拔困难不说。

粮草运输之艰难,一点不逊色于岭北之战。

“破灭其国,如何?”

老朱阴沉的脸色,让人看不出他心中所想。

“擒王宣诫,又如何?”

殿中众人,一时间都将目光投到曹国公李文忠的身上。

李文忠面不改色说:“若破灭其国,恐怕需要七八年苦工。”

“发动十万大军,沿水筑城,慢慢前进,剪灭其羽翼。”

“此中消耗甚大,恐复隋炀帝之辙!”

不少人心中都一惊。

将上位比作隋炀帝,也就曹国公还能面不改色的说出口。

朱樉却不觉得意外,李文忠本就是个耿直忠诚的。

谏言触怒老朱,也不是一次两次。

不过出乎大家意料,朱元璋只是皱了皱眉头。

没有当场发怒。

想来,老朱也觉得如此穷兵黩武,大明实在折腾不起。

这几年打仗,大明的家底本来就花销甚多。

岭北之战,已经将攒了两年的粮食、银两花销一空。

真要破灭高丽,也要休养生息上几年。

攒点家底,再来做这事。

“若擒王惩戒,那就只需一万精兵,从登州乘船,直插高丽王京,破城擒灭高丽王,以彰显我大明天威!”

李文忠停顿一会,接着说道:

“此法消耗略小,不过海上风浪难测,如若遇上狂风暴雨,恐有全军覆没之威。”

大明和高丽之间,走水路是路程最短,耗时最小的。

山东等地,到高丽也不过数百里。

数年前,高丽国使臣来朝见大明天子,就是乘船从登州上岸,然后南下前往京师。

只不过这条航线,同样不太安全。

时不时有使团发生海难。

去年的八月、九月,就曾经连续发生过两次使团被风暴所吹打,沉入海底的事故。

这还是自宋代以来,造船、航海技术提高,并且有了指南针后的结果。

在这之前,乘船在中原、高丽间往来,十之二三要遇到险情。

能够活下来的不过半数。

“若是安全起见,还是从北平出发,绕过渤海湾,自陆上发起进攻。”

李文忠最后补充说道:“只不过这条路,耗时需数月之久。”

这条路,基本上就延续了隋唐之时,东征高丽的路线。

“如若全程快马轻骑,能快上多少?”老朱显然有些意动,追问道。

和看多了地图,对东亚地形颇为了解的朱樉不同。

老朱和大明君臣,对这个悬在自己身边的国度地形并没有太多了解。

甚至不少对于地形的认知,还有错误的地方。

“自北平过辽东,过盐滩水后,再过鸭绿江,直抵其王都。”

“期间千二百里,若以快马轻骑为军,也需月余。”

李文忠说道:“高丽多山丘,骑兵难行道路。”

老朱缓缓踱步,思索着之中的取舍。

“为何,不从登州派船启程,航向金州,随后从金州,向南攻打高丽王都?”

朱樉眼见殿中陷入一片安静之中,向曹国公问出自己心中疑惑。

从山东登州,航向金州,这一段距离很短。

却能够省却数百里行军之苦。

而且因为是渤海湾的出海口,这一段上的小岛星罗棋布。

天气好的时候,甚至能够直接看到海口对面的金州。

航行条件比直接航向高丽王都,不知道好上多少倍。

虽然还有几百里的路要走,但也省下很多路程上的消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