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1章 蒸汽动力,粮票超发(求订阅!)(1 / 1)729仓库管理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兴汉,这凸轮角度太大了。”

朱樉左手举起一枚小臂长、巴掌宽的椭圆形钢制凸轮。

右手摸过凸起部分。

“角度过大,气门的开启闭合的速度虽然快。”

“但也容易出现蒸汽倒灌,你们这次就错在这里。”

郭兴汉认真的用炭笔,将朱樉提出的问题,记录在桑皮纸上。

然后开口道:“殿下,按我们的计算,这角度应当是没问题才对?”

“怎么会偏大呢?”

“还是说,我们的计算式本身,设计有问题?”

蒸汽机的设计工作,朱樉除了基本原理外,没给郭兴汉他们提供太多详细设计方案。

汽缸、活塞、凸轮、连杆,等重要零部件都是郭兴汉一点点带人摸索出来。

朱樉有意通过设计、制造蒸汽机,来培养一批工业设计人才。

郭兴汉也已经学习过许多物理、数学知识。

虽然数学还只是高中水平,但用来设计蒸汽机,绝对是够用了。

气压的概念,朱樉也早就灌输进他们的大脑。

“计算式没什么问题,你们算的也没问题。”

朱樉将凸轮,像丢垃圾一样,丢在钢制工作台上。

“咚!”

发出一声巨响。

“问题出在钢材上。”

“准确来说,出在摩擦上。”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你听说过吧。”

“凸轮表面不耐磨,在长时间运行下,磨损太厉害。”

“你自己摸摸看,感受下就明白了。”

凸轮上的凸起,在工作过程中,要通过曲柄连杆,推动活塞做往复运动。

这部分因为运动过程中,需要承受大部分的载荷,受力极大。

磨损也就格外厉害。

即使给零部件之间,都抹上了一层生桐油。

也只是饮鸩止渴。

郭兴汉用手抚摸过凸轮上出行一层层条纹磨损的表面。

这些摩擦造成的纹路,非常细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出。

只有用指腹最敏感的皮肤去触摸,才能够感受到。

朱樉用一旁的麻布,擦着手上的灰尘、油污。

“兴汉,你也别被人捧得太高,就有些什么狗屁架子。”

朱樉回到关中这段时间,也听说了郭兴汉的许多传闻。

“制作机器,如果自己不上手,很难发现其中的问题!”

朱樉是农历四月初,从应天府启程,走陆路回关中。

花了将近一个月时间。

回到自己的老巢,朱樉还没清闲两天,就源源不断有人来向自己告状。

说郭兴汉娇纵跋扈,不服礼法。

这些朱樉还都能理解,毕竟郭兴汉说到底也才十九岁。

年轻人不心高气傲,那还是年轻人吗?

尤其是他还没怎么经受风吹雨打,一路有朱樉护着他,顺风顺水登上高位。

但有些告状,朱樉就重视许多。

郭兴汉的族弟,曾经最早一批跟着朱樉学习科学知识的人,郭兴饶。

就曾和朱樉诉苦,说他的这位族兄。

越来越脱离基础工作。

很多本来应该是他负责的设计、制造工作,都被长久拖延。

最后不得不由郭兴饶这些人,来替他擦屁股。

为数不多郭兴汉自己完成的设计工作,做的也是乱七八糟。

蒸汽机关键部件凸轮出现问题,实际上每一个参与进来的人,都有所预料。

这也让朱樉不得不反思,自己是不是压给郭兴汉的工作太多了。

他现在同时负责关中经济建设、征讨西域后勤、新型机器设计等诸多艰难事务。

“殿下...”

郭兴汉流露出一丝惶恐。

他自己也明白,这段时间有很多人,向秦王殿下告自己的黑状。

但他都不以为意,秦王对他的信任有目共睹。

不会因为几句谗言,而发生改变。

现在朱樉明显是敲打的话语一出,郭兴汉就有些手足无措了。

“我不是要怪你什么。”

朱樉拍拍他的肩膀,安抚下对方的情绪:

“你还记得,你曾经的愿望是什么吗?”

“当年你说,只想要学到更多的学问,知晓这世间万般道理。”

“你现在还这样想吗?”

“还是说,你已被权势蒙蔽双眼,忘记初心了吗?”

伴随着朱樉的诉说,郭兴汉回忆起三年前的那一天。

刚刚做出白磷的自己,向秦王殿下求来个学习更多知识的机会。

是啊,自己曾经只想学到更多的学问。

是从何时起,自己心中想的更多是权力、官位,这些曾经毫不在乎的东西。

“弟子愚钝,竟被高官厚禄所迷惑。”

郭兴汉深深弯腰,鞠躬道:

“多谢殿下点拨迷津。”

朱樉点点头:“所以你还能记起初心是吗?”

“倒也还算有救。”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既然这样,你就暂时先放一放西北战事后勤,还有关中铁路修建事宜。”

“将重心放到蒸汽机设计、制造上来。”

“动力乃机器之根本,若能制成,至少能省却出数十万匹骡马。”

蒸汽机的动力之强劲,远远超过生物动力。

即使是郭兴汉他们之前造出的这台,只能够连续工作40个时辰左右的蒸汽机。

也能够和三十头健马相比。

消耗不过是数百斤煤炭。

在关中大举开发煤矿的今天,煤炭的价格极其低廉。

这几百斤煤炭,还不到一百文钱。

三十匹马,四天时间吃掉的草料、豆饼,几乎就和蒸汽机使用成本相同。

更别说,机器不用休息,也不会累,能够时刻运转。

“我一定尽力为殿下,制造出能够长久工作的蒸汽机。”

郭兴汉说道:“西北战事,有殿下坐镇,想来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前几天,张二虎的军报,终于传回了关中。

炮兵组,将新上位的哈密王,给炸成了一块块烂肉。

几乎找不出能够证明他身份的物件。

最后还是老哈密王纳忽里,从尸体堆里找到一块被炸碎的黄金腰坠。

才确认,哈密王已经死于炮火。

当时镇哈梅里身死,数万大军群龙无首,四散而逃。

秦王军真正战斗不过一个傍晚的时间,打扫战场、收拢战俘,却花费将近五天时间。

被炮弹炸碎的尸体,也被强硬的张二虎给全部抛进深坑、倒入石灰消毒后用厚厚的土堆埋葬。

这和传统哈密的丧葬习俗相差极大。

当地虽然也有土葬的风俗,但却是在山壁中挖洞,然后将尸体抛入。

因为当地高温干燥,这些尸体甚至能够以干尸的形式,保存上千年之久。

他们认为这样埋葬的人,在死去后,熬过漫长时光,就能够复活。

因而,二虎的标准防疫丧葬方式,引起了极大的恐慌。

在当地民众内,甚至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流言。

也让刚刚被武力征服的哈密,又迎来了一场腥风血雨。

二虎原本还愁,因为哈密城投降速度太快,没来得及对上层进行清洗。

正好借此,将众多的哈密城豪强,给抓了起来。

愿意臣服,任由宰割的,就送回关中当吉祥物。

不愿意的,直接用枪子,送他去见长生天。

“虎子总算是做对了一件事。”

提起西北战事,朱樉感慨道:

“果然还是让他负责军事,才是正确的。”

政治斗争的复杂,不适合让二虎这样头脑几乎一根筋的人参与。

朱樉也不可能一直护着他。

他还是适合当个统兵将领,以堂皇之势,征伐西域。

“拿下哈密后,殿下还要继续向西进军吗?”

卸下身上背负的担子后,郭兴汉也有了闲心和朱樉聊聊。

“咱们目前的补给线,已经是极限了。”

从关中到哈密,就有四千里之遥。

各项物资,从关中运输过去,折损率极高。

十斤粮食,从关中出发,运到哈密城下可能只有两斤。

其他物资,也是同样的道理。

运费,比物资的造价还要昂贵许多。

“虽然我也想这么干,但关中目前的财政情况,似乎并不乐观。”

朱樉是除了郭兴汉,最了解关中经济情况的人。

其他任何人,都很难通过秦王府各种纷繁复杂的票据贸易,看到真实的经济状态。

一言以蔽之,秦王府目前赤字有一百二十万两左右。

秦王府的各类粮票、棉票、肉票,在关中一地,已经能够流通开来。

毕竟这些票据,都能够在关中十几座城市,兑换到相应的物资。

掌握着上百万亩田地的秦王府。

也不怕有人会利用粮价的波动,用粮票来牟利。

身为手握堆积如山物资的庄家,朱樉也不怕这些人通过疯狂买入的方式,来推高物价。

只要他们吃得下,朱樉甚至有办法利用船队从江南调集物资。

不怕他们吃,就怕他们吃不下。

这也是粮票,能够在关中通行的原因之一。

作为农业社会,粮食是普通人最为关心,也最信任的东西。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如果遇上大灾之年,就算是黄金白银也比不上粮食带给自己的安全感。

所以,即使秦王府出现财政赤字,超发了一部分粮票。

但只要今年的收成不出现意外,那么就能够填上这个窟窿。

“殿下在关中修建道路、铁路,开销实在是太大了。”

郭兴汉想起那几乎让人头晕目眩的关中线路图,忍不住劝说道:

“如果您能够下令,减少其中的一半,王府的收入,立马就能够扭亏为盈。”

朱樉这几年,在关中,一直推行修路政策。

仅仅是洪武五年,就修缮了联通关中大城市的大道,共计一千二百里。

这还没完,朱樉深知“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

制定了未来十年,新修建两万里大路的计划。

意图将关中、汉中,百余县,全部联通在一起。

并且做到每个乡,最少也有一条小路,能够出行。

至于铁路计划,那就更加消耗钱财。

从西安城通过开封府的铁路计划,已经缩减过许多次修建规模。

但是经过郭兴汉等人的测算。

最少还是要将千万两银子的各项物资,才能够修建通行。

这几乎是整个大明一整年的财政预算。

仅仅凭借关中一地,想要完成,困难重重。

“扭亏为盈一事,开拓商路,也能够达成。”

“若是我们能够打通西域,就能够重开丝绸之路。”

朱樉目光望向西北,似乎看到中亚那群穿金戴银的土豪们,对丝绸、香料的崇拜。

“西域富庶,每年至少能再多百万两银子。”

“只可惜如今察合台汗国内乱,短时间内,恐怕是不得成行。”

朱樉叹息一声,察合台汗国的消息,通过哈密方向也传来一部分。

如今东察合台汗国,正处在军阀混战阶段。

没有四五年时间,他们估计是分不出胜负。

“可是如果继续超发粮票,若是遇到天灾,王府财政恐怕会急转直下!”

郭兴汉皱皱眉头,说道:

“即使殿下能够从江南调粮,也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粮食问题,是这件事的关键核心。

如果往后每年,关中都能够丰收。

那别说是超支百万两,就是千万两,秦王府也能够拿得出这么多粮食。

在用化肥增产后,秦王府手上的百万亩农田,每年都能够收上来接近四万万斤粮食。

再刨除供给农户们食用的粮食。

王府也能够留下接近两万万斤粮食。

即使超发价值千万两银子的粮票,也能够有足够的粮食担保关中数百万人的口粮。

只要有粮食,就有办法来控制挤兑。

就不会发生破产危机。

比如,每户每日兑换粮食限制。

关中的人口,即使是从草原上抓来的奴隶,都被登记在册。

每户有多少人,王府内的鱼鳞册上,都有记载。

每日限制每人只能够领三斤粮食。

就能够解决后世银行业,因为债务危机而爆发的挤兑狂潮。

再加上朱樉,在民众心中信誉极好。

挤兑发生的概率,其实并不高。

所以王府超发粮票,虽然同样会引发通货膨胀。

但因为和粮食锚定,所以并不会出现宝钞、金圆券那样。

因为肆意滥发,而沦落到连厕纸都不如的境地。

只要手中把握着足够关中所有人吃的粮食。

哪怕是超发百分之五十,也不会产生什么危险。

更别说,适当的通货膨胀,实际上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