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4章 岭南多艰,青蒿一握(求订阅!)(1 / 1)729仓库管理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西南边陲之地,丛林密布,瘴气横生。”

朱元璋继续说道:“除开道路一事外,最该注重,便是瘴气难题。”

“兵部可有良方应对?”

自始皇帝二十四年,屠睢被秦皇拜为国尉,领五十万大军征伐岭南。

中原王朝平定南方,就不得不面对原始森林的道路险阻和层出不穷的寄生虫。

后世岭南逐渐开发,再少见原始森林。

但在云贵之地,如今还有为数众多的原始森林。

瘴气则是历来让人头疼的另一项难题。

瘴气说到底并不是一种毒气,而是森林中各种各样有毒的蚊虫。

过去大军进入岭南丛林中,经常出现的腹疾,也就是拉肚子。

实际上,就是后世所言的疟疾。

在这个输血技术根本没有的时代,疟疾的传播基本都是靠按蚊叮咬传播。

防备蚊虫叮咬,实际才是第一要务。

降低被叮咬的概率,就能够降低患上疟疾的概率。

“岭南瘴气,兵部也并无太多办法。”

兵部尚书孙克义皱皱眉:“瘴气天然存在,我等也无办法让岭南瘴气消失。”

兵部尚书在这群人中,并没有什么存在感。

洪武初年的兵部,更多是负责兵员训练、后勤补给等工作。

统兵之权,归属于大都督府。

而由于朝廷对云南之战的重视,兵员调度、后勤补给的工作,也都是中书省亲自负责。

兵部尚书,更多是个摆设。

“瘴气入体后的各种药材,总该是备足了吧?”

冯胜脾气不太好,直冲冲对孙克义道:“岭南多蚊虫毒蛇,各类驱虫药,兵部可有准备?”

兵部尚书不过二品官职,在冯胜这个国公面前,自然不敢大声说话。

孙克义低头拱手:“这些都按照惯例备下了,再多的就没有了。”

朱元璋微微敲了下桌面,让众人都将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

“岭南艰苦,大军必突袭快进,才能减免士卒之苦。”

“大军调集至湖广、贵州后,宜快不宜慢!”

“一鼓作气,打到云南府!”

“不要怕士卒掉队!不要怕跑死马!”

“能打多快打多快!”

“争取打到云南府过春节!”

“告诉傅友德,朕等着他的好消息!”

皇帝金口玉言,提出将要在云南府过年的想法。

文臣们当即开口称是,表示一定尽力而为。

徐达为首的武将,则是有不同的想法。

“陛下,如今距离年节只剩下五月时间,大军尚且未全部调拨完成。”

“仅仅是行军到云南府,恐怕都不容易。”

“何况把匝剌瓦尔密密谋良久,想必云南城墙高兵多。”

“想要攻下,非是旬日能成!”

徐达作为大明实际上的武相,对一线明军的情况,了解要比现在的朱元璋多得多。

老朱曾经也是亲自一手抓军事,甚至连百户级别的军官提拔,都要亲自过目。

但是自从大明创立之后,各种各样的行政事务,让朱元璋分身乏术。

减少了对全国上下军队的了解。

军事方面,老朱关注比较多的,还是京城附近的十几万天子亲军。

这支军队握在手里,疑心病极重的朱元璋,才能够安然入眠。

但是京城之外的其他地方,军队的情况,老朱就不甚了解。

如今的一线卫所明军,虽然也还能打仗。

但是大多都是抱着当兵吃粮的心思。

许多人甚至在临战征调之前,连刀都没摸过,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之前只摸过锄头和镰刀。

更别提军中各种花样繁多的火器。

“上位,别的不提,仅仅是训练他们火器作战之能,也要两三个月的时间。”

徐达陈词弊病:“今年内攻陷云南府,属实不太可能。”

火器发展之后,这种类似府兵制的农兵一体制度,已经发展不下去了。

一家一户的农兵,没办法进行数百上千人的队列训练和排枪训练。

出征前,大军统帅还需要花费不少时间,训练他们的团体作战能力。

因而卫所军制,在刚刚推行没几年之后,就已经走到了没法进行下去的地步。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

有两种办法。

第一种,是采用类似于秦王府农垦营的办法。

将传统单门独户的农户们统合起来,建设大面积的国营农场。

采用机械化耕种的办法,让农户们转变为农业工人。

数百人为一组的农场,就可以在冬季农闲时期进行军事化训练。

这些人进入军队后,就能够直接作为一个百户单位编组成军。

第二种,彻底放弃征兵制,而采用募兵制。

建立起一支职业化、终生制的军队。

第一条路仅仅适合在平原地区进行。

第二条路则几乎是一条毒药了。

全面职业化军队,并不适应大明如今的国情。

“徐达说的有理。”

朱元璋摸了摸胡须说道:“既然如此,还是叫傅友德做好准备再出发。”

“咱们打仗,也不打无准备之仗!”

其实大家都能够明白,皇帝所说也是有道理的。

云南王把匝剌瓦尔密,是本地作战。

时间拖得越久,他的准备就越充分。

形势对于明军来说,就会变得越不利。

然而,老朱能够管到身在武昌府的颍川侯傅友德。

可管不到远在汉中的朱樉。

“殿下,您要的琉璃器皿,关中的工坊都做出来了。”

段廷彦带人抬进屋内几口大木箱子。

全都轻手轻脚,生怕磕坏了里边脆弱的琉璃器。

“哈,兴汉在研发上的聪明才智,可是比管行政上要强得多啊!”

朱樉兴奋地搓搓手,上前用铁棍,撬开用铁钉钉严实的木头箱子。

“这才不到半月时间,竟然就做出来了!”

木箱内一入眼,就是厚实的稻草。

朱樉掏了几下,才将其中用软棉花团团裹住的琉璃器。

旁边的几人,想上手帮忙,不过都被朱樉给制止了。

这些宝贝,他都怕别人给弄坏了。

形色各异的玻璃器皿,实际上是一整套萃取装置。

这些都是朱樉新画的图纸,让郭兴汉带人做出来的。

再加上自己之前就用过的一部分实验仪器,如今都搬了过来。

“殿下这是要做什么?”

段廷彦好奇问道:“这么多瓶瓶罐罐?”

“用来炼丹!”

朱樉目光炯炯有神,看向摆放在长条桌上的众多实验仪器。

“炼一味我们都用得着的绝世大丹!”

“炼丹?”段廷彦不明所以。

在他印象里,炼丹似乎都是那些神神叨叨的道士们才会做的事情。

而且炼丹不是要丹炉吗?

这些瓶瓶罐罐怎么能炼丹?

“廷彦,你知道我们兵出云南,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吗?”

朱樉将玻璃的实验器皿仔细摆好。

转身向一脸疑惑的段廷彦说道。

“你觉得云南王的兵卒,会比王保保的蒙古骑兵还厉害吗?”

段廷彦也是一步一步从秦王军内爬出来的,自然参加过岭北之战。

他就是在岭北之战中,表现出众。

才被选为第三路军的统帅。

“云南王什么土鸡瓦狗,也能同北元王庭的铁骑相提并论!”

段廷彦丝毫不客气地评价云南王把匝剌瓦尔密。

“云南王是土鸡瓦狗,可云南之地,自古以来,中原难以统治,你以为又是为何?”

朱樉一步步引导段廷彦说出答案。

段廷彦虽然是老行武出身,但也并不是不学无术之辈。

也读过好几本史书,尤其是了解过唐宋诸多战争历史。

“唐宋之时,西南征伐,屡有败绩。”

“大唐与南诏征战三十年,几乎一同而亡。”

“徐州军调往南诏也无法讨平此地。”

“却也造成黄巢崛起,大唐顷颓。”

“以至于终宋一朝,再不踏足西南之地。”

“臣以为,云南地气与中原不同,中原士卒恐难适应,乃是屡战屡败之因。”

盛唐之时,也没有在南诏建立直接统治,而是作为唐朝的藩属国存在。

后来更是爆发持续时间三十年,旷日持久的战争。

大唐甚至需要调动徐州的军队,来到桂林防备南诏军北上川蜀。

这也让宋朝开国诸臣认为“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

宋太祖赵匡胤更是晓谕群臣:蛮夷桀黠,从古而然。唐以前屡被侵扰入川,属自朕兵威抚定,以大渡河为界。

其实此时南诏已经亡国23年有余,此时已经是大理国。

也因此,大理国的国祚几乎同宋朝一般长。

从公元937年一直持续到公元1253年蒙元军队攻破大理。

“此言得之。”

朱樉点点头说道:“西南之地,蛇虫鼠蚁层出不穷。”

“大多还带有各种疾病,稍微接触便能让人传染。”

“此中最严重,便是疟疾病。”

“自感染到身死,最快只有七日时间!”

朱樉越深入接触这个时代的脉搏,才越感觉到后世建国初期先贤们的伟大之处。

能够在近乎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消灭了鼠疫、霍乱、脊髓灰质炎、天花、丝虫病、麻风病、血吸虫病等致死率极高、极难康复的疾病。

疟疾和上述疾病比起来,无论是感染概率还是致死率都不在一个等级。

鼠疫制造出的“黑死病”,几乎杀空了十四世纪的欧洲!

这件事发生的时间,离朱樉此时非常接近。

刚刚才过去二十年的时间!

在1348-1350年期间,至少有两千五百万人死于鼠疫。

而此时的欧洲,总共也只有六千万人左右。

甚至在最近几十年内,它还会再反复出现!

“历朝历代远征云南者,不少人便是死在疟疾病上。”

朱樉低头看向桌子上的琉璃器皿:

“其实先贤们已经给了我们治疗此病的启发。”

“东晋医药学者,抱朴子于《肘后备急方》中的《治寒热诸疟方》就记载了行之有效的药方。”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朱樉过去在蒙元王庭中缴获颇多的古籍孤本。

抱朴子作为道教名家,不受蒙元王庭的重视。

他的道家学术著录《抱朴子》一书,逸散颇多。

倒是作为医药书籍存在的《肘后备急方》留存了下来。

朱樉通读之下,得到了简易制取纯度较高青蒿素的办法。

“所以殿下眼前这一堆,就是用来炼制治疗疟疾病的药丸?”

段廷彦指了指眼前的瓶瓶罐罐说道:

“若是真能做成,不知道能救下我军多少士卒性命!”

“殿下大恩!臣等愿为殿下效死!”

说完,段廷彦双膝跪地,对朱樉认真拜一拜。

一旁帮忙抬箱子的力士,也都是军中士卒。

闻言,也都跪下给朱樉认真磕了个头。

这是真的能够在危急情况下,救自己一条性命!

这世间,恐怕也只有秦王能够如此将大家伙的命放在心上!

“起来,起来吧,别搞这些虚的。”

朱樉一手一个,将他们几人从地上拎起来。

“你们能够给我打好征伐云南这一仗,不给我丢人,就算对得起我费这么多心思了!”

秦王府即将奔赴西南战场的两万人,将会是第一路军和第三路军。

第二路军还忙着在松潘平原上,追逐牧羊的羌人。

那里草高水深,沈从云不扑腾个大半年,是无法将大大小小的羌人部落全部平定。

“臣等定然用心作战,奋勇争先,若是我军攻不下云南,殿下可拿了咱的脑袋!”

段廷彦拍着胸脯保证道。

朱樉摇摇头:“我要你的脑袋有何用处,难不成还能拿来盛酒?”

“你不嫌弃,我还觉得膈应呢!”

“滚吧,滚吧,别打扰我做事!”

将段廷彦等人,都赶出实验室。

朱樉正式开始青蒿素的萃取工作。

早已准备好的青蒿,已经经过一道加工,成为细碎的小碎末。

青蒿的提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温度。

温度过高会破坏青蒿素内部的过氧基团,它对热不稳定,容易受到湿度、高温、还原性物质的影响而分解。

而它也是青蒿素能够起作用的要点之一。

因此,青蒿素的提取必须要采用低温冷萃的方式。

历史上青蒿素百分百成功的溶剂,用的是乙醚。

朱樉没有办法自己合成乙醚。

只能够退一步,采用另一种更容易制取的东西。

乙醇,也就是纯度极高的酒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