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税之事,乃是国家根本。”
“陛下会让你这样乱来吗?”
徐妙云紧皱眉头,这件事绝不像朱樉说的这般简单。
“此事重大,你和陛下商议过吗?”
古往今来,除却开国君王,改革税制的君臣,几乎都没好下场。
如果有朱元璋的鼎力支持,在关中试点改变田税制度,问题倒是不大。
如果没有,那朱樉几乎要以一己之力,对抗天下人。
“父皇尚且不知道此事。”
朱樉摇摇头:“不过关中的赋税,也用不着惊动父皇。”
李俨投效之后,关中的行政体系,就已经向朱樉敞开了大门。
自己可以借助李俨,来达到目的。
“况且这一步棋到底要不要走,还是得看他们识不识相。”
“不到最后,我是不会走这一步险棋的。”
朱樉搂过妻子,轻声道:“这些事情本不想让你操心,既然你问了我也就同你一个人说说。”
“你可千万别散出去。”
“听闻,你在陈仓找到两篇石鼓拓文?”
“是真是假?”
徐妙云闻言也不再多谈政事,她并不清楚许多内情,但看到朱樉神态自若,想来他心中自有判断。
也就说起自己在关中收集各类文物的趣事。
“当地的太史家族,在过去保留有一份‘作原石鼓’的拓本。”
“可惜他们一家在元末战乱中离散,虽从当地人手中找到一份据说是复拓的拓本,却也不知真假。”
陈仓石鼓,乃是先秦之物,被后世誉为“中华第一古物”。
记载了先秦时期,秦国贵族们的畋猎生活。
乃是华夏第一篇石刻诗文实体。
除却石鼓上记载的诗文,对历史考究有较大意义外。
石鼓诗文写成的时期,正是文字从大篆向小篆过渡的一段时间。
字体堂皇大度、圆活奔放,气质雄浑,刚柔相济,古茂遒朴而有逸气。
因而从唐朝起,就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
而宋代的皇帝们,更是对陈仓石鼓有着浓厚的兴趣。
宋仁宗时,陈仓石鼓已经遗失有上百年光阴。
痴迷书画的仁宗皇帝,不惜以高官厚禄许诺天下有才德之士寻访、查找陈仓石鼓的下落。
时任凤翔知府的司马光之父司马池闻得此消息后,便竭尽心力去寻找传说中的10块大石,试图投君王所好。
司马池经过几番周折,终于使消失百年之久的陈仓石鼓重见天日。
只可惜,寻到的石鼓只有9面,早在唐末便已遗失的作原石鼓仍没有踪迹。
心急的司马池施展了画蛇添足的拙劣招数,私下遣工匠连夜采集相似石材做伪。
很快,他便参照石鼓拓本仿制出一面假的“作原石鼓”。
这一招果真让他以奇功得到了仁宗的褒奖。
只可惜,饱学的宋仁宗与受命而来的名家学者们很快就辨别出了伪造的石鼓。
司马池先建奇功受封赏,又因造伪欺君而获罪。
9面石鼓现世,又经历造假风波,因而失踪的“作原石鼓”立即名动天下。
坊间认为其价值能以一敌九,随即便引发了豪强们一掷万金寻找“作原石鼓”的风潮。
“据传,北宋时作原石鼓便已损毁严重,这拓本上有多少文字?”
朱樉对石鼓也有些了解,甚至亲眼见过这几面石鼓。
这十面石鼓,现如今正静静躺在北平的孔庙里。
作原石鼓曾经被人当做石臼来使用,上半部已经遗失。
因而只有下半部的四句诗文,上半部的诗文已经完全不可见。
徐妙云从衣袖中掏出一叠纸片,都是石鼓的拓片。
“这拓片似乎是唐末宋初时做成,除了第二句的诗文少了一个字外,其他的一字不少。”
“从书法文笔来看,倒也和先秦篆书相吻合。”
“纸也是唐纸的样式。”
“但我却怎么都觉得不对。”
朱樉接过几张泛黄的纸片。
仔细端详,确实怎么都看不出异样。
自己的书法水平也不是很高,只能看出这几张纸片上的书法,风格较为统一。
应当出自同一批人之手。
“这些你花了多少银子?”
朱樉将纸片递还给徐妙云,想了想说道:
“想要知道真伪,倒也不难。”
“只要让人拿着这些拓片,去北平孔庙走一趟即可。”
“一共两千两银子,主要还是这片作原石鼓的拓片。”
徐妙云有点咬牙,其他的拓片其实都不太值钱。
毕竟石鼓就存在北平,想要再拓出几片来也不是难事。
但作原石鼓已经损毁,拥有完整诗文的拓片再也不可多求。
再加上作原石鼓的名声,也因为它身上的故事,远远大于其他石鼓。
卖家自然是有恃无恐地加价。
“稍微贵了些。”
朱樉说道:“不过若是真的,倒也值得。”
“文物展览一事,你觉得现如今是否可以开办了呢?”
在徐妙云开始整理收集关中各地文物的时候。
朱樉就提出过,不要让这些文物一直待在秦王府的深宫之内。
最好每年拿出一批来做展览,既能够增加收入,也能够让普罗大众也看看这些国宝。
当然,这也就带来许多问题。
比如,安保问题。
怎么能保障这些文物在展览期间的安全?
许多书画文物,都很脆弱,稍有不慎就会被人损坏。
还有贵重的金银器文物,怎么才能不被人偷被人抢。
再比如,应该让什么人来观看展览?
要不要做出限制?
种种问题,让朱樉提出这个事情之后,很快就被徐妙云否定了。
“一些青铜器和石雕塑像,拿来展出应该问题不大。”
徐妙云思索片刻后道:
“只要限制好人数和距离,想来不会出什么意外。”
“不过参观人选,你有什么考虑吗?”
朱樉还真考虑过这个问题。
当即开口:“我想优先让军中、府内的有功之人来参观。”
“若是还有余力,再向外卖票。”
对于朱樉来说,这也是增强自己统治集团的有效举措。
“如此也好。”徐妙云点点头:“那我这就让人去办。”
说完,两人也就没再多说什么正事,反倒是聊起了京城的家事。
“听说太子妃诞下一名皇孙,可是真的?”
徐妙云摸摸自己的肚子,抬起小脸问道。
太子妃过年后就传出有孕,京城上下都对朱家第三代很关注。
不论是朱元璋还是马皇后,都对这个孩子给予很高的期望。
各种名贵药材和上好的补品,大明最好的妇产医生,全部调到太子东宫,伺候太子妃。
马皇后更是常常亲自陪同在太子妃常氏身边,教导怀孕期间的注意事项,以及产后的事宜。
终于,在上个月常氏为太子诞下一名男婴。
为此,朱元璋甚至还高兴到辍朝一日。
在东宫内抱着孩子稀罕了一整天时间。
一直待到晚上才离开。
“此事不假。”
朱樉点头:“三日前朝廷文书,就已经将此事宣告天下。”
“大哥也写了封私信,告知我此事。”
“欣喜之情,跃然纸上。”
“我也正准备送些礼物,给我这位小侄子。”
“你可有什么好建议?”
皇孙诞生,对大明来说是一件大喜事。
一个政权最怕的就是继承人危机。
而大明现如今第二代继承人,正是年轻力强的时候。
即使老朱突然有一天暴毙而亡,太子立马就能够即位。
不至于出现继承人危机。
而皇孙的出现,意味着未来几十年都不会有继承人危机。
“孩童之物,我也不太明白。”
徐妙云也不过是个十几岁的丫头,虽然已经为人妇,但却还没经历过这些,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不过送些长命锁,虎头鞋这些,想来怎么都不会出错。”
“实在不行,你也可以再问问其他人。”
朱樉一时间陷入思考之中。
自己身边有过孩子的人,好像还真有一些。
像陈敏恭之流,孙子都能打酱油了。
不过自从上次威胁过他之后,两人关系比较僵硬。
问他还不如不问。
“夫君,你说我们什么时候会有孩子呢?”
徐妙云摸摸自己的小腹,轻声在朱樉耳边问道:
“怎么我们成婚近一年,我的肚子还没动静?”
朱樉虽然平日里在军中的时间很长,但是只要有机会回家,还是会回来和徐妙云温存一番。
因此,两人同房的频率也不算低。
徐妙云在离家之前,她娘也曾经教过不少提高几率的技巧。
但是这么长时间,肚子一点动静都没有,还是让她心生疑惑。
再加上太子妃已经诞下一子,不得不让她感觉到一股紧迫感。
“不必着急,你现在年纪还轻,太早生育没好处。”
朱樉从后面环腰抱住自己的妻子,安慰道:
“放心,咱们总会有孩子的。”
“你说,会不会是我的肚子有问题?”徐妙云听进朱樉的安慰,依然低头看自己的小腹。
“怎么会,不用瞎想。”朱樉亲吻她一口。
“孩子是看缘分的,缘分到了,自然会来。”
朱樉抱着徐妙云,两人又温存了许久才分开。
“郭兴汉还在等我,我要先出去一趟。”
朱樉从床上坐起身,一边扣衣服扣子,一边对缩在被子里的徐妙云道:
“等我晚上回来。”
披上厚厚的大氅,又吻了吻徐妙云的额头,这才转身离开。
关中近些日子的风雪,越来越大了。
即使有人替自己打着大伞,身上依然沾染到不少的雪花。
“兴汉,让你久等了。”
朱樉抖抖自己的大氅,将身上的雪花都抖掉。
“今日的雪当真不小,比江南的雪大多了。”
江南很少见到这些连天的鹅毛大雪。
这对朱樉来说,也算是一种别样的体验。
“没等多久。”
郭兴汉显然已经等了许久,茶杯内的茶叶颜色都淡了。
“殿下,这几日关中苦寒,各地蜂窝煤都涨了几分,我们是不是要出货打压一番?”
大雪连天,蜂窝煤这样的取暖必需品,消耗量也是连番上涨。
对西安这样城区人口八十万以上的城市。
一天就要烧掉近千吨的煤炭来取暖。
城市内升腾起一片片的淡灰色烟雾,将洁白的雪都染上一层朦胧的灰。
“现在市面上的蜂窝煤价,涨的厉害吗?”
朱樉坐下喝了口热茶,驱散体内的寒气。
“一枚标准蜂窝煤,要多少钱?”
“以咱们的两寸标准煤为例。”
郭兴汉显然是做足了功课:
“大雪前,一张一斤的粮票大概能买到四块,省着点用八到十个时辰。”
“折算成铜钱,一枚铜板就能买到两块蜂窝煤。”
“大雪开始后,城外向城内运输就难了不少。”
“再加上大家都开始用煤炭取暖,价格就翻了不少。”
“我来之前去炭铺瞧过,现如今一张一斤的粮票,只能买到两块半蜂窝煤。”
“价钱涨了好几成!”
朱樉也没想到,一场大雪就能够让蜂窝煤的价格上涨这么多。
这还只是取暖这一方面。
蔬菜、粮食的价格,大概也都会上涨。
毕竟,煤炭难运进来,卖菜、卖米的也一样不容易运进来。
“那就让蜂窝煤厂,尽快将存货都运到几个大城市去。”
朱樉很快就下决定道:
“这个冬天,绝对不能够让人冻死!”
“秦王军中眷属,每人再发一百斤煤炭,以求让他们能够度过一个好冬天。”
“关中患寡孤独,每人发放煤炭一百斤。”
秦王军如今不少人都还在外征战。
他们的家里少了一个成年壮劳力,生活情况肯定要困难一些。
即使朱樉平日里也会时不时赏赐,他们每人挣到的军饷也不少。
但是砍柴、储存燃料也是要壮劳力才能完成。
“殿下大义,臣这就去安排!”
郭兴汉抱拳说道:
“不过还有一件事。”
“大雪之下,肯定会有人想要拿粮票来换粮食。”
“若有人一下子拿出数万斤的粮票来兑换。”
“咱们是给他换?还是不换?”
大雪封城,粮食的重要性不然而喻。
如果将大量的粮食都换给他们,那粮食肯定会出现大量的短缺。
但是如果不换给他们,就会对粮食交易所乃至于秦王府的名声造成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