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此番出行,乃是代咱巡视旧都。”
朱元璋用玉如意挠挠背,随意说道:
“正好也让你见见弟弟们,联系联系感情。”
“待你到了开封,召集藩王们觐见。”
“樉儿、棡儿,在西北这几年做的不错。”
“不管是边塞筑城,还是安定斯民,都做成了许多事。”
“秦藩四面出击、开疆拓土,晋藩移民实边、实控塞外,都有大功劳。”
“标儿你切记,诸王为天下藩篱,又如带刺荆棘。”
“要避免诸王之乱,还需要你多多用心思。”
诸藩的实力,最近几年,一路飙涨。
即使是北境中,实力最弱的燕藩,如今也有三万多燕王府护卫。
虽然大部队多驻扎在从开平卫到朵颜卫一线的荒凉之地。
但是得益于和秦藩一起在大兴安岭附近合作开发的大型农场,能够对驻扎在北线的军队补给七成左右的军需。
燕藩才能够在长城之外,一直维持这支在草原上算得上庞大的军队。
和草原部落,动不动拉起几十万部队,号称控弦百万。
实际上都是没有经过专业军事训练的牧民,拿起刀剑就成为骑兵不同。
燕藩的军队,采用和秦藩类似的编制。
主要源于,燕藩最早的一批部队,曾经编入秦王军中,一起在岭北作战。
这批后来成为燕王军队主要军官、士官的部队,大多数都认同秦王军的新式火器部队编组。
因此,在燕王军中,也采用了类似的编组方式。
三万多的燕王军,虽然大多配马。
但是实际上的冲击骑兵并不多,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
大部分还是骑马火枪兵,约有两万人马。
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则是各式各样的炮兵。
火炮作为战争之神,早在红巾军起义的时候,就发挥出它巨大无比的威力。
不过那时候的火炮,大多还是重量在千斤以上的大口径臼炮,发射的也是石弹或者铁弹等实心弹。
不管是移动运输,还是火炮发射都多有不便之处。
多是在攻克敌人坚固城池、堡垒的时候,才会动用这些大家伙。
比如在明军攻打苏州城的时候,就动用了大量的重型大口径臼炮。
进攻苏州城的那几天,整个苏州城都沉浸在万炮齐发的淫威中。
张士诚军中被炸死、炸伤的人虽然不多,但是不少人都还是因为连绵不绝的炮击,感到担惊受怕。
待到朱樉做出轻型迫击炮和与之配套的开花弹后。
火炮才开始在野战中,显示出它无与伦比的强大威力。
冷兵器时代,大兵团作战,最为重要的就是军阵。
阵型稳定,才能够发挥出军队的全部实力。
军阵不稳,即使是十倍、百倍的兵力数字,都有被敌人打崩的风险。
被评为“自古能军者无出其右也”的唐太宗李世民,就非常擅长使用少量精兵,突击敌阵、破乱阵型。
为大军的穿插分割围剿创造机会。
火炮的出现,则是让这些原本需要悍不畏死的甲士,才能够完成的任务。
只要数十门将敌军阵型纳入射程的迫击炮,就能够做成。
燕藩的火炮,大多来源于秦王府的关中火炮厂。
少量来源于应天府的火炮厂。
朱棣也曾经求过朱樉,想要让他派人到北平或者津门,开办火炮厂。
不过被朱樉以关中的人手不足,暂时抽不出那么多人手,帮他办厂为由拒绝了。
其实朱樉也没有说谎,秦王军面临的军事压力,比燕藩要更大一些,部队中损坏需要轮换的火炮也有许多。
东北的军事压力,因为经历过几次三番明军的扫荡,其实没那么大。
更别提,去年出征高丽的时候,还顺手将辽河、松花江附近的诸多部落给扫荡了一遍。
朱棣的三万人只要能解决后勤和气候问题,一直向东打到库页岛上,都没太大问题。
而且东北方向的诸多部落,因为过去距离元大都较近,没有经历太多的混战,即使是各个小军阀,其实战力也不高。
不像西北、中亚方向,从十三世纪开始,无数的国家、势力,就打成了一锅粥。
疯狂的内卷之下,终于才卷出了帖木儿帝国这个对中亚未来影响非常深远的国度。
无论是兵员军事素养还是指挥官的个人能力,放眼东西方都是一流水平。
朱樉想要平定西域,甚至将影响力拓展到七河、河中地区,仅靠二虎的一万人,只能算是杯水车薪。
后续还要进行极大的投入,才有可能拿下这些远离中原的地区。
“西周时,天子一言而天下臣服,除却周宗之礼外,还要有天子六军,方能震慑各方诸侯。”
朱元璋最近除了让大儒替自己讲史外,也在自己研究一些西周初年的历史记载,慢慢也有了自己的感悟。
“如今朝廷掌军三十万有余,但是细细算来,战力强悍的火器部队,其实却只有十余万人。”
“但是震慑藩王,想来也是够了。”
“再加上咱定下的礼法制度,说不上千秋万代。”
“维持八百年,总不成问题。”
以史为鉴,后世朝代总是在吸取前代经验教训上缓缓前行。
前元不到百年时光,就经历五世十一帝,皇位变换之迅速,居各个大一统王朝之首。
朱元璋吸取元朝重骑,皇位继承混乱、政变频繁的经验教训。
在建立大明之初,就早早确定了自己的继承人,并且多年不遗余力地进行培养。
并且用自己的权威,立下了“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规矩。
终明一朝,这条规矩总体来看,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明朝皇帝,绝大多数还是由嫡长子继承。
除开自己打上应天府,夺了皇位的朱棣,皇帝北狩后临时上位的代宗和大宗绝嗣后小宗上位的嘉靖道长。
其他人大多数遵循了这一条,在朱元璋生前就定下的祖训。
朱标站立一旁,没有多说话。
此时说什么,其实对朱标来说都不对。
作为未来的皇帝,他天然是藩王的对手,必须要防备他们。
但是作为这些藩王的哥哥,尤其是不少弟弟还是他亲手抱着长大的,他又不忍心对付他们。
种种矛盾,郁结在朱标的心中,久久难以散去。
“标儿啊,你这番出行,就用咱的行驾,别在路上累着了!”
朱元璋掸了掸朱标的衣袍,将手中的那柄玉如意塞进朱标的手里。
“如果你发现藩王们有什么出格的地方,就给咱用这玉如意,狠狠他们的屁股!”
“尤其是樉儿那小子,他从小就调皮捣蛋,这两年收敛不少,但是也不知道他在关中是不是还跟在咱眼前一样。”
“只要他有问题,你可别轻易放过他!”
朱元璋知道朱标对这几个弟弟很宠爱,从小几个兄弟犯了错误,都是朱标带头向自己谢罪。
也是因为如此,朱元璋才放心让朱标出巡,也只有他有这个威望,能够制服住自己那些个骄纵的儿子!
“谨遵父皇之命,孩儿此番出行,绝不手软。”
朱标稽首道:“若诸王有不法之事,一定严惩之!”
朱标也明白,这其实是朱元璋忧心藩王可能在地方上坐大,对他们进行敲打的一部分。
只不过不好真的直接削弱他们的力量,毕竟诸王在地方上的名声都还不错。
像秦王、晋王,在关中、太原等地,还颇有贤名。
因此,才让代他出行的朱标,小小惩罚一下各地藩王。
当天,朱元璋就让中书省拟旨。
太子将要出巡中原、关中等地,沿途一切州府,都要做好准备。
并且向诸王下令,前往开封觐见。
除了这些之外,朱元璋还特意下诏,将原本天子出行才用的法驾,特赐给太子出巡使用。
天子仪仗,纷繁复杂,多分为大驾、小驾、法驾。
大驾多为祭祀所用,人数众多,唐宋时多为两万至五万余人。
明初,朱元璋深感天子出行的“卤簿”过去消耗人力物力,要求无比节俭,彰显质朴去除奢靡的涵义。
除却前方开路、后方殿后的卫队四千余人,仪仗队人员不过千余人。
虽然五六千人的出行队伍,无论如何都算不上质朴,但是相比唐宋时期皇帝出行动辄两万、三万、五万人,已经算得上“节俭”。
朱元璋赐下车驾仪仗,除了为不希望朱标这一路上太过辛劳外。
毕竟朱标的身体一直都算不上有多么强壮。
别说是和朱樉、朱棣这样的弟弟们比,就是和年过四十、老当益壮的朱元璋相比,也是瘦弱许多。
另一层意思就是,见太子如见朕。
车驾行经之处,犹如皇帝亲临。
大明毕竟刚刚建立,此举也能够有效加强各地的凝聚力。
个个身高八尺以上的銮仪卫,身骑同一色的高头大马,缓缓向前开路。
整齐的骑兵阵型,好似一面墙壁,从远处推土机一样的前进。
而后是十二面“大纛”,即大旗,每面大旗都有数人托持牵扯。
大旗之后是负责清场巡视的“清游队”,其成员持弓弩和槊。
紧随其后的是执朱雀旗、持槊和弓弩的朱雀队。随后是十二面龙旗:风伯、雨师旗各一面,雷公、电母旗各一,木、火、土、金、水星旗各一面,左、右摄提旗各一面,北斗旗一面。
旗后则是专用车队,其中包括指南车、记里鼓车、白鹭车、鸾旗车、辟恶车、皮轩车等。每辆车均由四匹马牵引,有驾士十四人、匠人一名。
至此,导驾仪仗结束,后接引驾仪仗。
引驾仪仗不同于导驾仪仗,主要以乐、仗为主,陪同朱标出行的文武官员也在其中。
引驾仪仗的前导是由十二排分别手执横刀、弓箭,相隔排列的骑兵组成的卫队,称之为“引驾十二重”。
尾随其后的是一支庞大的鼓吹乐队,乐队前有两名鼓吹令负责指挥演奏。
乐队的乐器以各种鼓为主,主要有鼓、大鼓、铙鼓、节鼓、小鼓、羽葆鼓等,还有吹奏乐器笛、箫、笳(亦作胡笳,北方民族的一种吹奏乐器)、长鸣和中鸣(均为号筒)、大横吹(横笛)、筚篥(管乐器)等以及金钲等打击乐器,整支乐队由近千人组成。
乐队之后则是由各种幡(呈下垂状的长方形旗帜)、幢(有羽毛装饰的旗帜)、旌旗等组成的旗阵。
一些随行的官员及太子的御马也夹杂在旗阵中。旗阵之后,又有分列于左右的青龙旗和白虎旗。两面旗帜的后面则为随行的朝廷官员队伍。
在这支队伍中间,还穿插和夹杂着手持兵器的骑兵和步甲兵。
引驾仪仗的后面才是太子乘坐的玉辂。
太子车驾是整支仪仗队的核心,因此警卫极其森严。
玉辂由銮仪卫指挥使驾驭,前后有数十位驾士簇拥,两侧则由两位大将军护驾。
紧随玉辂的是朱元璋亲军中的高级将领。
在这些护驾官员的外围则布列着多队禁军的骑兵和步卒,每队禁兵的数量不等,都有军将率领。
禁兵配备有长火枪、转轮火枪、短刀等兵器,随时准备应付突发的情况。
跟在禁兵后面的是由孔雀扇、小团扇、方扇、黄麾、绛麾、玄武幢等组成的仪仗。
太子的车驾后面还有一支“后部鼓吹”乐队,乐队配置的乐器与玉辂前的鼓吹乐队差不多,只是规模相对较小,但也有数百人之多。
紧随“后部鼓吹”之后的是太子专用的各种车驾,
其中包括方辇、小辇、腰辇、金辂、象辂、革辂、五副辂、耕根车、安车、四望车、羊车、属车、黄钺车、豹尾车等。
龙骧卫的千户们各率数百名兵士,分作四行横排,分别持大戟、刀盾、弓箭及弩,尾随豹尾车,作为掩后。
每辆车均由马匹牵引,并有数量不等的驾士随从。
数千人的车驾,前进速度非常缓慢。
花费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才渡过烟波浩渺的长江,进入浦口地界。
太子出巡,并没有选择水路,而是从陆路出发。
经过朱元璋的老家凤阳府之后,跨过黄河,进入徐州之后,折而向西北,进入开封府。
这一段路不过几百里,朱樉当年从应天府到开封府不过花了几天时间。
但是朱标一行数千人,却花了整整三十天时间。
因为人数众多,而且包括大量的礼仪人员,导致前进速度极其缓慢。
一天能够走上三十里路,已经算是很快。
最慢的时候,一天时间只能够前进不到十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