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2章 菩萨心肠,联军操演(求订阅!)(1 / 1)729仓库管理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觐见仪式,在场人数众多,除了随朱标出行的六部官员外,还有河南行省当地的官员,以及秦王府、晋王府的一部分属官。

整个仪式流程,持续了大半天的时间才结束。

兄弟几人,才能够聚在一起聊天。

许久未见,再相见自然是分外欢喜。

“你二人,如今看着都比之前成熟了几分。”

朱标略带感慨道:“尤其是三弟,当年还带着几分孩童模样。”

“现在也是个合格的王爷样子。”

“来之前,父皇母后还担心你们过得不好,看来是白担心了。”

“母后,这几年过得还好吗?”

朱棡急忙问道,他已经好几年没有回过京城,除了偶尔的书信外,很久没有听到过马皇后的消息。

“母后一切安好,除了去岁冬日里偶然感染了场风寒外,没什么大碍。”

朱樉眉头却渐渐皱了起来,想到一个自己之前没认真对待的重要问题。

母后的寿命问题。

马皇后早年间,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东奔西跑,身体落下了不少病根。

再加上这些年生育五子二女,消耗大量的身体元气。

虽然才年过四十,但是身体健康问题,已经非常严重。

以至于在洪武十五年,也就是七年后,以五十一岁的年纪去世。

作为史上有名的贤后,她活着,暴躁易怒的朱元璋,才能够放过众多的官吏臣工、平民百姓。

待她死后,朱元璋的刀把子,失去了刀鞘,随时都会砍人。

“母后怎会感染上风寒,去岁不是让人送回京中许多银丝炭,难不成还有人敢少母后宫中的用度?”

朱樉揣测道:“还是父皇又有了新欢?冷落了母后?”

“那倒不是。”朱标摇摇头:“除了母后自己,谁又有办法去减少母后宫中的用度。”

“去岁应天大寒,太学生们家中,不少都缺柴少炭,难以过冬。”

“京城柴、炭、煤,都涨了数倍,仅靠朝廷每月给的贴己银子,全家都要忍饥挨饿。”

“母后看不过去,就主动缩减了自己宫中的用度,又从内帑中拨了两万两银子,接济太学生们。”

不得不说,朱元璋能够获得成功,登顶帝位,很大程度上是马皇后充当着他同治下各种人的润滑剂,替他打理好人际关系。

朱樉:“母后总是这般菩萨心肠。”

“再加上,去岁成穆贵妃孙氏病逝,母后没了个帮手,自己一个人管着偌大的后宫,劳心劳力,以至于大病一场。”

成穆贵妃孙氏,颇为朱元璋宠爱。

此前还被朱元璋下令,协助马皇后管理后宫。

朱樉大婚的时候,还曾和她见上过一面。

孙贵妃去世的时候,因为无子,朱元璋还曾经考虑过让朱标服丧期三年,穿慈母服主持丧事。

不过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改为让吴王朱橚穿慈母服,替孙贵妃服丧期三年。

太子及诸王则是服丧期一年。

也让朱元璋下令作《孝慈录》,规定生母服丧期三年,其余众子为庶母服丧期一年。

“母后这些年,为父皇操心操肺,心力消耗过大,以至于大病一场。”

朱樉对朱标道:“还请大哥,回京后多劝劝母后,少操劳些。”

“好好调养好身子,若是觉着宫中的太医不擅长此道,我从关中搜罗几个名医,给母后送去。”

朱樉如今能够发动的人力物力,冠绝诸多藩王。

甚至在西北这一亩三分地上,影响力还要超越朝廷许多。

“就是!就是!是不是宫里的太医不行?”

“我也可以找些医师,给母后调理身体。”

朱棡也在一旁激动道。

“二弟、三弟能有这份心思,想来母后知道了会很高兴。”

朱标略带苦笑道:“不过也知晓母后的为人,她认定的东西,便是父皇都说动不了。”

“我又如何能够说动她,我也只能尽力试试。”

“大哥可真是不晓得多动脑筋。”

朱樉道:“你说不动,皇孙还说不动母后吗?”

“多让太子妃带着皇孙去母后身边走动走动。”

“这世上总是隔辈更亲些,让太子妃再从一旁吹吹风,让母后多歇息歇息这事,估计就成了一半了。”

作为老朱的第一个孙子,皇孙自出生起,就引起了许多人的重视。

这些人里,绝大多数还是冲着他皇孙的身份。

只有朱标、老朱、马皇后等少数几个人,是因为他本人才重视。

尤其是老朱和马皇后,更是对他喜爱到过分。

要不是担心盛宠易夭,老朱甚至想要在皇孙还没有周岁的时候,就给他封王。

毕竟之前的赵王,就是在幼儿时期封王,然后早早夭折。

朱标听完朱樉的话,才恍然大悟,自己竟然还未想起孩子这个大杀器。

“二弟的主意不错,这样母后多半会同意此事。”

“话说,二哥成亲也有几年时间,怎么还未有子嗣?”朱棡在一旁好奇问道。

“我在二哥后边成的亲,如今也有了儿子,反倒是二哥还没有?”

朱棡是前年大婚,王妃是永平侯谢成的女儿。

今年四月份,就为朱棡诞下了长子,也是朱元璋的第二个孙子。

朱标带着疑问看向朱樉,他对此也感到奇怪。

藩王无子,可不是件好事。

不仅仅是关系到皇家血脉,还关系到秦藩的存续问题。

若是朱樉无子去世,那么秦藩大概率是要除国的。

而以秦藩现如今的体量,除国无疑要触碰无数人的利益。

说不定还会引起一场动乱。

朱樉无奈道:“子嗣之事,如今只看运气,也许是上天不垂青于我,教我迟迟没有继承人。”

过去朱樉是不愿意徐妙云太早生育,对身体造成太大负担,而选择用一些手段来避孕。

但是现在自己和徐妙云,都到了适合生育的年纪。

也已经放弃避孕有一段时间,甚至于采用了一些据说有效果的姿势,来提高受孕几率。

但是却一直都还没有怀上孩子。

让朱樉一度怀疑,是不是真的如同传闻的那样。

想要孩子之前,随随便便都能够怀上。

而当真正想要怀孕的时候,无论你怎么努力都怀不上。

“可是秦王妃的身子不好?”

朱标没怎么怀疑朱樉,因为朱樉身材高大强壮,怎么看都不像没法生的样子。

“也许这就是命吧。”朱樉无奈摇摇头。

他知道自己和徐妙云的身体,绝对是没有问题,都能够生孩子。

怀不上,大概率还是因为运气。

“哈哈!”朱棡倒是有些幸灾乐祸:“我总算是有件事超过二哥许多,走在了二哥的前头!”

朱标不像朱棡那样没个正型,小声在朱樉耳边道:

“若是秦王妃长时间还怀不上,也别在一棵树上吊死,可以多试一试。”

“此事再议吧。”

朱樉不是没试过,但也是一样的结果。

“大哥,此次带出京的可是父皇新编练的火器营?”

朱樉略带生硬的转移了话题。

朱标也看出朱樉不想多谈这些事,顺着他的话头道:

“那是父皇新组建的火器营卫队,添了许多你之前做成的火器。”

“父皇钻研颇深,多番试验下,才编组成这样一支新军。”

朱樉对火器的研究,说是大明第一人,绝不算夸张。

但是老朱对于火器的编组使用,还是让他感到眼前一亮。

除却如今的火器部队广泛使用的长火枪和迫击炮,其中还配备了朱樉很少会去用的火箭弹。

因为飞行控制装置的不成熟,这年头造出来的火箭弹很容易受到本身的推进器和气流的影响。

发射出去后,弹头的落地分布,甚至能够达到五百米以上。

别说是和拥有膛线的身管炮相提并论,就是和传统的臼炮相比,都算不上好用。

除了便宜量大之外,几乎没有什么优点。

但是朱元璋在深入了解后,还是认为这种武器要比大规模装备火炮,更加容易便利。

其实这也是朱元璋和朱樉面临的情景完全不同。

即使是经历了好几轮扩军,朱樉手上的秦王军正规军也不过才五万多人。

而老朱光是驻扎在京城附近的天子亲军,就有十几万人。

若是算上驻守在大明天南地北的军队,足足有上百万人。

如此多的军队,别说是给他们配备上众多的火炮。

就是给他们全部更换装备上火枪,就要消耗几十万两银子。

想给他们配全火炮,恐怕要花上几百万两银子。

这还是在不考虑火枪工坊、火炮工坊产能的情况下。

凭借应天府、秦王府的产能,想要全装备上还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

因此,朱元璋将目光放到了朱樉曾经开发出的另一款火器,火箭弹上。

虽然有着众多缺点,但是它便宜、产量大,而且方便携带。

一枚火箭弹总重不过十来斤。

可以由士卒背着行军,即使是在岭南的群山间,也能够快速穿行。

便利性,哪怕是重量同样很低的迫击炮也比不上。

“不知道战力如何?”

朱棡来了兴趣,提出想要看看他们的战斗力:

“不若咱们组建一次操演,看看大家的实力?”

“二哥,你的秦王军虽然这些年攻城略地、战绩颇丰,但是我的晋王军可也不差。”

三人分别代表的秦王军、晋王军、天子亲军,都是大明军队中最先换了火器的那一批。

朱棡自然也就想要较量一番。

朱樉没有说话,而是将目光投到朱标身上。

秦王军、晋王军还好说,只要两人同意,就能够活动。

但是天子亲军则不然,想要动起来,要看朱标的意见。

“如此也好,天子秦军虽然平日里也有操演,但都是内部比较,效果怕是不大。”

朱标思考片刻后,答应了朱棡这个看起来,像是胡闹的想法。

在他看来,火器营不曾真的打过火器对战,终究难以看出缺陷。

秦王军运用火器多年,自不必说。

晋王军在山西,也曾经多次出塞扫荡草原部落,也有不少火器的经验。

三军对战,正好可用来检校火器营的成色。

“只是不知,演练如何开展?”

“是攻城?还是野战?”

朱樉开口问道:“白天战?还是夜间战?”

自己此番来开封,只带了几百玄甲精骑。

虽然也能够下马进行步战,但若是攻城,就不占太多优势。

反之,进行野战、夜战,自己带来的精骑则是会占据很大优势。

朱棡也看向朱标,他是大哥,两人自然是以他的意见为主。

“先在野外打一场看看。”

朱标道:“开封城墙只是草草修建,还有多处破损,攻城战也不好进行操演。”

几人又定了一下交战的具体细节,然后纷纷回到自己军中准备。

此番操演,不仅考验他们手下士卒的作战能力,实际上还考验统帅的指挥能力。

因为秦王军、晋王军人数都不如朱标的火器营人多。

所以两人算作一方,协同作战。

“二哥,这仗该怎么打?”

别看是朱棡之前挺嚣张,但是真要到打起来的时候,还是很小心谨慎。

先是问了问朱樉的意见。

“火器营白日里我可是瞧见了,他们的火枪比我军中的还好上不少。”

朱棡军中不少人还用着最早的滑膛燧发枪,而火器营中光是看出来的火帽枪就有不少。

看不到的线膛枪,还不知道有多少。

“火枪倒还好说,难的是如何破开他的大阵。”

朱樉微微皱眉道:“父皇也知道火枪最怕近身,火器营中用了那样多的火箭弹。”

“别说是步兵冲锋,就算是骑兵冲锋,都不容易冲过去。”

白天的时候,朱樉就注意到火器营里的火箭弹数量异常的多。

几乎每过一排火枪手,就有一排推着火箭弹小车的士卒。

火箭弹车用的是木架发射,简单耐用,而且方便转移。

极端情况下,士卒丢下车,抱起火箭弹就能跑。

在数量优势下,火箭弹打不准的缺点,都显得不那么明显了。

火力覆盖下,总会有一发能够打到敌人。

“咱们的人数是劣势,想要赢,就只能用奇袭!夜战!这样的手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