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2章英王再度出手(1 / 1)tx程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2章

李贤的话,让在场的群臣一阵欣喜之色。

大唐以武立国,对外战争中,低过头,可是从来不是吃了亏就往肚子咽的性,正如《亮剑》里李云龙台词那样,一支部队也是有气质和性格的,而这种气质和性格是和首任的军事主管有关,他的性格强悍,这支部队就强悍,就嗷嗷叫,部队就有了灵魂……

李云龙是从军队的角度来阐述这个问题,事实上,军队是如此,国家其实也是如此,朝代也是如此。

汉朝是刘邦建立的,刘邦以其独特的“流氓哲学”著称。这种哲学并非简单的无赖行为,而是刘邦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多年后,从大量的社会经验中总结出的一套处事哲学。能屈能伸是最典型如特点。

同样,大唐是李渊建立的,李渊给大唐注入了灵魂,这个灵魂其实是“关陇集团”的军国体制。“关陇集团”是由贺拔岳在关陇地区整合的军事力量,逐渐形成的一个政治军事于一体的集团。大唐帝国的性格就是持续不断的对外扩张,这就是大唐帝国军政机器的运行使命。

可是,随着李治当上皇帝以后,他不甘心当作他的舅舅长孙无忌这个关陇集团话事人的傀儡,于是,他联合武则天,经过多年斗争,终于打败了长孙无忌,同时也重用山东贵族集体,压制关陇集团。

显庆四年(659年),长孙无忌被诬谋反,流放于黔州,自缢而亡,在长孙无忌死后的关陇集团,群龙无首,一直以来,关陇集团就希望出现一个类似于李世民一样的话事人,重振关陇集团的雄风。

只是非常可惜,李治一直看不上关陇集团。历史上,关陇集团投靠了武则天,只不过,关陇集团被武则天利用了。

直到现在,关陇集团重新在李贤身上看到了希望,这让十数年一直被打压的关陇集团隐隐有些扬眉吐气的感觉。

只不过,李贤想要出兵攻打吐蕃,李弘却坚决反对,这朝政事堂会议没有形成统一意见,随着朝会结束,李治却留武则天在甘露殿内用餐。

李治和武则天坐着喝酒。

武则天其实猜测到李治的顾虑,她却不说话,只是闷声喝酒,李治终于忍不住地道:“六郎,坚持要出兵,五郎心有顾虑,朝中大臣,各有所附,争执不休,你怎么不说话?”

武则天放下筷子,长长叹了口气道:“六郎年轻,性情操切,不过有一点,他说的是对的!”

李治微微一愣:“嗯?你说!”

武则天道:“出兵与否,能不能打赢,关键,在吐谷浑身上!”

李治沉吟不语。

武则天道:“大唐眼前最可怕的对手并不是吐谷浑,而是吐蕃,因此吐谷浑的态度和支持非常重要!”

李治摇摇头道:“吐谷浑居于大唐与吐蕃之间,左右逢源,谁给的好处多就和谁结盟……”

“不,吐蕃不会跟我们大唐结盟!”

武则天认真地道:“现在吐蕃赞普是吐谷浑妃蒙洁墀嘎所生,吐蕃赞普身上有至少一半的吐谷浑血统,现如今我们大唐落于下风,吐谷浑自然是相助于吐蕃,而不是我们大唐!”

李治叹了口气道:“若是吐谷浑与吐蕃结盟,我们再贸然出兵,便凶险之极,一着不慎,关中震动,根本动摇!”

武则天凝眉深思片刻道:“大唐就要利用时间,发展壮大自己,紧紧抓住手上的实力,在最关键的时候,投入到最关键的地方去,取得最关键的结果。”

武则天现在给李治所说的话,其实完全是废话,尽管如此,她已经掌握了这场谈话的主动权。

李治下意识的点点头问武则天:“何谓最关键的时候?”

武则天回答道:“明年春耕之后,大唐可以三路大军齐出,介时,吐蕃牛羊需要育肥,根本就不能发动战争,他们若是战,就会浪费一年的发展,若是不战,我们大唐可以步步蚕食吐蕃,只要掌握战略主动权,吐蕃一步赶不上,就会步步赶上!”

李治悚然一惊,武则天却是一脸的坦然。

李治沉吟道:“若是吐蕃派出少量精锐,与我大唐对峙呢?”

武则天淡淡地笑道:“收复安西,左右不过三四万大军,我大唐再不济,挤出三四万大军的粮秣又有何难?弘农杨氏,京兆韦氏,他们自然愿意出兵……”

李治抬手打断了武则天的话,脸色阴沉地道:“出兵之事,朕再思量思量。”

武则天张着嘴愣在原地,半晌,无奈的笑着摇摇头,拱手退了出去。

良久,李治望着武则天的背影,长长叹了口气道:“来人!”

“请陛下吩咐!”

秦浩信如同影子一般,出现在李治身后。

李治淡淡地道:“关中各家,有没有异动?”

“这个……”

秦浩信问道:“奴婢愚钝!”

李治摆摆手,让秦浩信退下。

他现在问,估计也问不出来什么,这群老狐狸,都是人老成精了。

……

雍王府,李贤在大殿里布置了一个巨大的沙盘。

事实上,李贤并不懂军事,也没有打过仗,他是站在历史巨大的肩膀上,他知道谁能打,谁不能打,别看历史上王方翼被武则天压了一辈子,可问题是,人家可没有打过败仗,而且主要经略方向就在安西。

现在武则天派给李贤的狄仁杰这个咨议参军还没有到任,很多人都以为狄仁杰是以断案闻名,事实上恰恰相反,狄仁杰历史上的履历里,他其实只当了不到一年的大理寺少卿,主要是处理了积压的案件。

狄仁杰不仅精通庶务,更擅长带兵打仗,契丹作乱时,狄仁杰被任命为刺史前往河北镇守。抵达河北后,他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使得契丹闻风而退,不战而退兵。此外,通天年间,契丹进犯,武则天任命狄仁杰为涠洲刺史,契丹人闻听狄仁杰之名,居然不战自退。

不久,狄仁杰又被任命为幽州都督,去被突厥人侵略的赵定等州带兵打仗,狄仁杰临危受命为河北道元帅,俘虏突厥人万余人。这些事迹表明,狄仁杰不仅在政治和司法领域有着卓越的表现,在军事领域也有着不俗的成就。

至于说,这个才子王勃,虽然只是纸上谈兵,确实是有家学。

李贤为什么要在大殿上决定出兵攻打吐蕃,那是因为历史上大唐真正出兵了,以姜恪为凉州行军大总管。

李贤占据的是信息差,他望着众人道:“朝廷对吐蕃的攻略已经基本定下了,这一次将出动将近二十万军马,战线绵延将近三千多里,将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大行动。”

雍王府一众文武属官全都摩拳擦掌,皆露出了兴奋的神色。

李贤是一个普通的亲王,他们这些雍王府属官,只能借着李贤的搭起来的梯子,作为过渡性的升官,可是李贤身上的实差越来越多,这才代表着他们近水楼台先得月,机会大大的。

李贤看着王方翼的嘴角已经压不住了,却没有理会王方翼,而是望着王勃道:“王勃!”

王勃兴奋地道:“门下在!”

李贤自然不可能让王勃率军打仗,而是让他充当辅助性的工作,他朗声道:“本王要你现在就开始部署,针对吐蕃和吐谷浑的情报工作,特别是对安西四镇镇守将的策反要提前开始。”

王勃道:“这需要很多钱!”

“本王给你准备三千万钱以下,你可一言而决!”

王勃道:“现任安西吐蕃守将是白合素,此人本是吐谷浑万户,龙朔三年(663),在吐蕃禄东赞率军大举进攻吐谷浑时,叛投吐蕃,尽言吐谷浑虚实,致使吐蕃破其国,迫吐谷浑王诺曷钵遁走凉州,随后白合素升任吐谷浑万户,安西镇抚大使……”

李贤对于这个名字还真是陌生,他倒是对王勃高见了,要知道,大唐的情报工作做得非常滞后,而且也没有像明朝锦衣卫一样的情报部门,万骑现在镇对的只是长安的文武百官。

王勃能够提前收集这些资料,可见他其实是猜测到了李贤。

王勃其实这些前期情报工作,主要是依靠三庐,现在三庐被李治任命为忠武将军,准其在长安城居住,他所住的位置就是崇业坊。

李贤再次望着王方翼道:“这一次,凉军州充当主力,对于凉州诸将,你应该比本王更了解,凉州诸军中,有谁可用?”

……

英王府,李显正在大发脾气。

要说武则天的诸子之中,其实李显才是最像纨绔的那一个,他的生活非常奢侈,而且喜欢打马球,他的马球队略次于李贤,这让他非常不爽,他是喜欢干的事,那就是与李贤一较高下。

随着李贤被任命为凉州行军大总管,左卫大将军,雍州牧,就让李显开始不舒服了,这一次李贤回长安,他大摆仪仗队,而且在含光门收拾吐蕃人,在李显看来,这一次李贤不死也要脱层皮,可问题是,李贤非但没有任何事情,反而受到长安百姓夸赞,最让李显不爽的是,他找武则天要钱,想要再买一百匹西极马。

结果,武则天不同意,李显回到王府,就开始摔东西,李显一边发泄,一边咆哮道:“五兄是太子,六郎是大将军,只有我没有职衔在身,难道便不是陛下的儿子了么?”

一旁东宫左坊主事崔神庆苦笑道:“大王慎言!”

这个崔神庆表面上虽然是李弘的人,事实上他才是李显的心腹,挑动李贤和李弘相争,都是出身崔神庆的手笔。

此时,赵氏端着茶点走进书房,看着李显凝眉道:“这又是为了什么事情大动肝火的?”

赵氏是左千牛将军赵瑰的女儿,母为常乐公主。可常乐公主是李渊的七女,李治七姑,李显与赵氏在一起,属于差着辈分呢。从辈份上来说,李显需要管赵氏叫表姑。

可没有办法,人家李显就喜欢这个赵氏,早在他十三岁的时候,就娶赵氏王妃,这个赵氏不仅是李显的长辈,而且还比李显长七岁,这是李显要求的,武则天也同意了。

李显平时在赵氏面前非常乖巧,冷哼了一声道:“你别管。”

李显端过茶水猛灌了一大口,才继续发牢骚道:“不过是购买一百匹马罢了,这点小事,户部,都要推脱,当年六兄哥要做生意,,五兄建文学馆,哪个敢啰唣?还不是看我年幼,身上又没有职衔,故意欺负于我?”

赵氏一边布着茶点,一边微微的摇头。

崔神庆道:“大王,户部驳得原本也不算无理,文学馆乃东宫延揽饱学之士议政之所,而咱们王府……”

赵氏道:“七郎要买一百匹马,原本就有要国库承当的道理。”

李显道:“王妃说的是。”

“国库的钱,就是陛下的钱,儿子花老子的钱,天经地义!”

“我是在意那点钱的人吗?我是面子上挂不住,六兄要做生意,阿娘从掖廷宫里拿五千馆给他,阿爹恼我管教门下不严,至今还在罚我的俸禄,却从哪里弄得钱粮来?”

赵氏道:“那就先缓缓,又不是什么急事。”

李显执拗的道:“我就是不想缓……”

这时站在一边的崔神庆突然开言道:“大王,臣下倒是有一计,可为大王谋之。”

赵氏霍的转头看向崔神庆,脸色不悦。

李显望着崔神庆道:“怎么能让户部拨钱?”

崔神庆苦笑一声,道:“大王,王妃明鉴,直接从国库拨款,是不成的……”

眼见李显再度鼓起眼睛,崔神庆忙道:“不过臣下有一个法子,大王若使用了,不用向户部工部请款,别说买马,王府府库也能充盈!”

李显眼睛一亮:“哦?快说来听听!”

崔神庆道:“前几日山东子弟聚会,言说如今秋天大旱,关中粮食减产过半,朝廷要兴军,粮秣耗费颇大,关中粮价,眼见着便要节节攀升……”

赵氏听着崔神庆的话,皱着眉头的样子异常严肃。

崔神庆笑道:“咱们只要趁着此刻多吃进一些,囤积起来,等上一些时候,待粮价涨上去,再转手卖出,便是两倍到三倍的利润,如此……大王的烦难,岂不是也自解了?”

李显眼睛一亮笑道:“粮食?”

崔神庆点了点头。

赵氏有些犹豫地道:“国家用兵,这个时候囤积粮食,只怕不大妥当吧?大王,咱们王府可不能坐与国家对立的事啊!”

崔神庆一笑道:“王妃多虑了,这又不是一家之事,太原王氏、闻喜裴氏,兰陵萧氏、洛阳陈氏、还有我清河崔氏,大大小小二十几家门阀大姓,都在作此打算,便是在下算计有误,这么多高门大族,还能都错了不成?”

李显一拍桌子,兴奋地道:“就这么办了!”

赵氏大惊,正预继续劝阻,却被李显接下去的话打断道:“而且……这战功不能总是让六兄一个人占着,我得去找五兄聊聊……”

“大王,万万不可……”

不等赵氏说完,李显一把抓住赵氏的脖子,微微用力:“你可莫要不乖啊!”

赵氏被李显掐得快要喘不过气来,良久,李显松开手。

赵氏这才得已呼吸。

李显的心情显得非常不错,哼着小曲,一步三晃,朝着王府外走去。

崔神庆正准备跟着李显出去,赵氏恶恨恨地盯着崔神庆道:“你很好!”

崔神庆毫无畏惧的看了看赵氏。

赵氏道:“且慢!”

“王妃有何吩咐?”

赵氏摆了摆手。

崔神庆怯怯上前,他以为赵氏要抽他一巴掌。

可没有想到的是,赵氏突然拔出一刀短刀,直接刺向崔神庆。

崔神庆看着腹部的刀子,大声道:“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