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1章移民实边(1 / 1)葡萄无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进入1867年的1月份和2月份,政府方面遵照楚王的指示,实行“移民实边”政策,极大地充实了对太平洋边疆海岛的实际控制,进一步推进了屯垦开发。

这虽然增加了一些基层官员工作量,但对楚国版图长期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是战略层面的布局。

连续两个月的“移民实边”,共计向关岛,塞班岛,香格里拉群岛,所罗门群岛,威克岛,中途岛,斐济,密克罗尼西亚,瑙鲁,马绍尔群岛等边疆海岛移民18.92万人,以华人青壮年男女为主,大致为男八女二的比例。

这其中

关岛,塞班岛,香格里拉群岛和所罗门群岛共计安置了15.53万移民,剩下的20多座太平洋岛礁安置约3.4万余人。

针对上述岛礁的移民屯垦推进,政府方面专门组织了两只运补船队,对上述太平洋岛礁进行运补。

一支是美拉尼西亚运补船队,由4艘风帆货船组成,每两个月往来一次,执行定期运补任务。

主要负责补给香格里拉群岛,所罗门群,斐济,瓦努阿图等该方向的岛屿。

一支是南太(注,南太平洋简称)运补船队,又称为密克罗尼西亚运补船团。由三艘风帆货船组成,每三個月往来一次,主要补给澳洲大陆及新西兰周边的南太平洋地区群岛。

这包括基里巴斯,马绍尔和帕劳等太平洋岛屿,是距离最远的远海边疆岛屿。

周老蔫少将的积极性很高,他率领远航船队4个多月时间,刚刚返回不久,几乎把自己晒成了黑猴子。

这次远征未动刀兵,几乎把南太平洋这一方向上,除了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之外的群岛囊括。

楚王郑国辉对下面将领这样的积极性,只能温言表彰了,转身通知政府,阶段性的扩张行动到此结束。

近几个月来

楚国与欧洲数国间优惠关税安排协定,得以正式签署,被称之为《马尼拉关税协定》,经贸往来由此得到制度保证。

这使得楚国与欧洲列强间关系融洽发展,尤其是络绎不绝来自新加坡的的英国棉布商人,促进了楚英双方的经贸密切联系。

远自英属印度总督府的英国棉花商人也纷至沓来,将大量的棉花贩运过来。

这种双边经贸交易,促进了相互关系发展。

楚国本地的热带海洋性气候不适合棉花生长,印度是主要的产棉区之一,双方在这一领域的经贸往来,是社会的硬核需求。

楚国没有为此设置什么障碍,按照议定的税收办事,这让英方大为满意,给予较高评价。

楚国方面对太平洋群岛的占领行动,编列成图向英,法等国进行了通报,没有费什么周折,便获得了对方承认。

对这些殖民全世界的欧洲老牌殖民者而言,这都是他们看不上的边角料,在主权方面没有争议。

既然楚国看上了,拿去就拿去呗。

这就如同富家子弟看不上捡破烂的,更不会抢夺这些破烂,有时候还会把家里用不上的三瓜两枣的卖了。

英法列强此时的心境,大抵如此。

那种目空一切的傲慢和嘲讽,即便隔着遥远的南海,都能清晰的感受得到。

楚王郑国辉可不在乎,毕竟立国之初,百事艰难,你们看不上的地盘儿我都要,先搜罗回来再说。

例如中途岛这样蕴藏珍贵鸟粪资源的偏远岛屿,即便英法美列强知道了,也要后悔的拍大腿。

哇草,早知道把他先占了。

对华人移民人口3000以下的太平洋岛屿,楚国实行免征税优惠屯边制度,登上岛屿的华人移民,以自给自足为主。

输送上岛的时候,楚国政府就为华人移民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刀枪,免费配备了铁质农具,种子,少许的牛羊牲畜和鸡鸭鹅家禽,以及能够使用三个月以上的粮食。

这是楚国政府对移民的帮助,帮助他们在最初扎下根来。

由上岛的基层官员组织屯垦,组织镇压当地太平洋原著民,建立村镇,白手起家建设海岛。

今后运补船抵达,所需的物资都要花钱购买,概不赊账。

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以楚国现在的国力,很难长期在财政上贴补各群岛,既然如此,那么一开始就不要留什么念想。

一切靠自己,在海岛上种庄稼打鱼,过着平静而安逸的生活。

从3月初起

为期两个月的“移民实边”行动结束,当华人移民重新向马尼拉和宿务输送的时候,政府方面惊讶的发现省时省力不少。

主要因素是

有两个月时间的空暇,上述地区的府县对当地安置村镇的人口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摸清了虚实。

田地多的继续充实,田地少的进行细微调整后,便转向开荒和新建村镇,为此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这让再度推进的移民进展很顺利,效率提高,移民各种混乱和怨言也减少了很多,工作变得顺畅起来。

次要因素是

落户在大马尼拉地区和宿务群岛的工业企业陆续开工生产,这容纳了大批的非农户口,整批的接收转为工人。

就比如正在建设中的八打雁钢铁厂房工地,以及附近配套的一些工厂,就前后接受了来自鲁西北和,豫南等地2.37万移民,先后安置进入数十家工厂,砖窑,煤窖,石灰窖等去处,充实劳动力。

马尼拉附近的两座水泥厂也在大兴土木,前后接收了1630多名工人,这都为移民安置工作做出了贡献。

现在已经是4月底,绝大多数工厂陆续开工生产,金沙钢铁厂2号炼铁高炉,于2月份也顺利投产了,产量逐月升高。

可以明显看到

市场上的工业品增多了,商业贸易繁荣了,尤其是棉兰老岛的早期华人移民,在稳定偿还款款的同时,具备了相当的购买力。

当工业产品源源不断供应市场时,激起了华人民众旺盛的购买力,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好局面。

尤其是农具和日用品,销售相当火热。

很多华人早期移民家庭中,虽然有农具,也就是一把枪,一把锄头,其他的铁犁,铁钯,斧头,柴刀等这些农具,都要互相借着使,相当的不方便。

现在有条件了,市场上也有供应了,那肯定要置备齐全,免得想用的时候找不到家伙事儿,岂不白耽误功夫?

日用品中的杯盘碗碟,油灯油壶,铁锅水壶,针头线脑之类的东西,有条件的也要买上,慢慢的置备齐全。

居家过日子,少了啥都不方便。

衣服脏了,破了也要扯两块布,回去做件新衣服。顺手买个手绢儿,头巾或者皮带啥的,也是情理中的事儿。

就这么着,市场上渐渐兴旺起来,百货商店,日用品商店的顾客经常川流不息,布庄,粮店生意红火,引得不少华人纷纷加入其中做起了生意。

普通的农户吃惯了大米,也会买些面粉回去炕饼,擀饺子,蒸个包子啥的换换口味,再打点油,割块肉啥的做几个好菜。

按说楚国政府的赋税可不低,田租收六成,赶上大陆的平均水平了。

可只有在南海群岛定居下来,才知道这里面的好。

为啥呢?

南海群岛上的移民大多来自于华东地区和华北地区,来自华南两广地区的正逐渐增加。

在上述地区

很多地方只能种植一季稻或者一斤麦子,华中部分地区种植两季稻,能种植三季稻的极少。

而在气候温润的南海群岛上,平均都是三季稻,而且还可以套种一茬油菜,或者甘薯之类的作物,农田利用率高,阳光雨水充足,农作物的长势又快又好。

前面一茬粮食收割了,重新翻了地晒几天,就可以种下一茬粮食,不用考虑节气之类的因素,对农业生产非常友好。

每户移民平均10亩以上的土地,产出足够吃喝花用,尚有一定的剩余,积攒起来可以逐年偿还贷款和利息。

一般有个五六年时间,就还的差不多了。

华人移民向来以勤恳闻名,对土地和种植的热爱是源自血脉传承。

可以看到

在移民村屯中,基本上每家每户的田都种的很好,平常的日子,村里的男人都扛着锄头下地。

田间地头

男人们劳累之余,三五成群的坐在田埂上休息聊天,喝点带来的水,卷上一根土烟美美的吸着。

看着麦浪滚滚的农田,心中就是最大的满足。

女人则在家割草喂猪,用麦麸子拌上菜叶喂鸡养鸭,打理庭院,带孩子洗衣做饭,有的女人还要背着孩子去放牛。

下南洋至今第三个年头,楚国治下的各府县情况安定,除了偶尔出现的土著暴动之外,大部分地区政通民和,繁荣安定。

这点在早期移民的棉兰老岛上体现的更明显,社会繁荣程度更胜一筹。

楚王郑国辉对当前的局面相当满意,稳定压倒一切,当前以国内建设为主,以妥善安置移民为主。

再过两个多月,北伐成功以来的第二茬粮食就要开镰收割了。

粮食的丰收带来的巨大心理安全感,让饱经动荡的社会民众们,更能够深刻的感受幸福生活,增加对这个新生王国的认同感。

这一点,是尤为重要的地方。

楚国如今依然封锁着与大陆的通信往来,两岸间是割不断的血脉关系,这个难点迟早要解决。

郑国辉正在斟酌一个适合的人选,作为楚王特使,前往北平拜见恭亲王奕訢,通过他的渠道直面两宫皇太后,自请为藩属王国。

这也是没奈何的事儿,名不正则言不顺。

楚国民众主体是来自大陆的华人移民,无论现在紫禁城宝座上坐的是谁,拥有二百多年的统治基础,能得到举国上下的认同,那就是显赫的九五至尊之位。

楚国若能得到天朝认同,就像放飞的风筝有一根细细的绳子牵引,终于有了出处,而不是自立为王的草头王。

一个是占山为王的草头王,一个是由朝廷认可的藩王,区别就在这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