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1章 李组长又开了新项目(1 / 1)五指毛桃炖猪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脸上好多痘痘的三表哥也问道:“这位大哥,您想到了什么好办法?”

李子敬笑眯眯道:“还是按你们三兄弟的原计划进行。”

“等你们的计划搞定了,我个人再请你们帮个忙,给这位喜欢开玩笑的朋友开一个小玩笑。”

“玩笑过后,他肯定不敢反悔。”

未知最让人恐怖,戴了黑框眼镜的李组长讲的话普普通通的,却让地上的中年男人只觉得心底发寒。

三位老表没管那么多,拿出纸和笔,要求中年男人按他们的要求写认罪书。

李子敬也知道了中年男人的名字,还是本家,李正荣,一点都不正,有点玷污了这个好名字。

稚气年轻人问李子敬,“这位大哥,我们的好了,您的计划是?”

李子敬直接说道:“你们把李正荣的裤子脱了。”

面色凶狠的二表哥疑惑道:“脱裤子?”

李子敬确认道:“没错,把他裤子全脱了。”

天寒地冻,中年人李正荣求饶道:“这位兄弟,现在的温度是零下啊!我要是没了裤子,我遭不住这个罪。”

听到遭罪这个词,三位老表可积极了,没等李子敬催促,三人配合默契,两人控制住手脚,一人负责脱裤子。

对方人多势众,李正荣能做的只有言语恳求,“多少给我留着点!秋裤给我留着吧!”

李子敬冷哼道:“你不是喜欢开玩笑吗?我也跟你开个小玩笑。”

“做人说话要算数,说了是全脱就要全脱,你们快点把他的裤衩子也脱了。”

李正荣都要哭了,“我真的错了,我明天就把他姐的名字填上去。”

面色凶狠的二表哥腾出一只手,直接两个大逼斗,“你TM的,刚才是在糊弄我!”

李正荣压根不敢反抗,“没有啊!我哪敢糊弄!我是怕生病了上不了班。”

三位老表顿时有些犹豫。

李子敬不是这么好忽悠的,“不要听他胡扯。没了张屠夫,不吃混毛猪。”

有道理,三位老表迅速把李正荣扒光了。

到了这时候,李正荣准备再次求饶,毕竟离家不是很远了,只要及时回去,问题不大。

可是,李正荣突然不敢讲话了,因为他看到李子敬手里拿着一把手枪。

李子敬揶揄道:“李正荣,我觉得我的枪法很不好,就是离得这么近,我还是打不中你的老二,你信不?”

“这位爷!饶命啊!”两股战战的李正荣颤抖着说道,也不知道是冷的还是吓的。

打得中,肯定完犊子了;打不中,也一样要完犊子。

稚气年轻人劝道:“这位大哥,我们没想杀人,您还是把枪收起来吧!”

脸上好多痘痘的三表哥也劝道:“您先冷静,我们只想教训他一顿,不杀人的。”

李子敬的手枪没有收起来,嘴上说道:“我刚不是讲过了,我要跟他开个小玩笑的嘛。”

“这把枪是有持枪证的,可不能乱开枪。”

李组长答应了不开枪,场上气氛缓和了些,李正荣也松了一口气。

李子敬接着警告道:“但是你要是出尔反尔,我再找一把没证的枪也不是很难。”

李正荣就差指天发誓了,“我绝对没有糊弄你们。我刚才的保证全都会做到。”

“呵呵!好自为之!”

李子敬说完话,人已经在8米开外了,紧接着彻底消失在剩下的四人眼中。

有人能瞬移!

留在场中的四个人面面相觑,今晚的事情过于神奇。

李子敬没有瞬移的能力,他是通过快速进出小世界达到瞬移的效果,吓唬那位李正荣。

现在‘五返’的声势不可谓不大,对于‘边反边犯’的惩罚只能用严厉来形容。

这些现行犯没有之前犯事的各种宽大处理、改过自新的机会,这些现行犯是能从严就从严、能从重就从重。

可是,类似李正荣这样乱来的人仍然不是一个两个。

上头还为此转发过一份《...简报上反映的边反边犯的几个事例材料的批示》

‘...其性质尤为恶劣,是明知故犯,要严肃对待,从严处理。’

‘既然发生了边反边犯的现象,也说明运动还搞得不深,还没有使干部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应有的教训。...’

很奇怪,也不知道这些人是个什么心理,就是要往枪口上撞。

只能说胆大包天。

李子敬觉得可以用这种类似瞬移的能力吓对方一下,最近的两三年对方应该是不敢再搞鬼了。

手枪没有骗人,他手上那把小手枪真的有证。

他跟城东分局的关系很好,加上他的五星食品规模不小了,他的持枪申请很快就下来了。

几天过后。

五星食品1号大院新厂房的3楼,罐头检验仓库。

在一大堆无标签罐头的面前,李子敬召集了几名小组干部开会,印刷厂的人也来了。

“吕副厂长,您也看到了,不是我们故意刁难,你们给我们供应的这批罐头标签问题太严重了。”

印刷厂的吕副厂长手里拿了两份样品,颜色明显不一致,“套色不准。”

“可能是制版工序那里出了一些小问题,我们会批评制版工人的。”

五星食品供销副组长水福生开口道:“我个人觉得应该不是制版的问题,你们发给我们的确认样件的颜色是准确的。”

“大量供货的时候才出了这么大的瑕疵,更大可能是你们印刷车间出了问题。”

印刷厂供销科的单科长接话道:“车间歪打正着给做出了符合样品的标签,这也是可能的,制版问题暂时还不能排除。”

吕副厂长刚才只是随口给一个解释,仔细想想后说道:“总体上来讲,印刷车间出问题的可能性更大。”

水福生笑了笑,“吕副厂长、单科长,这一批标签不是小数量,我是真不敢签字确认签收。”

事实俱在,吕副厂长没打算搞无谓的狡辩,“跟您这没关系,确实是我们厂做错了。”

李子敬笑眯眯道:“内销的产品,我们还能凑合一下,只要罐头好吃就行了,标签是次要的。”

“这一批是外销的产品,是要跟那些资本注意市场的产品同台竞技的。”

“我们做得差了丢的不是我们厂的脸,也不是丢你们厂的脸,丢的是我们整个国家的脸。”

标签已经印刷好了,浪费已经产生,李组长提前把性质后果夸大一些,免得印刷厂要他们五星食品凑合着用。

吕副厂长还真的想过让五星食品凑合着用,大帽子盖过来,不合适提这个要求了。

“我们回去后会开个生产会议,让技术员和车间的人一起商量下,拿出个解决办法来。”

生产副组长吴四娣插话道:“出货时间有些紧张。”

李子敬好言好语道:“吕副厂长,这次真得麻烦你们救救急了,希望你们厂能够大力支持我们的外贸生产工作。”

话都说到这了,吕副厂长只能答应道:“李组长您放心,我们不会延宕你们的出货时间。”

印刷厂的单科长要负责退货的事情,转念一想道:“这一批标签已经生产出来了,直接销毁也太浪费了。”

“李组长您看是不是可以用在内销的产品上?”

李子敬与人方便,“我们两家一起向市糖业果品公司打个报告吧?”

“糖业果品公司愿意接收瑕疵标签的罐头,我们厂就把这批标签改用到内销罐头上。”

这个方案合情合理,吕副厂长感谢道:“给你们添麻烦了。”

李子敬客套道:“您这话说得太见外了。”

“我们两家单位协作工作向来很愉快,没有你们厂的大力支持,我们厂的生产根本转不动。”

好话听着舒坦,吕副厂长笑呵呵道:“李组长,言重了。你们是先进典型,只有我们拖你们的后腿。”

李子敬笑着夸道:“每次都是提前把货送过来的。”

一场供货纠纷暂时压下了。

印刷厂的两位领导是车间老工人提拔起来,确定清楚了责任,没有拖泥带水,直接回印刷厂解决罐头标签问题了。

李子敬把人送走后,他又到2号大院四进院的羽绒服制作车间。

“羽绒被做好了没有?”

罗少纯给他比了个OK的手势,“已经搞定了。”

严谨的尹研究员都很兴奋,“总算没有耽误明天的献礼。”

李子敬心里同样有些小激动,“耽误不了,我们之前报上去的时候是羽绒衣服,没说羽绒被子。”

这辈子可能就这么一次,罗少纯想的是尽善尽美,“确定了异味不是很严重,咱们有能力做出羽绒被了,肯定是要把它做出来。”

李子敬向来小心谨慎,“行吧。安排人看顾好,不要出了纰漏。”

罗少纯郑重道:“24小时盯着呢。”

李子敬向尹研究员探问道:“陈研究员那里进展怎么样?”

尹研究员回应道:“刚开始做寻找菌株的工作。”

“用微生物来净化羽绒清洗的污水,也不知道最终能达到多大的效果。”

发酵味精的研发工作算是基本上做完了,剩下的事是工厂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

陈研究员现在比较有时间,李组长就把羽绒生产过程的污水处理问题抛给了陈研究员。

发酵味精是工业微生物,污水净化也是工业微生物,都在陈研究员的研究范围内。

现有的沉淀、中和这些办法都有了,而过滤之类的办法,材料不过关。

李子敬只能想一想目前能够实现的生物降解的办法,“怎么也算是一个研究方向吧。”

“这种污水处理方法要是搞出来了,还可以用在造纸厂那些污染大厂。”

尹研究员肯定道:“工业方面的应用前景是比较不错的。”

正聊着天。

唐研究员在院子里喊道:“李组长?李组长。”

李子敬打开房门,探出脑袋,“在这呢。”

唐研究员缩手缩头的说道:“他们告诉我,你在这个院,不知道你在哪间房,我就直接喊了。”

李子敬笑道:“赶紧进来吧,房里比较暖和。”

“这就来。”唐研究员朝技术研发室小跑着过来。

先同房间里的其他人打了个招呼,唐研究员才说道:“李组长,你昨天讲的没错,人工种植香菇很有搞头。”

“有搞头就好。”李子敬特意挑的项目,当然不会差了。

沼气池项目现在的工作主要是推广,蚯蚓喂养鸡鸭也是总结推广阶段。

见识了羽绒服的火爆,唐研究员问李子敬五星食品最近有没有新的研究项目。

由于唐研究员的研究方向是真菌,李子敬就想起了菌袋香菇种植,香菇也是非常好的出口产品。

唐研究员有些话痨,不用李组长多问,他自己主动滔滔不绝的说个不停,“我回去查了一下资料。”

“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通过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的方法获得了香菇的纯菌种。”

“他们还研究出来了好多种人工栽培菇类的办法,稻草种草菇、木屑瓶栽种平菇,香菇也有研究。”

“已经试出了一个最有效的培养基配方,‘78%的栎木木屑+20%的米糠+2%的糖和石膏’。”

“只是初步的研究成果,培养栽种成本太高,技术也有些复杂,难于推广。”

李子敬同样懂这个经典比例,笑着搭话道:“用玻璃瓶来栽种香菇,稍微想一想就知道成本低不了,产量也高不起来。”

提前做好了功课,唐研究员侃侃而谈道:“单单配料的成本来讲,不是很贵。”

“栎木的木屑大概是5毛钱100斤,1斤只要5厘钱。”

“粗糠的价格大概是两三毛钱100斤,1斤两三厘钱。”

“石膏也比较便宜,大概1斤两毛多钱。”

“稍微比较贵的是白糖,计划内的白糖1斤都要好几毛了,计划外的那就更多了。”

李子敬心里默算,1斤培养料里面有0.78斤木屑,大概4厘,四样凑一起大概是2分钱,再加上塑料袋的成本也绝对划算。

“白糖贵是贵了些,但是白糖的用量少。”

“按配方的来,1斤培养基才1%,7毛钱一斤的白糖,1斤培养料里面只需要用7厘钱。”

尹研究员插话道:“没有说一定要白糖吧?糖的作用应该是补充碳源,我估计更便宜的古巴糖应该也行。”

古巴糖提纯之后也能成为白糖。

唐研究员怕这个‘糖’在其中起一些特殊的作用,“具体要用什么糖,我要写信去上海问一下。”

李子敬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发电报吧,电报更快。”打长途太贵了,有些奢侈。

唐研究员笑嘻嘻道:“我找单位报销有点麻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