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9章 最不该说这话的人(1 / 1)门下三千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林无攸被劫走?

刘懿菲有点听不懂中文。

“……在芒果卫视吗?”

金秘书解释时也略感古怪。

“是,BOSS被杨兰小姐拉去采访了。”

刘懿菲更迷糊:“杨兰又从哪儿冒出来的?”

“这话说起来便长了……”

半小时前,林无攸随着人流离场,准备去后台接刘懿菲,走到一半的时候,忽然被杨兰堵个正着。

她穿着那件主持晚会的蓝色曳地长裙,宽大的裙摆将狭窄的去路堵得严严实实。

“杨小姐,您有事吗?”林无攸不得不发声。

“林导,这是我第五次向您发出邀请,”杨兰笑得很勉强,“《杨兰访谈》没有那么见不得光,您究竟为什么一直拒绝?”

“……”

林无攸目移。

要谈起他与杨兰的恩怨,必然逃不开一个人物——冯晓刚。

大概在林无攸第一次拿金棕榈后,冯晓刚便借花献佛,以当时很出名的《杨兰访谈》的嘉宾名额讨好林无攸。

当时的林无攸由于工作繁忙,婉言拒绝;当时的杨兰可惜却也没那么可惜。

在她看来,一位初出茅庐的新人导演后面还有许多路要走,他早晚有天会坐在《杨兰访谈》的演播室内。

然后,这位新人导演便一飞冲天,杨兰也从“不紧不慢地等待”到“试探性地发出邀请函”再到“正常地发出邀请函”再之后是“急迫地发出邀请”,最后是当面堵人、发出“绝望的邀请函”。

想她杨兰纵横访谈圈多少年,第一次有她三邀四请都请不到的人物。

但越是请不来,越是能触发她蓬勃的战斗欲。‘

全国大大小小的访谈节目数不胜数,但他们都请不到林无攸,唯有她杨兰将人请到节目中来。

什么叫荣耀?这就叫荣耀!

“林导,前尘往事一概不论,请您一定要答应我本次的邀请。”

林无攸感受到杨兰本人的好意,但他这次也不得不拒绝。

“杨小姐,我的时间很紧,午夜便要坐飞机回洛杉矶,《加勒比海盗3》的剧组还在等我进行开机仪式。”

杨兰不依不饶:“我可以带着摄像小组去洛杉矶采访你。”

林无攸:“我恐怕迪士尼不会允许。”

杨兰沉默。

林无攸无奈摊手。

“如果您没有别的事情,请允许我先行通过。”

杨兰没有动弹。

蓝色的裙摆仍然将走廊堵得严严实实。

两人的争执引来了其他明星们的瞩目,林无攸不想当被议论的焦点,再一次开口:

“杨小姐,我真要离开了,请您让路——”

“我现在就可以采访你。”杨兰堪称粗暴地截断话茬。

对上林无攸困惑的目光,杨兰斩钉截铁地重复:“现在距离你上飞机还有一段时间,在你赶去机场之前,我能采访您多少内容便算多少。您只需要坐下来接受采访,剩下的事情全由我来搞定。”

林无攸:“你打算在哪里采访我?这里可没有你用惯手的摄像小组。”

杨兰毫不犹豫:“我来芒果卫视借,只需要一个演播厅、几台摄像机、两台收音麦克,一切皆能搞定。”

对上杨兰坚定的目光,林无攸静默片刻。

“如果再问台本的问题,便显得我稍有不识趣。”

杨兰微微一笑。

“所以,您愿意接受这份临时性的采访邀请吗?让本次的《杨兰访谈》在特殊的情况下以特殊的形式完成。”

“我想不出任何拒绝的原因。”林无攸同样微微一笑。

租借芒果卫视内部的演播厅很简单,租借他们的摄像小组也很简单,毕竟采访者与被采访者都非寻常人。

若非由于《杨兰访谈录》惯例将录制现场设置为类似封闭的私人会所,没有观众参与其中,只有主持人与嘉宾进行互动,否则一定会有大量的明星愿意成为本次访谈的观众。

芒果卫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安排好一切,甚至还找来化妆师替林无攸上妆,杨兰换成方便行动的西服套装,来回沟通摄像部门与录像部门,还抽空给林无攸出了个简单的台本。

非常简单的台本,简单到仅有几个基础性的问题。

林无攸并不嫌弃,在花费45分钟准备的情况下,杨兰的处理速度堪称神速。

一小时后,经历了两轮调试与林无攸专业化的打光调节,本期《杨兰访谈》正式开始录制。

“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杨兰访谈录》。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林无攸导演,与我们一起分享他的故事与见解,相信他的经历与观念会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启示和思考。”

杨兰依照惯例见完开场白,直接切入第一个话题。

“林导是怎么走上拍摄之路的?从小便对电影或摄像机感兴趣吗?”

这是在台本上的问题,也是个不出格的问题,林无攸也不觉得有需要隐瞒的地方,直接坦率回答。

“走上拍摄之路的原因很简单。”

“哦?”杨兰故作好奇,“愿闻其详。”

“我考上了电影学院。”

杨兰在还等着听后话,或许是完成了从小的梦想,又或许是收获了新目标,总之应该会是相当励志且鼓舞人心的话。

“没有后续了,理由就这么简单,”林无攸重复,“因为考上了电影学院,所以走上拍摄之路,我一开始对摄像机没有太多特殊性的感情,只将其视作用来留住‘那一瞬间’的工具。”

“……”

这一刻,曾经做过的背景调查终于从杨兰脑海中浮现,朱君在《艺术人生》的惨败历历在目,完全被林无攸的不走寻常路反杀。

杨兰深呼吸一口,立刻调整后续的采访方向。

“您喜欢投资吗?平日的投资习惯是什么?”

林无攸:“唯一的投资习惯是不投资。”

杨兰:“怎么看待YouTube的大获成功?谷歌为此砸了20亿美元。”

“YouTube的成功是种基于时代特性的成功;谷歌早晚会发现他们做了笔无比划算的生意,YouTube会给谷歌带来上千倍的回报。”

杨兰:“有考虑在国内布局商业帝国吗?”

“完全没有,仍然以拍电影作为后续目标,我是个尽职尽责的导演。”

“……”

杨兰对天发誓,她已经在很努力地挑起问题,并企图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方式走进林无攸内心,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与观点。

比起常规性的采访,人们肯定更愿意看见一位世界大导演、百亿富豪的成功心得,知道他究竟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但林无攸好似那个铜墙铁壁,岿然不动。

重新梳理采访思路,她再换个切入点,不信无法从林无攸口中探听到些许有价值的讯息。

她的尝试是成功的,接下来的切入点吊起林无攸的谈兴,却让杨兰五味杂陈。

“我看过您与六台合作拍摄的纪录片——《林无攸对好莱坞》。这也让很多人对大洋彼岸的风土人情产生了向往,对于这些人您有什么建议吗?”

林无攸斟酌下:“我的建议是,别把纪录片上的事情当真。”

杨兰又是一脸问号。

林无攸解释:“纪录片不会进行美化,但镜头的魅力在于,在某些特定的视角下,它会掩盖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

“比如说……”

林无攸:”你们看到的是,所有人都跟我友好相处,实际的真相是,他们如果敢无理由地跟我对着干会被立刻开除,后面有上百人愿意接下这个空缺。我不是他们的合作伙伴,我是他们的BOSS,我会给他们的账单付钱,我会给他们的简历增光。”

“你只有足够强大才能得到尊敬,而那些纪录片极大地规避掉这一部分,使我显得过分和蔼可亲。”

他也草草瞄过六台出品的纪录片,那位导演真该去《意林》任职,杂志社会比六台更适合他,避重就轻到了一定地步。

东亚社会还是习惯低调与谦虚,太过锋芒毕露的话不适合在电视上播放,杨兰提醒他注意这点。

林无攸浑然不在乎。

“这是实话。”

杨兰定定地看着他,忽然捕捉到一点大新闻的味道。

比起常规性的采访,人们肯定更愿意看见一位世界大导演、百亿富豪的成功心得,知道他究竟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或许人们未曾成功,单纯因为他们看事情的角度不同。

杨兰顺势询问:“看来林导有自身的理解,愿不愿意给观众们分享下?”

林无攸说:“你听过‘绩优主义’么?社会地位和奖励应当基于个人能力与成就,而非出身、财富或其他非个人因素。”

“听上去很有道理,”杨兰点头。

林无攸轻笑:“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绩优主义表现得非常明显,以表现和成绩作为主要评判标准,无论是奖学金平定还是学生评优评选,全部都看学业成绩。在这样赤裸的竞争制度下,谦虚难道不是最无用的东西吗?偏生我们主流文化又是鼓励学生谦虚。”

“听上去也有道理。”杨兰继续点头,“那您反对绩优主义吗?”

“不,我将其视作‘一面警钟’,”林无攸放缓语速,似是一字一句地斟酌,“绩优主义看似公平的成功会造成一群精英的傲慢。”

“……什么?”杨兰生出些不详的预感。

林无攸指了指自己:“就比如说我,绩优主义会让我深信其成功是自身努力的结果,忘记这些帮助我的时机与运气多么重要,轻视那些比我不幸和缺乏资格的人。”

“……”

杨兰斟酌再斟酌,也没有斟酌出合适的回复。

任何人说出这句话都显得格外有道理,偏生这话从林无攸嘴里说出。

“林导,您与国内顶尖大导们几乎同时朝商业大片的方向发力,对吧?”

“对。”

“在您闯荡好莱坞的时候,也有华人导演在好莱坞奋斗,对吧?”

“对。”

“那我请问,这些大导演的失败也全都由于时机不合适吗?明明您比他们起步要晚,起点也要更弱,可在同样机遇的情况下,只有您走到了今天,您认为这也因为‘好’时机吗?”杨兰问出这话时那叫个无语。

林无攸察觉出些许不对劲,可现在改口又太晚了,只能继续硬着头皮回答。

“……或许。”

杨兰放弃挣扎,她直接朝着摄像机开口。

“观众朋友们,现在一个最不应该谦虚的导演在我面前说出了最谦虚的话,我现在真好奇究竟是谁在说林导恃才傲物。”

之后的采访偶有爆点,但终究不如这场莫名中止的“对绩优主义”的讨论。

采访结束,杨兰与林无攸告别。

杨兰微笑:“林导很您对话真愉快,希望下次还能采访到您。”

自觉全身都被扒光的林无攸笑得很勉强,“……有缘再回。”

——他会保证两人绝无任何缘分。

这场突如其来的采访打乱原定计划,只给林无攸剩下些当面道别的时间。

两人定好邮箱联络,林无攸便火速赶往国际机场,再坐上十几个小时飞机抵达洛杉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