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丰富的养羊人能通过抚摸羊的腹部以及观察母羊的行为来判断它怀了几只羊羔。
陈舟在农村时虽没少接触羊,却不具备老养羊人那样丰富的经验。
……
临近分娩,母山羊带着膨大的肚子,走起路来非常迟缓。
可能是被饲养的时间太久,加上经常吃陈舟投喂的盐,在这个敏感的节骨眼,它对人类接近并未表现出抗拒之意。
贴近母山羊,一手抓住它的犄角,另一只手贴在母山羊温暖的肚皮上。
陈舟感觉自己很像那些明明不知道怎么挑西瓜,却还要故作模样用手指关节敲击西瓜,侧耳倾听声音的买瓜人。
这种无用的举动除了让行家在心底暗暗发笑和蒙骗自己外,没有任何作用。
摸来摸去,他只能肯定母山羊确实怀上了羊羔,而且过不了几天就要下羔子了。
至于其它情况,他只能凭着“直觉”判断——这次大概率要下双胞胎。
而这个判断的依据是“母山羊的肚子实在太大了”。
……
在提子与老鼠之后,“财产”又一次要迎来自我繁殖。
高兴之余,陈舟也在犹豫,是否要将母山羊暂时转移到窑洞门口,拴在平台上或是拴在木屋附近。
羊分娩时如果胎位不正导致难产,死亡的概率是很高的。
轻则憋死小羊羔,若是严重了,还会牵联母山羊,造成母子双亡的悲惨结局。
提子和母老鼠都是在窑洞中完成分娩的。
提子的分娩过程陈舟一直看在眼里,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帮助。
母老鼠他没有太过关注,因为他相信野生老鼠的繁衍能力。
作为“四害”的一份子,老鼠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是最不需要怀疑的。
当年浩浩荡荡的消杀四害活动,后世各种各样的老鼠药、老鼠粘、老鼠夹和老鼠笼都没能完成的任务,足以证明老鼠这种动物在进化道路方面的优异表现。
和它并列进四害中的苍蝇、蚊子和蟑螂同样是“打不死”“杀不尽”的生物。
要是山羊能有这些祸害一半的繁殖能力和生命力,陈舟做梦都能笑醒。
不过既然山羊不具备四害的素质,为了确保分娩顺利,他还是得麻烦一下自己,将母山羊带到窑洞,好生看管。
这不仅是为了照顾母山羊和小羊羔,陈舟也有自己的小九九。
大半年没喝过羊奶,他又怀念起那股略带膻味的奶香了。
硝石冰窖已经列入日程,以后说不定能在旱季弄上几杯消暑的冷饮,那生活得多美。
……
做好将母山羊带回窑洞门口的打算,陈舟没有第一时间行动,而是领着来福顺着山腰向东,又看了看平台。
此次心血来潮往这边闲逛,他本来没指望能有什么收获。
不曾想,刚越过遮挡视线的山脊就看到一大群野山羊在平台下方的斜坡上进食。
已记不清上一次见到它们是什么时候,陈舟的视线死死地黏在了羊群中几只刚出生没几天的小羊羔身上,在它们不远处是奶水充足的母山羊,馋得他直流口水。
要是能抓到这几对母子,他心心念念的畜牧业可就成型一大半了。
更别说还有随羊羔附赠的“羊奶自由”,奶茶随便喝,还能自制奶豆腐、奶皮子和黄油。
这哪是山羊,这就是会移动的宝库呀!
从前总有更重要的事需要处理,不将精力集中在捕捉山羊主要是因为腾不出时间,羊群的诱惑力较低也是部分原因。
半大羊羔或是成年羊需要用很长时间驯化,捉到以后若不拴起来,撒开手就跑得无影无踪。
拴起来又要定时给它们喂盐,喂水。
一两只羊还好说,真抓个十多只,这一天别的活都不用干了,就给羊拎水吧。
若是把羊栓到河边,或是在雨季捉到山羊,拎水这事能省,又要给羊找避雨的地方,省得它们淋雨后感冒着凉,想想都麻烦。
在陈舟心里,最理想的捕捉对象就是哺乳期的母羊和小羊羔。
小羊跟着母亲行动,不用特意加以束缚,一驯化就能驯化俩。
而且小羊羔出生没几天,还未跟着羊群养成警惕、向往自由的性子,驯化起来比较容易。
更不要说母山羊还能产奶,亦是羊群繁殖的重要力量,没有它们,抓再多公羊都没用。
因此看到满地乱跑的小羊羔和母山羊那一瞬间,陈舟立刻就坚定了捕捉它们的决心,并准备在9月30日当晚付诸行动。
……
杀羊容易活捉难。
没有麻醉枪的情况下,想活捉野山羊基本只有四种方法——陷阱、诱捕、围栏、套杆。
用陷阱捉羊陈舟此前已经试过了。
但他使用的只有绳套,而且进入雨季后基本没再维护和重新布置绳套,之前布置的绳套全都失去了效果。
此次捕羊,他还是想以陷阱为主,辅以诱捕,实在不行再制作捕羊杆或者套网——
现在有了藤编指南,在编网或绳结方面,他很有底气。
至于围栏捕羊,那需要费大量时间在山上圈起一块只能进不能出的围栏,还要将羊驱赶进围栏内,陈舟不认为凭他自己有那种本事,就算加上来福也不行。
……
返回窑洞准备布置陷阱工具时,他顺便带上了母山羊,公山羊可能是担心老婆,远远地跟在了后面。
走在前面,陈舟不时回过头望望公山羊,想着回家以后一定要把这俩家伙都拴起来。
平台下面长着一大片庄稼,可经不起这两个货祸害,更别说山坡另一边的空地上还种着许多棵秋白杏,要是被羊啃了,非得把他给心疼死。
……
天公作美,顺顺利利地回到窑洞,始终没下雨。
天穹中甚至罕见地露出了星星与月光,风也停歇,岛屿比以往宁静得多。
拴好母山羊,又抓住公山羊拴在远离田地的森林边缘,
点亮油灯,陈舟准备着他的捕羊设备。
他的初步计划是先布置几个简单的绳套陷阱,然后再费时间制造一个活捕笼,在笼子里放点大粒盐引诱山羊进笼。
家中可用于制造活捕笼的木材有不少。
它们大多是铺地板剩下的不合格木板,用手锯处理一下就能使用了。
但陈舟不想浪费宝贵的钉子,他希望能使用绳结加固来取代钉子。
然而虽然拥有一本足够详细的藤编教材,到目前为止,他却还未一步步阅读实践,因此用绳结捆绑制造活捕笼,还要现学现用,需要费更多时间。
……按陈舟对羊群的了解。
入夜前,那群狡猾的畜生就会离开平台,往山的另一边去,直到太阳升起时才会回来。
夜晚是布置陷阱的绝佳时机。
挑灯夜读,本着“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精神,陈舟迅速学习了几个简单的编结技巧,并试着实践了一下,结果很令人满意,确实比他常用的活结死结好使。
感觉自己已经将绳结技巧牢牢地记在了脑海中,陈舟拿起登山包,带上用于引诱野山羊的盐,又装了一些吃剩的榛子皮和松子壳——
这些富含营养的坚果备受山羊喜爱,尤其是炒熟后的松子,即使只剩一层壳也散发着一股松油的香气,对山羊来说可能比盐粒还有诱惑力。
其实如果有玉米粒的话,捕羊更方便。
以陈舟对羊的了解来看,玉米粒对羊的吸引力是极强的。
羊吃玉米粒基本不分饥饱,他在村里没少听说有人家的羊偷吃玉米粒被撑死,在引诱山羊方面,玉米粒更是效果拔群。
可惜岛上没有玉米,不然别说当捉羊诱饵,就是自己烤玉米,蒸玉米吃,或是制成饵料钓鱼也是极好的。
将几大团麻绳和裁剪的帆布条塞进登山包,把手斧别在腰间,扛起准备好的木板,另一只手拎油灯。
招呼来福一声,陈舟直接出发。
……
之所以不在窑洞内制造好活捕笼再带到布置陷阱处是因为陈舟觉得这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制造好的活捕笼体积庞大,撑死了也只能带两个,还会严重影响行进速度,不如直接扛原材料。
同时陈舟还带了手斧,到地方材料如果不够用还能就地取材,劈砍削剪一些树枝木棍用。
……
连夜赶路,待月升正中,陈舟也抵达了羊群曾歇脚的位置。
这里遍地羊粪,隐约还散发着山羊的膻味儿。
放下木板,沿山坡徘徊寻找下套子和布设活捕笼位置的过程中,在油灯的照耀下,陈舟看到许多未干的粪便。
其中多数呈粒状,表示排便者身体健康。
也有一些不成形的粪便,说明排便者近期肠胃不适,或是吃的草含水量过多,稍微拉稀。
在众多发黑发褐的粪便中,有一些很显眼的明黄色小屎条,它们是吃奶阶段的小羊羔拉出来的。
只有在母山羊奶水过于浓稠,营养含量高的情况下小羊羔才会排出这种粪便。
……
从小羊羔的粪便分布范围可以大致了解母山羊具体在哪里活动。
用石块在地上划出几个合适的位置,回到木板旁,拎着油灯照亮周围,陈舟默默计算着这些材料能做几个活捕笼。
此次前来他拢共扛了九块板子,按他之前的估算,这些板子勉强能做两个活捕笼的框架。
至于框架周围的墙体,则需要砍粗木棍补充。
再次计算,在脑海中勾勒出活捕笼的大致轮廓和所需木板的长度,陈舟不敢耽搁,直接拔出手斧开始干活。
并未应用现代弹簧机括,原始活捕笼的结构并不复杂,主要使用拉线式触发机制。
只要进入笼内的动物拉动连接食物诱饵的细绳,就会使门关闭。
对陈舟来说,这种触发机制最简单实用,也是他唯一能制成的活捕笼。
……
在山腰附近寻找了几棵孤零零的树木,抡起斧子将其砍倒,削掉树枝上的细枝,将其制成长度合适的木棍后批量运回木板堆旁。
准备好材料,将一根约有两米长的“y”形木棍插在地上,把油灯挂在上面充当简易照明工具,就在这群星闪烁的孤岛山坡上,陈舟开始制作他人生中的第一个活捕笼。
活捕笼这种陷阱,对付小体型动物通常比较好用。
特别是捕捉松鼠、蜜獾、猫、鼠这一类体型不大不小又贪吃的动物时能有奇效。
面对体型较大的牛羊时,活捕笼便会受材料所限,产生易使猎物脱逃的问题。
如果是钢铁焊成的活捕笼还好,东北虎都困得住,而木质活捕笼很难承受内部动物的奋力挣扎。
陈舟制造活捕笼的时候,最担心的也是牢固性问题。
这里毕竟是羊群活动的区域,如果母山羊或是羊群的其它成员被困在木笼子中,羊群中的头羊或大公羊对活捕笼发动攻击也不是没可能的事。
为了避免煮熟的鸭子从锅里飞出去,陈舟几乎用上了自己带来的所有索具和帆布条,把活捕笼捆绑的那叫一个固若金汤。
就连笼子六面的“墙壁”都用了更多木棍,主打一个加量不加价。
务必要让贪吃的山羊进得来,出不去。
……
制造第一个活捕笼时,因经验不足浪费了不少时间。
到制造第二个活捕笼时,陈舟便游刃有余,速度快了不少。
两个笼子都制造完,已经接近凌晨。
此时的夜晚最为黑暗,油灯中充盈的灯油也消耗了大半,光线黯淡。
荒山野岭,又起了风,空气中隐隐有水珠出现。
抬起头仰望天空,陈舟发现不知何时天空中的月光和星辰都被云遮挡住了,油灯照亮的范围内只有他和刚制造好的第二个活捕笼。
远处嗒嗒响的,马蹄一样的是来福跑动发出的声音,也不知它又在追逐什么。
地上还剩一堆用剩下的长度不合格的木棍,登山包中有几十根帆布条。
不想浪费这些材料,在羊群到来之前,陈舟又制作了一个小型活捕笼,把最后一把粗盐粒和几个松子壳都放了进去,期盼着这个小笼子能为他捕捉一头小羊羔。
……
天微微亮,他收拾起遗留在地上的工具,沿羊群离去的小径布下了几个圈套陷阱。
待圈套陷阱布置好,空中已落下细雨。
出门时未穿皮蓑衣也没戴大檐帽,害怕雨越下越大把自己淋湿,进而导致感冒,来不及瞭望野山羊的来路,带着玩了一整夜,已经尽兴的来福,陈舟离开了这里。
……
回到窑洞时雨还没下大,甚至没把衣服淋透。
进入卧室,少了风的吹拂,一股迟来的疲惫顿时涌上来——他可是熬了整整一夜没睡。
在外不停受风吹,又始终没停止思考和工作,没觉得多困。
回到家以后,陈舟才发觉腹内空空,饿得不行。
刚才还很清醒的脑袋又乱得成了浆糊,浑浑噩噩的,还微微疼痛,再加上衣服又湿又潮,搞得他难受极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