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真·长生天
探春走了。
贾府众人按礼制前往相送,但由于探春是以宗室身份出的嫁,贾家众人按规矩只能站在远处,说是送了一送,实际上连探春的面都没见着。
回到荣禧堂,贾母落泪。
言称是自己将探丫头送入了火坑。
事实也确实如此。
但却无人敢说。
一大家子围在贾母身旁,安慰着贾母。
王熙凤说道,是三姑娘自己的命,如何能怨得了老太太。
王夫人亦是眼含泪光,言道,此时她这个做娘的最是伤心不过了,奈何探丫头没有福分,怨不得旁人。
宝玉缩在王夫人身后,他心中其实对三妹妹远嫁颇有些不满,但因事先被王夫人警告过了,此时便不敢多说什么。
这时,众人突然发现好像缺了点什么。
赵姨娘和贾环怎么没来?
贾母大怒,骂赵姨娘是个没心肝的,探春出嫁了都见不到人影,命人去将赵姨娘找过来罚跪。
彼时,探春和亲的车队正行至街口。
忽听有人喊道:“女儿啊!”
探春听声音熟悉,撩开车帘的一角,见街口边上正站着两人,不正是赵姨娘和贾环。
贾环脸上还敷着药呢!
探春不由得为二人担心起来,看样子,他们是偷跑出来的,回去后还不知要受怎样的责罚呢。
车队滚滚前行,不一会儿,探春就彻底失去了赵姨娘和贾环的身影。
车队一直行到码头,上了船,各种物品也都搬了上去。
探春被单独请到中间的一艘大船上,那有专门安排给她的房间,供其居住。
探春在侍书的搀扶下走了进去,就在这时,外面突然响起整齐划一的脚步声,却见一大队着甲士兵登上了船,数量约有五十人左右,每人身穿鱼鳞甲,背弓胯刀,还带有连发手弩。
船上陪同的宦官大惊,上前问道:
“你们是什么人?”
探春亦惊,小心的望着外面。
好在这时,阴郦走上了船,言道:
“公公勿惊,此乃淮阴侯派遣士兵,为保护和亲之事而来。”
……
淮州。
第二次科考于今日正式开始,考生们陆续入场,顺利举行。
由于对人才的稀缺,方永没有限制名额。
也就是说,只要具备一定的才华,即使名次再低也依旧可以录取。
当然,考虑到名次太低的话看起来有些不好看,方永规定每座城市200名以内的记录排名,为甲科;200名以外的不记名次,为乙科。
与此同时,商队运送的八千匹战马也顺利抵达徐州。
此次运马耗时更长,过程也更为曲折。
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山西和直隶的战乱让商队的行运路线出现了问题,最后不得不选择从泽州绕路通行,但好在最后有惊无险,除去因各种原因死去的战马,此次剩余的战马数量为7684匹,
正好徐州城外地势平坦开阔,适合养马。方永便早命人在徐州外建造了四个大型军马场,每个马场都足以容纳四千到五千匹战马,即便将来有了更多的马匹也足以容纳饲养。
这期间还出了一点小问题,那就是养马的马夫不够。
不要小看马夫这个低贱的职业,这还是个技术活,没有一定的经验干不了。
马匹的饲养、清理都是很复杂的工作,而且还伴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被马踢上一脚,身体不好的人甚至有可能直接伤残。
再加上方永所在的是南方地区,养马的人不多,因此马夫的数量就更少了。
为此,方永专门提高了马夫的待遇,并鼓励那些熟练的马夫收学徒,每教导出一名合格的学徒就给予一定的奖励。在这样的政策下,马夫的数量大大增加,虽然新收的学徒不如老马夫熟练,但简单维持住马场运行还是可以的。
薛三回来后,给吴元带来了一封来自草原的信。
是吴元的挚友,李昊所写。
吴元看过信后,被里面的内容震惊,不敢耽搁,立刻去找了方永。
“元皓何事,如此急切?”
方永问道。
吴元拿出信件,交给方永。
“将军请看。”
方永查看起来。
信中如是写道:
元皓兄亲启:
自昔年分袂,星霜屡易,暌违已久。今闻兄台得遇明主,弟虽僻居朔漠,亦为兄庆。
沧海桑田,弟远走北地,已五十年春秋,弟心中已难忆家乡之貌,然犹记金銮之耻。是今遥望中原,见大熙气数将尽,烽燧蔽野,豺狼当道,正值英雄逐鹿之机。
今我主雄霸草原;淮阴侯虎踞南地,皆可称当世之英雄。若我二者联合,天下唾手可得也!
我主世居草原,无意入主中夏。
只求淮阴侯相助收复辽东故土,如此便愿歃血为盟,尊淮阴侯为长。届时草原铁骑与江淮舟师并进,中原之地皆可为淮阴侯橐中之物矣。
如此两利之道,伏惟兄垂察。只恐淮阴侯顾及夷夏之防,不愿联合,还请兄鼎力劝之。
朔风凛冽,帛短情长;临楮神驰,不尽所怀。
弟仲昊谨拜。
方永一字不差的看完信件,沉思片刻,问吴元道:
“元皓,你怎么看?”
吴元毫不犹豫,言道:
“蛮夷狡诈,无信无义,草原铁骑或可助将军统一天下,然夷夏之防断不可弃也!”
方永点头,想了想问道:
“元皓,你认为何为夷,何为夏呢?”
吴元回答道:“夷者,四方之异族也;夏者,中原之华夏也。夷夏之别,在于礼乐文明,夏有礼乐,夷则无之。”
方永道:“既如此,若吾传华夏礼乐文明于夷,可否化夷为夏?”
吴元有些迟疑。
“这……此历代皆有之,然夷者天性桀骜,狼子野心,难以教化。”
方永闻言看了看自己的面板。
天赋:养殖(精通)】
进度:6/100】
效用:蓄养得丰,禽畜无病,双倍繁衍。】
现在谁才是长生天?
方永自信的笑道:
“无妨,天下万民皆乃吾之子民,岂可厚此而薄彼,我愿教化夷民,使之归夏。”
吴元闻言,拜道:“将军有此大志,我自当竭力辅佐,以成将军之志。”
说罢,吴元又有些不放心的道:“只是,与草原联合之事,还请将军慎之又慎,以防……”
方永直接打断吴元,道:“元皓,你误会了,我不会和草原联合的。”
吴元一愣,看向方永。
方永道:“我只是单纯的可怜草原上的百姓,想教化他们懂得华夏的礼乐。”
吴元:“……将军仁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