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1章 ,科考黑幕(1 / 1)雨是苍天在哭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1章 ,科考黑幕

三月初一,科考放榜之日。

这是初榜,仅是当地的考生排名。

因为方永用甲乙区分排名,所以该榜又被称为甲乙榜。

甲乙榜后还有第二次考试。

在各城市中名列前茅的考生将会被组织前往淮州参加最终考试,分出状元榜眼之列。

其一路上的吃穿住行都将由方永包揽,这一举动让方永在读书人心中取得了十分不错的名声。

当然,即便无法参加第二次考试,只要登上了甲乙榜就可以做官了。

其中甲榜,即每座城市的前200名,可以做各种基础官吏,如典吏,巡检,军中教习等。

后边的乙榜也可以做官,不过职位更低,一般会被下放到乡镇,任职屯中教习,乡镇文书,统计官,库房官等职位。

这些官职并不入流,手中也基本没什么权力,唯一的好处在于吃上了一份“皇粮”,旱涝保收,对普通人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此时,宋云紧盯着刚刚放出来的榜单,一点一点的查找着自己的名字。

1、2、3……199、200。

不可能,怎么可能没有呢,明明上次自己还排100名的!

宋云无法相信。

兴许是看漏掉了。

宋云抱着最后一丝希望从头又看了一遍,寻找着自己的名字,200个名字,一个一个寻找……依旧没有。

其实原因很简单。

上次科考时方永还只是初据淮州等地,很多有才华的读书人还在选择观望,并没有选择下场参考。参考的大部分都是一些落魄书生,因此宋云这样的还可以排列第100名。

而现在,方永仅用一年时间便占据了苏州和徽州全境,朝廷完全无法阻拦,其势已成,那些读书人见状自然也就纷纷下场。

然而宋云对此却不愿相信。

他颤抖着身体往乙榜看去,和甲榜相比,乙榜上的名字更多,字写的也更小。

宋云打眼望去,一眼便在第二行看到了自己的名字籍贯。

这时,旁边一个少年突然传来欢呼。

“找到了,我中了!”

宋云瞳孔一缩:“是他!”

之前那个卖字的少年,连蕨字都不会写的少年!

我满腹经纶,竟和他在同一个榜单?

宋云两眼一黑,加之多天饥饿,直接倒地晕了过去。

很快,宋云被发榜的工作人员抬到了医药堂。

这是方永之前成立的官营医疗组织,最开始是为了应对缮国公虐伤百姓的事件,后来缮国公死后,医药堂并没有废除,而是被方永大力发展,在多地开设,慢慢演变成了平民百姓治疗疾病的场所。

宋云被送到医药堂后,医药堂的医师为其诊断,然后很快得出结论。

此人是腹中饥饿所致!

这一结论得出后,使得医药堂中的人们十分好奇。

无论是在场的医师还是得病的百姓都十分不解,如今在淮阴侯治下,不说人人大富大贵吧,但至少不至于有饿肚子的情况出现,这人有手有脚的,怎么会落到这般田地?

是不是诊断错了?

其他医师不信邪也过来诊断,希望可以从宋云身上诊断出一些病来,最终他们失望了,真是饿的。

医药堂此时正好有些早上剩下的锅底粥,就是煮粥时糊在锅底的那些米渣,如今不缺粮,他们这些医师大小也算个官,就没吃这些糊粥。

如今正好,兑点水,搅散了,给这人吃吧。

很快,吃了粥,宋云渐渐醒了过来。

回味口中,只觉香浓中带着一丝丝苦涩,苦涩中带着一丝丝微甜,遂问周围医师,刚刚给他吃的是什么?

医师们不知从何说起,周围的病人们更是掩嘴偷笑。

这时,一名来看病的商贩笑着道:

“乃是墨云汤!”

宋云不解道:“从未听闻,何为墨云汤?”

商贩道:“其色如墨,香醇极厚,初尝微苦,回味甘甜,乃是忆苦思甜汤,又名墨云汤也!”

宋云喜道:“好汤,好汤!”众人皆笑。

宋云不解其故。

商贩又打趣着道:“这墨云汤以年份区分,公子刚刚喝的只是几天结成的墨云,乃是下品,有积年之墨云,其厚如手背,黑如徽墨,放入水中,熬煮三日不散,才是上品墨云也!”

宋云听了,直言受教,心想等自己以后做了大官,定要尝尝这上品的墨云汤是何等滋味。

当下起身,决定告辞,看了看周围的医师,有心道谢,然又想着巫医乐师皆乃下品之人,遂离开。

之后,宋云马不停蹄的去了府衙,大敲鸣冤鼓,状告科考黑幕。

状告很快受理。

甚至直达天听,一路送到了方永手里。

方永对此不敢不重视。

此次主持科考的官员依旧是贾雨村,方永立刻派人前往检查。

按理来说,贾雨村应该不至于那么蠢,创业未半而中道贪污……

但不管怎么说,这种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还是查一查稳妥一点。

很快,方永拿到了宋云的考卷。

只见其满卷的之乎者也,引申论义,方永试图从里面找出一点有用的东西,然而最终却是一点都没有。

自己给出的题目是,如今百姓攒下钱财后,不敢费,而是藏于家中,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宋云引经据典了半天,最终说什么藏富于民乃是好事,任其发展便好。

好好好,大巧不工,真是高论。

这种考卷竟然都被贾雨村放到了乙榜,真不知其除了识字还有什么用?

对此,贾雨村解释说,宋云虽然没什么实干之才,但是文笔还可以,字也写的不错,若是放在军屯做一教习应该可以担任,因此才被录取。

……

很快,宋云的诉状被退了回来。

黑幕,有黑幕,淮阴的天太黑了,比墨云汤还黑!

宋云仰天长啸,吟诗一首:

《淮州愤

淮州科场黯无边,舞弊营私秽态绵。

劣竖皆能跻贵第,贤良诉状竟虚传。

庸驽之辈凭权进,权贵相偎恶孽延。

良骥难奔嗟世路,贤才淹蹇叹流年。

吟罢,见无人理会,宋云神色更加郁郁。

心中暗暗发誓:

“等着吧,我去投奔大熙,失我这等良才,定要尔等追悔莫及!”

宋云的离开没有引起任何人的关注,和宋云同科的,有一名叫杜麦的少年,因为言之有物在此次科考中名列乙榜,得到了官职。

尽管杜麦连字都写不全,尽管杜麦今年才刚刚十五岁,但他写的意见却被直接送到了方永的案桌上。

“百姓不敢钱,是因为靠老天爷吃饭,粮食的价格总是改变,因此大家心里没底,这才把钱都存起来,留着以后使用。如果将军大人能给大家的粮食开出一个稳定的价格,那大家心里就有底了……”

短短几句话,没有引用任何经典,甚至都没有写满稿纸。

但是却直指问题核心。

方永记住了杜麦的名字。

杜麦的名次排的很低,连甲榜都没进,之所以这样是为了保护少年,免得被读书人抵触。

现在还不是动儒学的时候。

三月三日,和亲的船只驶入了淮州,同行到来的还有负责册封的官员。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