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4章 不留遗憾(1 / 1)来点猪头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宝庆公主虽然现在看起来比较受老朱的重视,不过基本上也不大可能留在西宫。

等到老朱给朱文垚洗完脸、洗完手,也该准备开饭了。

“二叔过几天就要回老家了,这一次就不让他回京了。”朱允熥好整以暇的开口说道,“祖父,要不然您抽个时间回老家一趟?”

老朱有些心动了,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岁数的提升,老朱也不得不考虑寿数的事情,哪怕现在的他身体还非常好。

但是到底已经七十一了,这个岁数对于不少老人家来说,也都是要考虑落叶归根之类的事情。

更何况到了老朱这个岁数,儿子们现在全都不在身边,前两年还可以一年见一回。

现在就不一样了,朱允熥这个新皇登基,现在不要说一年见儿子们一回了,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三年都见不到儿子们。

就比如说朱樉,这还是犯了事回老家呢,这都要绕道、不能直接经过应天府,这看似是非常无情的做法。

但是老朱坚决要求这么做,因为他和朱允熥一旦开了不好的头,后世的子孙可能就有样学样,这时候就是真正的天家无私情了。

“咱是好些年没回去了。”老朱心动了,感慨说道,“也好些年没给咱爹娘上坟了,他们说不定要怨我不孝了。”

现在都说父母在不远游,遇到了一些节日等,该祭祖的还是需要祭祖。

可是这么些年,老朱回凤阳的次数屈指可数。在朱标去世后,老朱更是一次老家都没有回去过。

朱允熥就开口说道,“祖父无非就是担心文垚,我想着要是走慢一点的话,他也不至于劳累。老家和应天府离的也不远,气候也差不多,不至于让他难受。”

老朱现在想回老家,但是不能回去,无非就是放不下朱文垚,这一点其实大家也都是心里清楚。

老朱回去的话就没人带孩子,朱允熥和徐妙锦肯定搞定不了朱文垚。而老朱最近这两三年眼里全都是他的大重孙,走哪都是要带在身边的。

徐妙锦也跟着说道,“皇祖父,孙媳倒觉得陛下说的有道理。只要走慢一些就行,现在天气也暖和,适合出去走走看看。”

孙子支持、孙媳也支持,这无疑更加让老朱心动了。回乡祭祖的诱惑,看看儿子的动力,也包括是真的想要回老家一趟。

虽然他是大明的开国皇帝,可是很多的事情身不由己。而且现在是带着重孙,但是很多时候老人也会考虑小辈的一些心情。

霸道如老朱,有些时候也会担心朱允熥和徐妙锦担心他带不好孩子。

至于徐妙锦支持老朱这么做,不只是因为季节合适,这也是孝道,同样也是在证明朱文垚的地位等。

虽然以朱文垚的地位,看似是根本就没什么可担心的,这孩子只要长大就是皇太子、就是皇帝,这一切基本上是不可能有什么变数的。

但是说到底就是‘基本’,还是多一些保障等更好。现在老朱带着朱文垚回乡祭祖,这就是最好的昭告天下的方式,这就是在敬告列祖列宗。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现在大明的藩王们被册封之前,按照惯例都是要回凤阳老家一趟。

朱允熥就认真说道,“祖父,我说真的。也就是现在您老人家的身体还行,要是再过几年的话,想回去都回不去。”

老朱点头,更加心动了,“只是文垚太小了,这么点大的孩子,哪能带着走数百里。”

“慢些走啊,他一不骑马、二不步行,这孩子本身就闹的利害。”朱允熥认真说道,“老家那边也有宫殿,害怕他没地方住?”

其实朱允熥也并不需要担心太多,说到底就是凤阳不远,基本上是不需要担心水土不服之类的事情了。

徐妙锦也跟着说道,“到时候劳烦宁妃娘娘也跟着回去,皇祖父和文垚跟前的人也都跟着,自然就不用担心生活不便了。”

老朱忽然说道,“你们这小两口,就好似咱在应天府就碍着你们一般,非得让我回去才好。”

朱允熥笑着说道,“还不是怕您老人家有憾事,虽说人生难有十全十美。只是少一桩遗憾也是好事,都这个岁数了,现在身子骨还好,那就更不能不抓紧。”

要说大明最孝顺的,在老朱看来就是他的好孙儿了,总是能够设身处地的为他考虑。

可是要说大明说话最难听的也是他的好孙儿,明明是好心好意,可是说出来的话总是让人听着刺耳。

这要是不知情的人听着了,还以为这就是个忤逆不孝的晚辈,哪能这么说话呢!

朱允熥可不管那么多,继续说道,“假如您老人家什么时候病了动不了,到时候想回去的话都不行。到时候再吵着要回去,我是送您回去还是不送?”

老朱就没好气的说道,“就你这德行,那时候肯定装听不见。咱现在是想回去看看,就是担心文垚岁数太小。”

“路上慢些,不急着回去、也不急着回来,自然谈不上累。”朱允熥继续说道,“见到了二叔之后,再劳烦您老人家好好管教一番,这也是大事。”

听到朱允熥提起这些,老朱也来气,“也是你命苦,怎么就摊上了这么些个不成器的长辈,一个个的都不给你省心。”

朱允熥就直接说道,“二叔这一回还算好的,没有捅出来太大的篓子。只是该管教的还是要管教,我说了也没多大用处,还是您去管教才好。”

听到朱允熥这么说,老朱自然是更加的无奈,甚至多少也是有那么一些不好意思了,实在是儿子们太给他丢脸了。

这么些年来,他的儿子们有些时候确实能够起到一些作用,可是闯出来的祸也真的不算少了。

而在朱允熥当皇太孙之后,老朱觉得他的儿子们基本上都是普遍在闯祸,是需要朱允熥去帮忙收尾、照拂等。他也觉得朱樉几个人是命好,以前有标儿照料着。现在标儿不在了,就是标儿的子嗣在照顾着,这才让朱樉等人那么安逸。

“贪财,你二叔这性子是改不了。”老朱就叹气说道,“这一回听说还有允炆,他这个治家不严的毛病,也不知道什么事情才能够改好。”

朱允熥就有些调侃的说道,“他持身倒是端正,大道理也懂。可是就是眼高手低,让他做事他嫌这个不够大、那个觉得没必要,一动手就什么都不会了。”

虽然觉得这可能是朱允熥对朱允炆的成见,可是老朱也没有反驳,主要是真的没办法去反驳了。

就朱允炆这么几年的一些表现,哪怕是在杭州那边做些小事,这都让老朱有些看不下去了,那孩子真的就是眼高手低了,说的头头是道、做起来一塌糊涂。

现在想想也是后怕不已,当初要是选了名声更好的允炆,现在也不知道要出多少幺蛾子,那孩子似乎就是不知道踏实办事。

现在一个吴王府就经常出岔子,一会儿是妻弟,一会儿是属官,就那么点大的地方、就那么几个人,可是这都管不好,这要是让他管着朝堂,得多乱啊!

朱允熥随即说道,“祖父,允炆的事情我有安排,他府里的人和事,该罚的罚,他那边该申饬的也申饬。”

老朱也不反对,儿子们现在被罚都要认了,更何况这还是犯了错的孙子。最主要的也是要体谅允熥的难处,叔叔们不省心,兄长也不能让人觉得安心。

要是在这个时候唱反调,那么允熥就真的为难了,老朱肯定不会这么做。这也是他退位以后基本不去朝堂的原因,就是生怕政出两门。

他更明白哪怕朱允熥的威望越来越高,可是一旦他在朝堂上发句话,百官们到底遵从谁的旨意,那也是一清二楚的。

也根本不用怀疑,老朱要是发道旨意,朱允熥就算是心里不认可,可是基本上也只能是乖乖的领旨,这就是现实的情况了。

能不给允熥添乱,那就不去添乱,这也是老朱现在的一个心态。

朱允熥笑着对老朱说道,“祖父,二叔那边的事情可就是让您老人家操心,我说多了也没什么用处。”

老朱不太认可的说道,“你现在是皇帝,你说了怎么就没用了?你二叔犯事,那就该你去处置,这才是正道。”

“这不是让他回老家了吗?我要是不能重罚,说多了也没用。”朱允熥笑着开口,“您老人家一口气给二叔骂厉害点,我以后也落的轻松。”

老朱也明白朱允熥的难处,因为朱樉现在做的事情是犯了错,但是还不至于被废为庶民的程度。

现在口头上骂几句实际上也没什么效果,现在是骂了几句之后能管一会儿。可是如果多骂几次没实际上的处罚,朱樉等人以后说不定就会习以为常了。

看到老朱不反对,朱允熥就继续说道,“祖父,我还想着既然是带着文垚回去,您老人家受累,仔细看看留守司。”

老朱立刻关心起来,“留守司?留守司那边出了什么问题?”

凤阳留守司隶属于中军都督府,下辖八卫所、一千户,也是因为留守中都凤阳,地位自然更加不一样了。

“这不是准备练新军么,现在没有什么战事,只能以练代战了。”朱允熥就开口说道,“我思来想去,京卫不好大动,先动留守司。”

老朱瞬间也明白朱允熥的意思了,仔细想一想的话,这还是因为允熥做事比较稳妥了,这孩子做事还是比较沉稳、一点都不毛躁。

说到底就是京卫特殊,这是大明军队战斗力最为强悍的军队,这也是最为核心的,自然也不好去轻易的改变什么。

老朱仔细想了想说道,“我大明兵强马壮,这么些年战功无数,想来也没什么可变的。”

这么说的底气自然也就是因为大明的军队经历了无数恶战,强敌皆灭,这就是对大明军队的最大肯定了,看似也确实没必要改变什么。

保持着大军现在的战斗力,在老朱看来也就足够了,到时候依然是放眼天下根本没有任何敌人,依然就是所向无敌的。

编练新军等等,这些显然也就是没有任何的必要,这就是在瞎折腾,延续着现有的一些政策自然也就是可以落的轻松,这也非常的稳妥。

朱允熥就笑着开口说道,“祖父,我是这么想的。以前是四周都是强敌,自然是要祖父的百战之军。现在大规模的战争肯定很难,所以以前的样子就不合适。”

听到朱允熥这么说,老朱也没有反驳,主要就要有些情况大家也都是心知肚明,今时不同往日,有些情况确实有着不小的改变。

“这事情再说,你还是要和蓝玉、徐辉祖这些人仔细聊一聊。”老朱就开口说道,“真的要是到了那时候,咱再帮着你处理一下。”

老朱说完这些事情,忽然间觉得有些不对劲,“怎么现在说来,这是咱不回去也都要回去了?”

朱允熥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好像还真的是这么回事,现在老朱还真的是要回老家了,好像很多的事情也都是给彻底的安排好了。

“那你看着安排一下,到时候咱带着文垚回去。”老朱抱着朱文垚,得意说道,“让咱爹娘也看看文垚,他们肯定高兴。”

看着老朱高兴、期待的样子,朱允熥也觉得比较开心,他觉得自己这样的安排看似还是比较合适的。

说到底就是老朱的乡土情结非常重,这么些年也确实没有回去拜祭了,这也是老朱的一个心结了。

能够趁着身子骨还算健康的时候带着重孙回去,顺便管教一下那个虽然不成器,但是一直都是牵挂着的儿子,这对老朱来说意义不一样。

至于老朱或者朱文垚比较累等等,朱允熥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说到底这些事情,也根本累不着这一老一小。

只要老朱没有什么遗憾,这对于朱允熥来说也就足够了。

这些事情,也确实就是他心里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