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6章 兵围汝阴(1 / 1)快淹死的鲤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6章 兵围汝阴

这场引蛇出洞的计谋非常成功,即使是文齐这种身经百战的老将也中了计!因为对手的年纪轻便小看了他。

毕竟冠军侯霍去病也是史书上的人物嘛,大家知道有这种天才存在,但不相信自己会遇到。

而文齐今天便遇到了,而且不光军事,刘秀在政治治国等各个方面皆是登峰造极的!西汉末期这个时代几乎是断档的强。

如果秦末时西楚霸王项羽能与刘邦争锋,那刘秀便是毫无对手!下一个这样的还是天可汗李世民。

就算还未经过历练,能力也依然很强。

“将军我们正面迎战吗?”一名将领骑着战马,向其靠了靠。

前将军文齐则目视前方,说道:“不错,既然已经试探出了此人的深浅,那也就无需再留手,要不然延误了战机就不妙了。”

“我要一战而定!李扬拿我豫州军当软柿子捏,那我便让他好好出一次血!万人的精锐军队,足够汉军伤筋动骨李。”

不知不觉间,文齐心中最后的一丝谨慎也被激动所填满。

其实也不怪他,汉军包围汝南已经有半个多月了,长安朝廷自顾不暇,根本无力出兵援助,而靠自己也无法与风头正盛的汉军抗衡。

汝南失陷,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无法早晚罢了,城内新莽军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几乎人人都在唱衰。

甚至不乏有属官将领劝他开城投降,舍弃王莽这条破旧的烂船,谋一个锦绣前程。

可是文齐却不想这样,他要扭转这种局面!

就在束手无策之际,一个名不见经传,乳臭未干的年轻将领领兵攻城,且打法十分原始,一味的攻城,不知道使用计谋。

这种人就是典型的一将之才,若是为帅就不合适了……这便是文齐的第一印象。

之后他下意识的认为,刘秀不过就是个幌子而已,真正的攻势还在后面,心中的警惕心达到了极点,按理来说根本不可能中计的。

可人性就是这样,贪恋可以轻易吞没理智,文齐内心渴望立功、逆转颓势的心思被完全利用了起来。

在侥幸心理下,他选择先试探一番,万一真的是对方糊涂了呢?不排除这种可能,毕竟汉军的优势相当大。

这种想法一旦出现,就已经失败了一半,果然,刘秀按照计划行事,就按照年轻气盛的小将的行事风格,让城内守军做出了错误判断,从而选择出兵对抗。

严格来说,不过是侥幸心理作祟而已,自以为对方会出错!加上贪心占据上风,不再思考。

“将军万一这是个圈套呢?之前李扬就已经出过轻敌的亏了,如今重回故地,他难道还会失误吗?这样可就不好看了。”

果然,也有人担忧的说道,但却也没有想到刘秀本身的能力很强。

毕竟二十几岁,就拥有击败名将的能力?不太现实啊,当然也并非没有例子,卫青霍去病韩信这些之前都没有实战经验,且名不见经传。

一接受军务,立马便立下了不朽之功勋。

可这种天纵之才毕竟是少数,难不成偏偏让自己遇到了?还是无人敢相信的。

文齐轻瞥了他一样,笑着道:“不排斥这个可能,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无碍的,只要挫一挫汉军的锐气就可以了。”

他已经让斥候提前打探过,周边确实有着大量汉军准备策应,但相距较远,短时间内赶不回来。

“您有分寸便好。”见将军都不担心,那名将领也不再多嘴。

………

“妙,太妙了,那家伙果然中计,将军您的才能比孝武皇帝时的冠军侯年轻时都丝毫不差了吧。”

得知文齐倾巢而出,汉军营帐内的大小将领皆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太厉害。

他们对刘秀是福气的,试问刚刚参军没多久,便连续攻下三十多个县,未遇到任何的麻烦,无人能挡。

“哈哈哈…那家伙太大意了,见我年纪轻便骄傲自满,以为能将先锋军给吃下,从而扭转战局?想法不错,可惜实施起来就不是一回事。”

计谋施展成功,刘秀也相当高兴,将新莽军引出城,他就已经赢了一半

正面对抗,汉军占据绝对优势。

若非对主将做了错误预判,他也不会擅自领兵出来。

旁边作为副将的朱佑也随之附和,“这汝南看样子我军攻下的难度是不大了。”

“嗯…不错,我军击溃新莽所部后,其他将领也会联合向汝南各县发起进攻,一鼓作气,拿下汝阴!”其他人也说道。

新莽主力齐齐出动,那么城内的兵力就定然空虚,估摸着,除了维持日常的军队外,都给带上了。

大有与汉军决战的架势。

刘秀虽然也胜券在握,可本着谨慎小心的态度,还是淡然道:“不可大意,文齐也是新莽成名已久都大将,虽然不如严尤王邑等人,但水平也相当之高了。”

“不可犯一样的错误,事情还没有发生,那么就存在着无数个变数,所以必须重视。”

文齐失败的原因就是轻敌,这是军中大忌,相当的致命。

汉军列阵,与新莽军交战,这里地处平原,比较开阔,西北军队的凉州骑兵优势被发挥到了极致,穿插收割着生命。

不过,很快文齐便开始反击,渐渐将没有战术的汉军击退,他此次就是在诈退!

可却殊不知,自己也进了圈套之中。

“杀!”

一千多西凉铁骑不知从何处杀出,新莽军显然没有防备,一个照面便被杀的大败,文齐已经有了敌方将领不善兵法的刻板印象。

原本不敌的汉军也立即转变态势还击。

被杀了个措手不及的新莽军非常懵,消息传回中军,文齐也瞬间反应了过来。

“坏了,中计了!”

事已至此,理性重新占据了上风,他知道这刘秀压根就不是那等不通兵法的样子,一切的一切,都是维持,诱惑他出去。

“将军您说那个连下两郡的先锋军统领不会就是这刘秀吧。”副将有了一个大胆的推测。

手段太老练了,根本就不可能名不见经传,果然,以李扬的性格不会这么轻易的将先锋交给他人,事情没那么简单!

“有这个可能……”文齐不敢继续逗留,“撤军,撤回城内!”但却为时已晚,新莽军整个已经溃败,再加上士气本身就低沉,军令已经很难命令他们了。

所以,这句话指的只是中军主力而已。

“杀文齐者,封千户侯!”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原本就杀红了眼的汉军更加生猛,挥舞着长戈,势如破竹,所到之处,无人可以抵挡。

很快,就将其留下善后的军队打散。

事先布置好的其他各部也得到消息,大肆宣扬文齐战败的消息,并对汝南外围县城发起进攻。

一时间,各地县令见大势已去,纷纷望风而降,新莽军惨部逃回汝阴,数万汉军兵临城下。

如今这个时代,其实需要攻打的只是主要城池,像是其他各县几乎不需要费力,那些县令县尉见大事不妙,会自己开城投降的。

………

汝阴城外。

阻击获得大捷,各部合兵一处,将汝阴八个城门团团包围,可以说城破只在朝夕之间!

李扬走进帅帐,满脸欣赏的拍了拍刘秀的肩膀,“好啊,我果然没有看错人,这次我们若能拿下汝南,文叔当居首功啊。”

能这么顺利,主要原因还是新莽军主力被诱了出来,野战遭遇大败,两万主力损失惨重,只剩下五千多残兵逃回城内,就算后续聚拢溃兵,也不可能超过八千。

汝阴城孤立无援,就算是淮阴侯再世,也无力回天了。

“是主公的栽培,若无主公,我军定然不可能如此顺利的。”刘秀嘴上很谦虚。

他觉得夸奖这种东西都是虚的,多了不多,少了也不少,什么都得不到,甚至还不如赏赐些金银来的有用呢。

只有实实在在的好处,那才最主要。

许是注意到了对方期许的目光,李扬缓缓开口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虽然算不得君子,但诺言还是管用的。”

“等事情结束,我就立即向朝廷举荐,让你做汝南太守!”

听到这个肯定的答复,刘秀才总算露出了欣喜的神情,他连命都不要,为的是什么?

不就是这个太守吗,从此掌握自己的命运!不再受人摆布,如今也算是得偿所愿了,成为一名封疆大吏几乎板上钉钉。

就算后续在关中什么都不做,也能保底成为汝南太守,且是李扬这个豫州刺史的嫡系下属。

说完,李扬也正了正神,“朝廷不会亏待任何一名有功之臣,但前提是要攻进汝阴城后,才能论功行赏,还请诸位共勉了。”

虽说城破只在朝夕之间,可毕竟还没有破嘛,还需要经过一番苦战。

汝阴作为豫州的州治所和其他城池可不一样,护城河足足有三丈深,城墙高大坚固,城内尚有数千兵马,粮草充足。

只要坚守不出,依然能再守数月,这就是冷兵器时代的攻城难度,只能使用人命一点点填上去才行。

“主公末将以为,我军不可强攻,只能智取!孙子曾言,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强攻损失不仅大,还没什么效果。”

刘秀出言说道。

自古以来,之前硬攻下坚城的例子还很少,几乎都是里应外合,或者说是诱降。

“末将赞同。”众人立即附和。

“有理,你们有什么想法,大可说出来。”李扬经过大起大落也是蜕变了,明白个人力量始终有限,换成之前,他都是直接自己想办法的,绝对不会给麾下将领说话的机会。

可现在就不一样了,自己这么多谋士部将都是吃干饭的吗?而且还可以给他们一些立功的机会。

作为上位者,其实只要会用人就行了。

“末将以为可以劝降,新莽暴政不得人心,早就说离心离德,如今我军兵围汝阴,想必更加没有多少人想为王莽卖命。”

“所以我们说不定可以利用这一点。”

刘秀出了一个主意,攻略汝南是他的任务,这种时候肯定不能藏拙的。

李扬点头,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

自从王莽推行新政失败以来,就已经没有多少忠臣了,他动了土地,便是动了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

很多官僚的财产来源也是土地,封建时代最具价值的东西,可这场变法相当突兀的收回了全国土地,刚开始还低价赎买,后面索性就直接抄家,不服从的就杀。

在残酷手段的镇压下,新政固然顺利推行,但也将自己推向了所有人的对立面。

最后甚至连苦心经营的民心都没有捞到,没有任何群体拥戴支持,王朝怎么可能会长久呢?农民起义不断。

汉军的进攻更是直接成了众望所归,无数豪强举兵响应。

聪明人肯定不会为之陪葬的,只是因为一时没有好去处罢了,只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许诺足够大的筹码,相信肯定有人愿意打开城门。

“主公我们或许可以从张丛身上下手。”一名毕竟熟悉豫州情况的将领开口。

李扬颇有兴趣:“此话怎讲?”

他开口回答,“这个张丛出身颖川张家,之前王莽新政时,他的家族极力反对,最终被抄没满门,这个家伙后来非但没有怨言,反而还负荆请罪,得到了王莽的宽恕。”

“可末将以为,杀父杀母屠族之仇,怎么可能善罢甘休?无非就是权衡之计而已,我们就刚好可以从他身上下手。”

“而且这张丛刚好负责北门防务,为人作战勇猛,刚正不阿,深得文齐信任,只要能说动,那汝阴唾手可得!”

这便是一个最为明显的缺口,当然,其他人肯定也有相当一部分带着这个心思,但策反张丛最为保险。

“就按你说的做。”

稍后,李扬派出使者,秘密与张丛接触,经过一番挣扎后,对方选择抛弃新莽,成为汉臣。

灭族之仇哪里是那么容易咽下去的,之所以忍气吞声,也只是为了保住一丝香火,无奈之举了。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