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城破
汉军与北门守将张丛建立联系,成功策反,对方答应趁夜打开城门,迎汉军进城,同时还愿意招揽一些同样对新莽失去希望的将领秘密发动叛乱。
对于这些,李扬并没有拒绝,照单全收,承诺只要愿意弃暗投明,便都可以给予妥善安排。
毕竟大家都是汉人嘛,做同僚总比做敌人的好。
………
三日后,与城内守军对峙许久的李扬再次着急众将议事。
显然是内应张丛那边有了消息,只要一切顺利,多方不玩碟中谍那一套,那攻进汝阴便顺理成章!
众将依次坐在两边,李扬则在首位,不过有一点与往常颇为不同,那就是作为先锋大将的刘秀居然被安排在了主位上!
这是众人一致要求的,刘秀虽然不想,但也没办法。
很显然,大家已经认可了这位豫州阵营的二把手,只要城破,那他便是汝南太守,绝对的实权职位,而且有很大概率会继承李扬的衣钵。
在这个时代,白手起家已经很艰难,互相争夺地盘的时段已经过去,开始趋于稳定。
每个郡每个州都有主,唯一还未尘埃落定的便是关中河南和巴蜀,可这些地方朝廷短时间很难收回来。
关中已经许诺给了赤眉军,作为天下正统朝廷,食言终归不怎么好。
而汉中的义军已经成势,等新莽灭亡,他们将大门一关,便可割据巴蜀,一时半会只能诏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可并非开玩笑。
强攻太难,所以可以争取的土地已经很少。
在这种格局之下,李扬这个控制豫州的大军阀就显得极其重要,临近南阳,而且还是徐家一手扶持上来的。
背靠大树好乘凉。
“诸位张丛已经来信,明天午夜,他便会敞开北大门,同时联合文齐部将共同在前将军府暴动!与我们里应外合。”
“如果一切进展顺利,那汝阴唾手可得。”
坐在主位上的李扬开口了,一切的一切已经妥当,事成之后,朝廷可以给他颖川郡丞的官职,对于一个降将来说已经很有诚意了。
张丛也满意,太守他从来没奢望过,做人不能太贪心,一个差不多的官职就不错。
这时,有人说出了心中的顾虑,“主公这会不会有诈?”
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上次自己这边就已经上过当,被王邑伏击,遭遇大败,而丢了汝南,从此身败名裂。
若非有宰执力挺,恐怕根本就不存在今天。
李扬其实也担心:“不排除这个可能,但即使是这样,也值得冒险。”
“我们无论兵力还是士气,都完全碾压新莽,我倒要看看能翻出什么浪出来。”
阴谋诡计也是在实力对等的状态下才有用,绝对碾压且外无援军,任何计谋皆无用!
比如当年被几十万汉军兵围垓下的项羽,他就算是再怎么勇猛,动用任何计策,也改变不了自刎乌江,最后被分尸的解决!
差距太大,天下尘埃落定。
见主公已有把握,那名将领也不再多说什么,口中称是。
李扬朝麾下将领扫了一圈,之后道:“这次夜袭我依旧不参与,你们听从文叔调遣。”
“遵命。”众人齐声道。
他们此时已经没有任何轻视的想法了,心服口服,这名小将太厉害,一战连下三十县,又用计使文齐轻敌,贸然出兵,最后被打的大败,对峙局面打破。
若是没有对方的努力,汉军无论如何也得不到如此庞大的战果,想要兵围汝阴,至少还需要僵持几个月才行。
“末将定不辱命。”刘秀也不再推辞。
他之前低调行事,还是害怕被人盯上,落井下石,最后沦为主公李扬一样的下场,毕竟自己可没有徐宰执的赏识。
除了点什么事,那就是真的全都完了,被罢官都是轻的,说不定会被处死!
可现在情况不一样,等打下汝阴,他便是汝南太守,豫州派系的二号人物,也能得到官复原职的李扬的庇护。
加上天下已定,几乎不可能出现汝阴之败的那种事。
次日夜,刘秀率领几千精锐汉军驻扎在北大门前,因为行事毕竟隐蔽,加上有内应遮掩,对方并没有发现什么端倪。
“都听好了,所有人都在马蹄上裹好麻布,马皮戴上铁套,不可发出半点声响!”骑在战马上的刘秀吩咐道。
既然是要奇袭,那便没有比骑兵更为合适的兵种了,做完消音处理,便可神不知鬼不觉都冲进城内。
一旦披甲的精骑踏进空地,那就是没有任何步卒可以抵挡!新莽因为丢失了陇西和并州等养马地,导致战马奇缺。
这汝阴城内的骑兵恐怕连八百都不到,而刘秀手上有近两千!
更何况,士兵也不可能随时骑在马上,等反应过来时,便为时已晚。
“呜呜呜…”夜枭的叫声传来。
这是专属的暗号。
刘秀则抬起手,语气严肃,“传令众将,准备进城。”
一丈厚的大门缓缓晃动,门轴涂抹了油,所以不会出现多么大的声响。
北大门开了!
“进城!”随着刘秀低沉的声音,将领立马发出暗号。
两千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骑兵纷纷向前推进,马蹄裹着布,剧烈的马蹄声响被掩盖,接着夜晚,犹如索命的鬼差。
“快,快……”张丛的身影出现在门旁。
在对方的指引下,上千汉骑依次榻进了城内,这班岗的士兵都已经被策反。
刘秀骑着高头大马,居高临下的看着内应。
张丛也认出这是汉军的统帅,躬身行了一礼,然后说道:“将军顺着这条路一直走,便是前将军府,通往其他城门的路线我都画在这图上。”
虽然他知道攻城的大部分将领都曾经从属豫州,对地形都了如指掌。
但难免不知道嘛,还是冒险一点,这一次张丛可以说是将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押在了这上面!
绝对不允许出现丝毫的马虎和意外,要不然,汉军可以撤离,自己那便是死无葬身之地!
刘秀弯腰,接过舆图,看了看,妥善收好,“放心便是,汝弃暗投明是明智之举。”
………
前将军府。
被伏击导致大败的文齐相当惶恐,这半个月一直是寝食难安,毕竟还是因为自己轻敌冒进,中了汉军的奸计。
以至于数万汉军兵临汝阴,只剩下了一座孤城。
虽然城破是早晚的事,但他也要支撑住!帮前线的陛下拖住这支豫州军,也算为自己的大意赎罪了。如今得到文齐总算是明白了当年李扬的心情。
“杀啊!”
“杀…”
喊杀声突兀的响彻,身为久经沙场的老将,文齐敏锐的捕捉到,顿时警惕起来,翻身下榻,急急忙忙穿好甲胄,从枕头下取出刀。
严阵以待。
哐当!
一名守卫惊慌的撞开房门,禀报道:“将军大事不好,张静罗元他们举兵哗变了!”
闻言,文齐脸色大变,握着武器都手都忍不住颤抖了起来。
这两人都是前将军府的职将,各自都有八百护卫,占整个府邸的三分之一!若是突然叛变,其他人根本反应不过来。
而且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叛将又不是傻子,这种情况下哗变,就算占据了前将军府又能如何呢?
请...您....收藏6191书1吧六\\\九\\\书\\\吧!
外面的数千守军又不是吃素的,只要差距到异动,半个时辰便能赶到,到时候这一千多护卫完全构不成丝毫用处!
所以恐怕城门那边出现了意外!
“坏了,马上传令,封锁北门!”文齐第一时间就有了怀疑对象。
北门守将张丛曾经被陛下抄没满门,虽然表面上规规矩矩,可心中难免会出现怨气,灭门之仇,谁能善罢甘休?
恐怕温顺也是无奈之举,汉军定然会将他定为策反目标。
而且张静罗元素来和张丛交好,肯定与他脱不了干系的!若是北门有失,汉军长驱直入,整个汝阴城也就危险了。
毕竟城内守军没有任何准备,再加上李扬手中握有上千西凉铁骑,齐齐出动,巡逻的守军绝对挡不住的!
到时候,所有两个或者三个城门被打开,上万汉军便可长驱直入。
“这…”那么护卫面露为难之色,“将军府门已经被叛军控制,我们的消息短时间很难传到外界。”
张静罗元两人谋划许久,拉拢了足够的帮手,这才发起了哗变,准备挟持前将军文齐!只要抓住这名守将,那功劳无疑才更大。
便能在汉朝廷中争取到更大的筹码。
“全力进攻府门,一定要将情报送出去,我的命也排在这条消息之后,只要保住汝阴就可以了。”
文齐脸色阴沉,他没想到对方的准备居然如此充分,看样子是不仅仅想攻占城门,还想把自己也给擒拿住。
明面上的叛军还不是最麻烦的,你永远不知道这其他守将究竟是心向新朝还是心向汉朝。
“是!”护卫领命。
………
两千精锐骑兵在街道横冲直撞,见到穿甲的新莽兵便杀,对方完全没有还手之力,倒在了血泊之中,身体被马蹄踩成肉酱。
“敌袭!”
“敌袭!”
在这种阵仗之下,新莽的大部队也感知到了异常,纷纷前来阻拦。
可这区区几百人如何与西凉骑兵角逐呢?几乎一个照面便被撞翻,骑兵面对步兵几乎拥有绝对的统治力,无论机动性,还是爆发性都远远不如。
虽然街道狭窄,骑兵优势被一定程度扼制,可新莽步兵也没有排开阵势,没有军阵加持,唯一的优势也荡然无存。
正面面对骑兵的冲锋。
刘秀则命令大军兵分三路,一路去西门,一路去东门,自己则领兵前去前将军府。
他在来之前就已经将城内新莽守军的心思给研究透了,无论将领还是士兵,大部分都不想继续为这个腐朽的王朝卖命了。
巴不得投靠汉朝,这是为什么汉军势如破竹的核心原因,人心散了,如何带的了队伍呢?
忠臣当然也有,比如王邑,比如这个文齐,可终究是少数的,本来王莽就是背叛汉皇帝起家的,这些臣子也别指望他们拥有多强的粘性。
之前誓死效忠,主要是王莽得民心,圣人人设营造的好,让天下臣民认为他才是救世主!
可自从复古改革以来,直接让自己在百姓豪强大臣心中的人设崩了。
所以也就没人再愿意为其效命。
汝阴还在坚守,便是文齐这个将领在发挥作用,他的威望非常高,能将一切背叛投诚的心思声音都压下去。
这次便打算直捣黄龙,解决掉负隅顽抗的文齐,如此豫州则可不战而定!
刘秀挑出了最精锐的八百骑兵,身披甲胄,身先士卒,前来增员的小股新莽军片刻便被冲散,整个汝阴城现在还没反应过来情况。
根本构不成有效反抗。
“将军前面就是前将军府。”带路的新莽降将靠近说道。
“杀进去。”刘秀抓着缰绳,率先冲了上去。
其余八百骑兵则紧随其后。
汉军杀进府门,与立马的一千六百新莽兵汇合,突如其来的增员让前将军府守军措手不及,一溃千里,连之前的僵持都做不到了。
文齐躲在盾兵之后,身披甲胄,脸色慌乱,这是他从军多年来首次这么慌张,简直无力回天。
“将军我们投降吧。”一名亲信斟酌片刻,还是说了出来。
文齐严词拒绝:“我食新俸禄,怎能投敌?”
“这有什么,陛下不也篡了刘家的位吗……”他小声反驳了一句。
这句话让文齐无言以对,对方说的没错,王莽原本就是汉臣,王家也世食朝廷俸禄,享受皇恩,可依旧毫不犹豫的造反。
确实让人无法应对,上行下效,这句话一点错都没有。
“文将军,如今北门西门东门三个城门已经被我军掌控,新莽倒行逆施,气数已尽,何必要为它陪葬?”
“你想为国尽忠,留下一个忠臣的美名,可你麾下的将领呢?他们曾经都是汉臣,心向大汉,就算尽忠,也是为了大汉尽忠!”
刘秀也在盾阵后喊话,对方已经穷途末路,不需要再打下去。
劝降文齐,这汝阴其他守军也不会继续抵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