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暂避锋芒
赵骏很多年前就是陈留太守,在这兖州的人脉极广,即使是成为主战场后,身为一郡太守,他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
所以徐元就想以他为桥梁,突破最后的陈留县,彻底攻克兖州,之外二十万大军联合十万赤眉军挥师北上。
豫州的李扬部,凉州西北军也会立即动身,届时,三方夹击!以那点禁军无力回天。
而且甚至都不需要自己出手,振臂一呼,那些新臣就会纷纷响应,不费吹灰之力之力打进长安。
汉朝廷已经做好了规划,届时将关中分治给赤眉军,刘向则迁都洛阳,以这个地方作为新的都城,长安为陪都。
宛城是真的不适合做都城,之所以在这里也不过是无奈之举而已。
如果有的选,邺城都比那里合适。
赵骏愣神片刻,之后爽快答应,“这一点将军不必担心,我稍后就写信,去劝降。”
“这王莽为人残暴,这些年为了推行新政,杀的可谓是尸山血海,人头滚滚!势必要将这不切实际的东西执行下去。”
“如今也算食到了恶果,唉,何苦呢。”
他摇了摇头,若是对方不坚持变法,即使废止,那也是有救的,最起码不至于碰到这种众叛亲离的局面,谁都想让他消失。
几乎无人拥护。
听到肯定答复,徐华才是笑了一声,说道:“那就劳烦兄长了,如果我军能顺利攻进洛阳,覆灭新莽,那兄长当为首功!”
“未来更进一步也不是难事。”
赵骏也知道对方在画饼,可还是附和道:“那就拜托将军了。”
………
汉军如法炮制,继续用这种办法策反新莽将领,准备在陈留城内在发动一次叛乱!就如同昔日李扬部策反张丛时一样。
一举生擒敌将王寻,吃下兖州。
三日后凌晨,赵骏替徐元说动了新将楚昭和新将张奉,两人率领所部四千人发起暴动。
王寻得知后仓促派兵镇压,他完全没想到这两个人也会反。
新莽对楚昭张奉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当年新政,他们也没阻止,而是举双手支持,甚至凭借这个得到王莽的器重,被视为榜样。
可结果说反还是反了!
“如何了?”
太守府,王寻满脸焦急的说道,叛军已经成势,如果短时间不能歼灭,那自己的姓名就危险了。
“唉…我派过去的几支军队通通哗变投敌了。”心腹叹息道。
王寻面如死灰。
汉地元元年五月,数万汉军攻克陈某县,城内的新莽军见大势已去,纷纷向其投降。
主将王寻随即拔剑自刎殉国,这次徐元徐旻二人突破了最后的阻拦,剩余的诸县则望风而降,没有过多抵抗。
新莽的溃兵则向关中聚拢,大概还有数万人。
在豫州被夺回的半个月后,徐元徐旻二人领兵二十万与赤眉军主力会盟于酸枣,共同相商北上讨莽,这件事大有可为,王莽似乎意识到自己守不住,果断将洛阳的精锐撤走。
全力固守函谷关,势必要维持先秦地的版图。
但即使是这样,坐拥数道天险雄关的洛阳依旧易守难攻,想必还要费上一番功夫。
酸枣。
汉军和赤眉义军的主要将领聚集在此议事。
如今两军士气高涨,毕竟大军可以说是节节胜利,以雷霆之势一路杀到河南。
但赤眉军首领郑安却极其忧虑,因为自己在攻略王寻所部上,几乎是分毫作用都没有发挥到,他深刻认识到了自己与汉朝廷正规军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十万人可能连人家一万人都打不过,这点战斗力,还可能争取到当时许诺的好处吗?
对此,郑安心中打一个问号,虽然说这是汉帝刘向和汉相徐华两人都许诺过的东西,按照常理来说,既然提出来就不会反对。
毕竟他们将好处再压一下价自己也会同意,何必那么痛快呢?
可毕竟财帛动人心,这可是关中,即使被王莽霍霍过也依旧很富裕,更何况长安代表的意义更加沉重。
就这么把这块地的军政大权让给自己?不现实。
“到时候还需要大将军多多配合了,我军对这河南其实也不算怎么熟悉。”
许是看出了对方略微变化的表情,徐旻面带笑容的开口说道。
朝廷对这赤眉军的态度还是拉拢,他事先已经问过徐忠的意见,也就是朝廷的想法了。
不和郑安翻脸,该给的还是给。
等到覆灭了新莽,大汉初定,正是需要名望的时候,不能轻易食言,说出来的话就要遵守,要不然会被天下人耻笑的。
而且将关中让出去,朝廷不算亏,如今这长安周边已经乱成了一锅粥,盗贼、义军数不胜数,而这还是王莽镇压了大股叛军的前提之下。
等长安城破,这关中将会更加混乱,朝廷一时半会很难掌握,这也是迁都洛阳,而不继续用长安的原因。
赤眉军属于是新莽旧地最大的一股势力,用混乱的关中来交还他们手上的小部分相对稳定的河南并不算亏,刚好可以把这烂摊子丢给他们。
等时机成熟,再想办法收回来。
徐旻也心知肚明,就算打下新莽,这些地盘自己也不能百分百控制,那些起义军势力不是消失了。
与其说冒着得罪豪强势力的风险费尽心力剿灭,倒还不如就此招抚呢。
等后面再清算。
“这是自然的,我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郑安回过来神,也笑着道。
但弦外之音也再暗示对方信守诺言,不要卸磨杀驴。
“嗯…也请大将军放宽心,我大汉素来是讲究诚心的,绝不会让赤眉军一家上去送死。”
徐旻也表示让他安心下来。
“将军,豫州李将军的回信到了,他已经整顿了大军数万,号称十万前往酸枣,大概五日的时间便能到达。”
送信的斥候通报后走进来。
汉军攻克陈留,那便代表最后的阻挠也消失不见了,通过酸枣便可直接进攻洛阳,然后再攻关中。
接下来就是最后的阶段!如果能成,则天下重归大汉,一切按照徐贞的预想进行。
可如果失败,那便是重新回归两国对峙的局面,王莽也认识到自己政令上的错误,废止一切改革,争取民心,全力平定叛乱。
说不定可以东山再起。
“嗯…如此我便好。”徐旻点头,他的想法是集合豫州的军队,先攻克洛阳。然后再联合凉州军共同夹击关中,以增加成功的几率。
………
长安。
经过新莽朝廷数月的努力,已经基本控制住了关中的局势,万人规模的起义军大多数被平定,剩下都是些贼寇和残兵,几乎是不成气候的。
这让朝廷可以抽出手连全力应对外敌。
可陈留的失利还是再次将稍微有所回升的军心打落谷底,整个长安人心惶惶。
大家都不对新朝抱有期待,准备随时向汉军投诚,不过解决了点起义,还不至于让墙头草们回心转意。
内奸,永远都是王莽的心腹大患,他得罪人得罪的太狠,为了推行新政,甚至将忠诚于自己的人的心都给寒了。
啪!
王莽将东西甩再地上,面带怒容,很是生气。
王寻的失利倒不是主要原因,对方在穷途末路下选择殉国,而且定着二十万汉军的锋芒坚守许久,已经是相当尽职尽责了。
就算陈留城破,也无法怪罪他什么。
请...您....收藏6191书1吧六\\\九\\\书\\\吧!
而真正让王莽感到愤怒窝火的还是赵骏这种叛徒!内部背叛才最让人痛心。
赵骏倒也是并非难以接受,毕竟杀父之仇嘛,咽不下去也是情理之中,但楚昭张奉这种他是难以理解。
自己明明待他们不薄,何必要做这种乱臣贼子呢?
而且王莽知道,长安就有不少这样的墙头草,反骨仔,只不过拿他们没办法而已。
正值用人之际,贸然展开杀戮,只会让局面更加混乱。
“你们知道陈留沦陷的消息吗。”王莽消了消气,幽幽说道。
“臣等痛心疾首。”群臣纷纷装作很痛苦的语气。
就算心中已经有了反意,可表面上依旧不能表现出来,要不然这不就是找死吗?
“那就说说看,王寻是怎么败的,”王莽耐着性子。
大殿寂寥无声,没有人说话。
“好既然无人知道,那朕就告诉告诉你们。”他的语气浮现出怒气,听的众人胆寒。
不管怎么落魄,这也依旧是动辄伏尸百万的天子!一句话就能决定自己生死的那种存在,病虎之怒,也依旧震耳欲聋。
“驻扎在重镇雍丘的陈留太守赵骏,就在两军对峙的关键时刻,忽然哗变,做了那乱国的逆贼!”
“正是此人,王寻将军的防守才出现缺口,汉军以此为契机,慢慢撕扯,最终十万汉军长驱直入,势如破竹,一路攻至陈留城。”
王莽的声音越来越大。
“本来陈留坚韧,也不至于这么快就被攻破,王寻将军也不至于就这么身死殉国。”
“还是因为楚昭张奉逆贼的缘故,汉军与叛军里应外合,短时间内攻克了陈留!致使王寻来不及出走,只得自杀。”
“再加上豫州的张丛,因为这三件事可以知道,我新军的失败,一半的愿意要归咎到内鬼身上,朕不允许关中洛阳也出现类似的事情!”
王莽“哼”了一声:“朕会派遣绣衣使者严查此事!一旦有发现与汉军来往的书信,严惩不贷!”
“到时候也别在求情,若求情,一律视为同党!”
“臣等誓死效忠陛下!”群臣连忙表忠心。
陛下已经发怒,今后必须收敛点了……很多人都在心中想道。
但停下是不可能的,这颗大树已经被濒临枯萎,所以还是赶紧找一个下家的好,至少也要保住性命,不被汉朝廷给清算。
甄丰躬身道:“陛下息怒,赵骏张丛也只是个例,相信我新朝还是忠臣居多的。”
“我们手上尚有大军近三十万,只要一致对外,想必定然能够击退汉军。”
“嗯…”王莽褪去怒容,沉声道:“你说的对,但对叛徒还是要有防范。”
他听出对方的意思了,无非就是减少内耗,先将那些人稳住。
………
五日后,六万豫州军准时抵达酸枣,此时的李扬俨然成为了这支大军排进前五的实权人物,地位举足轻重。
不久,三十六万大军开拔,一路势如破竹,连克数县,逼近虎牢关。
赵骏献计,离间洛阳令和虎牢关守将,最终,徐元采纳,五日后,攻克虎牢。
濒临洛阳城下。
洛阳令没有继续按照王莽的要求抵抗,而是开城投降,以此来在汉朝廷中谋一个好的前途,汉军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的收回了河南失地。
三十余万大军乘胜追击,猛攻关中,这一次总算遇到了像样抵抗。
作为新莽王朝最后掌握的土地,肯定不可能那么轻描淡写,将领对皇帝还是有一定忠诚度的。
帅帐。
徐旻徐元二人分别坐在主位上,下面是汉军的将领,其中也包括李扬刘秀等人。
刘秀作为新晋的汝南太守,豫州军副都督,地位当然是不低的,手上起码有上万人,放在哪里都算有头有脸的大人物了。
“新莽军进攻的架势很猛,我打算先暂退锋芒,以河南之地做基,与其对峙。”徐元二人已经商量好了,只差得到众将支持。
“末将无异议。”众人齐声道。
一味的在敌人主场作战,确实不怎么明智,更何况这两位一把手都一致同意,再反对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猜测莽军不会就这么退缩不出,据我所知,他们一直在谋划反击。”
“他们应该会集结兵力,先拿下河南这个郡,嗯…先转为守势,待时机成熟再行反攻。”
徐元想了想,不打算这么着急的与其火并。
接着他就为在座的将领们划分防区。
刘秀的是在谷城,相对比较靠前,且不怎么重要,对于这个他挺满意的。
性命第一位嘛,已经得到了汝南这个最大好处,何必上去喊打喊杀呢?混混日子不好吗,立了功也无非是爵位上的晋升。
没什么大用处,所以其实很不错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