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9章 破雍丘(1 / 1)快淹死的鲤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9章 破雍丘

这名刘家子的战绩李扬没有落下,全部都报了上去。

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功臣,不仅是攻略城池最多的将领,而且还用计大败文齐主力,直接奠定了胜利,这份功劳怎么赏都不为过。

更何况他还是汉室宗亲!自家人加上极有能力,很快就搏得了刘向的好感。

他这个人就是有些厚此薄彼,一个姓氏在他心里就足够让天平倾斜了。

“这刘秀刘文叔立下了天大的功勋,光是连破三十余县这一条,朕觉得就足够提拔为汝南太守了,不需要李将军提,朕就会做决定!”

刘向思绪一二,然后说道:“朕不光要拜他为汝南太守,而且还要封侯!”

“陛下英明。”众人齐声说道。

这个人很明显是李扬的人,如今李扬的地位水涨船高,得罪他很不明智,更何况刘秀是汉室宗亲!刘向的态度坚决的很。

刘姓封侯本来就比外姓简单的多,甚至有时候都不需要战功,皇帝喜欢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册封!

如今他还立下大功,再不封侯就不合适了。

唯一能拦下皇帝的人便是徐华了,但宰执也很倾向刘家人!巴不得多出现点优秀人才,又怎么可能出言反对呢?

“陛下臣以为可册封刘秀为宜城亭侯,不高也不算低。”一直保持沉默的徐华提了个意见。

闻言,众臣明显一惊,没想到宰执居然这么舍得。

别看就是个亭侯,但这也是实打实的列侯!最高级的那一等,这刘秀可还是初出茅庐,就算姓刘,也不能这么封吧。

关内侯就已经是极大的恩惠。

“臣附议!”

但也没有人反对,徐华领导的徐党在朝中势力根深蒂固,但凡大点的派系都和徐家有关系。

徐忠和徐旻两人的势力私下是对立的,这也是刘向多年的努力。

可却没人敢触徐华这个当代徐氏家主的霉头。

刘向也赞同道:“朕就是这么想的,我刘家这么多久尽出些酒囊饭袋,好不容易来了个还算不错的年轻人。”

“怎能不重赏?原本朕是觉得宰执会反对的,这样也好。”

接着,他清了清喉咙,“拟旨,豫州军立下大功,李扬拔擢为右将军、豫州刺史继续都督豫州诸事,封阳城侯,先锋大将刘秀做汝南太守,封宜城亭侯,领副职,辅助李扬处理豫州事物。”

“其余的可酌情自行封赏,在原地秣马厉兵,时刻准备迎接大将军的命令,北上讨莽!”

“朕期待他给朕更多的惊喜。”

刘向想的还是很周到,给刘秀封侯,也没忘给李扬封,要不然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肯定很尴尬,毕竟官职是是上司,可爵位上又是低上一等。

索性就趁势也给了个爵位,也算圆了李扬先祖飞将军李广毕生封不了侯的遗憾。

光宗耀祖。

“陛下圣明。”众人齐声赞同。

刘向想了想,沉声道:“把豫州的大胜散播出去,朕要让它传遍天下!让那王莽看看,新朝已经是半只脚踏进棺材!早晚将亡!”

这场胜利他不打算只让内部人知道。

两军主力僵持许久,这场突如其来的胜利必然能产生相当奇妙的化学反应。

具体的表现就是陈留的汉军士气高涨,而新莽军则正好相反。

………

陈留,汉军大营。

徐元捧着关于一份竹简,脸色复杂的走了进去。

而另一个统帅徐旻则已经等候多时,这样的情报他已经看过了,心思同样算如此。

即欣喜又怅然。

汉军取得大胜,攻略豫州,当然是好事,原本情绪低迷的将士也能振作起来。

可自己作为成名已久的名将,却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战果,鲜明的对比之下,难免会有些急躁,如果再攻不下陈留,着实说不过去。

“这豫州的战事不知兄长怎么看?”徐元将东西放下,沉声问了一句。

徐旻回答:“当然是喜事一桩,这是我大汉的胜利,如何不喜?”

徐元点点头,“的确是喜事,但你我可就要有的忙了,再不做出点成绩,如何向陛下交代?”

如今大军止步陈留已经有好几个月了,守将王寻闭门不出,施行乌龟战术,只守不攻,任你用什么计策。

就只是拖延时间!为关中的王莽争取反应时间。

经过甄丰等人的劝告,这位自暴自弃的新始祖也重新振作起来,开始调配关中大军,镇压各地的农民起义,最终硬生生的吊了一口气。

大型叛乱都在几个月时间内扑灭,剩下的小型盗贼也不成气候,除了汉中的叛军外,新莽内部已经平息。

新朝并非完全无药可救了,只要打退汉军定然入侵,他就可以专心致志的将心思放到赤眉军以及汉中军身上,不说恢复鼎盛,最起码苟延残喘十几年不成问题。

为了快速平定天下,这一战就显得尤为重要!新莽朝廷正在大规模征兵练兵,破釜沉舟!与汉军背水一战。

正是因为这个,王寻才一味采取防守策略,只守不攻,他对于局势看的就比较通透了。

知道自己这不到十万的兵力根本无力回天,面对的徐元徐旻两人也皆成名已久,不可能犯错,如果看到希望,那毫无疑问是圈套!

这一点比文齐强很多,当然也是面对对手不同。

两徐是久经沙场的老将,而刘秀初出茅庐,战绩也被掩盖了下去,没人知道他什么斤两。

再加上努力伪装的结果,导致文齐做出错误判断,若是换成李扬他绝对不会贸然出击的,那属于天时地利人和共同发挥作用。

徐旻也沉默许久,然后才开口:“唉…王寻派兵修筑了大量防御攻势,我们的兵力虽然完全碾压他,可想要强攻还是不够。”

“王寻这个人也倒是一个擅守的将领,完全找不到突破点。”

徐元也插了一句:“不错,还是要从内部入手。”

“你的意思是?”

“策反敌将,这新莽早就和几年前不一样,众叛亲离,众臣众将各怀鬼胎,只要开出足够的价码,找到合适的目标,此事大有可为。”

“这也是目前唯一的突破口,如若不行,那就只能围城了,等到其弹尽粮绝再言其他。”

外部坚不可摧,那就只能在内部攻破了!这是唯一的办法,如果能策反一部分的新莽将领,那就可以里应外合,联手骗开城门!

一旦这道防线被撕开口子,那就距离败亡不远了。“你应该有人选了吧。”徐旻一语道出。

他很了解这位族弟,既然能说出来,那便是已经成竹在胸,至少有了可以实施的步骤,倘若毫无头绪,他根本连提都不会提。

“还是兄长了解我,确实,我找到了一个人。”徐元露出笑容。

“哦?谁。”

“陈留太守,赵骏。”

………

汉地元元年,陈留太守赵骏被汉军策反,率领三千府兵发动叛乱,打开了最为关键的城门,汉军乘胜追击,占据雍丘。

王寻构建的放线出现缺口,一步破,步步破,连续数个县被汉军攻克。

三月,宁陵、成安城破,汉军逼近陈留郡治所陈留县。

城内太守府。

王寻目光阴翳的坐在主位上,冰冷的扫过两侧众将,本来以自己的谋划,陈留至少还能坚守数月,等陛下完成整军,一切都还有挽回的余地。

请...您....收藏6191书1吧六\\\九\\\书\\\吧!

可赵骏的反叛直接打破了这道希望,作为陈留太守,他深受器重,负责重要的雍丘城。

可谁知道成想他这个主将带头叛乱,其余将士肯定没有死守的决心。

现在只剩下了寥寥几县,汉军更是打到门口,士气低迷,岌岌可危!而且内部有反骨的将领也不在少数。

这都是不稳定因素!

这时,有人打破了僵局,“将军那赵骏当真是该杀!他作为一郡之守,位高权重,深受皇恩,但却依旧选择投敌作乱!简直就是乱臣贼子。”

“吾辈羞与之为伍!”

众人也纷纷附和,但对于他的叛乱也心知肚明。

无非就是之前赵骏的父兄劝谏反对新政,而被陛下杀鸡儆猴,他和张丛一样,表面大义灭亲,实则在韬光养晦。

这就让他等着机会了,陛下也是糊涂,杀父之仇,哪是那么容易就揭过去的。

之前执行变法,王莽得罪了太多太多的人,只要有反对,轻则削官,重则处死!一点余地都不留,此举确实简单高效的震慑了群臣,可也埋下了祸根。

变法有显著成效还好,当年反对商鞅变法的贵族不也只能拿商鞅出出气吗。

但奈何失败了啊,汉朝还趁机杀了过来,人家不反就有鬼了。

像是这样因为阻挠新政而家破人亡的大臣将领,还有不少,他们可都是定时炸弹。

但又不能动,毕竟对方什么都没干,就这么处置了,会让将士们寒心呐,到时候军心就彻底崩溃了,仗也不用再打。

王寻深感无奈,叹息一声,道:“之前陛下执行新政,得罪了不少人,我相信在座被波及的人不可能没有怨气。”

“这很正常,再正常不过了,换作是我,也不会善罢甘休。”

他痛心疾首道:“但你们记住,大家都是新臣,什么事都可以放到后面再说,陛下前不久已经下过罪己诏,相信定会补偿。”

“我们应该万众一心,共同面对汉军!”

王寻知道硬的更会将其逼反,所以就打起了感情牌。

虽然没什么用吧,杀父杀兄之仇,道个歉就过去了?怎么可能呢,甚至这番话还会起反作用。

但毕竟不是谁都被处以极刑,总有那么一部分只是削官削爵的,话就是说给他们听的,王寻也知道改变不了仇恨。

只能针对那些可能会投敌的人做一些防备。

“愿为将军效死!”将领们齐声高呼,看上去都是大新忠臣,恨不得直接冲下去和汉军搏命。

可有几个是真心的就说不准了。

王寻内心惆怅不已,怎么情况变成这副模样了,曾经哪有这么多勾心斗角,哪需要放着自己人,可能这就是新政所面临的后果吧。

陛下只看到秦孝公实行商鞅变法,秦国从此走向富强之路,魏国任用李悝实行变法,成为战国首霸,但却没想到如果失败会怎么样。

或许这就是个反面教材吧,豪强百姓大臣,能得罪的都得罪完了。

谁还愿意效忠。

………

城外,十万汉军齐齐出动,将陈留县城给团团包围,再加上后方的十万大军,可以说是占尽了优势。

事实上,这个办法徐元不是一拍脑袋想出来的,他已经规划许久,从策反赵骏,再到与他合作联络其余对王莽不满意的新臣,用了两个月。

正是经过系统策划,才能完美的实施下去,没有出现丝毫意外。

随着赵骏投汉,陈留内的其他人想必也会按耐不住,只要有了带头的,胆子就会大起来。

更何况徐元还说好了,至少保留赵骏陈留太守的官职,不会就此剥夺。

这就更加让人心动了。

帅帐内,徐元亲昵的与赵骏勾肩搭背,举杯畅饮。

不全身做戏,他对这个人也没有恶感,赵骏造反情有可原,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君要臣反,臣不得不反,也是被逼的。

“兄长啊,这次你可是首功!若没有你,我军如何能到这陈留城下?我会如实向陛下禀报,这个功劳足够保住你太守的位置了。”

“放心便是,徐某说话,向来驷马难追,不会翻脸不认人。”

徐元也很高兴,果然这个计策是有用的,李扬攻克豫州不久后,自己也将拿下兖州!

总算是保住了几分面子。

赵骏也面色潮红的说道:“将军不是我想做那反复无常之臣,主要是那王莽做到太过了些。”

“长安皇帝还姓刘的时候,我便是陈留太守了,如今十几年过去我还是这个官职,难道他还有恩于我吗?”

“恩惠没有,仇倒是不少,您也知道,我不在赘述。”

或许是酒喝多了,他说话比较随意。

徐元也点了点头:“愚弟此次便是要砍下那王莽的首级!也算告慰汝父兄在天之灵了。”

“但这还需要你多多配合才是,城内有相似遭遇的也不少吧。”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