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病床上的白影被惊动,缓缓坐起,看向来人。“你怎么来了?”
徐志怀侧身合门。
“有个警员拿着你的派司照来找我,说你病重,”他讲着,朝那团白影走去。眼看着要挨到床边,又踌躇不前,停在了几步之外,怕靠得太近,反叫她烟消云散般。“身体怎么样,还难受吗?”
苏青瑶不愿、也不敢看清他的眉目,便垂眸,叫目光暂时停歇在指尖。
“不难受,”她沉默了一会儿,方道,“没什么大事,还麻烦你特意跑一趟。”说着,微微笑,似用指甲在石膏上刮擦出一道僵硬的划痕。她指向病床不远处的椅子,又道:“快坐吧,站着累。”
徐志怀依言照做。
于是离得更近,近到膝盖与垂落的被角仅有两个拳头的距离。
也正因如此,徐志怀感到一丝局促,迫使他先低头,顿了几秒,才抬头细细地观察起她。
女人半倚在软枕,乌发垂落,积在泛着死灰的枕面,仿佛一汪早已死去的泉眼。发丝紧贴面庞,勾画出一个瘦窄的心型。徐志怀短促地失神,缘是在他脑海里,她始终是个饱满的小圆脸,而如今颧骨如湖底的礁石,在枯水期显露出来,两腮的线条因此变得锋利,下巴也尖了。
难怪女佣形容她时,会说很瘦。
真的瘦了太多。
徐志怀想着,目光移动,从眉毛划到眼睑。进门后,他就没见到她正眼看向自己,眼帘始终低垂,阴郁的睫毛遮住双眸。这又令徐志怀感到了熟悉。过去,现在,她都是这样,靠在软塌上,低着眼睛,默默地想自己的事。
男人的目光比画笔还要细,画笔是一涂一抹,成片的,他却是毛笔上的一根狼毫,从额头到脖颈,一丝一丝得去看。
渐渐的,眼前的人与记忆中的人开始重合,同样的乌发、小脸、淡如烟的细眉,粉白的嘴唇……但真到了要把她嵌回原位的时候,他又惊觉岁月令视线与回忆之间,生出了许多缝隙。
“没想到还能见到你,”他开口,“怎么样?过得还好吗?”
“还……可以吧,”她应答着,嘴里莫名地发干,“你呢?”
“我挺好的。”徐志怀说。“和从前差不多。”
苏青瑶低着脸,颔首道:“那就好。”接着就没说话,也没话说。
徐志怀见状,后背朝椅子的靠背挪了挪。
他自觉有许多话要说:当年我们在南京分别后,你去了哪里?这么多年,你为什么不给我写信?那天你来,又为什么留下汇票就走了?
可这些追问乱如细麻,缠在心头,找不出任何一个话头,能将它们牵引出来。
的确,电影幕布上的男女主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相见,往往无言。就算编剧想让他们开口说话,讲的也不是过“啊啊嗯嗯”的气音。若是有月亮,这出戏还好排一些,可以借用它的阴晴圆缺,来向对方暗暗诉说这些年的悲欢离合。
可这是一个没有月亮的白天、雨天,徐志怀只得坐着、看着,任由喉咙里挤满翻飞的词句。
见他许久不说话,苏青瑶的瞳仁往上,想偷瞟他一眼。然而他一直在看着她,所以她抬眼的刹那,就被抓了现行。
四目相对,苏青瑶不好再装作若无其事的模样,转过脸躲避。
她微微吸气,重新认真地打量起他——他的外貌与从前相差不大,就是衰瘦了一些,胡须的青影重上几分,戴着一副方框眼镜,顶文气的。非说有什么大的区别,是他的神态,像不慎闯入一个摆满宋代青瓷的房间,面皮紧绷着,小心翼翼的,生怕撞碎了什么。
“你瘦了。”她咽一咽嗓子,说。
徐志怀唇角上扬,玩笑道:“不是老了吗?”
“不是,”苏青瑶摇头,“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我们都老了吧。”
“不一样,我是老了,你是……”他停住了,一时不知该用什么词语去形容她的变化。
长大?太说教了吧。
成熟?似乎也不妥当。
最终他轻声说:“你是往前走了。”
苏青瑶没料到徐志怀会说这样的话,顿时心口发紧。
“人……总是会变的。”她的指尖轻柔地搔过被单,曲起。“况且我们上次见面,已经是……六七年前的事情了吧。”
“嗯,在南京。”徐志怀这一声的音量明显大了些,是觉得自己终于等到了可以询问她的话头。“沦陷后,多亏有谭小姐帮忙,我才能离开上海,前往汉口。——你呢?你怎么没坐船去武汉。”
“去了,去的比较迟。”苏青瑶淡淡地说。
她看他的神情,就知道他对这个回答并不满意,必然要追问下去。既然如此,不如由她主动地说。于是在讲完这句话后,苏青瑶平静地告诉他,自己在南京沦陷前,跟着政府安排的渡轮,平安撤到了汉口,然后在《申报工作,直到《申报搬回上海。那之后,她刚好攒够了钱,就跟着一位相熟的女学生乘火车去昆明求学。一路都是很平安的、很顺利的。她凡事只告诉他一个大概,真假参半,好不让他起疑。
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苏青瑶自觉不必和他说,说出来,反叫他觉得自己可怜。
她最不需要的就是他的怜悯。
好比现在,不论多难受,她都要硬忍下来。
谈话间,窗外沙沙的一阵声响,急促的雨从古树的肥叶滑落,继而被一阵疾风带走,刮过窗户,窗帘再度涌来,似蚌含珍珠那般,近乎将她完全裹住。徐志怀慌忙起身,拽住帘子一角,几步走到窗边,将它拽回。
密密的雨,似要将天地缝到一处,
“怎么不关窗。”他问。
“想透透气。”
“关上吧,好不好?”他柔声道。“免得受凉。”
“好,关上吧。”
话音从背后传来,徐志怀合拢玻璃窗,在上头看到了她望过来的倒影。
冷香的,阴郁的一张小脸。
徐志怀当然知道她在说谎骗他。
要是真如她所说的,一切顺利,医生又怎么会说她肺部有旧疾?哪怕是他,一个自诩聪明的,真的有钱有人脉,且得偏爱的男人,从头到尾经历了这长达十四年的百年未有的重病,也已是千疮百孔。
何况是她呢。
但她不愿说,他也没有资格问。
他折回去,将正面相对的椅子侧过来,再拉近一些。这下就差不多是完全挨着床单了。再落座,胳膊擦过被单,推出两三道褶皱。苏青瑶低头去瞧,长发顺势滑到身前,柳絮般,不知何时从何处飘来,不经意间扫过他的小臂。夏天,长袖的薄衬衫,袖口捋到手肘。发尾沿着小臂上的青筋抚过,像对着他的嘴唇哈了一口热气。但下一秒,苏青瑶就反应过来,抬手将发丝重新拨回脑后。
她低着脸,抬眸瞧他。
他唇角是紧的,手臂也是紧的。
苏青瑶的唇瓣微微张开,无声地翕动几下,又很快合拢。
其实她也想问他的这些年,发生了什么。毕竟她说了她的,出于礼貌,也该回问他一句,在重庆过得如何。但苏青瑶转念想,问这些,难道不会冒犯到他吗?从前的那些事,对她,是一条必经之路,当年除了这样做,似乎没有其它的选择。但对他,则是一种纯粹的伤害。既然如此,她何必问?何必说?问了、说了,也不过是徒增对方反感。
他们早已不是同路人。
于是两人陷入了一段漫长的沉默。
踌躇着,犹豫着,许久不言。
雨丝风片,刺断人肠。
忽得。
“你——”
“我……”
声音同时出现、同时消失,纠缠到一处,分不清彼此。
两两对望,一俯一仰,最终是苏青瑶先移开目光。
“你先说。”她的面庞朝右下方划落,一道短促的弧线。
徐志怀也低头,掌心抚着床单上的皱纹,一下又一下。“你来香港做什么?”
“来工作。”
“预备什么时候回去?”
“是长期工作。”苏青瑶头更低,几缕乌发垂落。“我有一个学长在港大任职教授,导师就写信把我推荐过去了。”
徐志怀听闻,压在折痕上的手突然一顿。
“辛苦了……”他说着,抬头看向她。“你一个人。”
“你不也是一个人。”苏青瑶笑了笑,下意识地说。
可话刚说出口,她便有些后悔,想着,他应当不是一个人了,讲这样的话,似乎越界了。
“不一样,我没生病。”徐志怀也无声地笑一下。“钱还够用吗?有没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说着,他抬手,触到她的额头。
指腹微凉,触过来,豆大的一点。
苏青瑶似被雨声打湿,柳叶肩微耸,五指也曲起。随颤动的睫毛,她屏息,余光见他指尖上移,食指将黏在额角的一缕乌发撩起,又顺着面庞的弧度滑下,别到她的耳后。直到指腹触到耳垂的背面,她才反应过来,连忙往后撤。徐志怀也意识到了这过分的亲密,往回收,动作太急,竟勾出了她的一根长发,夹在指甲的缝隙,轻飘飘地舞。
“没关系的,我自己会处理的。”苏青瑶双臂环在身前。“太麻烦你了。”
“好……你要是有需要,随时打电话给我,”徐志怀去摸口袋,发现自己出门没带名片,就说。“我等下把号码留给护士,你问她们要。”怕她拒绝,他又补充。“你一个人,初来香港,我们也算是……认识。”
苏青瑶只是点头,没出声回答。
她这样,他一时也没有话可说,眼光略略消沉。
他抬手看腕表,已是六点多,刚来医院时,好像才不到两点。
“时候不早了,”徐志怀说,“你好好休息。”
“啊,雨……”她闻声,下意识看向窗户,雪亮的天,几乎看不出雨珠的轮廓,便微微地叹息,“雨小了。”紧接着转回来,面上换作微微的笑。“正正好,不然刚出去,就要被淋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