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5章 吃你几天草也要钱?(1 / 1)萧楚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85章 吃你几天草也要钱?

姜姓是非常古老的姓氏,据说神农也姓姜。

姜宁虽然念书不多,但这还是知道的,十八岁之前,从没考虑过祖宗的问题,十几岁的时候,谁闲的没事想这个啊,十八岁之后又在非洲拼命。

更没功夫想这个了。

家族什么的在他脑子里就没概念,姜宁连他爷爷奶奶都没见过,死的太早了,他哥出生的那年爷爷就没了,第二年奶奶没了,能有什么家族观?

从没想过,自家的祖宗会是历史名人。

甚至是神话故事之中的人物。

莫名就有点荣耀感:自家祖宗也很牛逼啊!

就像大伙吹牛逼时,姓李的会说:我家祖宗还是唐太宗呢,赵姓的则说:我家祖宗还是宋太祖呢,姓刘的本钱最多:没有姓刘的,哪来的汉族。

荣誉感这东西人人都有。

姜宁也不例外,有个牛逼的祖宗,当然会生产荣耀。

就算跟人吹牛逼也有本钱了不是?

哥俩在外面聊了没几句,屋里的人已经出来了。

于是就此打住。

离开三爷爷家,去新城酒店吃饭。

三爷爷三奶奶也被请去,没再聊宗族大事,几杯酒下肚后,说了些俗的,比如家里的哪个晚辈混的好,哪个不长进等等,姜宁被夸的满脸开。

吃吃喝喝到快九点,晚饭才结束。

把人送到套房,众人才下楼离开。

姜宁一上车就迫不及待地问姜爸:“爸,姜维真是咱家的祖宗?”

姜爸气的瞪他一眼。

姜宁有点小懵:“怎么了?”

姜爸没好气道:“你能直呼你爷爷名字吗?”

“这……”

“祖宗的名字岂能直呼。”

“那该怎么叫?”

“怎么叫都行,最好不要直接叫名字。”

“好吧!”

姜宁那个无奈:“我是想问这是不是真的,还有姜子牙也是?”

姜爸嗯了一声:“祖宗怎么能乱认,当然是真的了。”

姜宁不以为然,这年头乱认祖宗的还少了?

但没有说出来,不然会挨揍。

姜华坐在后面,也来了兴致,趴在中间说:“咱们家的祖宗那就源远流长了,历史上那些厉害的就不说了,咱家的始祖可是神农,那可是华夏始祖。”

姜宁半信半疑:“真的假的,这认祖宗都能认到神农了?”

姜有信道:“他们说是真的,我也不知道。”

姜华兴致勃勃:“当然是真的了,听说好多史书上都有记载。”

姜宁觉的不太靠谱,几千年前的事情,谁知道真假。

但他还是选择相信,谁会拒绝一个牛逼祖宗呢!

更何况认祖神农一点不丢人,那可是华夏始祖。

把父兄送到小区大门口,姜宁没进去。

等姜爸和姜华下车,就开车回农场了。

女儿已经睡着,冯雨和冯雪也准备睡觉了。

大灯已经关了,开着床头的小灯。

屋里光线昏暗,两人盖着夏凉被,躺在床两边。

小家伙则被妈妈和大姨夹在中间。

姜宁爬上床看了看女儿,一晚都忍不住和冯雨分享:“你猜咱家是从哪来的?”

冯雨问:“哪来的?”

姜宁道:“冀城啊,太爷爷战乱年代跑到北安落户生根,我爸他们全都知道,今天冀城那边来了两人,说是要修订族谱,请我们这边过去。”

冯雨点了点头。

姜宁又道:“你知道咱家的祖宗是谁不?”

冯雨顺着话问:“是谁?”

“姜维啊!”

姜宁兴致勃勃:“我都不知道我家祖宗是蜀汉名将,还有姜子牙呢,我还以为姜子牙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没想到历史上也有其人,还是我家的祖宗。”

冯雨点着头道:“姜太公在历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不然怎么会被称太公呢!”

姜宁很是纳闷:“你怎么一点都不意外?”

冯雨道:“有什么意外的,姓姜的本就不多,是姜太公后人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而且姜太公后人有一百多个姓氏,除了姓姜的,还有姓吕的姓齐的甚至还有姓王的呢,你说姜维是姜家的先祖,姜维是姜太公的后人,这个我早就知道,具体多少世我忘了,但是我还知道姜太公是炎帝神农后人,那姜家肯定也是神农后裔。”

姜宁那个憋闷:“你说出来干嘛,就不能让我说啊!”

冯雨乐的不行:“哎呀,谁让你得瑟,一不小心我就说完了。”

姜宁郁闷了下,又乐了起来:“我还以为姜家没什么名堂呢,没想到啊,咱家有那么厉害的祖宗,感情咱们祖上也阔过,不知道哪代先祖不争气才让咱后人受穷。”

冯雨笑的不行:“这怎么能怪祖先呢,还有啊,你也别姜维姜维的叫了,既然是姜家的祖先,直呼名字有点不尊重,特别是在外人面前要尽量注意点,不然会被笑话的。”

姜宁嗯嗯两声,没走心。

刚刚就被他爹教育,现在又被老婆教育。

扯个蛋的……

姜宁问了一句:“名字都不能叫,那就啥合适?”

冯雨说:“可以用尊称啊,比如姜太公,就是后人的尊称。”

姜宁那个挠头:“姜维有什么别的称呼?”

冯雨拿着手机给他查了一下:“好像没有尊号,有个幼麟,但感觉不是尊称,叫起来也怪别扭的,像是长辈或者平称的称呼,不过古人都有表字,可以称呼表字的,或者在名字前面加上个先祖,如先祖姜维,就不会显的不礼貌和不尊重。”

姜宁问道:“表字是啥?”

冯雨说:“姜维,表字伯约,也就是姜伯约,你没看过三国演义吗?”

姜宁道:“只看到诸葛亮死后面就不想看了。”

冯雨一边查着资料,一边说:“姜伯约是蜀汉名卧,以忠义著称,还记的以前看三国演义的时候,诸葛亮把他当成弟子培养,只可惜救不了蜀汉,以前读三国演义,看到后面还挺遗憾,易中天在访谈节目中评价,汉之大将军,始于韩信,终于姜维,虽然未能完成复兴汉室的大业,但其精神和贡献却被后人称道,你没读过三国演义吗?”

姜宁摇头:“看到一半就不下去了。”

冯雨说:“有个这样的祖先挺荣耀的,你应该读一读三国演义的。”

姜宁想法不同:“我觉的他挺傻,给蜀汉卖什么命啊,诸葛亮也挺傻的,以前看三国演义觉的他们代表了正义,在非洲卖了五年命,这世上哪有什么是正义的,去他大爷的,不都是皇帝轮流坐,姓刘还是姓曹有什么区别,苦的不都是老百姓。”

冯雨道:“你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评判古人,年代不一样,那个年代讲忠义,符合时代的价值观,两面三刀会被骂的很惨,即使放到现在,对国家民族忠,对朋友义,也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在外面你可不要胡说,会被人笑话的。”

“我有那么傻吗?”

姜宁有点不满,随即道:“不说这些了,你猜今天那两人叫我什么?”

冯雨问:“叫你什么?”

姜宁又得瑟:“叫我小祖,我可是爷爷辈的。”

冯雨总算惊讶了下:“你辈分这么大啊?”

姜宁舒畅的道:“那可不,据说啊,我太爷爷是他们那一辈最小的,所以我们这边辈分大的吓人,按照他们说,我是姜维的59代,今天来的那俩是61代,冀城姜家现在辈分最大的一个老头子和我平辈,我女儿要是去认个亲,都能多一堆孙子重孙和曾孙。”

冯雨想象了下,就想笑:“辈分差这么多,称呼都是个麻烦。”

姜宁道:“那两人叫我小祖,叫堂哥和父辈们也是祖,听着就怪别扭的。”

冯雨说:“别扭也得叫,既然要认亲,辈分就不能乱,他们总不能直接喊你名字,要是搞不清辈分就算了,随便称呼无所谓,既然有族谱,知道辈分,就不能乱叫,就像你现在知道了姜维是姜家的祖先,和人说起时就不能再姜维姜维的叫了,会很没礼貌。”

姜宁又乐起来:“明天他俩要来农场参观,到时得叫你奶奶。”

冯雨:“……”

想象了下,就有点不寒而栗。

被两个五十几岁的人叫奶奶,那感觉真的是……

冯雪嘴角一扯,也露出笑容。

……

翌日。

姜宁没去酒店,在食堂吃过早饭,去了牧场。

让人逮了只羊,又捉了头牛,准备宰了宴客。

又亲自下地捉了两只大兔子,这个也不能少。

都是农场特产。

草还没长起来,大多数兔子还没出来。

依旧躲在地下吃着冬天的储备粮。

偶尔跑出来几只也不太好捉。

这个季节要吃兔子,只能他亲自出手。

到办公楼等到快九点时,几辆车才开过来。

冀城族亲来了北安,自然要好生接待,这是待客之道,与辈分无关,所以姜宁男丁全体出动,除了三爷爷三奶奶岁数确实有点大,不用出现陪同。

剩下的男丁都来了。

包括那边的两个堂伯和两个堂哥。

姜家在北安已经繁衍了五代,难得有族亲过来,自然要展示一下家族成就的,让冀城老家的族亲看看,他们这一支虽然远避故乡,但也没给祖宗丢脸,在北安奋斗的还不错。

此乃应有之义。

如何展示,也是有些技术含量的。

不能靠嘴巴说,那是在炫耀

让他们自己看,看姜家这一支在北安过的怎样。

参观农场是最好的办法。

众人下车,寒暄了一下,上办公楼参观了一下。

也没坐下喝茶,直接下楼上了考斯特。

姜宁亲自当解说员,给两个五十多岁的孙辈讲了讲农场的情况,一些他不好说的,几个堂哥和长辈们负责补充,两人脸上满满的惊讶。

转了一圈,参观完农场。

又回到办公楼,王强已经把直升机拖出来,启动起来。

两人看到农场还有直升飞机,明显越发惊讶了。

登上飞机,系好安全带,戴好降噪的头盔。

姜全兴问:“小祖会开飞机?”

姜宁笑道:“我年轻嘛,比较喜欢驾驶各种机械,学了个飞行执照,不过也只限于开直升机,其他的不行。”

后座两人互相望望,掩饰不住的惊讶。

飞机起飞,先绕着农场转了一圈。

从高空看了看农场。

然后飞往北边,去二场。

姜伟在副驾驶负责讲解:“这农场还不算太大,北边还有个更大的,姜宁投资和县里合作开发一块三十多万亩的地,咱们去那边看看,然后去祁连山飞一圈看看祁连山风光。”姜全杰吸口气:“开发三十多万亩地投资多少?”

姜宁解答:“分成两期,一期预算了十亿,二期要看情况再说。”

两人对视一眼,再没继续问。

飞到二场转了一圈,即使从高空俯瞰,两百多平方公里的农场也是巨大无边,四周已经全部种上了树,从高空俯瞰,能隐约看到边界,真的是太大了。

老家人多土地紧张。

从来没见过这么巨大的单体农场。

比好多小乡镇的土地面积还要大的多。

甚至有些县的土地面积估计都没这农场大。

从高中望下去,除了一片几万亩的杨树林,就是一大片整齐划一的草场,还有超过一半的土地是荒的,西边还有大片的山地丘陵,也没有开发。

这么大的农场,实在太震撼。

6=9+

转了一圈,又飞去了祁连山。

从高空看了看祁连山的雄伟风貌,最后飞回了一场。

下了飞机,坐上考斯特去了别墅。

中午要吃家宴,小区的房子坐不下几个人。

还是农场地方宽敞。

到了别墅,姜妈和几个伯母早过来了,冯雨下来招呼了一下,两个族亲到是还好,毕竟活了大半辈子,不是白活的,小奶奶叫的那叫一个面不改色。

冯雨却浑身不自在。

太难受了。

中午的家宴很丰盛,姜妈和几个伯母准备了一大桌饭菜,从天上飞的,到海里游的应有尽有,就是海鲜不咋样,北安这地方想吃点好的海鲜实在不容易。

都是临时从酒店拿来的。

能拿出手的只有农场的特产。

甚至冯雪还特意下厨炒了一个爆炒兔子和爆炒羊肉。

最显眼的则是红烧牛肉,一个比锅还要大的多的大盘子摆在桌子最中间,那一盘子红烧牛肉少说也有两锅,满满的视觉震撼,两个族亲看了也暗暗惊讶。

北安这边太热情了。

前几天过来时也很热情,但没有这么盛情。

让了半天,人太多坐了两桌。

一边说话一边开饭。

姜全兴和姜全杰吃了几块肉,都暗暗惊讶。

这家宴有点不同凡响啊!

昨天在酒店吃的晚饭也丰盛,该有的都有。

但和家里的比起来,却差了不是一点半点,就比如牛肉,肉块切的方方正正不说,上面没有半点筋膜,那些玩意咬不动,但谁家做饭会费那个功夫去处理那些东西。

更不要说饭馆子酒店了。

不但费事,而且还费料。

羊肉兔子鸡鸭也是一样。

味道不说,只是食材就拉开了巨大的差距。

显然这顿家宴是了心思的。

再说味道,味道和酒店的不一样,酒店的全靠调料,这里的肉菜调料味不重,但有一股独特的味,那个味让人吃了一块肉还想吃,牛肉是牛肉的味。

羊肉是羊肉味,都各有各的独特香味。

两人吃在嘴里,感慨在心里。

北安族亲太热情了。

热情的让人有压力。

两人都开始想,要是北安族亲回冀城认真,冀城拿什么招待?

中午吃过家宴,回酒店歇了一阵。

下午去了市里,姜宁和两个堂哥陪同。

长辈就去了个姜爸。

下午随便转了一下,晚上没回来、

住在市里。

第二天看了下几个景点,晚饭后才回北安。

第三天把人送走后,姜家才开始商量清明后去冀城认真的事。

人家专程来请,不去也说不过去。

认祖归宗,从来都不是小事。

自太爷爷落户北安,已经繁衍了五代。

第四代出了姜宁这么个另类,这一支姜家人也算是有了门面,又不是混的太落魄,无颜去见祖宗,当然是要认祖归宗的,最重要的是三爷爷也想回老家看看。

不过这些事姜宁就不参与了。

长辈们商量就行了,他只需遵照执行就行。

不过知道了自家的根脚,特别姜家的祖宗还那么有名,一直对历史不感兴趣,对历史一知半解的姜宁忽然就对历史来了兴趣,想好好研究下。

这一研究,发现姜家的历史牛人还真不少。

神农姜子牙不说了,就是个符号。

唐朝混到宰相的就两个。

还有文化学家书法家开国将军等。

历朝历代当官的那更是不计其数。

不过冀城的这一支好样混的不怎么样,不然他太爷爷也不至于活不下去,逃荒到北安落户了,自己也跑去非洲拼命,祖宗们不努力啊,让后人吃了这么多苦。

从来没把三国演义完整的看完过。

姜宁来了兴趣,想再看一遍。

电脑看的费劲,他想看电视。

这电视自从装上后,都没有开过几次。

折腾半天,购买了会员,总算能看了。

结果一集都没看完,就气的想要骂娘。

广告太特喵恶心了。

姜宁没了耐心,不看了。

翻过一周,果园杏树开了。

似乎一夜之间,就变的繁似锦。

难得遇到个艳阳天,冯雨想带着孩子出去透透气,天天闷在家里,对孩子也不好,住在小区不敢出去,可能有正好感冒的人路过,呼出的病毒都有可能传染给孩子。

别墅就没那么多顾虑了。

于是收拾一番,三人推着婴儿车,去了果园赏。

冯雨恢复的还不错,身材已经基本恢复到生孩子前的体型。

就是比以前圆润了一些,也多了一丝风情。

和冯雪站一起,感觉她更像姐姐。

到了果园,冯雨就拿出手机拍照。

不但拍,而且拍孩子。

姜宁对拍照没什么兴趣,随便溜达了一阵。

孩子醒了,他就把小家伙抱出婴儿车,让她看。

小家伙快三个月了,看到一朵粉粉的杏,就想伸手去抓。

结果抓了半天,也没能抓住。

姜宁就问冯雨:“我女儿怎么这么笨,连朵杏都抓不住?”

冯雨说:“什么呀,小孩子从三个月开始才会主动伸手抓东西,但是这个阶段神经系统还没发育完全,伸手抓东西也是无意识的,抓不住正正常。”

姜宁哦了一声,低头看着小家伙,越看越可看。

这绝不是心理作用,刚出生的时候确实不好看。

但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越长越可爱。

尤其笑的时候,太萌了。

每次女儿看着他笑,姜宁那冰冷的心就会软化几分。

抱了一会,手伸进去摸了下屁屁。

好像尿了。

姜宁就把孩子放到婴儿车里,给换了个纸尿裤。

冯雨也没错过机会,全程录了像。

然后鼓捣着发抖音。

果园旁边,大型拖拉机正在播种。

杏开了,也该种树了。

但种树前要先把牧草播下种,然后再种树。

农场兔子越来越多,林区的草已经长不起来了。

最多长到膝盖。

果园也要利用起来,种上牧草给兔子提供食物。

药材姜宁也不太想种了,春天播种秋冬收,一堆麻烦事,比种庄稼麻烦多了,开春一刮风还会制造大量的沙尘,要不是今年当归涨价涨的厉害,收益还不错。

就把地推了全部种果树。

去年当归价格不错,一亩地大约能有八千收益。

今年价格还在持续上涨,感觉不正常。

姜宁不太了解药材市场,也没研究过。

反正农场的主要收入来源也不是药材。

收益好就继续种着,收益不好立马不种了。

全部种果树种草养兔子。

在果园转了一个多小时,小孩子不能长时间晒太阳。

三人推着婴儿车回别墅。

过了两天,姜伟跑来找姜宁:“我买了几头牛,你那牧场能不能先给养几天?”

姜宁问道:“哪买的牛?”

姜伟道:“北安养牛的人那里买的,都是半年的牛犊子。”

姜宁道:“给你养可以,一天二十块钱草料钱。”

姜伟瞬间跟吃了便便一样的:“靠,吃你几天草也要钱?”

姜宁淡定的道:“废话,兄弟是兄弟,生意是生意,你白吃我的肉也就算了,你的牛还想白吃我的草?今天你买几头牛放我这里白给你养,明天再有亲戚找上门我咋拒绝?”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