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1 / 1)程九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月初一新任武骧卫同知骆钲至东宫叙职.

当他照惯例拜见太子妃时,殷素薇却愣了一下.

"骆大哥?"

骆钲这才抬头正眼看了太子妃,似曾相似但又不确定.

"我是殷七,先前与惜姐姐一同出游过."

骆钲这想猛然想起,十年前骆家还居住在燕京时自家妹妹骆惜与邻坊方家交好,自己还曾护送过几个小女孩踏青,但那时殷素薇不过八九岁,大她八岁的骆钲自然不会太留意这个小跟班.后来骆钲之父骆守义调派中都凤阳,两家的联系也逐渐断了.

"原来太子妃正是子澄之妹,真是巧."骆钲本想赞美殷素薇外貌但想到对方的身分也就不敢随意开口.

"惜姐姐也返京了吗?还是随夫家居住在外地?"

骆钲神色有些黯淡"舍妹几年前难产没撑过去..."

殷素薇听了有些感慨,多年不见的童年好友再闻讯竟是如此,想到先前自己也经过生产这一关更是难过.

"让太子妃伤感,还请见谅."

殷素薇摇摇头,"骆大哥别这般见外,往后这东宫还得请骆大哥守护."

"在下必定全力以赴."

二月初四,端王妃诞下一名男婴,秦翊善大喜甚至还让管事在外面撒喜钱.

虽然不是太子所出但毕竟是皇长孙,帝后都赏赐不少东西给端王府,虽然照大齐惯例满月才会正式取名上玉牒,但宣平帝难掩喜悦洗三便赐下[载祐]二字给这个长孙,这让端王更加沾沾自喜.

秦翊衡对此一贯没什么表示,但殷素薇可就不同认为这是在给她难堪,毕竟嘉安郡主可是满月才赐名.

"太子妃多虑了."秦翊衡一句话就想打发殷素薇.

但这次殷素薇可没那么好说话,以子嗣之名要求同房,弄得秦翊衡每日都不想回东宫.

幸好后来一事救了他.

钦天监观测天象后上奏宣平帝直指今年桃花汛可能比往年要猛烈,秦翊衡一听立即请命请命南下视察河堤.他本就有访查燕京以外的打算,趁著这个借口得以暗中调查农地兼并的状况.

宣平帝也觉得这是个不错的磨练,自然就批准.

殷素薇听到消息忍不住跑到无逸斋想劝退秦翊衡.

"殿下您先前才落水,怎能再往如此危险之处去."

虽然落水是谎言,但秦翊衡也不打算澄清.

"此一时彼一时,当初是微服时有人刻意谋害,现在孤以钦差之名视察又有大批守卫断然不会再重演旧事."

"但万一..."

"孤是太子,难不成要让端王代孤去?"

"妾身不是这个意思."

"好了,勿再多言,陛下已下旨任谁也不得任意更改."

殷素薇只能默然离去.

"余大人,太子视察河堤你怎么一点表示也没有?"袁尚义私下与余景晤面时说.

"陛下为了皇后娘娘寿诞要在西苑别宫修建高台,并将此事交由工部兴建,在下得盯著工程就不便陪同太子南下,况且黄河河堤两年前才刚维修,是在下全程主导的,应该不会出岔子."

"余大人,你糊涂阿."

"袁大人所言在下不明白."

"皇后娘娘寿诞固然重要,但再好不过是一时褒奖,河堤乃国策,一旦有意外轻则贬黜重则性命难保,余大人怎么能确定此次桃花汛一切安然?再者,眼下是关键时期,一有小错只要被人拿捏住余大人远在燕京怎能及时自保?"

余景被袁尚义说的眼皮猛跳.

"袁大人高瞻远瞩是在下驽钝了,幸好有袁大人一番提醒,光远感激不尽."

袁尚义收了余景那么多东西不提醒也说不过去,还算是有点良心.

余景连忙进宫请命,宣平帝也认为是好事就答应.

秦翊衡得知后略有不悦,他先前只带工部郎中周睦同时也是周衍泰之子便是为了减少繁文缛节,现在多了一个工部尚书势必会大张旗鼓反倒坏事.

"你将训练侦查的人手都带去,我打算暗中调查农地兼并."秦翊衡对梅映雪下指令.

"是."

余景离京前再三交代侍郎史攻玉务必及时完成高台工程后这才随太子南下.

只能说余景运气不错,这次桃花汛为十年最大,但河堤除了两处有河水漫过外并无明显溃堤,不仅成功保住自己的官帽也获得太子的赞赏.

由于秦翊衡视察完河堤还会转往山东一带考察律吏一事,两拨人便在东昌府分道扬镳.

由此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余景回到燕京后原本志得意满的心情转瞬间消失得全然无踪,主因正是史攻玉禀报建筑高台的工匠只招集到原本的一半导致进度严重落后.

"怎么会招集不到人?你是怎么办事?"

史攻玉也很无奈,余景离京没多久御史台那边就纠举上奏太庙梁柱有蛀虫,史攻玉连忙将原本招集的匠籍工匠送到太庙整修,回头想再招人时发现民籍工匠竟大批被聘走,剩下不是年迈就是有伤病.打探了半天才知道有人在背后阻挠,无非就是鲁喆或葛从文.

"太庙需要人手,又有人故意聘走大批工匠,下官也甚是苦恼,还望大人出手援助."

余景本想揽过来,但随即打住.他现在明明有修河堤的功绩,况且兴修高台从一开始就不是由他主导,为何要承担不能如期完工的风险,全都推给史攻玉不就好.

"这事从头就是你主导,眼下有难才推给本官,本官先前可是陪太子视察河堤近一个月,这个锅本官可不背."

史攻玉一听差点没气晕,惹毛别人的是你苦难却由我承受.

"大人,这是工部..."

"别说了,有空在这里争辩还不如赶紧去找人.本官去监督太庙,尽早完成再把人手调回来.真晦气."余景甩袖离去.

史攻玉被上司逼著当砲灰,但官大一级压死人他也不能怎么著,只能腆著脸到陈留郡王那里求助.

秦翊纬有些无奈但还是点头答应帮忙找人.

隔了几日,不知是恰好还是他因,秦翊纬找来三十多名工匠解了史攻玉的燃眉之急.

余景听闻有些不置可否,对史攻玉的评价大打折扣,还心想要是自己当了次辅必定找机会收拾他.

另一头,秦翊衡少了余景这个碍事者有了更多心力调查农田兼并一事.

梅映雪等人从军自小接触的也大多是军户真不知普通农家的辛酸.几年前鞑靼开始南侵,许多青壮年被征丁役后就一去不回,有的家中两三个儿子就这么没了仅剩老小不足以种田维生又招不到人手,最后只能将田给卖了改当佃农至少可以免去田税.丰年倒还好,但前年连日大雨欠收佃农还是得缴四成的田租给东家,有的手头很紧只能向富人或东家写欠条,去年还算打平,若今年再歉收可能就得卖子女了.而这些被卖出的田地可抢手,仕绅们个个都等著要.

"朝廷也太优待仕绅了,一个没当官的进士竟可免田一千亩,这是哪门子的道理."王承志抱怨著全然没发现制定政策的正是太子的先祖.

"唉呦."赵延芳偷偷拧了王承志要他闭嘴.

"殿下,我们这几日打探已经让人起疑.为何不如直接去盗东昌府藏起的鱼鳞册?"梅映雪不解地问.

夜枭先前专门做这些事,对梅映雪来说结果对了就是对过程并不重要.

"盗了东昌府鱼鳞册只会让其他州府更加隐瞒,并非上策.况且眼下陛下并未下决心要处理这事,得慢慢累积事证到时机成熟方能获得旨意一举推行到全国上下."秦翊衡解释著.

虽然宣平帝比起先帝已经好很多,但这件事还是让梅映雪对皇帝有些失望.

秦翊衡也察觉到梅映雪的情绪,"以前留下的隐忧不详加规划是难以根除,一口吃不成胖子,得有耐心.既然已经打草惊蛇,明日我等就启程往济南青州,往后不需再打探以免让对方更加防备."

"是."

之后秦翊衡一行除了考察当地外还安排游山玩水,试图让当地官员放松戒心,再加上朝中无大事不急著赶回去,走走停停再次回到燕京竟是四月初了.

"这次办差办的不错."宣平帝指的是审视河堤安抚民心与考察律吏准备二事.

"多谢陛下夸奖."秦翊衡拿出一道奏折"这是儿臣私下考察东昌府农地现况,请陛下过目."

宣平帝让柴文接著,但没多大兴趣.

"这一路你也累了,向你母后请安后就回东宫歇息吧."

"儿臣告退."

秦翊衡离去后宣平帝看著那道奏折许久后问柴文"近来太子是否不称朕为父皇只称陛下?"

柴文一脸犹豫不知该不该回答.

"罢了"又将奏折递给柴文"这先搁著."

"是."

秦翊衡靠近坤宁宫殿外就隐约听见蔚筠的声音,[国库][公主]等词是特别被加重的字眼.

没多久妃子之首的贤妃步出坤宁宫,她向太子行礼时可见眼里还泛著泪.

秦翊衡如平日一般回礼后踏进殿中.

"瘦了,这一路奔波辛苦了."蔚筠心疼儿子地说.

"是儿臣分内之事,应该的."秦翊衡顿了一下又开口"恕儿臣无礼,但方才听闻母后提到国库二字不知与贤妃有何关系?"

蔚筠叹了口气,如果只是一般后宫杂事蔚筠断然不会开口,但事关前朝连殷仲舒都牵扯进去,也应该让秦翊衡知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