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乐郡主在被宣平帝冷眼后终于于上元过后启程回到大同,但她没想到的是萧焕身旁竟多了两名老侯夫人曹氏送来的通房.和乐郡主气得要命,想著去找萧焕理论时却被身旁的赵嬷嬷劝退.一来是不久前被宣平帝敲打,二来是和乐郡主自己拒绝与夫婿同房才会让人有理由塞通房过来.
"不过是玩意,郡主您别上心.萧家也是要面子的,总是会想要有嫡长子."
赵嬷嬷想著等郡主六月除服再劝郡主与侯爷同房.
想是这么想,但没想到还没等到六月出孝就传出有个通房有孕之讯.
听闻此事当下萧焕不在府里,和乐郡主只能找老侯夫人曹氏理论.
"这是何等意思,难道靖远侯连守孝都办不到?"
曹氏淡淡地答辩"女婿不过服缌麻三个月便够了,怎能说侯爷不守孝?况且先前郡主滞留燕京多月,老妇以为郡主不愿回大同,这才送了人去伺候侯爷."
"那也不能先有庶子,说出去多丢人."
"丢人?那郡主愿意尽早替我萧家诞下子女吗?"
"你这是在逼我."
"老妇不敢."
哪里不敢.
和乐郡主甩袖而去.
曹氏冷笑,这件事是我曹家占理,也不怕说出去.
原本以为这事就这样结束,没想到和乐郡主只是再静待时机.
一日趁萧焕与曹氏皆外出时,和乐郡主以污蔑与旁人有染的方式将那名有孕的通房押来行刑,虽是二十板但那是往死里打,别说胎儿连大人都被打成血肉模糊只剩一口气.
曹氏赶回后见这惨状立即昏了过去,曹氏晕倒后没有人敢做主,于是就让伤者在柴房自生自灭.
待萧焕处理完公事赶回府时那通房已断气.虽然萧焕对通房不上心,但她可怀有自己的骨肉妥妥的一尸两命.又闻曹氏昏了过去,也只能发话让人将死者薄棺安葬,自己前往春晖院探视母亲.
"扶我去兰熙院."曹氏对萧焕道.
"母亲您身子..."
"扶我过去,此事不能这样做罢."
曹氏能从身为儿媳起主掌靖远侯府中馈二十多年自然不会轻易被打倒.
等萧焕陪曹氏踏进兰熙院时,和乐郡主正好整以暇地喝茶.
"这是来兴师问罪?"和乐郡主冷笑.
"身为郡主却指使下人栽赃污蔑夫君侍妾,身为侯夫人不愿让我萧家开枝散叶,如此无容无德,老妇必将上禀皇后娘娘."
"你敢.你这是作贼喊抓贼."
"有何不敢.为了我萧家安宁与后代子嗣,定要惩处你这恶妇."
和乐郡主憋了一肚子的火,再加上被宣平帝敲打的旧怨,竟一时失了理智将手边的茶盏掷向曹氏.萧焕护母心切,立即出手将飞来的茶盏挡下,被挡回的茶盏落在和乐郡主两三步远处,但有块碎片竟好巧不巧地飞弹而起刮破郡主的脸颊.
和乐郡主一阵刺痛,伸手一摸竟发现流血,当场便发疯似的吼骂尖叫.
现场只能用鸡飞狗跳来形容,这下拦也拦不住,两造双双向燕京告状去.
宣平帝得知后大怒,但两边说词相去甚远,便指派使者前去大同将前因后果查清.
由于事关宗室与边疆守将,使者并非仅仅一人,除了有御马监孙同携旨调查外还有御史及皇后身旁的女官,妥妥将一件家事当政事办.
经过几日约谈厘清,三名使者真是面面相觑,当下皆禁声不谈赶忙传讯回禀帝后.
宣平帝看了三人的回报只能用恼怒来形容.一边恼怒和乐郡主如此蛮横骄纵轻率对待人命,一边恼怒萧焕对家务事如此无能.
最后是蔚筠提出解决方法.
"让两人和离."
"和离?"先前大齐皇室几乎没有人和离过.
"和乐这边以自愿替父母守孝三年为由自请和离,减少闲言闲语,也好博得孝名.至于靖远侯那头就寻件小事敲打一下,也好让他明白君臣之道."
宣平帝思量后认为皇后所提是最能保留两边与皇家颜面,故如此下决定给在大同的使者.
和乐郡主和萧焕一听能如此摆脱对方也就纷纷点头答应.
和乐郡主不久便随著使者一同回京,往后一年半都待在寿王府不得轻易外出,还会在忌日中元等日子到天宁寺替亡父亡母上香诵经.
而萧焕则是因一件小事被参,罚俸半年为诫.
但世上无不透风的墙,真正和离的原因还是被流传出来.
出了孝的和乐郡主自然想再寻良婿,但替儿子找头婚正妻的贵妇人全都不考虑和乐郡主因怕子嗣不兴婆媳不和,有些门户小的不敢请尊大佛回家怕送神难,有能力的男子怕被人说是吃软饭故也不考虑,最后几个有意的男方不是次子就是找继室,相貌爵位家世也都比萧焕差,这时和乐郡主后悔也来不及.据说,挑来挑去都不满意,又隔了几年才嫁给大她十多岁任职于辽东行太仆寺卿的明顺伯当继室,至于婚后如何就鲜有人知.
萧焕后来说亲也难.虽然世袭罔替的侯爷应是香饽饽,但他可是因惹恼皇帝才被罚俸.有心想博得圣宠的官员,尤其是文官们,宁可推掉亲事也不想出这个风头.至于武将,爵位太高或镇守边疆的家族也有心回避,家世太低的曹氏又看不上.
后来几经波折萧焕迎娶前大同知府方鋆之女为继室.
这个方鋆可说是时运不佳,明明与战胜鞑靼沾上边,等期满就有机会升官,没想到却遇到祖母年迈过世,丁忧不满一年时又因父丧得再闲赋在家三年,等期满大概也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寒门出身的前知府了.
于是方鋆便赌上一把,在女儿出孝后与萧家议亲,期盼的便是等女儿被册封诰命靖远侯夫人时能在皇帝那里露露脸.幸好他赌对了,方鋆后来被调到陕西担任从三品的布政使参政协助重新丈量登记鱼鳞册,但这都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