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张辽入伙
马邑,酒舍。
偏僻的雅间内,张辽热情地邀请张虞、钟繇二人入座,吩咐说道:“酒肉上足,钱财管够!”
“好勒!”
见是大主顾,店家亲自照顾,将案几擦了好几遍,并换上档次的筷、碗。
“兄长新婚不久,今莫非归乡,特经马邑寻我?”张辽笑道。
“今是专门来寻文远!”张虞笑道。
“哦?”
张辽顿有兴趣,问道:“莫非兄长在马邑遇见难事?”
张虞浅笑而摇头,说道:“文远可记得官拜何职?”
“护匈奴副校尉!”
“然也!”
张虞不打算卖关子,如实说道:“自鲜卑昌盛以来,雁门、定襄二郡匈奴流离,左南将军部日衰。我向朝廷请命求镇雁门,聚拢二郡匈奴,联络步度根,防备骞曼南掠。”
“恭贺兄长!”
张辽闻讯颇喜,笑道:“兄长新婚不久,便身受要职,当双喜临门。”
说着,张辽便为张虞、钟繇二人倒酒。
“请!”
“我今至雁门上任,朝廷准我募兵七百,可置司马、功曹、主簿等属官,以为都护匈奴。”
张虞放下酒樽,怀念说道:“虞受领职务时,便想起文远与虞追马猎胡之事。昔南下将骑征战时,无不怀念文远,恨不能与文远并肩作战。”
“而今虞可募兵,自征勇士为吏,故欲拜文远为骑将。不知弟是否愿与虞驰骋沙场,建功立业否?”
两汉时期,步、骑的军职体系不同,且相同官职下,所率兵马数目会有不同。
如以骑兵校尉官职来说,所将之人在七百人上下,配合属吏人数可达到八百人。若是步卒校尉正常可将千人,甚至可统率两千人。
骑兵校尉往上的官职,则是骑都尉可将二千余骑。而今授予张辽的骑将,属于是校尉下属官职,其所将兵马数目在两百骑。
今张虞可募七百名骑兵,那么帐下军职体系可任命军司马一名,三名骑将。为了征辟张辽,张虞让他掌管两百骑,属于是非常高的待遇。
见张虞拜自己为骑将,张辽乐得从席上蹦起来,欣喜的语气中略有惶恐,说道:“辽早有追随兄长征战之念,仅恐兄长嫌我愚钝,不敢轻易开口。今能与兄长作战,辽便心满意足,不敢奢求骑将之位。”
十八岁的张辽仅是区区郡吏,还不是历史上威震逍遥津的名将。而张虞已是混出名声,加之二人交际多年,张辽常尊称张虞为兄。不夸张地说,或许在张辽早就想和张虞混。
今张虞能招募兵马,又授骑将给张辽,张辽怎么可能不会心动。果然张辽没有过多犹豫,一口便答应下来。甚至因初上任,便统率两百骑而感到惶恐。
“哈哈!”
张虞笑了几下,说道:“我虽授骑将于你,但我却无骑交由文远统率。不论文远是否愿为骑将,今皆需为我招募雁门勇士两百。”
连同军官百人,张虞所将兵吏有八百人,即便张虞把参合坞里的兵马都编入营中,也都整编不满。故张虞仅打算从参合坞出汉胡骑卒百人,另行招募并州汉胡勇士数百人,凑成一营八百人之数。
见张虞有条件让自己出任骑将,张辽放下心来,笑道:“兄长这般言语,辽便安心。不知兄长对所募两百人有何要求?”
张虞不假思索,说道:“体格充沛之士,优选善射之人为兵。”
“诺!”
张辽的入伙,让张虞开心好几日。他至东汉多年,与不少名人交际,但真正意义上成为他的属吏,大体仅有郝昭,今下总算多了张辽。
今有郝昭、张辽在手,另有什翼部下,张虞对帐下兵马的架构有了雏形,以上三人为张虞所安排的骑将。
三人之下的七名骑率百人骑会直统百骑,这些骑率们除了会从参合骑中选拔,还会从招募兵马里选拔而出。
至于郦嵩,张虞有意安排他出任司马兼主簿。另孟宁之善步而不善骑,这让张虞不知如何,只能看后续的人员规划。
在郝昭、张辽二人募兵的同时,郦嵩带着百骑到了马邑与张虞汇合。
身边有了人调用,张虞为了获得一校的甲兵、器械,便带着众人南下到晋阳,拜见并州刺史张懿。
因得到了朝廷的政令,张懿并没有为难张虞,让张虞去晋阳武库里去领取一校的兵马装备。至于兵粮的供给,因张虞驻在雁门,张懿便让张虞找王泽批复。当甲兵、器械运到雁门时,时间已到了九月份。到了雁门,由张辽出面,加之王柔的招呼,雁门郡如数给了兵粮。
代地的九月,天气有些寒冷,草木一片枯败。
距离募兵已过去了半个多月,募兵的效果并不喜人,仅仅招募到四百多人,参合骑百人,约五百人左右。而之所以招募效果不好,一方面除了选拔苛刻外,一方面所给钱粮的待遇不够。
张虞到晋阳支领费用时,便向张懿提出用于募兵的钱财不够,怕招募不到勇士,但张懿表示州里也没钱,甚至还说今并州能运作下去,多亏冀州的财政转移。州中主官都这么说话,张虞不好继续索要。
其实张虞能够理解东汉当下的财政状况,西北叛军持续叛乱,需要大量的钱财往里面投。而并、幽二州人口本身不多,维护边塞防御体系需要大把钱粮投资,若非二州背靠河北、京畿,东汉怕转运的费用都难承受了。
理解归理解,但募兵的钱粮不够,当真让张虞为难。兵吏八百人,当下五百人,总不能自己从往里面投钱。
张虞在营地里溜达了一圈,从外头回营帐里,问道:“今天渐冷了,冬衣情况如何?”
郦嵩翻了翻竹简,说道:“府库里发的冬衣不多,仅一百余件,营中将士需穿自家冬衣。”
“伯松抽空到阴馆催催,偌大的雁门不至于凑不出五六百件冬衣。”张虞皱眉说道。
“诺!”
郦嵩说道:“除冬衣外,粮草如数送抵。”
“总算有件靠谱事。”张虞吐槽道。
说着话,张辽穿着皮甲,按剑入帐,问道:“兄长,今兵马整训不错,眼下是继续招募兵马,还是说北上左南部?”
“兵马少了些!”郦嵩说道:“最好多招募些,以免到了代北,兵马不够用。”
“要不放低些要求?”
张辽说道:“不必招募勇士,凡身体无碍者便能入营。”
“不知兵戈,到了代北,怕会害了他们。”张虞说道。
郦嵩有了主意,说道:“济安,定襄有不少匈奴部民,不如多招些匈奴人。”
闻言,张虞想起了什么,问道:“我记得妗母乃匈奴贵女,可是出自定襄匈奴部?”
郦嵩点了点头,说道:“母亲来自匈奴兰氏骨都侯,此部迁居定襄。因鲜卑屡次南掠,今下实力大不如前。若济安有意,我以为可往兰氏部中多招些匈奴人,便于日后都护兰氏部。”
“太多不好!”
张虞想了想,说道:“伯松和什翼去兰氏部招上两百来人,尽量能言汉话;余者百号人在雁门招募,选些懂得武艺之人。”
“那冬衣之事呢?”郦嵩问道。
“我亲自拜会王雁门,尽力多拿些冬衣。”张虞说道。
说着,张虞看向钟繇,问道:“元常有何思量?”
钟繇微捋胡须,说道:“济安布置缜密,繇无他见。”
顿了顿,钟繇问道:“今济安建营募兵,不知以何名自称本营?”
“雁门营?”张虞问道。
“怕太过平庸!”
钟繇饶有兴致,说道:“济安出自云中,不如以云中义从自称本营。”
义从并非单指公孙瓒的白马义从,而是许多边塞兵马都会用义从作为后缀。如来自河湟的湟中义从,凉州地区的凉州义从,亦或是匈奴部落的匈奴义从。
“云中义从?”
“然也!”
“云中者,云神所居也,谓营兵骁勇越超凡人,此又合济安籍贯。”钟繇说道。
“且容我思虑一番!”张虞说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