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死性不改
中平五年,冬十月。
安里寨内,步卒列阵而操,骑卒奔驰习射,声势浩大,数里之内可闻。
张虞披甲按剑,登台而观步卒操练。孟宁之、高顺笔直而立,护卫在张虞左右。
令旗指令向右前进,而阵中却有一名步卒进退失序,张虞皱了下眉,问道:“伯安,怎么回事?”
孟宁之低头说道:“禀校尉,仆带队有失,稍后当严惩该什兵吏。”
张虞神情严肃,说道:“左校营已成军三月,陛下早有意用我部平叛。今伯安所部兵吏操练仍有失误,如遭敌寇大军,不知何以迎战?”
孟宁之满脸的羞愧,说道:“仆有失校尉期望,恳请校尉责罚!”
张虞看向高顺,问道:“子循若让你统率此部,多久能达到你部兵马水平?”
高顺不苟言笑,拱手说道:“回校尉,孟曲候练兵已有成效,仅是令旗传授不明,若让顺督练,快则五日、慢则十日,便能与我曲兵马那般严整。”
之前张虞还担心高顺所操练的兵马不符合他的要求,还时常临阵观察。经过几天的观察下来,张虞不得不承认高顺练兵有一手。之后张虞不再操心高顺所部,而是经常性督促孟宁之。以及关心骑兵操练。
张虞沉吟了下,说道:“三月前,我曾有言,如你操练兵马有法,我将迁你为假司马。今下我便履行诺言,今表你为假司马,代我总操五百步卒。”
“多谢校尉!”
高顺神情如常,沉声说道:“顺当不负校尉期望!”
见状,孟宁之情绪低沉了些,他执掌兵马不久,在操练兵马上更多是新手,今张虞提拔高顺的操作,他心服口服。
几人言语间,宫内侍从入营,朝张虞趋步而来。
“张校尉,陛下令西园各校尉至南宫议事。”侍从通报道。
“有劳天使了!”
张虞拱手致谢,说道:“虞稍后便往!”
“望快些,莫要超过正午!”侍从提醒道。
“好!”
应付完宫内的侍从,张虞谓高顺,说道:“子循今去准备下,稍后助伯宁练兵。”
“诺!”
待高顺走后,张虞对孟宁之,说道:“伯安,你追随我数年,已是元老之臣,但你近来成长太少。”
“仆让校尉失望了!”孟宁之低头说道。
“我不失望!”
张虞摇头说道:“凭你追随我数年情谊,我怎会失望呢?我今下反而担心,周围之人多有升迁,而你却蹉跎于曲候之位,往后心里将会不适。”
孟宁之沉默不语!
张虞拍着孟宁之肩膀,说道:“你追随我多年,若问你和子循二人,哪一人值得我信任?你当在子循之上。而你今下可知,我为何让子循出任假司马?”
“仆练兵不如高顺,故校尉让高顺统率!”孟宁之说道。
“这仅是原因之一!”
张虞语重心长,说道:“我更希望你能在子循治下,从他手上学到练兵之法。我不可能统率八百人,而你不可能永久统率两百步卒。若能从子循手上习得练兵之法,往后我军扩兵,你便是下一个军司马。”
“伯宁若谦逊好学,子循又岂会吝啬传授!”
“诺!”
孟宁之士气大振,拱手说道:“仆定从高子循手上习得练兵之法,不负校尉之期望。”
“善!”
张虞满意颔首,挥手便让孟宁之退下。
打天下可不能仅靠偶尔收下的青史留名将领,还是要有大量将领支撑起一支庞大的军队。
孟宁之的资质尚可,值得让人培养。但其心态不稳定,还是需要敲打以及鞭策。今下让高顺作为上级,足以激起孟宁之的好胜心。
在鞭策完孟宁之后,张虞不敢忘记刘宏的传唤,吩咐了一些事项,今下策马赶往雒阳宫。
临近正午,张虞方至南宫,在侍从的引路下,张虞趋步入宣德殿。
今下,殿内包含张虞在内,西园八校尉已至五人,去掉袁绍东行募兵,仅差淳于琼与赵融二人未至。
过了些许,淳于琼与赵融二人才姗姗来迟。张虞借机打量了下二人,见淳于琼脸色微红,心中顿时了然,淳于琼估摸又是喝酒了。
幸亏今下没到官渡之战,否则淳于琼怕不是没鼻子了。
“济安!”
冯芳凑身过来,低声问道:“近日君是否常赴大将军宴会!”
张虞微挑了下眉毛,问道:“大将军盛情相邀,虞实难拒绝。试问冯君,莫非其中有不妥?”
最早在尚书台时,冯芳出任尚书仆射,与刘虞二人点他为郑县令,算是有提拔他的恩情。之前还和他调换高顺,卖个好给他。故冯芳虽是曹节的女婿,攀附宦官,但张虞与其关系尚可。
冯芳犹豫了下,小声说道:“倒无不妥之事,仅是下次若是赴宴,能否为芳引荐下大将军。”
“为何?”
冯芳凑耳说道:“济安已是知我为故车骑将军曹节之婿,难讨大将军喜爱。今下形势大有不同,为求今后生计,还需……。”
张虞大体明白了冯芳意思,笑道:“实不相瞒,虞与大将军关系不深,倒是袁虎贲袁术多与大将军往来,冯君若欲求见大将军,倒是可让袁虎贲引荐!”袁术任虎贲中郎将,其帐下兵马有一千两百多人,在雒阳城中几乎没几人所将兵马有比袁术多者。
而今将冯芳介绍给袁术,纯粹是张虞不愿与何进有过多联络。且张虞对自己定位很清楚,他若不想惹袁术不满,与何进的联络,必须由袁术过一手。
闻言,冯芳点了下头,感激说道:“多谢济安指引门路!”
张虞回以微笑,他心中已是明白,冯芳今下想拜会何进,无非是见刘宏重点皇甫嵩出征。而雒阳城中何氏的声势愈发得大,今见形势渐渐不利宦官,未雨绸缪之下,想提前与何进联络。
在众人窃窃私语下,刘宏披甲趋步而入,亲信盖勋紧随其后。
“臣拜见无上将军!”
因刘宏常在西园军兵吏前强调自己将军身份,故军中所有人无不上以‘无上将军’号称刘宏。
“诸位请坐!”
刘宏双手下压,示意众人坐下讲话。
见众人人数到齐,刘宏咳嗽几下,问道:“西园兵已成军数月,不知今下可用否?”
“回陛下!”
蹇硕起身而答,说道:“因是抽调天下锐士成军,故稍加操练数月,诸部兵马已是可用。”
“善!”
刘宏微微点头,感慨说道:“天下纷乱难安,西园兵马为朕心血所在,今需诸部为国讨贼尔!”
“汝南葛陂黄巾猖狂,州郡兵马难剿,不知何人愿为朕分忧?”刘宏问道。
“臣愿往!”
听闻刘宏言语,张虞生怕落在别人身后,请命说道:“虞数年前曾率骑征剿汝南黄巾,今汝南黄巾再起,虞愿为陛下彻平蛾贼。”
见是张虞请命,刘宏笑道:“卿帐下有百名甲骑,征讨汝南黄巾应是不难,今便由卿为国剿贼。”
张虞故作沉吟了下,说道:“陛下,我部兵马虽说精锐,但臣麾下仅有八百人步骑,而蛾贼人数众多,凭数百人恐不足以胜之,故臣请至豫州募兵。”
刘宏思索良久,说道:“朕准卿再募一部兵马400,余者辅兵可由豫州诸郡调配。”
张虞有心争取更多兵马,但见刘宏语气笃定,出于担心换人征剿,便爽快应道:“臣虞必不负陛下期望!”
中原地区的黄巾兵战斗力算是最弱的一档,张虞以千余精锐步骑出讨,若不能征讨得胜,可以找块豆腐撞死了。
“善!”
刘宏思虑了下,说道:“益州黄巾勾结板楯蛮叛,不知何人能为朕出讨?”
“臣请命!”
蹇硕为了争宠,起身说道:“臣愿率兵出讨!”
“蹇上军代朕都督各部,今若出征,朕将会无臂膀尔!”
刘宏皱眉了下,说道:“卿不必出征,可遣帐下亲信出讨益州叛军。”
“诺!”
紧接着,刘宏念及西征西北叛军,点将说道:“鲍、赵二卿熟知关中兵事,你二人率本部兵马出征,听命于左将军,勿要让朕失望。”
“臣谨遵军令!”
赵融、鲍鸿二人心中叫苦,恨自己没能早点抢下征讨黄巾兵的任务,但今陛下点名,二人已是不得不领命。
“善!”
刘宏眼神中充满了期待,感慨说道:“希望诸卿出征,能得胜而归!”
顿了顿,刘宏看向盖勋,垂问道:“今诸部出征,荡平贼寇,不知天下能安否?”
盖勋摇了摇头,沉声说道:“天下劳苦,今时虽能灭寇,但今却不能绝寇。”
“何以至此?”刘宏神情沮丧,问道。
盖勋瞄了眼蹇硕,说道:“禀陛下,幸臣子弟扰民,贪官污吏不能禁,百姓疾苦自然会当反!”
刘宏顺势看向蹇硕,蹇硕顿感背若芒刺,仅是低头不敢与刘宏对视。蹇硕虽忠于刘宏,但是他和所有宦官一样,提拔了大量的自家子弟为官,其中许多人的言行顽劣,令百姓苦不堪言。
见状,张虞撇了撇嘴,盖勋的回答虽不准确,但至少点到了百姓疾苦上。
“朕尽出钱财以劳兵马,何如?”刘宏再问道。
盖勋神情不变,反问道:“禀陛下,臣闻天下安平在于治世而非重兵马。今兵马果毅,不能安天下,试问陛下何用?”
刘宏如有所感,说道:“盖卿所言虽说刺耳,但却深得朕意。”
说着,刘宏谓张虞、盖勋等人,说道:“望诸卿能效盖卿之所为。”
“诺!”
众人嘴上说是应下,但心中各有不同之见。如蹇硕眼神中透露着怨恨之色,似乎不满盖勋向刘宏暗示他行为不检点。
而张虞已是无所谓,刘宏真能听得进去,怕也不会将汉室折腾到这种地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