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2章 得徐庶,遇重臣(1 / 1)周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2章 得徐庶,遇重臣

十二月初二,张虞率部出征的前日。

豫州牧黄琬来人通报,汝南、颍川二郡合兵出三千人步骑,分别由路琦、徐俊二郡都尉统率,将暂归由张虞督统。

而徐福经由徐母的应诺,遂带数名剑客投入张虞麾下,并任职仓吏,协调军中粮草。

次日初三,张虞与路琦汇合,大军向东出发,目标直指陈国赖乡。而为了与徐俊所率的汝南郡兵汇合,张虞欲先至南顿县。

从颍阴至赖乡今亳州市谯城区,约有六、七百里。若骑兵奔驰行军,快者三日,慢则五六日;步骑混合行军,需上八九日,若途中至南顿,估摸需上十来天,才能至赖乡。

沿途至汝南南顿县时,徐俊率汝南郡兵千余人加入队列。因了新军入列,张虞在南顿略多休一日,补充了下辎重、粮草。

十二月十一日,张虞所率四千兵马至宋国城休整,接收粮草补给,以及汝南郡提供的向导,以准备次日至汝南与陈国交界的版梁屯兵。

军帐内,张虞坐在交椅上,路琦、徐俊与诸将分坐于左右,而帐中有三名汉吏恭敬而立。

“细阳所运三万张胡饼已至军中,请校尉查验!”

“城父运粮万石至寨外,请校尉查验!”

“新阳千人民夫至寨外,请校尉查验!”

因帐内气氛肃杀之故,三名县吏除细阳县吏外,余者二人略有些紧张,在递交公文时,差点将公文掉在地上。

张虞浏览三份公文一番,又抬头看向三人,问道:“你三人可是受郡令至军前效力,为我大军指引道路?”

“正是!”

相貌俊朗的细阳县吏神情如常,拱手说道:“某三人常往来于郡边交界,熟知交界地势。”

张虞又拾起一封公文,上面则是眼前三人的履历。

很快,一个熟悉的姓名出现在张虞的眼里,即细阳县吏吕范,其字子衡。

张虞抬头看向吕范,眼睛微眯了下,不知此吕范是否为历史上之吕范,还是说偶然重名之人。

“你可是细阳吕子衡?”张虞问道。

“仆在!”

吕范不卑不亢,拱手以候张虞发问。

张虞沉吟了下,问道:“今葛陂贼盘踞赖乡,你既熟知地势,不知以为我军可屯兵于版梁否?”

吕范思虑良久,答道:“版梁地势虽高,但却临近河流,交通便捷,距赖乡仅二十余里,范以为校尉可至版梁下营。”

顿了顿,吕范补充说道:“葛陂贼狡诈,昔之所以能两败郡兵,一为诱敌深入,二为旦日袭营,故校尉若欲讨平葛陂贼,恐需小心行事。”

张虞看向路琦、徐俊二人,似乎在询问二人两次兵败的详情。

徐俊惭愧说道:“之前葛陂贼诈败,我率兵追击,不幸于密林中伏,兵马折损颇多,幸陈国相率兵接应,才能全身而退。”

“至于袭营之事,敌寇趁我军早起做饭不备,奋出精锐攻之,我军小败而退。”

张虞安抚了下,说道:“葛陂贼倒善用兵,非徐君之过。”

说着,张虞看向吕范,笑眯眯说道:“吕君可留下为向导,二位可自行归县。”

“至于军需回函,稍后我便让人交于你二人。”

“诺!”

张虞留下细阳吕范不单单是与历史上吴国重臣重名,还有因细阳吕范的表现,比其余二人好多了。

之后的时间内,仅需观察吕范的才能,看其是否出众。若吕范才能出众,大概便是历史上的吴国重臣,那么张虞也会顺势征辟吕范为属吏。

今下张虞心里自是美滋滋,出兵至豫州讨贼,尚未与贼寇交手,他便收下徐福,还有存疑的县吏吕范。

在宋国城休整半日,张虞于十二日,率部行至陈国边界,屯兵于版梁,以窥盘踞在赖乡葛陂贼。

因四千兵马由三部不同军队组成,张虞为了避免麻烦,干脆将营垒分成三营,分别修筑营垒。而为了了解葛陂贼详细动向,张虞还让柯比率骑卒散出去。

二十日黄昏,张虞与钟繇并肩而行,张杨、张丰等人作陪,与之一同视察着军寨情况。

见前头的张虞与钟繇谈笑风生,张杨略有不满,谓张丰说道:“钟元常虽为士族子弟,但不至于让济安如此厚待,每日与之商讨军务,形影不离。纵你我亲眷之待遇,尚不及钟元常,太甚尔!”

张丰虽也有觉得张虞恩宠钟繇太甚,但因心中敬重张虞,仅能说道:“叔父,钟元常非常人,其有智谋,又通政务。君侯恩遇钟元常,应是另有想法!”张杨撇了撇嘴,说道:“若钟元常那般厉害,济安何不如让他带兵,平了葛陂贼?”

“信不信,济安欲破贼寇,还需靠你我统率!”

张丰点了点头,说道:“叔父武艺绝伦,将骑骁勇,于军中仅次君侯,故欲破葛陂贼,非叔父莫属。”

张杨自是得意而笑,他作为张虞叔父,自认为他在军中仅次于张虞,不管是武艺,亦或是地位。

张辽与张杨隔有距离,但因他耳朵尖,自是听到了张杨与张丰的对话,对于张杨自认军中武艺第二的言论,仅是淡淡而笑,略有不屑。

“文远过来下!”

见张虞呼喊自己,张辽趋步赶上,拱手道:“不知校尉有何吩咐?”

张虞指着寨门,说道:“文远,通知路都尉,看能否抽出兵力为加固寨门,以防葛陂贼夜袭!”

“诺!”

张辽拱手领命,快步而退。

在军中涉及协调之事,张虞往往会让张辽代他出面,而不是让明面上的二号人物张杨出面。

至于为何?

其原因不难理解,在张虞心里,自家叔父有时不太靠谱,不似张辽那般谨慎行事。另外为了培养张辽成长,张虞有意无意让张辽参与许多事务中。

因张虞颇厚待张辽,加之张辽姓张,军中诸人皆认为张辽乃张虞血亲。之前张辽或许会澄清下,但随着兵马增多,张虞暗示张辽可以不澄清,如今军中之人已是默认张辽与张杨、张丰二人一样,皆张氏族人。

张辽离开之后,张杨上前问道:“校尉,我军屯兵于版梁多日,不知何时出兵讨贼?”

“不急!”

张虞神情轻松,笑道:“骆陈国骆俊派人传信,言自招抚政令颁布以来,葛陂贼降者已有上千人。今据降者所言,得闻我大军进驻版梁,葛陂贼内人心涣散,多有老弱欲降官府。若所料不差,葛陂贼不日将求战尔!”

葛陂贼从汝南流窜到陈国,本是看上陈国的富庶,以及赖乡的交通优势。但没想到陈王刘宠本身骁勇,手上有数千张强弩,令葛陂贼难以破城,仅能劫掠乡野。

而国相骆俊开仓放粮,赈济老弱,收得大量人心,让葛陂贼在陈国境内实难发展。今下‘只诛首恶,赦免从者’的政令颁布,让不少葛陂贼为之动心。

张杨跃跃欲试,说道:“那出兵之时,某愿率骑蹈阵破敌。”

“好!”

张虞为张杨揉肩,笑道:“届时劳烦张君了!”

言语间,徐福趋步而来,汇报道:“君侯,陈国所给之粮,福已将清点完毕,与陈国吏员所说相符,约有万石粮草。”

张虞翻阅公文,问道:“今下军中粮草还有多少?”

“约有两万石,足让我军兵马食用四十五日。”徐福不假思索,说道。

见徐福上报井井有条,张虞点了点头,问道:“不知元直近来何如?”

徐福作揖说道:“有军中诸吏教授,某所获良多,今下所管辎库,数目尽在某心上。”

徐福自入军以来,可以说是非常勤勉,因担心自己有罪在身,有人会看不起他,故徐福常常争先帮同僚干活,如有不懂之事,躬身下问,态度谦逊,这让徐福今下在军中人缘不错。

“善!”

张虞笑了笑,勉励说道:“元直近日若有时间,可至帐中借阅兵书。”

“多谢君侯!”徐福感激的说道。

顿了顿,徐福说道:“禀校尉,某已改名为庶,故往后校尉可以徐庶称在下!”

“徐庶?”

张虞疑惑了下,问道:“为何改名?庶为何意?”

徐庶拱手说道:“庶者,有幸者之意。仆幸得伯安相救,又值校尉出手照料。今后欲用庶自省,以来告诫自身,欲成事,需谨慎而行,切莫托于侥幸,否则事难成矣!”

“彩!”

张虞鼓掌喝彩,说道:“元直如有此感,何愁不成事乎!”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